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政治理性化-马克斯.韦伯的政治教育思想探究

合集下载

对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的审视

对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的审视

209美眉 2023.01下教研与美育观点交流对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的审视冯炜(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马克斯·韦伯曾说:“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己被除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最高贵的价值,己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入了个人之间的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

”在当下时代,社会的发展陷入自由与理性交织的矛盾,对人的终极意义的思考却深陷“铁笼”之中,工具理性不断蚕食价值理性的世袭领地。

如何摆脱这一窘迫而焦灼的局面成为时代的命题。

因此,审视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明中的进步与危机,摆脱无意义的官僚体制与理性的狡黠,更好地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世界的祛魅“祛魅”一词该作何理解,德国诗人席勒在他的《希腊的群神》一诗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在他的诗中,神话中的诸神管控世间万物,世界因爱而美,万物彰显神迹。

但当基督上帝成为唯一神后,神迹消退,人类迷茫,美丽的世界变得无情。

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可以认为是对世界祛除了魅惑性、神秘性。

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 “祛魅”是指一种把对人的终极关怀从世界中排除出去,并使世界理性化的过程。

世俗化的理解认为“祛魅”就是人们不信宗教,但实际上,真实历史要比这个复杂一些。

我们传统社会习惯性将“宗教”和“迷信”当成一个概念。

但在西方的历史发展中,宗教和迷信有这明显的界限。

对应到理性化的发展过程,祛魅其实分为两步,首先针对迷信,在针对宗教。

韦伯认为祛魅的第一个阶段叫“宗教的理性化”,我们必须要驱逐原始宗教当中的各种巫术,用哲学高呼的理性来论证宗教的合理性,论证它的救赎意义,让宗教理性走到理性思辨的道路上来。

在这个哲学的批判过程里,祛魅没有让宗教消失,而是让宗教获得了理性化的发展。

马克斯·韦伯论“议会民主制”——理性“铁笼”的祛除与一战后德国政治生活的重建

马克斯·韦伯论“议会民主制”——理性“铁笼”的祛除与一战后德国政治生活的重建

2021年第1期 政治思想史总第45期Vol. 12 No. 1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Sum No.45马克斯•韦伯论“议会民主制”®一理性“铁笼”的祛除与一战后德国政治生活的重建陈敬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要:韦伯毕生所关心的问题是理性化/官僚制与自由的关 系,他试图在现代社会理性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去寻求捍卫人类自 由和尊严的政治方案。

以往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对韦伯“领袖民主制”的探讨上,并认为领袖民主制的宪政框架无法清除板权主义要素,因而也就无法实质地去应对理性化问题。

这些研究忽视了韦伯为消除德 国官僚制危机而提出的另一种可能——议会民主制。

韦伯设想的议 会民主制体现了其试图用卡里斯玛来疗救官僚制,同时又希望用议会 民主来约束卡里斯玛的良苦用心,理论层面上是比领袖民主制在应对 德国官僚制所带来的自由危机方面更为合宜的选择。

关键词:议会民主制;领袖民主制;官僚制;卡里斯玛―、引言:韦伯是自由主义者吗?在对韦伯的肖像刻画中,韦伯的自由主义一面很少被提及。

反 对将韦伯视为自由主义者的主流观点是从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视角理解他的。

卢卡奇认为,韦伯首先是一个具有帝国主义情结①本文曾在2019年社会学年会上宣读感谢杨勇在文献方面的帮助,感谢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文责自负。

133政治思想史2021年第1期的人,他对德意志帝国的期待是具有“世界政治(殖民主义)使命的”®。

韦伯虽然把民主程序引入到政治领袖的选择上来,但是他并不是要提倡民主背后的自由和人权,而是把它们限制为为帝国强盛服务的一种手段。

②蒙森也认为,韦伯的宪政理想一以贯之地从属于民族的权力和利益,他把德国的权力和利益看作高于任何的政体形式。

®马尔库塞、帕森斯、哈贝马斯等人则指出,韦伯的政治构想含有独裁的成分。

马尔库塞认为,韦伯的卡里斯玛领袖实际上是德国这样一种前资产阶级国家迈向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过程中的一个产物。

马克斯·韦伯的精英民主思想研究

马克斯·韦伯的精英民主思想研究

主 理论 的发 展 路 径 , 时他 对 大 众 的作 用 估 计 过 低 ; 伯 的精 英 民主 理 论 极 大 地 影 响 了 现代 民 主思 想 。 同 韦
关 键 词 :马 克斯 ・ 伯 ; 僚 化 ; 会 ;政 党 ; 英 民主 韦 官 议 精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B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2 0 (0 0 0~0 40 1 0—6 3 2 1 )408 —6
第 4 期 21 0 0年 8月
华 北 电力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I fN rhChf lc c P we ie st( o i ce c s o a o t ia Ee ti o rUnv i S caI in e ) r o l r r y S
马 克 斯 ・ 伯 ( 8 4 1 2 ) 现 , 图对 韦伯 的 民主思想做 一 管窥 。 试 马克斯 ・ 韦伯视野 下 的民主—— 精 英 民主
伟 大奠基 者 , 生致力 于现 代化 问题 的研 究 , 出 终 提 了理性化 、 官僚 制 、 宗教文 化 的现代 角色等一 系列
t e de s”. e rse ie d mo r c ha ge h e eop ntp t f d m o r c he re ; he la r W be ' lt e c a y c n d t e d v l me a h o e c a y t o i s ho v r,heun r s i t d t ol ft we e de e tma e her eo hepub i. W e rS t ou t lt moc a y h ve lc be ’ h gh sofe iede rc a gr a l nfu n e o e n d mo r c d a . e ty i l e c d m d r e c a y i e s Ke r s:M a e e y wo d x W b r;bu e u c a ia i n;pa l me a y;pa t r a r tz to ri a nt r r y;e ie d m o r c lt e c a y

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

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

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第6卷第4期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01.6No.4Dec.2004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马贵侠(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上海200237)摘要:韦伯对于理性和理性化的分析,反映出他提出理性的基本原由是整个社会理性化的不充分和不完备.以此为视角,作者重新对韦伯的"理性化"概念的内涵和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面临的仍是"理性化"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理性化"的进程,健全理性化的经济生活秩序,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等,这是我们走出和避免陷入后现代理性彷徨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词:韦伯I理性I理性化;理性化的限度中图分类号:C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4)04—0001—04自18世纪启蒙运动之后,学术界对于"理性"的讨论就从来不曾停息.在社会学领域,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到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都已觉察到西方社会所经历的全方位的理性化过程."理性","理性化"是韦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其社会发展理论的根基.深入理解韦伯的"理性","理性化"概念,有助于重新解读西方社会发展轨迹,进而把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理性"与"理性化"的概念解析韦伯虽然以理性作为分析西方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却没有清楚的界定过"理性".他深深意识到"理性"这一源自哲学思辨性概念的复杂性,因此在回应布伦塔诺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批评时指出,"如果说本篇文章还有一点真知灼见, 但愿这点真知灼见能用来说明看似简单的'理性,这一概念的复杂性."Lu韦伯认为理性是上帝赐予的,是人生来固有的."理性行为"是社会行为的手段与目的之间合乎逻辑的联系.1,"理性行为"的逻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韦伯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反思欧美中心话语和逻辑的范式,突破对韦伯的一元性理解的简单化倾向r¨,透过其彼此矛盾的命题和晦涩艰深的论述可以看到韦伯所开启的新的理论世界.在理性的述说中,韦伯一般在理性之前加上一些修饰语,如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形式理性,实质理性等,与他所讨论的责任伦理,信念伦理,行动伦理相结合,表明了韦伯更重于对社会行动的分析.在他看来,理性是思考的产物,并始终与思维相一致,而理性化却是在一定的习俗,制度,规范,情感,意志和信念下产生的,理性化意义的价值与理性共同发挥着作用,而且意义的向导性或者说"行动的自我趋向性",往往作为理性化行动的一个先行存在而发挥作用,意义内在于一切行动之中,无意义则一切行动就不会发生.2,理性类型的构建.韦伯所抽象出来的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有四种理想类型,即价值理性,目的理性,感情因素和传统因素.其中前两者属于理性行为,后两者属于非理性行为.在具体分析社会生活理性化过程中,他将社会行动分为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理性行动包括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非理性行动则包括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由于他的研究重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的分析上.他认为,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收稿日期;2004—09—13作者简介:马贵{~1E(1978--).女,安徽涡阳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第6卷的理性是工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理性是价值理性,其中工具理性(目的合乎理性)"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L2]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工具理性主要指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它是可以精确计算和预先计算的.如果把"理性"理解为精打细算,系统性地采取行动——这正是我们对韦伯理性的理解,那么理性地追求利润,理性地组织自由劳动,理性地适应市场,这些就是现代社会的特性.计算是最典型的逻辑形式,韦伯根据是否引入计算和逻辑分析又提出了一对范畴"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韦伯指出,"一种形式上的合理应该称之为它在技术上可能的计算和由它真正应用的计算程度.相反,实质上的合理,应该是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为的方式,从曾经,正在或可能赖以观察的某些(不管方式如何)价值的基本要求的立场看,允许用货物供应现存的人的群体(不管其界线如何)的程度这些基本要求含义是极为模糊的.,,[.]韦伯关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界定十分明确,形式理性就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实质理性则注重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他看来,实质理性也是经济行为的一种原则,也表现为可以计算的技术形式,但是它与形式理性不同,它不仅仅以形式上的计算为依据, 还要从伦理,政治,享乐,等级,平均主义等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对经济行为提出要求.也即是说,实质理性注重的是"经济行动的结果".3,"理性","理性化"的张力.特定经济伦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决定了社会行动的"多因果性". 社会事实并不存在完全的"客观和自然",复杂内在精神的灌注无论如何缩小,只能是折中立场的更加相对化和凝固化.[3]伦理与经济,宗教与经济,科层与社会都不是简单的"相互作用".经济伦理作为与经济理性化相对应的术语,就含有宗教,政治和经济,文化的综合影响的意思,理性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韦伯学术视野非常广阔, 涉及到不同宗教,民族,文化形态,从而从理性的入世精神和判断中建构出一个理性清晰的世界.2二,"理性化"过程及其限度总的来说,韦伯的"理性化"概念,既包括个人行动和观念的理性比,也包括经济组织,政治体系和法律制度的理性化.不过,韦伯所关注的理性化过程主要是那些与"所有实践伦理的形式"和"生活方式的理性化"有关的理性化过程.1,"理性化"过程的中介及其实现的个性化特征,显示出"理性化"的部分缺失,理性化的个性存留是理性行动的边界.与桑巴特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不同,韦伯始终认为近代西方形态的理性化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于理性化是"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有效性的发展",用韦伯自己的话说就是"具有普遍历史意义的问题".韦伯在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撰写的前言中指出,西方理性化的独特性体现在诸如系统严密的史学,政治思想和法律体系,理性的和谐的音乐,以及理性化,系统化,专门化的科学职业,理性的国家和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方式等,这些都属于韦伯的"诸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理性化的突出表现就在于各种系统化的程序技术的发展,如科学领域,国家管理中的科层制和以复式簿记制度为基础的现代资本核算等.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重要着作中,韦伯分析的重点是人的生活方式或实践行为的伦理理性化. 因为正是人们生活行为的理性化才将"新教伦理" 与"资本主义精神"联系起来,而随着韦伯将这一观念推及整个西方的理性化过程,这一命题就具有了普遍意义.在韦伯看来,西方社会之所以"合理",就在于其"理性化"的独特性,通过人的生活行为的伦理理性化推动社会秩序的理性化.韦伯认为正是清教徒在尘世积极为上帝工作,争取成为"上帝的选民",才能解救自己.这种"天职"观念促使教徒努力工作,抑制贪欲,崇尚节俭,形成"资本主义精神",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因此,作为社会秩序理性化的关键,人的伦理理性化的原动力,正是来自对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为加以"理性化处理",也即是说,将清教徒"荣耀上帝,解救自己"的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仰,变成一种"惯习_,,.在这里,社会秩序的理性化与人的个性发展或自由是相反相成的,其中连接的关键就是新教徒"天职"中的个性塑造的技术.而这种结合明显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自由选择的天性表达如何与显示理第4期马贵侠: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 性规则相契合.韦伯所设想的"天职式"的结合,并不能解释"当理性化为个体行动时所具有的困惑与不安",理性化在个性化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又被个性化的自由所驱逐.2,在政治和法律领域,秩序理性化与人的伦理价值观念理性化之间的"亲和力"被解除,理性化显示出自身解释力的限度.在政治和法律领域,韦伯一方面认识到现代社会科层制无法避免,科层制是提高社会行动效率,增强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关联,进而形成社会共识的一种重要的机制和社会允许模式;另一方面,他也对科层制的弊端做了详细阐述,认为全面科层化抹杀了人的个性自由,人变成了冷漠的,按规矩操作的螺丝钉.现代人变成了组织人,职业人,使人固定在一定位置上从事片面的工作,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由此韦伯陷入了理性化的"悲观主义".在对政治秩序理性化过程的分析中,韦伯认为,政治组织的全面科层化泯灭了人的个性,社会理性化的程序技术不再与个人的伦理理性化发生关联.在高度组织化的政党中,职业人士并不象新教企业家一样,"为政治而生",而是"以政治谋生", 从政只是作为现代人谋生的手段.因此,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发现的社会理性化与伦理理性化之间的关联——天职——在现代社会的政治中根本没有位置.为此,韦伯提出"克里斯玛"的观念,试图找出克服政治生活全面科层化对人的个性自由的侵蚀.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中的"克里斯玛"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革命性的力量,另一种是大众动员式的领袖民主.韦伯试图从这种领袖式民主中找到摆脱僵硬的科层化的方法,但是这能否解决理性化与自由的矛盾呢?韦伯对此没有做出肯定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持续思考,使得晚年的韦伯深深陷入理性化的"悲观主义".在法律的理性化方面,韦伯借助"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范畴对法律的理性化进行分析.在《经济与社会》中,韦伯主要从"神圣法的理性化"角度来考察法律的实质理性化问题.韦伯指出,神圣法的理性化条件,首先就是相应宗教的伦理原则要摆脱巫术性质或仪式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而基督教的教会法在许多方面都较为理性,在宗教改革之后, 神圣法对于推动世俗法的理性化,发挥了更为明显的作用.而且,人的实践活动理性化的发展也更加要求法律的理性化,摆脱原有的教会法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过,韦伯更为关心的是形式理性本身的发展,他认为应在自然法的基础上制定形式理性的法律,这样才具有真正的形式理性,具有稳定性.然而,法律的形式理性化与人的伦理理性化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韦伯也没有做出准确的解释.3,不同领域中的理性化实现过程的矛盾难以弥合,成为影响理性化普遍有效价值的关键所在.不同领域的理性化过程有何联系呢?韦伯认为各有其发展的规律,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为了证明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并不是并行的,他就以法律理性化与经济理性化之间的关系为例指出:假如我们将私法的理性化看成是对法律内容的逻辑简化和重新安排,那么这种理性化在古代后期的罗马法中就已经达到了迄今已知的最高程度.但是这种私法的理性化在一些经济理性化达到相当高程度的国家中却仍然十分落后.在英国,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在那里,罗马法的复兴为各种法律公会的强大力量所挫败;与此相反,在南欧的天主教地区,罗马法的复兴一直保持着支配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韦伯研究不同领域理性化的总的基调,尽管韦伯后来在具体分析中表述不是那么明确.三,"理性","理性化"所开启的实践空间韦伯的"理性化"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我们认为,对韦伯的这一核心概念,应该放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加以衡量,通过社会实践来发展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理性化实现范式.对我们来说,"理性化"比"理性"更具有实践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对待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中国2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也提醒着我们"理性化"的重要性.在经济领域,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但是管理仍然不够严格规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性经济,市场交换是一种利益相互连续组合的过程,市场秩序依赖于"理性人"的合法合理行为而得以维持.如果经济生活没有"理性化"的规则,社会就会无序.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让其朝着合理,合法的方向发展.在政治领域,由于传统宗法思想的影响,农民还不能很好的实行基层民主,同时,农民长期以来缺乏合作能力,他们在处理村级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组织能力.在3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第6卷法律领域,现代社会需要理性化的法律来保障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客观上也需要法律体系的健全.与此同时,人们的理性生活观念较为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行政管理领域,我们从1998年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公务员制度也逐步健全.而在一些基层政府,"官与民"的关系仍然一定程度的受到官本位的影响,在管理方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完全消除权力对行政运作的干预,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起更为理性化的经济政治秩序,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综上所述,通过对韦伯"理性化"概念的重新解读,我们认为是"理性化"而不是"理性"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要尽早解决目前面I临的"理性化"不足的时代难题,实现整个社会的良性化发展.参考文献:[13[德]马克斯?韦伯.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Ezl[德]马克斯?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德]马克斯?韦伯.杨富斌译.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RationandthecourseofrationalizationananalysisofMaxWeber'SconceptionofrationalizationMAGui—xia(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Abstract:ThisarticleproposesthatWeber'Sanalysisofrationandrationalizationreflectsthed eficient andimmaturenationwiderationalizationonwhichhisconceptionofreasonisbased.Inviewo fthis.thepaperfurtheranalyzesbrieflytheconnotationofWeber'Srati0nalizationanditsprocessinHe sperianSO—ciety.Thepaperholdsthataftertwenty--yearreformandopeningup,thedifficultywearestillf acingistheinsufficiencyofrationality.Soweshouldsticktotherationalizationprocessandimprovetheratio—nalizedorderoftheeconomiclife,thelawsystem,andtheorganizingandmanagingsystemofr ational—ization,andSOon,whichcanserveasanimportantmethodoffreeingUSfromtheperplexityof post——modernrationality.Keywords:Weber;ration;rationalization;limitofrationalization4。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政治存在主义--马克斯·韦伯多元政治思想评析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政治存在主义--马克斯·韦伯多元政治思想评析

主题文章•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政治存在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政治存在主义—马克斯•韦伯多元政治思想评析刘毅”马克斯•韦伯自诩为欧洲文明之子,旨在表达他对近代欧洲文明的自豪与推崇。

事实上,不仅是欧洲文明哺育和滋养了韦伯的心灵和思想,韦伯也以其无与伦比的学术成就阐释与弘扬了欧洲文明。

韦伯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学者,他的研究广泛涉及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甚至对城市和音乐也有专门的比较研究。

但是整体说来,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贡献还是在社会学方面,尤其是宗教社会学领域,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对中国的儒教和道教、印度 教与佛教、古犹太教的比较研究,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而 另一方面,韦伯在沉静的书斋之外,也积极地投身于当时德国的政治活动,也曾发文报章、激情演讲,甚至委身党派、竞选议员,并参与魏玛宪法的起草。

这些政论、政见与政治活动,展示的是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或者说作为一个政治人的马克斯•韦伯。

因此,韦伯的政治观点和思想也同样成为后世学者的研究对象,韦伯的政治思想或政治生涯的成败得失,同样可以给后人以很多启示。

不过,与韦伯堪称*刘毅.法学博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5辉煌的社会学成就相比,作为政治人的韦伯形象似乎并不那么伟岸,也不那么清晰.韦伯身上除了社会学的灼灼光环之外,似乎还隐约闪动着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政治存在主义的幽灵。

首先,韦伯的政治立场究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在战后德国的学术思想界,这曾经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引发这个争议的就是历史学家沃尔夫冈•蒙森的著作《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

®蒙森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即韦伯一方面自诩为自由主义者,但他同时也是激进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坚定支持德国的强权政策与帝国主义扩张。

这后半句判断是触犯众怒的导火索,因为 “二战”之后的德国学术思想界,一般都将马克斯•韦伯视为德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先驱,是早期德国民主政治传统的代表人物,他们 对蒙森的判断感到愤慨甚至群起而攻之。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的理性化思想概述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的理性化思想概述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的理性化思想概述
刘亚芳
【期刊名称】《西部学刊》
【年(卷),期】2023()2
【摘要】理性化是韦伯思想体系的核心,贯穿于韦伯学说的各个方面,其本质是社会逐渐追求效率和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消除感性,追逐效率的过程;韦伯以“理想类型”为研究方法,以社会行动为分析单位,通过经济、文化、法律、政治诸
领域中理性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征和理性化过程,以此
呈现出其关于理性化问题的思想。

他将社会行动分为理性与非理性两大类,其中理
性行动分为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非理性行动分为传统的行动、情感的行动。

任何实际行动既包含工具理性成分,又包含价值理性成分。

两者是相互转化的。

对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两难抉择构成了理性化窘境的根源。

如经济行为、官僚制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都存在二难抉择的问题。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刘亚芳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0
【相关文献】
1.人的政治理性化:马克斯·韦伯的政治教育思想探究
2.巫术、理性化与世俗化——马克斯·韦伯宗教演化思想解析
3.现代生活方式的伦理选择——马克斯·韦伯伦理理性化思想的启迪与反思
4.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
5.理性与理性化之间的迷思和张力——解读马克斯·韦伯"理性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理性化的现代性的意义与重构——浅谈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启示

浅析理性化的现代性的意义与重构——浅谈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启示

浅析理性化的现代性的意义与重构——浅谈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启示论文关键词:马克斯·韦伯现代性理性化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的“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命题。

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分析现代性和重构现代性理论来说,有着经典价值和启示意义。

马克斯·韦~(maxweber,18641920),德国伟大的社会理论家,社会学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

他以“理性化”判断现代性,表现出既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其思想和理论体系中,二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得到了统一。

他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所发生的特殊辩证关系的研究和对世界几大文明体系的分析,提出了现代性问题中的“理性化”概念。

这样一来,韦伯就把“现代性”问题转化成了理性的问题,现代性批判在他那里则变成了理性批判。

韦伯这样的看法,包含着康德主义的理性批判色彩,但他为分析“现代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分析现代性和重构现代性理论来说,有着经典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多重意义韦伯的“理性化”的现代性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是宽广和深远的,而且,他的学说与思想并未因时代变迁而有所褪色.相反地,在此时此刻,韦伯于上世纪初提出的许多问题仍然有着莫大的“现实性”,他的以理性的态度思考社会发展的现代性思想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加以诠释,他的针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社会哲学观,认为经济不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相反经济活动的形式取决于首先是宗教伦理因素的观点,引起了诸多研究学者对韦伯的经久不衰的论争。

究竟韦伯对于现代性的研究对于现代人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意义呢?或许我们可以从理论层次、实践层次上来归纳:(一)理论层次上的意义韦伯的著作没有自己特定的风格,从他的语言形式、文字使用和作品篇幅上,可以看出他的文章全凭自己的兴趣和主题为转移。

【韦伯】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

【韦伯】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

【韦伯】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古典社会学理论2010-12-23 10:56:43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杨文革[摘要]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把合法性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来加以研究首推马克斯·韦伯。

韦伯将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秩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所谓的“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

从长远发展和政权持久延续的角度看,制度合理而受到民众认可的“法理型”显然更加切实、合理。

[关键词]认同;合法性;传统型;法理型;个人魅力型[中图分类号] D523. 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541 (2006)01-0156-03C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现代政治学把“为什么人们要服从某一特定国家或者某一特定的统治体系”,这种一般性的讨论应用在具体国家的研究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合法性理论。

其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公认为现代合法性理论的奠基者,所以认真研究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对于深刻理解合法性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一合法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主要是指“符合法律的”、“与既定规章、原则、标准相一致的”、“符合逻辑的”、“正当的”等,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古希腊时期对政治合法性的研究主要是把它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例如,柏拉图在《政治家》中按“政治活动是否符合法律”重新将政体划分为“依法治理的政体”和“不依法治理的政体”两大类;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法律的统治应该是一切良好政体的基本条件,并提出“适应于一切政体的公理(是):一邦之内,愿意维持其政体的部分必须强于反对这一政体的部分”[1](p·210)。

在古罗马和中世纪时,合法性理论开始转而成为解释政治统治是否有效、如何持久的工具。

在古罗马,当合法性这一概念初次出现时,行使权力只有与永恒的过去相一致时才被认为是合理的,而过去的神圣法律程序则是从创建时的决议条款中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政治理性化:马克斯.韦伯的政治教育思想探究马克斯·韦伯的生平和学术都与他的政治关怀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他一生很注重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问题,并努力扮演一位政治教育家的角色。

以理性化为线索做精细的梳理,探究韦伯的政治教育思想。

韦伯的政治教育面对着特定的时代和问题,其政治教育思想的逻辑线索是理性主义;其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形成理性的政治人、成熟的现代政治人;其政治教育的方式因政治家、行政官吏等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异;其政治教育的价值是要促进政治人在民族国家中理性定位,促进政治人与民族国家的协调与和谐。

标签:政治教育;韦伯;理性化一、韦伯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和问题韦伯所处的德国时代是一个“价值重估”的纷乱时代,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乃至无政府主义等意识形态都在寻求它的“承载者”,然而,德国的这个时代却正是一个政治不成熟的时代,政治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地主仍操纵着政治,在经济上处于上升阶段的中产阶级却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俾斯麦给德国所留下来的遗产是“一个完全没有政治学教育和任何政治意志的民族,一个习惯于由一位伟大政治家全盘操纵其政治的民族”〔1〕,其结果是官僚阶层独断专行,而理性、成熟的政治人不能诞生。

19世纪前的德国是集权国家,容克地主是其属民利益的天然代表,在它们的带领下德国获得了民族统一。

但19世纪的经济变化已经慢慢侵蚀了这种容克权力的物质基础,在它们为统一民族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时,其经济地位却在不断虚弱。

他们被迫从宗法式地主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人,经济利益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容克已不是整个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其政治变为阶级的政治,而不是民族的政治。

韦伯认为,容克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现在它已陷于经济上的垂死挣扎,以往的社会地位无法恢复。

然而,虽然容克集团政治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权力本身并没有改变,他们通过对政治机构的控制仍然维持着传统的统治地位。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在价值观上同化的结果,容克的统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资产阶级的默许,同时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也加强了容克和资产阶级之间联盟的作用。

这些正是韦伯进行政治教育的历史焦点所在。

德意志民族要走上理性的现代国家,必须对各个人群尤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教育。

韦伯认为,当前资产阶级的幼稚有余而教育不足是民族发展的致命危害,同時指出资产阶级缺乏政治教育的原因在于俾斯麦的统治,“俾斯麦压制了所有的政治天才,他使资产阶级一直逐渐习惯了接受强有力的领导”〔2〕。

其结果是,资产阶级一直没有得到在政治上发展的机会,以至使德国陷入了经济上没落的阶级执掌政权而经济上先进的阶级反而过于幼稚不堪领导国家的危险。

如何使“资产阶级适于统治,按照韦伯的意见,这部分地要靠政治教育”〔3〕,必须完成繁重的政治教育,向资产阶级灌输政治意识,戒除其作为政治附庸的习惯,鼓励正当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责任品质,把民族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有资格充当领导阶级。

当前,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四分五裂”,德国毫无行动魄力,也没有强烈的民族激情,容克失去传统的天然优势,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判断力,工人阶级也没有踏上政治成熟的道路,德国要成为一个民族权力国家以及保持高素质的德国民族性,就必须在各个人群中尤其是经济上先进的资产阶级进行巨大的政治教育工作。

二、韦伯政治教育的逻辑线索——理性主义韦伯认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发展成果都是理性主义的产物,近代政治的经营同样是理性化的产物,因而韦伯的政治教育也是以理性主义为逻辑前提的。

理性主义有三种意涵:科学——技术的理想主义、形而上学——伦理的理性主义和实际的理性主义。

“科学的及伦理的理性主义,在他们的历史形态下,究竟如何与实际理性主义的历史形态巧妙的联结起来”〔4〕,这正是韦伯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命题的重要缘由。

韦伯认为是宗教改革首先实现了宗教上的理性化,特别是清教徒以“入世禁欲主义”来实践他们的宗教信仰,在世俗的职业生活中表现自己具有上帝选民身份的这种“天职”观念促使其努力工作,抑制贪欲,精打细算,崇尚节俭,形成“资本主义精神”,进而推动西方的全方位的理性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但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具有一种互相矛盾的两面性。

一方面,崇尚工具理性的理性主义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资本主义的精神支柱的价值理性的理性主义发展却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使得人类社会面临着两难抉择的困境,在政治领域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政治组织的理性化与政治人的非理性化构成了矛盾。

近代政治理性化的最显著的结果是政治经营的官僚科层化,但是全面官僚科层制在提高社会行动效率、增强社会阶层相互关联、形成社会共识的同时也抹杀了政治人的理性自由,政治人变成了冷漠的、按规矩操作的螺丝钉,面对着“铜墙铁壁”似的组织,只能作个“秩序人”和“组织人”,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

在解出魔咒的世界中,政治的理性化陷入了矛盾。

韦伯认为,在经营政治的组织日益官僚科层化的危机情况下,要使国家或民族强盛,必须实现人的政治理性化,使政治人能够理性、成熟起来。

人的政治理性化即是韦伯政治教育的实质内容。

实现人的政治理性化就是要使政治人要在现代西方理性主义的条件下经营政治,理性主义是韦伯政治教育的逻辑前提。

三、韦伯政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1.韦伯政治教育的目标——理性成熟政治人的形成。

“政治追求权力的分享、追求对权力的分配有所影响”〔5〕,韦伯的政治教育是基于他的这种“政治”因素上的政治教育。

韦伯认为,德国资产阶级从上到下的“政治不成熟”并非是由经济原因所造成,而是由于这个阶级历来的“非政治”本性,因而韦伯的政治教育正是要达成“政治”本性的政治教育,即是要形成理性的政治人、标准的现代政治人,使其“为了权力而活”,以便理性的统治国家,带领德意志民族走向强大。

韦伯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政治家和行政官吏,政治家与官吏具用不同的性格,对二者的教育目标是完全不同的。

对官吏的教育目标:“无恶无好”,这是官吏的品质,官吏是不应该从事“政治”的,他应该做的是“行政”,且这种行政是非党派的。

他的“荣耀所在是他能够出于对时下命令者的责任,尽心的执行上级的命令,仿佛这命令和他自己的信念、想法一致,即使他觉得这命令不对,或者在他申辩之后,上级仍然坚持原来的命令,他仍然应该如此”〔6〕。

对政治家的教育目标:“有恶有好”,采取立场、斗争、有所动情,这乃是政治家的本色。

政治家应该“对自己的作为,要负无所旁贷的个人责任,要负无法也不可以拒绝或转卸的责任”〔7〕。

一个理性的政治家应该真诚而全心的对后果感到责任,把心志伦理与责任伦理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地道的、能够“从事政治之使命”的人。

韦伯强调,“政治是一种并施热情和判断力去出劲而缓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8〕,政治家必须在人格上具备三种性质和素质:热情、责任感和判断力。

真正的理性政治家是要将炽烈的热情和冷静的判断力在自己身上调和起来。

同时,理性政治家也必须时刻警醒虚荣的破坏力,虚荣会引诱政治家犯下不切事和没有责任感的严重罪恶,使其追求的是权力的闪亮的表象,而不是有作用的权力,使其去享受权力,而不是为了某种有内容的目的。

理性的政治家必须严格遵行责任伦理去行事,顾及行动的后果和责任,而不是纯粹的追求权力和纯粹的追求信念。

2.韦伯政治教育的方式——人如何成为理性成熟的政治人。

韦伯认为,在阶级的、民族的政治本性上,任何经济因素都不能取代政治教育,这种政治教育在德国已经耽误了一百年,不可能用十年的时间就补上,也不是有一个伟人统治就是政治教育之道。

对于人如何形成理性的政治人,韦伯主要是在对比政治家与行政官吏中完成的,二者的政治教育方式有着截然的不同。

对于政治家的政治教育方式是斗争,特别是议会的斗争,因为一切政治的本质是斗争,在斗争中征募盟友和追随者,对于政治家的政治教育也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进行。

韦伯认为,对政治家进行政治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议会制教育。

对于现代的政治家来说,议会里的斗争是一所现成的竞技学校,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取而带之,与之同日而语,政治家要在议会的仕途之内的经常不断的、明确的工作中得到政治的训练,“没有任何一个重要议会领袖的擢升,不是经由在小组委员会里的训练,并且在小组委员会里涉猎一系列的行政主管部门,并了解它们的工作的,政治家在强大的工作议会的小组委员会里,接受在行政的实际紧张工作中的教育,必须在这所学校里经受考验,只有这所学校能使这样一种大会成为不仅是选择地道的鼓惑煽动家、而且选择实事求是工作的政治家的场所”〔9〕。

事实也证明了,在议会的仕途之内,领袖人物和有政治禀赋者更能登台亮相和崛起,议会的仕途给政治的雄心和权力及责任的意志开辟了最丰裕的机会。

然而对于行政官吏的政治教育方式则应是“文件档案室的训练”。

在政治发展為一种要求在为权力而斗争及其方法上要求训练的“企业经营”后,行政官吏因真正的职业不是搞政治的,而是从事行政管理的,所以对行政官吏的最好政治教育方式就是“文件档案室的训练”,使其置身于争夺权力的议会斗争之外。

3.韦伯政治教育的价值——政治人与民族国家的有机协调。

韦伯认为,政治教育这一巨大工作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严肃的责任在于自觉的意识到政治教育的任务并在我们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致力于民族的政治教育。

韦伯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在于促进政治人与民族国家的协调。

理性政治人作为民族国家的一份子,要意识到历史面前的责任,成熟到坚韧而又清醒,努力带领德意志民族参与乃至领导建构世界政治格局。

韦伯大声疾呼,号召德国市民阶级效仿英法,以达到自己“政治上的成熟”,德国民族更应当像英国国民那样“几乎每时每刻都经受着政治教育”。

英国因其世界强权的地位不断面临着“权力政治”( 这里所说的“政治”并不是日常政治,而是整个民族长远的权力政治利益)的重大决策,从而使国民几乎每时每刻都经受着政治教育,而这类政治教育的机会在德国却只有当外敌入侵这种非常情况下才会让人感受到。

德国在民族统一完成之后充斥着“政治厌倦症”,新生代的德国资产阶级钟情于一种德国特有的“非历史”与“非政治”的精神,陶醉于眼下的成功而只求永保太平世界,在民族发展问题上不知所措,迟迟不能形成自己的政治判断力。

韦伯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要使促使德国资产阶级成长为理性政治人,具备价值上的坚定性和决断性,有勇气和能力以民族国家整体的名义去思考和行动,把本阶级的利益和德国集体生存的根本利益有意识地协调起来,去实现德国的强权地位。

四、韦伯政治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韦伯政治教育有其强烈的时代背景,但在当今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民族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建设和民族的复兴都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任何民族的发展和政治成熟都依赖于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也会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