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⒈探索、发现各种转动的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

⒉积极参与探索,体验转动带来的快乐。

⒊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准备⒈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⒉操作材料:筷子、球、伞、风车、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

⒊直升飞机、自行车、方向盘、地球仪、水车、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物图片展板一块。

过程1.身体转起来。

(1)教师做手腕转动,帮助幼儿了解转动的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其他部位的转动。

(3)交流身体转动的部位,教师根据幼儿所说在自己相应部位贴上圆点标记。

(4)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感受身体各部位的转动:让我们来听口令一起做做转动操吧(边指圆点标记边运动:脖子转一转、手臂转一转、小手转一转、指头转一转、屁股转一转、膝盖转一转、小脚转一转、整个身体转一转)。

2.物体转起来。

(1)介绍物品,引导幼儿操作、探索。

我们的身体转动起来了,你能使桌子上的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吗?找一样物品试一试,把你的好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集中交流:你拿到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让它转动起来?有没有不同的方法?(4)刚才大家用转、摇、滚、吹的方法使这些物品转了起来。

3.转起来的有趣现象。

(1)在物体转动时,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它有什么变化?请你再去试一试。

(2)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看到它有什么变化?你感觉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4)物体转动时会有风、会带动边上的物体、会往前进,卷笔刀转动可以用来削铅笔,时钟转动开关时间会变化。

4.生活中的转动。

(1)你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也会转动?(2)结合图片了解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有趣的转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探索转动物体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认识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转动现象及其原理。

重点:让幼儿观察、探索生活中的转动物体,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如风车、陀螺、车轮等)、实验材料(如电池、电线、小灯泡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可以转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风车为例,讲解风车的转动原理,引导幼儿理解转动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创作环节(1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以“有趣的转动”为主题的画作。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转动》2. 内容:(1)转动现象(2)转动物体(3)转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转动物体,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时钟:时钟的指针会转动,表示时间的流逝。

(2)电风扇:电风扇的叶片转动,带来凉风。

(3)自行车:自行车的轮子转动,使自行车前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及其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家中或其他环境中的转动物体,深入了解转动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有趣的转动》。

教材通过介绍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转动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知道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转动现象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观察、体验转动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如风车、车轮、陀螺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转动现象。

(2)教师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转动的东西?”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风车、车轮等物品的转动原理,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

(2)教师演示如何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一个简单的转动玩具,引导幼儿动手实践。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学具制作一个转动玩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

(2)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转动现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内容:(1)转动现象:风车、车轮、陀螺等。

(2)转动原理:利用力使物体绕一个点旋转。

(3)转动应用:生活中的各种转动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转动玩具。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一个转动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转动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转动玩具。

(3)组织一次“转动现象大比拼”,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二篇)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二篇)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一、活动目标: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二、活动准备: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摄像机、电视机等。

三、活动过程:(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五)幼儿观看VCD,进一步感知生活中转动的运用。

(六)延伸活动:是谁把转动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二)1. 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物体的转动运动,掌握转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 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转动形式和转动轴。

-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转动的影响因素和转动的规律。

2. 教学重点:- 物体的转动形式和转动轴- 物体转动的特点和规律3.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转动的影响因素和转动的规律4.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直角三角木板- 几个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比如一个小球、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等)- 一段绳子- 杯子或碗等容器- 布条或纸条- 学生准备:- 笔记本和笔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出示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物体的转动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物体是如何转动的?转动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转动的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有趣的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如风车、车轮、电风扇等;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幼儿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车轮、电风扇等实物或模型,旋转木马玩具,旋转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旋转木马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转动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转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风车、车轮、电风扇等实物或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转动特点。

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幼儿进行补充。

4. 创作环节(15分钟)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转动的图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转动》2. 内容: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风车、车轮、电风扇等转动的基本原理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转动世界。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创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掌握了转动的基本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转动原理方面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的转动现象和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二节“有趣的转动”。

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品,探索转动现象,了解简单机械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探索转动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帮助幼儿理解简单机械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品,动手操作探索转动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如风车、陀螺、轮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卡纸、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具中的各种转动物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风车、陀螺等物品,讲解它们的转动原理。

3.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利用学具制作自己的转动作品。

a. 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剪下来,制作成风车。

b. 利用卡纸制作陀螺,用圆规画出圆形,剪下来,将尖头插入铅笔。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有趣的转动2. 内容:展示转动物品的图片,标注转动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中可以转动的物品,并画下来。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家中可以转动的物品。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家中转动物品的原理。

答案:简单描述家中转动物品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引导他们尝试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动手操作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二节《转动》。

详细内容围绕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展开,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让学生了解转动的概念,探究转动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转动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探究转动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转动的概念,认识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转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风车、陀螺、旋转木马等可转动的玩具或模型。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纸杯、铅笔、胶带、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风车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转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陀螺、旋转木马等教具,讲解转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

3.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转动原理。

例如,用纸杯、铅笔和硬币制作简易的旋转木马,观察硬币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的概念转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转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至少三种转动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汽车轮胎转动钟表指针转动电风扇叶片转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让学生了解了转动的概念,认识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转动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中观察到的转动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转动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可拓展延伸至其他物理现象的学习,如力的作用、摩擦力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物理现象》中第三节《有趣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转动现象,探索转动原理,解转动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转动现象;2. 让幼儿理解转动基本原理;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能力;4.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转动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转动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学具: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些旋转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转动现象。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对转动现象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风车为例,讲解转动原理。

让幼儿解到,风车转动是由于风力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绕轴旋转。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纸和一个笔。

让幼儿用笔在纸上画出一个自己喜欢转动图案,然后剪下来,用胶水粘在另一张纸上,使其能够转动。

4. 探索转动在生活中应用(10分钟)让幼儿举例生活中见过转动现象,并说明其作用。

例如:地球仪可以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陀螺可以保持平衡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转动》2. 板书内容:(1)转动现象: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2)转动原理: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绕轴旋转;(3)生活中转动应用:地球仪、陀螺、电风扇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转动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转动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但在讲解转动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改进。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物理现象,如浮力、重力等,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过转椅、旋转木马的经验;玩过“迷迷转”的游戏。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绳子、小碗、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等。

3.学具:陀螺、电风扇、发条玩具、录音机、磁带、转椅、钟表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

猜猜是什么?”
幼:“我知道,是风车。


出示风车。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我玩过风车的,风一吹,它会转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第 2 页共 6 页
师:“除了风车能转,你能想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起来吗?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儿操作时,幼儿显得很兴奋,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都是在“玩”中产生,他们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


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A:“我用筷子穿过木条,用手一拨,长木条就转了,上面的红条变成了一个圆圈,真奇怪!”
幼B:“我用牙签穿过纸条,一转,纸条上的花纹和字,看不清、变糊涂了。


幼C:“我用嘴用力吹大花片,转得很快,变成了一个大圆盘,把原来断的连了起来。


师:“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2.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师:“你能不用篮子里的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幼A:“身体能转吗?不成了玩具吗?”
幼B:“会倒的!”
(2)师:“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师:“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请你上台试一试。


第 3 页共 6 页
幼A:“我的舌头也能转动。


幼B:“我的手臂转得圈可大了。


幼C:“我的辫子也能转动。


幼D:“我的屁股会转的。


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幼A:“不行。


幼B:“头不能转了,看东西时和身体一起转,那就成了木头人了。


(5师:“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3.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师:“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了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请你到周围去找一找哪些东西能转动,找到了,想一想,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幼儿自由地寻找、探索、发现、交流。

(2)交流师:“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幼A:“这张椅子会转。


幼B:“我知道那叫转椅,我家里有的,坐着可舒服了!”
幼C:“这只卷笔器我家也有,是用来卷铅笔的。


幼D:“小电风扇一按开关就转了,真风凉!”
4.扩展。

师:“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
第 4 页共 6 页
幼A:“理发店外面有一个灯会转的。


幼B:“油烟机上有一个会转的,象电风扇一样的东西。


幼C:“洗衣机里面的桶会转。


师:“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第 5 页共 6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6 页共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