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技术培训资料全
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大全

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大全蜜蜂养殖是一项涉及繁育、管理和收获蜂蜜的技术活动。
蜜蜂养殖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有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蜜蜂养殖者,掌握一定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蜜蜂养殖的基本技术和培训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蜜蜂养殖技术。
一、蜜蜂养殖的基本要素1. 蜂箱选择与布局蜜蜂养殖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蜂箱,并合理布局蜂箱的位置。
蜂箱应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适宜的通风条件,以确保蜜蜂的生存和繁殖。
同时,蜂箱之间的距离应适中,便于管理和操作。
2. 种蜂选购与繁育种蜂的选购对于蜜蜂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优质的种蜂能够提高蜜蜂的产量和质量。
在选购种蜂时,应关注蜜蜂的品种和血统,并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措施。
此外,繁育工作也是蜜蜂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掌握合适的繁育方法和时机。
3. 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蜜蜂养殖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
这包括对蜜蜂进行巡查、观察,检查蜂箱和蜜蜂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蜂箱的清洁和消毒也是保持蜜蜂健康的关键步骤。
二、蜜蜂养殖的培训要点1. 基本理论知识蜜蜂养殖的培训应从基本理论知识开始,包括蜂种的分类、养蜂设备的使用和养蜂技术的应用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员了解蜜蜂的生态习性和养殖要点,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实践操作技巧蜜蜂养殖的培训还应注重实践操作技巧的培养。
这包括蜂箱的组装和放置、种蜂的选购和繁育、蜜蜂的巡查和管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员掌握养蜂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3. 疾病防治知识蜜蜂养殖中的疾病防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培训中应介绍蜂蜜中常见的疾病和害虫,并讲解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同时,教授学员如何识别蜜蜂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4. 市场销售与经营管理蜜蜂养殖的最终目的是产出高质量的蜂蜜,并将其销售给市场。
因此,培训中还应包括市场销售和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学员需要了解蜂蜜的品质要求和市场需求,学习如何进行蜂蜜包装、营销和渠道拓展。
养蜂知识和技术全部

养蜂知识和技术全部第一部分:养蜂基础知识养蜂是指人类对蜜蜂进行繁殖、饲养并收获蜜、蜂蜡等产品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
养蜂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养蜂。
养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蜜蜂产生的蜜、蜂蜡、蜂王浆等产品,同时也可以帮助蜜蜂进行繁殖,保护和增加蜜蜂的种群数量。
养蜂的基本工具包括蜂箱、蜜蜂、蜜蜂饲料、蜂蜡基等。
蜂箱是蜜蜂居住的地方,它由框架、蜜蜂巢板和蜂箱底板组成。
蜜蜂巢板是用来安放蜜蜂巢窝的地方,蜂箱底板则是蜜蜂进出蜂箱的通道。
蜜蜂是养蜂的核心,它们是通过采集花蜜、花粉等来生产蜂蜜和蜂蜡的。
养蜂的技术主要包括蜜蜂品种选择、蜂箱管理、蜜蜂疾病防治、蜜蜂采蜜和蜂蜡收获等方面。
首先,蜜蜂品种的选择对养蜂的成功至关重要。
不同品种的蜜蜂在适应环境、采蜜能力和疾病抵抗力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养蜂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品种。
蜂箱管理也是养蜂的关键。
蜂箱需要定期检查,保持蜜蜂巢窝的整洁和温度适宜,以促进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还需要注意蜜蜂饲料的供应,保证蜜蜂的营养需求。
蜜蜂疾病是养蜂中的常见问题,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是保证蜜蜂健康的重要措施。
第二部分:养蜂技术进阶随着科技的进步,养蜂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养蜂技术包括蜂箱设计改进、蜜蜂营养管理、蜜蜂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创新。
蜂箱设计改进是养蜂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现代蜂箱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具有保温、通风和易于管理等特点。
蜂箱内部设置了智能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蜜蜂的生长情况和蜂箱的环境变化,提供更精确的管理指导。
蜜蜂营养管理是现代养蜂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蜜蜂需要丰富的蜜源和花粉来维持生长和繁殖,因此合理的饲养和补充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养蜂中采用了人工喂养和蜜源调控等技术,可以保证蜜蜂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蜜蜂的生产效益。
蜜蜂疾病诊断和治疗也是现代养蜂技术的重要内容。
蜜蜂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如蜜蜂病毒、寄生虫等。
现代养蜂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检测和治疗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蜜蜂的疾病,提高蜜蜂的健康水平。
养蜂技术大全知识讲解

养蜂技术大全知识讲解1. 蜜蜂的分类:蜜蜂一般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类。
蜂王是蜂群的女王,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工蜂是不孕性的雌蜂,负责采集花粉、蜜和泥浆,建设蜂巢,照顾蜂王和蜂蛹;雄蜂是雄性蜜蜂,主要是交配后死亡。
2. 蜂巢的构成:蜜蜂生活在蜂巢中,蜂巢由许多蜜蜂自行造成。
蜂巢由蜂蜡和蜂胶构成,蜜蜂用蜂蜡建设六角形的蜂房,将蜜蜡与花粉混合分泌成为蜂巢的墙壁。
3. 养蜂的基本设备:养蜂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包括蜂箱、蜂群工具、蜂露罐、苗圃箱、抢救箱等。
蜂箱是蜜蜂生活的场所,蜂群工具用于检查和处理蜂群,蜂露罐用于收集蜂蜜,苗圃箱用于孵化新的蜂王。
抢救箱用于处理蜂群疾病和其他突发情况。
蜜蜂主要通过分蜂的方式繁殖后代。
当蜂巢内的蜂群过大时,蜂王会选择一些工蜂作为后继蜂王,并带领一部分工蜂离开原巢建设新的巢穴。
分蜂可以增加蜜蜂种群的数量,同时也有利于蜜蜂蜂巢的更新。
蜜蜂的养护工作包括巡逻视察蜂群的状况、补充蜂食、处理蜂巢的病虫害等。
养护蜂群要注意科学合理地给予蜂食,提供充足的蜜源,保持蜂巢的清洁和整齐。
6. 蜜蜂采蜜方法:蜜蜂采蜜主要依赖工蜂,工蜂会到花朵上采集花蜜和花粉,然后将其带回蜂巢储存。
养蜂人需要注意采蜜的时间和方法,避免对蜜源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7. 蜜蜂养殖环境:蜜蜂的养殖环境对蜜蜂的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
养蜂的地理区域、气候、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蜜蜂的生态环境。
选择合适的养蜂地点和控制环境因素对保持蜜蜂健康和增加产量非常关键。
8. 蜜蜂疾病防治:蜜蜂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例如螨虫、霉菌、细菌感染等。
养蜂人需要学习如何预防和治疗蜂群的疾病,保持蜂群的健康。
9. 蜂产品的收获与加工:蜂蜜、蜂胶、蜂蜡等是蜜蜂产生的宝贵产品。
蜂蜜是最主要的产出,养蜂人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地收获和加工这些产品,保证其品质和营养成分。
总结:养蜂是一项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的技术。
只有熟悉蜜蜂的生理、行为和生态特点,采用适当的养蜂方法和技术,养蜂人才能增加蜜蜂产量,保持蜜蜂群健康,并获得优质的蜂产品。
养蜂技术培训方案

养蜂技术培训方案1. 引言养蜂技术是指人类通过培训和实践掌握蜜蜂养殖、繁殖、采集蜂产品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蜜蜂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蜂产品,同时也对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为想要学习养蜂技术的人们提供一个培训方案的参考。
2. 培训目标本培训方案的目标是:1.介绍蜜蜂的基本知识,包括蜜蜂的分类、解剖结构和生命周期等。
2.介绍养蜂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蜂箱、蜂架、蜜蜂衣等。
3.介绍蜜蜂繁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介绍蜜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5.介绍采集蜂产品的方法和技巧。
3. 培训内容3.1 蜜蜂的基本知识•蜜蜂的分类:介绍蜜蜂的分类体系,包括蜂科、蜂属、蜂种等。
•蜜蜂的解剖结构:介绍蜜蜂的外部解剖结构和内部器官,包括头部、胸部和腹部等。
•蜜蜂的生命周期:介绍蜜蜂的起源、发育和寿命等。
3.2 养蜂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蜂箱的种类和选择:介绍常见蜂箱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蜂箱。
•蜜蜂衣和防护用品的选择:介绍蜜蜂衣、手套、面罩等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其他养蜂工具的使用:介绍蜂糖、熏烟器、蜡板等养蜂工具的使用方法。
3.3 蜜蜂繁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蜜蜂的繁殖方式:介绍蜜蜂的繁殖方式,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的方法:介绍人工繁殖的方法,包括分巢、人工授粉等。
•蜜蜂繁殖的管理:介绍蜜蜂繁殖时的管理技巧,包括控制分巢数目、饲养蜂王等。
3.4 蜜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常见蜜蜂疾病的识别:介绍常见蜜蜂疾病的症状和识别方法。
•蜜蜂疾病的预防措施:介绍预防蜜蜂疾病的基本措施,包括保持蜜蜂环境卫生、定期检查等。
•蜜蜂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常见蜜蜂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蜂群整治等。
3.5 采集蜂产品的方法和技巧•蜜蜂蜜的采集和提取:介绍蜜蜂蜜的采集时间和方法,以及蜜蜂蜜的提取方法。
•蜂蜡的采集和利用:介绍蜜蜂蜡的采集方法和利用价值。
•蜂胶和蜂花粉的采集和利用:介绍蜜蜂蜂胶和蜂花粉的采集和利用方法。
养蜂技术培训汇报材料

养蜂技术培训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向大家做养蜂技术培训汇报。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养蜂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帮助大家在蜜蜂养殖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提高产量和质量。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蜂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养蜂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养蜂过程中常见的技术困难包括:1.蜜蜂蜂群管理不当,导致亲蜜蜂数量不稳定;2.采蜜方法不当,损伤蜜蜂和蜜源;3.蜜蜂病虫害防控方法不当,导致养蜂损失较大;4.养蜂设备和工具维护不善,影响工作效率和蜂蜜质量。
二、养蜂技术要点1.蜜蜂蜂群的管理:(1)选择优质种蜂进行繁育,保持蜂群的健康状况;(2)合理安排蜜蜂的饲养和活动空间,维持蜂群的稳定;(3)注意蜜蜂的温度调控,保持蜂群的舒适状态。
2.蜂蜜的采集和处理:(1)选择合适的采蜜时间和方法,减少对蜜蜂的伤害;(2)采集蜂蜜后,及时进行过滤和处理,确保蜂蜜的卫生和质量;(3)储存蜂蜜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防蜂蜜变质。
3.蜜蜂病虫害防控:(1)加强蜜蜂疾病的防治工作,定期检查蜜蜂的健康状况;(2)采取科学、安全的方法控制蜜蜂病虫害的传播;(3)定期消毒蜂箱和工具,杜绝病虫害的滋生。
4.养蜂设备和工具的维护:(1)定期检修和清洗蜂箱、蜜蜂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2)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养蜂设备,提高工作效率;(3)保持养蜂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和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三、培训效果与建议通过这次养蜂技术培训,我相信大家对养蜂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巧。
但培训只是一个起点,实践和不断学习才是提高自身技术的关键。
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一个养蜂技术交流平台,大家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养蜂过程中的问题;2.多参加养蜂技术培训和学术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养蜂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养蜂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不断提高养蜂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蜜蜂的培训计划

养殖蜜蜂的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本培训计划旨在帮助培训对象了解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其养殖蜜蜂的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独立进行蜜蜂养殖。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适合对蜜蜂养殖有兴趣的人群,包括初学者和已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养蜂人士。
三、培训内容1. 蜜蜂基本知识-蜜蜂的种类及品种-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的生物学特点-蜜蜂的养殖环境需求2. 蜜蜂养殖设备-蜜箱的选择及布置-养蜂工具的使用-蜂群管理的技术3. 蜜蜂养殖技术-蜜蜂的引种及栽培-蜜蜂的饲养及喂食-蜂群的管理和调控4. 蜜蜂疾病防治-蜜蜂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蜜蜂疾病防治的预防措施-蜜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蜜蜂养殖的市场营销-蜜蜂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蜜蜂产品的市场调研及营销策略-蜜蜂产品的品牌建设与推广四、培训形式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蜜蜂养殖相关知识的传授。
2. 实践操作-通过现场实操、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蜜蜂养殖技术的实践教学。
3. 考核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评选出合格的蜜蜂养殖人员。
五、培训周期本次培训周期为3个月,理论学习占1个月,实践操作占2个月。
六、培训师资培训师资由具有丰富蜜蜂养殖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他们将亲自讲解蜜蜂养殖的经验,并指导学员进行实践操作。
七、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颁发蜜蜂养殖培训合格证书。
八、培训效果通过本次培训,学员将能够掌握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独立进行蜜蜂养殖的能力,提高蜜蜂养殖的生产水平,为蜜蜂养殖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技术人才。
以上即为蜜蜂养殖培训计划,欢迎对蜜蜂养殖有兴趣的人士参与培训,共同推动蜜蜂养殖事业的发展!。
密蜂养殖与管理

精心整理蜜蜂科学养殖与管理仙游县蜂业协会科学养蜂培训教案:黄元伟基础管理——养蜂生产中经常而普遍运用的某些管理措施,包括养蜂场地的选择与布置,蜂群的检查,蜂群的饲喂,蜂群的合并,人工分群,蜂王和王台的诱入,盗蜂的防止,巢脾的修造和保存,蜂团的收捕及蜂群的近距离迁移等事项。
第一节养蜂场地的选择养蜂场地的好坏,是养蜂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定地放蜂,更要认真选择场地,选场有以下几个条件。
1、蜜源丰富 2公里以内,全年至少有两种以上主要蜜源,另外,还应有一些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
花期短,流蜜涌的蜜源场地,蜂群最好放在比成片蜜源地势略低的下风方位,有利于蜜蜂逆风空腹而去,顺风下坡满载而归。
蜂场位于蜜源正中也好。
2水源充足三废污染、厕所、畜棚、猪舍等附近不可放蜂,蜜源与蜂场之间不可隔着江、河、湖泊,以免蜜蜂雨前采集来不及回巢而葬身于内。
3 地势平缓、高燥4交通方便5环境适宜蜜蜂性喜安静,故学校、工厂、企业等周围不可设厂。
场地的布置:单箱单列(双列、多列)、双箱单列(双列、多列)、四箱单列(双列、多列),箱距1~2米,排距4米以上。
蜂箱最后离地10~20公分,前低后高,以防雨水积留箱内,巢门朝南或稍偏东南。
第二节蜂群的检查一全面检查打开蜂箱的大盖及副盖,逐一提出巢脾进行仔细检查,全面了解蜂群内部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
全面检查一般在越冬定群时及春季检查越冬效果及转地前后进行。
步骤如下1、开箱人站箱侧或箱后,背对阳光,解开大盖,置于箱侧或反放地面上;手持起刮刀撬起副盖,反放箱前,副盖的一角搭在巢箱起落板上。
2 、提脾用起刮刀的弯刃轻轻松动框耳,隔板向外侧移1~2框距离,垂直提出巢脾,尽量不要与相邻巢脾摩擦。
3、观察转脾方法,有继箱的4、覆盖注意蜂路、隔王板、隔板、副盖、大盖的复原及摆放,做好记录。
二局部抽查是通过检查巢内的部分巢脾,从而了解蜂群内部某些状况。
优点时间短,可节省劳力,减少对蜂群的惊扰。
一般气温较低或容易出现盗蜂时采用。
蜜蜂养殖技术培训指南大全

蜜蜂养殖技术培训指南大全蜜蜂养殖一直以来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蜂蜜和其他蜂产品,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要想成功养殖蜜蜂并获得可观的收益,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
本指南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帮助您成为一名优秀的蜜蜂养殖员。
一、蜜蜂养殖基础知识1. 蜜蜂的品种和特点在蜜蜂的养殖中,常见的蜜蜂品种有蜜蜂、短舌蜜峰、中亚蜜蜂等。
不同品种的蜜蜂在性格、产量、适应性等方面有所差异,养殖者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
2. 蜜蜂养殖场所选择蜜蜂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场所,通常要求环境优美、气候适宜、花草资源丰富。
此外,还需避开工厂、养殖场等噪音和污染源,确保蜜蜂的生活环境良好。
3. 蜜蜂养殖设备准备养殖蜜蜂需要一些基本设备,比如蜂箱、蜂架、蜜蜂衣等。
蜂箱是蜜蜂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蜂架用于支撑蜂箱,蜜蜂衣则是保护养殖者免受蜜蜂叮咬的装备。
二、蜜蜂养殖技术与管理1. 蜜蜂养殖周期与管理蜜蜂养殖的周期通常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不同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如春季要进行饲养和繁殖管理,夏季要注意防止蜜蜂蜂群过热,秋季要进行蜜蜂的采蜜和饲养准备,冬季要进行蜜蜂的冬季保护工作等。
2. 蜜蜂繁殖技术蜜蜂繁殖是蜜蜂养殖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人工授粉和蜂王繁殖等方式进行。
掌握繁殖技术,能够提高蜜蜂种群数量和质量,增加产蜜量,提高经济效益。
3. 蜜蜂疾病防治蜜蜂易患一些疾病,如美脚病、鼻疽病等。
为了保证蜜蜂健康,养殖者需定期巡查和清洁蜂箱,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药物、更换蜂群等。
4. 蜜蜂采蜜与蜂蜜提取蜜蜂采蜜是蜜蜂养殖的核心环节。
合理安排采蜜时间和方法,不仅能保证蜂蜜的质量和产量,还能避免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
蜂蜜提取过程中要注意卫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确保蜂蜜的品质。
三、蜜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1. 蜜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蜜蜂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除了蜂蜜外,还可以获得蜂胶、蜂王浆等高价值的副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镇桥塘村蜜蜂养殖技术学习资料2017年6月13日1、选择养蜂场地有哪些条件?要想搞好养蜂生产,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养蜂场地,场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蜂的成败和蜂产品的收成。
选择场地的原则是有利于全年的蜂群繁殖并获得养蜂经济效益。
按照这一原则,理想的场地全年至少要有两个主要蜜源可供蜜蜂采蜜,生产商品蜜,辅助蜜源比较丰富,这样有利于蜂群繁殖,节省饲料开支。
此外,还应交通便利,水源清洁,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场地开阔,无畜、禽干扰等。
2、筹办一个蜂场需要哪些基本条件?无论要创办什么规模的蜂场,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养蜂场所在地有可供蜜蜂生产商品蜜的蜜源植物和蜜蜂正常繁殖需要的蜜粉源植物,特别要求春、夏、秋、三季基本不缺粉或只是短暂缺粉;二是购进的蜜蜂品种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三是要置备一些必须的养蜂用具。
3、新建蜂场时怎样排列蜂箱?新建蜂场应如何摆放蜂箱没有固定模式,养蜂者可根据养蜂场地的大小、地势、蜂群的数量以及不同季节灵活摆放,原则上要因地制宜,在方便蜜蜂出巢飞行的同时兼顾管理方便。
饲养中蜂宜采用无规律的摆放形式,饲养意大利蜂则提倡阵列摆放,一般2箱为一组,1列数箱,按场地大小可适当调整,两排之间间隔3-5米。
早春和秋、冬季节蜂箱应摆放在坐北朝南,北侧有挡风之处,夏季蜂箱要放在有树荫的场所,不要让阳光终日暴晒蜂箱。
交尾群实行平箱摆放,有利于处女王交尾。
4、购进蜂群后要做好哪些工作?购进蜂群并在蜂场布置完毕后,一是打开巢门,让蜜蜂认巢飞翔1-2天,待蜂群安定,适应周围环境后,再开箱检查,开箱是动作要轻,不要激怒蜂群。
开箱检查时,首先要看蜂群是否有蜂王。
二是要看蜜源饲料是否充足。
只有蜂群内每张脾上都有封盖蜜,且巢脾上有许多花粉房,才能算蜜源充足。
三是要看蜂群是否健康,有无患美洲幼虫腐臭病和寄生大蜂螨等。
最后要看蜂脾数量的多少,多了要抽出空脾,少了要加脾扩巢。
蜜蜂生物学1、什么是蜂脾?蜂群是由哪几种蜂组成的?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单只蜜蜂脱离群体就不能生存下去,蜂群是蜜蜂生活和生产的基本单位。
夏季蜂群通常由1只蜂王,几万只工蜂以及几百只甚至上千只雄蜂组成。
除蜂王外,工蜂和雄蜂的数量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蜂种不同,蜂王的优劣不同,蜂群的大小也不一样。
群势较强的意大利蜂群在强盛季节可维持蜂群工蜂数量高达6万只以上,而在恢复繁殖时,较差蜂群的工蜂数量可少至数千只。
中蜂群在强盛季节,较好的蜂王也只能维持3-4万只的群势。
2、何谓三型蜂?三型蜂各有什么特点?蜂群中的蜂王、工蜂和雄蜂称为三型蜂,习惯上统称为蜜蜂,实际上三型蜂有着不同的职能。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的生殖器官发育健全的雌性蜂,专职产卵,不会采蜜,控制着蜂群的部分活动和分蜂性;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健全的雌性蜂,他不会产卵,但担负着蜂巢内外的绝大部分工作,如采集、清洁卫生、筑巢、蜂蜜酿造、调节巢温、饲喂、守卫等;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雄性蜂,除了与处女王交配之外,他不担负蜂群中的任何职责。
3、蜂王在蜂群中担负什么职责?蜂王是蜂群中唯一能繁殖后代的雌性蜂,是蜂群中成千上万只工蜂的“母亲”,在繁殖高峰季节,蜂王一昼夜产卵1500-2000粒。
蜂王是蜂群中寿命最长的蜂,在自然情况下蜂王能活5-6年,但通常在3-4年后产卵力逐渐衰弱,从而被自然交替,在养蜂生产中,蜂王一般使用1-2年后被人为更换掉。
蜂王的产卵力对蜂群的繁殖力和生产力影响很大,生产上提倡使用产卵力强的育种蜂王。
4、蜂群在什么情况下会培育新王?蜂群通常在下列3种情况下会培育新王:一是蜂群十分强壮,准备分蜂,分蜂多出现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个别地区秋季也会出现。
二是由于偶然事故蜂群失去蜂王,这时蜂群会急造王台培育新王。
三是蜂王衰老或生理上有缺点,准备自然交替时,无论何种情况下培育新王,通常从出现王台至新蜂王产卵均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
5、处女王出房几天后能交尾并产卵?刚出房未交配的新蜂王叫做处女王,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处女王出房5-8天进行婚飞,若天气不好,交尾就会被迫推迟,有时出房10-15天才交尾,一般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
处女王交尾,产卵时间的早晚除与天气因素有关外,还与性成熟的雄蜂数量有关,在天气正常,雄蜂数量充足的情况下,超过15天不交尾,产卵的处女王应予以淘汰。
6、蜂王的产卵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蜂王的产卵力是蜂群繁殖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产卵力强的蜂王能使蜂群保持较强的群势,从而显著提高蜂群的生产力。
因此,生产上要选择和使用产卵力强的蜂王。
决定蜂王生产力强弱的内因是品种及亲代的遗传性,外因在于培育条件,一只已产卵(定型)的蜂王,不同时期产卵量的变化取决于蜂群内部状况,如群势、饲料、空巢房的多少以及外界气温和蜜源条件等。
可以说,蜂王的产卵力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意大利蜂王为例,一般日产量是700-1500粒,最高可大3000粒(以羽化新蜂统计),一年内可产卵20万粒以上。
7、蜂群失掉蜂王后会出现什么状况?一个蜂群中有几万工蜂,他们在黑暗的蜂巢内怎么知道蜂王的存在与不存在呢?原来,蜂王身上会不断分泌外激素(俗称蜂王物质),通过工蜂舔食并不断传递这种蜂王物质,全体工蜂便会得知蜂王的健在信息。
一旦蜂群失王,蜂王物质的传递便会中断,工蜂得知无王信息,几十分钟内就会出现不安情绪,工蜂会在蜂巢内外到处寻找蜂王,巢内的正常工作秩序很快被打乱,无王大约12小时后,巢内会出现急造王台,工蜂开始培育新蜂王,如果巢内没有幼虫,蜂群无王时间久了(一般是几天至20多天)工蜂蜂卵巢就会发育起来,产下未受精卵,这些卵培育出来的都是雄蜂,此时,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这群蜂将无法维系,最终灭亡。
8、工蜂的寿命有多长?它一生要承担哪些工作?在繁殖和采蜜季节,工蜂的寿命是很短暂的,一般只有40天左右,最长也不超过60天,但在越冬期工蜂能活4-6个月,甚至更长。
工蜂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哺育幼虫的负担,采蜜的强度以及花粉供应充足与否,通常哺育幼虫少和参采蜜少的工蜂,花粉供应充足时,工蜂寿命也要长些。
工蜂一生依据日龄变化自觉承担起巢内外的各项工作,基本上是按出房日龄依次承担清扫巢房、保温、饲喂幼虫、饲喂蜂王、酿蜜、泌蜡筑巢、采集以及守卫巢门等工作。
出房18日龄以内的工蜂主要负责巢内的各项工作,出房18日龄之后开始从事巢外工作,主要负责有采蜜、采花粉、采树胶、采水及守卫蜂巢等。
工蜂这种依日龄而分工的现象是本能的,但也不算一成不变的,在非常情况下,蜂群也会按群体生存的实际需要自行调整相应的分工,使群体的生存与繁衍有条不紊地进行。
9、工蜂能在多大范围内进行采集?在蜜源较丰富的情况下,工蜂采集活动大体在蜂巢周围半径2.5千米的范围内,采集面积在1200公顷以上,如果蜂群附近缺少蜜源,采集的距离会扩展到半径3-4千米范围内,工蜂的飞行高度可达1000米左右,掌握这些数据对估计有效蜜源面积、选择场地和安排蜂群数量非常重要。
10、工蜂的飞行速度有多快?工蜂的飞行速度与其日龄、蜜囊装载量、花粉携带量以及风向、风速有关。
在无风的情况下,满负荷载量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0-25千米,最高可达每小时40千米,在逆风风速为每小时20千米时,工蜂会贴着地面飞翔,但不能久飞,在多风地区,蜂场一定要设置在下风处。
11、工蜂是怎样将采得的花蜜酿造成蜂蜜的?蜂蜜和花蜜有本质区别,采集蜂从花朵上采来的甜汁为花蜜,他是酿造蜂蜜的原料,需要经过工蜂酿造才能转变为蜂蜜,酿造工作主要由内勤蜂承担,酿制过程相当繁琐,主要包括不断加入转化酶和蒸发水分两道工序。
花蜜需要经过几十个小时不停酿制才会变成蜂蜜,最后被集中于巢脾上部或边脾的空巢房内,用腊封盖,即成所谓的成熟蜂蜜。
12、蜜蜂的巢房有什么特点?蜜蜂巢脾上的巢房绝大多数为正六角形,多个巢房的6面房壁各为周围相邻6个巢房的一个房壁,巢房底由3个菱形拼成120o的锥形角,3个菱形又各自为巢脾另一面3个巢房的一个底面。
蜜蜂采用这种几何形状筑造巢房,整齐、美观、结实、耗费材料最少,而巢房的容积最大,据计算,使用1公斤蜂蜡筑造的巢房,可盛40公斤蜂蜜,1张巢脾两面都装满蜜的重量约为2.5公斤。
13、蜜蜂的发育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需要多少天?蜜蜂是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长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通常看到会飞的蜜蜂是成虫,蜜蜂的发育历期会因蜂种、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有差异。
以意大利蜂为例,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各阶段发育期为:意大利蜂各阶段发育期三型蜂的发育历期是蜂场生产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每个养蜂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13、蜜蜂发育适宜的温、湿度是多少?蜜蜂卵、幼虫、蛹对温度要求很严格,必须保持在34℃-35℃之间,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给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在临界温度范围之内,巢温偏高(相比最适温度)会造成蛹期缩短,从而出现羽化出的幼蜂残翅或残脂肢,甚至死亡;巢温偏低,会使蛹期延迟,甚至蜂蛹不能发育而死亡。
蜜蜂对湿度的要求较低,育虫区的相对温度为35%-45%,当蜂群湿度过大时,蜜蜂靠扇风除湿;当湿度较小时,蜜蜂靠采水增加巢内湿度。
保持蜂群适宜温、湿度是养蜂管理必须注意的问题。
14、蜜蜂能耐受的最高、最低温度是多少?蜜蜂是变温昆虫,单个蜜蜂在静止状态下,体温与周围的气温是一样的,在群体状态下,蜜蜂依靠群体的活动能够调节巢温,当外界气温低于13℃,意大利蜂便不能飞行,低于7℃时便被冻僵,温度高于38℃,幼虫便开始死亡,温度高于40℃以上时,幼虫全部死亡,当温度超过45℃,单只蜜蜂就会死亡。
在高温时,蜂群会依靠大量采水,扇风蒸发水分降低巢温,以维持蜂群的正常活动,严寒的冬季,户外气温零下几十摄氏度,蜂群会依靠吃蜜,用聚合运动来提高蜂群的温度,抵御寒冷,保障群体不被冻僵。
15、蜜蜂的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蜜蜂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在有蜜源时,这些营养物质都能从所采集的花粉和花蜜中获得,在蜜源缺乏季节,尤其是缺少花粉时,蛋白质明显供应不足,工蜂寿命缩短,影响幼虫的哺育,因此,在缺少花粉的季节,应及时补足蛋白质饲料,还应经常补齐矿物质,可结合喂水适当喂些低浓度盐水。
16、什么是分蜂?蜂群产生分蜂的原因是什么?当气候温暖,蜜源充足,群势强大时,蜜蜂为了繁衍群体,就会培育雄蜂和新王,在新王即将出房时,本群的老蜂王就带着大部分飞翔蜂涌出蜂巢,飞离原箱,另寻新场所营造新巢,这种新、老蜂王自然分家的现象就是分蜂。
促使蜂群发生分蜂的内在因素是群体强大、群内卵虫少、哺育蜂大量过剩;外在因素是巢内拥挤、通风不良、蜜蜂多、缺少造脾的空间等。
在主要蜜源即将开花时蜂群发生了分蜂,会对蜂蜜等蜂产品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养蜂生产上应尽量控制和避免蜂群在蜜源植物大量流蜜期间发生分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