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方剂中药处方

合集下载

泽泻利尿通淋缓解尿频尿急的中草药良方

泽泻利尿通淋缓解尿频尿急的中草药良方

泽泻利尿通淋缓解尿频尿急的中草药良方泽泻利尿通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传统药物的中草药,通常被用来缓解尿频和尿急等尿路疾病的症状。

泽泻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并具有通淋、清热等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种利用泽泻制作的中草药良方,以有效缓解尿频尿急的问题。

中草药良方:泽泻附子汤泽泻附子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草药方剂,由泽泻和附子等中草药组成,以缓解尿频和尿急为主要作用。

下面是制作泽泻附子汤的具体步骤和用量:材料:- 泽泻 10克- 附子 5克- 干姜 5克- 枳实 5克- 苍术 5克- 白术 5克- 人参 3克- 炒白芍 10克- 桂枝 3克- 干草果 3克制作方法:1. 将以上草药洗净备用;2. 将泽泻、附子、干姜、枳实、苍术、白术、人参、炒白芍、桂枝、干草果放入药锅中;3. 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炖30分钟;4. 煮煎出药液后,过滤掉渣滓,将药液取出备用。

用法与注意事项:1. 大人每次服用药液约1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2. 小儿剂量需减半,年龄较小者请咨询医生后使用;3. 服用期间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4.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慢性病患者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意见。

泽泻附子汤具有通淋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尿频和尿急的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对中草药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不适或症状加重等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结:泽泻附子汤是一种利用泽泻等中草药制作的中医方剂,能够有效缓解尿频尿急的问题。

然而,中草药的使用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方法,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中国药茶大全治疗方一内科方--尿路感染

中国药茶大全治疗方一内科方--尿路感染

中国药茶大全治疗方一内科方--尿路感染路感染,即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主证为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伴有腰部酸痛。

中医治疗原则是首先查明原因,然后分别采取清热利湿通淋法,润肺清胃滋肾法,温肾益气固涩法。

海金砂茶〔配方〕海金砂60克,茶叶30克。

〔用法〕共研细末,以生姜、甘草汤调下,每服10克,顿服。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排石。

治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

〔来源〕民间验方。

竹叶茶〔配方〕竹叶10克,茶叶5克。

〔用法〕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治急性尿路感染,小便淋漓涩痛不通。

〔来源〕民间验方。

通草茶(一)〔配方〕通草1克,灯芯草0.6克,青茶6克。

〔用法〕沸水冲泡,频服。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

治急性尿路感染,小便淋涩不通。

〔来源〕民间验方。

通草茶(二)〔配方〕通草3克,灯芯草3克,青茶3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沸水冲泡,频服。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

治急性尿路感染,小便淋涩不通。

〔来源〕民间验方。

海金砂蜡茶〔配方〕海金砂一两,蜡茶半两,生姜、甘草适量。

〔用法〕将前二味研为散,每次服三钱。

煎生姜、甘草汤调下,不拘时,未通再服。

〔功效〕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

〔来源〕引自《济总录》。

栀子花茶〔配方〕栀子花5克、茶叶10克。

〔用法〕栀子花与茶用沸水同泡,即可饮用。

〔功效〕栀子花解毒止血,与茶同饮可降血压,利尿消炎。

〔来源〕民间验方。

银竹茶〔配方〕金银花10克、竹叶5克、茶叶10克。

〔用法〕金银花、竹叶与茶微煎,即可饮用。

〔功效〕金银花清热解表,竹叶解毒利尿,与茶共饮,除烦止渴,去利尿。

〔来源〕民间验方。

蚕豆壳茶〔配方〕红茶叶2克、干蚕豆壳15克。

〔用法〕共泡茶饮,或用火略煮亦可。

〔功效〕治尿少。

〔来源〕民间验方。

薄荷叶茶〔配方〕绿茶适量、方糖或冰糖一块、薄荷叶1—2片或薄荷汁1—2滴。

〔用法〕以上原料同放杯中,用沸水冲泡即成。

代茶饮用。

〔功效〕祛风湿,发汗利尿。

刘渡舟等当归贝母苦参丸医案

刘渡舟等当归贝母苦参丸医案

刘渡舟等当归贝母苦参丸医案刘渡舟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小便不利(急性泌尿系感染)医案经验。

包xx,女,42岁,住北京朝阳区。

1994年6月22日就诊。

尿急、尿频、小便时尿道灼热涩痛。

尿检:白细胞10~16个,红细胞3~4个。

某医院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服氟哌酸等西药,效果不佳。

伴腰酸、小腹胀、足踝部略有水肿、心烦少寐、口干不欲饮、微咳,大便偏干、二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薄腻、脉滑细。

刘老辨为血虚挟有湿热下注,治当养血清热利湿。

方用《金匮要略》之“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20g、浙贝15g、苦参12g七剂。

服四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小便灼痛消失、排尿通畅。

然足踝处之水肿兼有腿重、乏力为瘥。

转方当归贝母苦参汤与防己黄芪汤合方,清热除湿之中并扶卫气之虚:防己15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30g、当归20g、浙贝15g、苦参12g又服七剂,诸症悉除,尿常规化验为阴性。

[按语]本案为血虚湿热下注,又加上上焦肺气不宣,上壅下闭,水道不利,湿无从出所致。

故上有微咳、口干、心烦,下见尿频、尿急、尿痛。

血虚不润,则大便偏干。

此虚实挟杂之证,若使用清利,则必伤津化燥。

刘老以《金匮》“当归贝母苦参丸”养血润燥,清热通淋。

本方原为“妊娠小便难”而设,方中当归养血润肠;贝母开郁结利肺气,通调水道;苦参清利膀胱之湿热。

全方上下并调,标本兼顾。

临床用于治疗妇人小便不利、其色发黄、尿道热涩,或见大便秘结、身发虚弱之证,屡有效验。

尿路感染的备选方:当归苦参贝母丸摘要:苦参,苦寒,尤能除热消炎,《神农本草经》认为有治“溺有余沥”和“逐水”作用。

贝母亦治“淋沥、邪气”。

当归苦参贝母汤方主编/冯世纶【辨证要点】小便灼痛、淋沥者。

【方剂组成】当归、贝母、苦参各12克。

【用法】上三味,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方解】苦参,苦寒,尤能除热消炎,《神农本草经》认为有治“溺有余沥”和“逐水”作用。

贝母亦治“淋沥、邪气”。

治疗尿路感染祖传3老偏方

治疗尿路感染祖传3老偏方

治疗尿路感染祖传3老偏方
1.绿豆芽汁治尿路感染
【组成】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绿豆芽洗净,捣烂,以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

代茶饮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用治尿路感染。

2.干柿灯心汤治尿路感染
【组成】灯心6克,干柿饼2个,白糖适量。

【做法】两味共煮煎,后加糖服。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

治尿路感染。

3.玉米须汤治尿路感染
【组成】玉米须50克,车前子25克,甘草10克。

【做法】水煎。

日服1剂。

【功效】利尿消炎。

用治尿路感染。

另外三个民间秘方供参考:
方1
【原料】车前子、连须葱白各60克。

【用法】将上2味共捣烂,敷于肚脐部,外用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熨,每日1剂。

【功效】通窍利尿。

适用于湿热下注而致小便不利。

方2
【原料】葱白30克,鲜车前草30克。

【用法】共捣烂如泥,敷于肚脐部,分数次敷,适时更换。

【功效】通阳开窍,利尿。

用治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不通。

方3
【原料】黄柏、栀子各30克,木通10克,莴苣适量。

【用法】将方中前3味药共碾成细末,与莴苣共捣烂如膏,敷于
患者肚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病愈为止。

【功效】清热利湿止血。

适用于湿热内蕴,迫血妄行而致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尿路感染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尿路感染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以及尿路畸形的病人,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是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膀胱炎、肾盂肾炎。

膀胱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没有尿路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又可以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者功能异常,或在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没有伴有结石、畸形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性感染,是指病原菌经过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大概占尿路感染的95%;血行感染是指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部位引起的感染;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可以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中医治理尿路感染,一般以清热解毒为主,所含的中草药药力能层层渗入,能从根本上治疗尿路感染,而且中草药与西药不同,基本不含激素,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小。

1、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证候】起病较急,小便频数短赤,急迫不爽,灼热刺痛,尿色黄赤,或有排尿困难,小腹胀满或痛,婴幼儿多伴发热、哭闹不安,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剂】八正散加减。

【药物】瞿麦、萹蓄、栀子、滑石、川木通、车前子、生大黄、生地黄、竹叶、甘草。

【加减】尿痛,加川牛膝、海金沙、琥珀;血尿,加小蓟、白茅根;发热恶寒,加柴胡、黄芩。

2、心火亢盛,下移小肠【证候】尿频尿急,小便滴沥刺痛,或大便秘结,心烦不眠,口舌生疮,口干口渴,舌尖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心泻火,利水通淋。

【方剂】黄连导赤散加减。

【药物】黄连、生地黄、竹叶、川木通、灯心草、莲子心、滑石、白茅根、甘草。

【加减】尿痛频急,加石韦、萹蓄、瞿麦;大便干,加生大黄、枳实;心烦不眠,加牡丹皮、栀子;口舌生疮,加石膏、栀子。

王幸福:“泌尿系感染”急用此方,三付药见大效!

王幸福:“泌尿系感染”急用此方,三付药见大效!

王幸福:“泌尿系感染”急用此方,三付药见大效!简介:王幸福,大学文化,中医世家,祖籍河南,飘零豫陕,落叶西安。

16岁起随祖父习医,诵读岐黄,18岁从西安知青下乡,悬壶农村,独自行医,中途泛览诸子百家,研治各种病症,亦医亦官,晚年摒弃其他爱好,专心治学于中医。

具有40多年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疗效,崇尚大道至简,效法仲景,鄙视装神弄鬼,故弄玄虚。

一生无可炫耀之光环,但怀一颗治病救人之心,治过数十万例病者,深受患者信任和赞扬,借古文卖油翁一言自我评价:“无他,但手熟尓”。

出版临床心悟文集五部《杏林薪传》《医灯续传》《杏林求真》《用药创奇》《临证创奇》,多次印刷,销售一空,为广大中医同道喜爱,粉丝数十万,是一名临床中医,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重症。

接上文:王幸福:治疗牛皮癣的一味要药(上)王幸福:治疗牛皮癣的一味要药(下)一、主方川牛膝30g,黄柏10g,苍术10g,生薏苡仁30g,炒杜仲15g,炒川续断15g,乳香3g,当归10g,苦参10g,浙贝母10g。

主治:泌尿系感染二、临床验案泌尿系感染患者:宋某某,女,42岁。

刻诊:患泌尿系感染一周,尿急,尿频,尿热,尿涩,尿疼,兼腰痛。

脉象细数,舌淡苔略黄。

饮食基本正常,大便不干。

抗生素输液一周,疗效不明显,症状略有减轻,病人有点急,找中医治疗,要求快一些。

我说没问题,三天即可见大效。

处方:泌尿系感染速效方加减。

川牛膝30g,黄柏10g,苍术10g,生薏苡仁30g,炒杜仲15g,炒川续断15g,乳香3g,当归10g,苦参10g,浙贝母10g,白头翁30g,石韦60g。

3剂,水煎服,日三次。

第四天复诊,诸症基本消失,病人直赞中医就是好。

后以知柏地黄丸和复方石韦散中成药善后,一周后痊愈。

三、小结本方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尿路感染,疗效显著,比八正散疗效好。

该方中的牛膝为一主药,不可等闲视之,仅理解为引经报使药。

《本草纲目》和《张氏医通》中皆言牛膝为淋证之要药。

《诸病源候论》云:“诸淋皆肾虚而膀胱热也。

尿路感染民间偏方秘方

尿路感染民间偏方秘方

尿路感染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尿路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肾脏。

这些部位都可能发炎。

但尿路感染最常见的是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均由细菌感染引起。

发病以女性居多。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发热、寒战、腰酸痛和四肢无力等。

慢性尿路感染还有低热、腰酸、轻度水肿等。

【治疗】1.膀胱炎(1)蒲公英60克,水煎服。

(2)黄柏、蒲黄各9克,水煎服。

(3)茵陈、细生地各30克。

煎汤代茶,每日1剂。

(4)桃仁、滑石各10克,甘草梢6克,共研末,每日1剂,分2或3次,白开水送下。

(5)漏芦6克,水煎服。

(6)黄芩3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7)桃仁19克,滑石25克,共为末,开水送服。

(8)鱼腥草(侧耳根)60克,炖瘦肉,每日1剂,连服12周。

(9)生南瓜子30克,连壳嚼服,每日1剂。

(10)竹叶、萹蓄各15克,水煎服。

(11)车前子籽(干鲜都可)半把,熬水半碗,去渣后放少许红糖,趁热一次服用,早晚各服1剂就好。

2.尿道炎(1)白茅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或3次服。

(2)马齿苋60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

(3)车前子、柳叶各等份,水煎服,每日1剂。

(4)丝瓜络60克水煎加蜜少许内服。

(5)黄花菜、白糖各60克,加水2碗,煎成1碗服,每日2次。

(6)绿豆芽500克,绞汁冲白糖服。

(7)木贼草30克,冲冰糖30克,露一宿至清晨,空腹服。

(8)香油、白糖、蜂蜜各250克,共放一处熬化即可,每日3次,1次9克,开水送下。

(9)柳树二层皮30克,水煎服。

(10)鸡蛋1个,开一小孔,去蛋清少许,加入大黄末1克,加热蒸熟,早晨空腹吃下,连服1周(蛋蒸熟时不可落水)。

(11)老头草(田地里即有)适量,加水煎后,打入1个荷包蛋,吃蛋饮汤。

3.尿路感染(1)白果10个,炖熟,连汤服下,连服3日,每日早晚各1次。

(2)蒲公英50100克,水煎服,连服23周。

(3)鲜凤尾草60克(干品减半),煎汤,连服57日。

4.急性膀胱炎竹叶菜、车前草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去渣,每日2或3次。

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的5个小偏方

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的5个小偏方

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的5个小偏方生活中,尿路感染是一种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产了炎症的一种疾病,这种病分为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支原体尿路感染和衣原体尿路感染等等,这种疾病大多数女性比较容易引发。

除了西药可以治疗之外,中药偏方也能有效治疗尿路感染,下面一起来看下治疗尿路感染的小偏方吧。

偏方1、小檗皮、余甘子治尿路感染方法用法:小柴皮20克,余甘子10克,姜黄10克,蒺藜10克。

以上四味药,共研为粗粉,备用每日1-2次,每次1大匙(约10-15克)煎汤内服。

注:此方用于治疗尿频病之精神疲惫、困倦欲眠,多汗而汗液浓臭,发及指甲易长,手脚心灼热,口不知味,咽及上腭发干,喜凉性食物,小便多而浑浊不清,尿迹上常有苍蝇群集。

本病系因过食盐类,甜食及性寒而重滞之食物所致。

来源:《藏医药选编》偏方2、椿树籽仁治尿路感染方法用法:椿树籽仁7个(炒黄),研细面,黄酒冲服。

又方:树籽仁开水浸泡,代茶饮。

年老小便不利茎痛。

偏方3、刘寄奴川牛膝方法用法:刘寄奴、川牛膝各30克,水煎服。

治尿路感染偏方4、乌仔豆方法用法:乌仔豆心、叶,共捣烂绞汁和蜜服。

治尿路感染偏方5、丝瓜络、蜜糖方法用法:丝瓜络60克,蜜糖适量,水煎加蜜糖冲服。

又方:丝瓜60克,炙黄研末,分2次用黄酒冲服。

治尿路感染地龙、金钱草治尿路感染方法用法:地龙20克,金钱草70克,黄芩30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日服3次清热解毒、通利。

本方法为彝族地区广泛应用的治疗尿路感染偏方,能有效治疗小便涩痛、尿色浊红、尿频尿急、小腹急满、淋沥不畅、甚者小便不通等症状。

具有抗菌消炎、补虚益肾、清热通淋、利湿解毒的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方剂中药处方(一)
【辨证】下焦湿热。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鱼败银海汤。

【组成】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兰学良方。

附:其她急性尿路感染偏方
急性尿路感染与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腰痛,或发热恶寒,偶见血尿为特征,因而多属中医淋证中的热淋与血淋范畴,其辨证论治如下:
(1)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与剂局方》)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6g,瞿麦10g,车前草15g,扁蓄10g,滑石3g,山栀10g,大黄6g(后下),灯心草10g,生甘草6g,石韦30g,蒲公英30g。

方义及加减:方中木通、车前草、瞿麦、蓄皆寒凉之品,均可清利湿热,利水通淋。

滑石甘淡利窍,增加利湿作用。

山栀清泻三焦湿热,大黄通腑泻热,灯心草导热下行。

蒲公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通淋,《本草备要》谓:“蒲公英亦为通淋妙品,试之甚验。

”石韦甘苦微寒,上能清肺,下能通利膀胱,有利水通淋之功,李杲《东垣试效方·小便淋闭论》认为“以清肺之气,泄其火,资水之上源也”。

甘草清热解毒,调与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湿通淋之功。

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用枳实,以通腑泄热;腰痛甚者,加木瓜、杜仲;伴口舌生疮者合导赤散;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小柴胡汤以与解少阳;有血尿者加小蓟、白茅根、旱莲草;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此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尿路感染的2/3,多见于疾病的初期,病邪在腑,尚未及脏,治疗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

因苦寒药败胃,渗湿药伤阴,故症状缓解后要及时调整方剂,特别就是八正散中的木通,大量应用,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

(2)肝胆郁热
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尿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微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草10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15g(布包),木通6g,生地12g,当归15g,山栀10g ,黄芩10g,甘草6g。

方义及加减:本方就是清泻肝胆实火或湿热的常用方。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山栀苦寒泻火,辅助龙胆草清泻肝胆湿热;泽泻、木通、车前子协助龙胆草清利湿热,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经有热则易耗伤阴血,故用当归养血活血,生地养血养阴;柴胡疏肝解热,并引诸药入肝胆,甘草调与诸药。

诸药合用,泻中有补,利中有滋,既能清泻肝胆湿热,又能养阴血,祛邪不伤正。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小便灼热、疼痛较剧者加竹叶、蒲公英、石韦。

在本型治疗中,方药多为苦寒败胃之品,不可多服、久服,中病即止。

对脾胃虚寒者亦非所宜。

(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混浊,尿时涩痛,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12g,厚朴10g,制半夏12g,白通草6g,飞滑石30g,竹叶9g 。

方义及加减:方中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下理脾湿;制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增强利湿清热之功。

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利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解。

若湿重舌苔白腻,胸闷呕恶者加藿香、佩兰、苍术;若热重,舌苔黄腻,口渴尿黄者加黄芩、黄柏、苦参;尿道涩痛明显者,加车前草、白茅根、琥珀。

在本型治疗中,用药多为苦寒淡渗燥湿之品,久服易败胃伤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