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岩石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

各种岩石图片及说明泥岩(Mudstone)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
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
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
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
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
②铁质泥岩。
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
③硅质泥岩。
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
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泥岩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
其许多特征与页岩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层理不如页岩发育。
页岩(Shale)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
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
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构成。
常见类型有:①黑色页岩。
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
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
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
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
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
多呈红色或灰绿色。
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
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另外,另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要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要点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形状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2.岩石可以按照上述不同的特点为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大小最好不要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而形状可以作为分类标准;3.以岩石的形成原因为标准,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我们可以用感官和借助工具来观察岩石;2.我们可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来认识岩石;结构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等;构造主要指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比如层理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等;3.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着特征详见课文P68、69;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稀盐酸后会冒气泡,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第3课岩石的组成1.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近4 000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2.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花岗岩也是多种多样的;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一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2.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如石英,颜色不同是因为所含杂质不同;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3.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擦划,瓷板上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矿物条痕的颜色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一致,比如金,其颜色和条痕都是金黄色;石墨的颜色和条痕都是黑色;矿物条痕的颜色也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不一致,比如黄铁矿的颜色是浅铜黄色,但条痕是绿黑色;4.几种矿物的条痕:自然金——黄色黄铁矿、黄铜矿——绿黑色方铅矿——黑色石墨——黑色石英——白色或近于白色赤铁矿——樱红色5.矿物抵抗刻画和磨擦的能力称为硬度;通常人们确定矿物硬度的方法是用两种矿物相互刻画,即用已知硬度的矿物来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我们还可以先比较指甲、铜钥匙回形针、小钢刀哪个最软,哪个较软,哪个较硬;然后用它们作为判断软硬的标准,分别去刻划矿物,从而知道矿物的硬度;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序,云母<长石<石英;6.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鉴别矿物的硬度在建筑、珠宝、雕塑等行业中很有意义;第5课观察、描述矿物二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2.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观察几种矿明三种;3.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的情况;分三种情况:1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反光很强,光耀夺日;有着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2半金属光泽:反射光的强弱介于金属光泽与废旧金属光泽之间,暗淡而不刺日; 3非金属光泽:常常是透明、半透明或是颜色较浅的矿物所具有的光泽,根据表现不同,又可分为玻璃光泽像玻璃的光泽,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最多、油脂光泽像涂上脂肪一样、珍珠光泽像珍珠发出的光泽、丝绢光泽像丝织品反光一样、土状光泽表面反光暗淡像泥土;4.反光从强到弱:金属>玻璃>丝绸> 蜡烛>泥土;有的石英具玻璃光泽、有的石英具油脂光泽;5.石英的光泽像玻璃或蜡烛脂肪的光泽、长石有像玻璃一样的光泽、云母的光泽和珍珠或丝绸的光泽差不多;6.自然界中的矿物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完整的石盐晶体是立方体,石英晶体是六角柱的,辉锑矿是柱状或针状,方解石是平行四边形六面体;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1. 我们可以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特征卡片的项日有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以及重量、磁性、嗅觉等;矿物的磁性是指铁磁性矿物可以用普通磁铁吸引;2.对于不知名的矿物,科学的鉴别步骤是:1先收集这些矿物有什么特征; 2然后对照资料识别;第7课岩石、矿物和我们1.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2.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比如人们利用方解石、石英、萤石的光学特性,把它们作为光学仪器棱镜;利用红宝石刚玉的特性,将其作为产生激光的关键材料;利用铜、铝的良好导电性作电线,利用云母、滑石的绝缘性作绝缘材料,利用石英具有压电性,制作雷达、通讯、微处理机等的元件;利用金刚石、刚玉、石英等矿物的高硬度作研磨及切割材料;利用宝石、玉石等的夺日光彩,制成人们珍爱的装饰品;人们还利用矿物的成分,从矿物中提取有用的元素或成分;比如从磁铁矿、赤铁矿中提取铁;从方铅矿中提取铅;从黄铜矿、斑铜矿中提取铜;化工工业利用黄铁矿制硫酸,利用石盐制取纯碱、烧碱、盐酸、氯气等;农业上把钾盐作为钾肥,把磷灰石作为磷肥的来源等;中药利用石膏的清热作用、朱砂的安神镇静作用、硼砂的清热消炎和解毒防腐的作用等,对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4.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基本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学生能够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和条件;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分类;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岩石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究兴趣;学生认识到岩石在地球表面的作用和重要性;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地球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基本的岩石类型;学生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和条件;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和条件;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岩石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掌握岩石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岩石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的岩石概念;学生准备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岩石标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2. 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标本,识别三种基本的岩石类型;学生通过实验和调查,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和条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岩石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3.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岩石的特点和分类;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验和调查中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学果评价:评估学生对岩石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岩石形成过程和条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学生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兴趣,提高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岩石的定义与分类2. 沉积岩的特征与实例3. 变质岩的特征与实例4. 岩浆岩的特征与实例5. 岩石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岩石的奥秘。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岩石的特征。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对岩石的认识。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多样性。
2. 讲解岩石的定义与分类:明确岩石的概念,介绍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特点。
3. 分析岩石实例:展示各类岩石的典型实例,分析其特征。
4. 探讨岩石的形成与演变: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演变规律。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岩石分类示意图,总结各类岩石的特点。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能力等。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地球岩石圈分布图、各类岩石样本图片。
2. 视频资料:岩石形成与演变过程的视频。
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前往当地的地质公园或岩石标本馆进行考察。
4. 教学课件:制作岩石学知识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变过程。
2. 教学难点:岩石分类的鉴别方法,岩石形成与演变背后的地质作用。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岩石学相关知识,掌握各类岩石的特征。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设计第一章:岩石的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岩石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1.2 教学内容:岩石的定义和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的形成过程:岩浆冷却凝固、沉积物堆积、变质作用岩石的特点:硬度、密度、颜色、纹理等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装饰品等讲解岩石的定义和分类,展示相关图片和样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样品,了解岩石的特点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1.4 作业:学生回家后,收集不同种类的岩石样品,观察和描述其特点第二章:岩浆岩2.1 学习目标: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掌握岩浆岩的分类和常见类型2.2 教学内容: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的分类:侵入岩、喷出岩常见岩浆岩类型:花岗岩、玄武岩等2.3 教学活动: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有所了解讲解岩浆岩的分类和常见类型,展示相关图片和样品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岩浆岩的特点和分类2.4 作业:学生回家后,收集不同种类的岩浆岩样品,观察和描述其特点和分类第三章:沉积岩3.1 学习目标: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掌握沉积岩的分类和常见类型3.2 教学内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物堆积、沉积环境沉积岩的分类:碎屑岩、化学岩、生物岩常见沉积岩类型:砂岩、石灰岩、页岩等3.3 教学活动: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有所了解讲解沉积岩的分类和常见类型,展示相关图片和样品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沉积岩的特点和分类3.4 作业:学生回家后,收集不同种类的沉积岩样品,观察和描述其特点和分类第四章:变质岩4.1 学习目标: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掌握变质岩的分类和常见类型4.2 教学内容: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原有岩石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变质岩的分类:火成变质岩、沉积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常见变质岩类型:片麻岩、大理石、石英岩等4.3 教学活动: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有所了解讲解变质岩的分类和常见类型,展示相关图片和样品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变质岩的特点和分类4.4 作业:学生回家后,收集不同种类的变质岩样品,观察和描述其特点和分类第五章:岩石的鉴别与观察5.1 学习目标:学会鉴别不同类型的岩石掌握观察岩石的方法和技巧5.2 教学内容:岩石的鉴别:观察岩石的硬度、密度、颜色、纹理等特征观察岩石的方法和技巧: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5.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的鉴别方法和观察技巧,展示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岩石鉴别和观察的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鉴别经验5.4 作业: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鉴别方法和观察技巧,观察和描述不同岩石的特点第六章:岩石与地球环境6.1 学习目标:了解岩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掌握岩石循环与地貌形成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岩石与气候:岩石的风化作用和侵蚀过程岩石与地貌:岩石堆积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岩石循环:岩石的形成、侵蚀、沉积、变质的过程6.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不同地貌特征和岩石堆积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岩石循环与地貌形成的关系6.4 作业:学生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第七章:岩石与人类文明7.1 学习目标:了解岩石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掌握岩石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7.2 教学内容:岩石与建筑:古代建筑中岩石的应用,如长城、古埃及金字塔等岩石与艺术:岩石在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岩石与科技:现代科技中岩石的应用,如半导体材料、光学仪器等7.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了解到的岩石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实例7.4 作业:学生回家后,收集有关岩石在人类历史中的应用实例,进行整理和分享第八章:岩石与地球资源8.1 学习目标:了解岩石与地球资源的关系掌握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开采过程8.2 教学内容: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中含有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形成过程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矿物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8.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与地球资源的关系,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8.4 作业:学生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九章:岩石与生命起源9.1 学习目标:了解岩石与生命起源的关系掌握原始地球环境下岩石的作用9.2 教学内容:原始地球环境:高温、火山活动、紫外线等环境条件岩石与生命物质:岩石表面形成的有机分子与生命起源的关系生命起源的过程:从有机分子到生命的演化过程9.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与生命起源的关系,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始地球环境下岩石的作用及其对生命起源的贡献9.4 作业:学生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及其与岩石的关系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学习目标:总结所学内容,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对岩石研究的深入了解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门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探讨岩石研究的新技术和新发现,如遥感技术、地质勘探等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展示岩石研究的新技术和新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10.4 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岩石研究的新技术或新发现,进行深入了解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1. 岩石的定义和分类: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点和区别是本课程的重点。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用的岩石:用纸盒装有棱角、表面没有磨擦过的各类岩石(里面有编上号的花岗岩、萤石、凝灰岩、页岩、珍珠岩、沸石等缙云本地出产及常见的各种各样岩石)。
活动学具准备:人手一张岩石观察记录单;每组2个铜钥匙、小刀,三个放大镜。
(2)课件:录像资料(缙云仙都石景及岩石建筑物)。
(3)每组桌子上铺桌布。
(4)师为每小组备一袋非岩石标本(砖瓦块、水泥块、陶瓷片)并于课前置于各小组的抽屉里。
(把全班分成6人一组,共8组围成一圈)教学过程:(课前五分钟起开始播放录像资料,并谈话: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还想不想再看?那先说说老师今天为什么要给大家放这样的录像?你知道咱们今天要研究什么?那咱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点评:缙云县地处括苍山与仙霞岭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素有“石城”之称,并以石景为胜。
境内主峰大洋山,海拔1500米,为括苍山脉最高峰。
县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
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
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
县内的仙都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
其中,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
课件展示的缙云石城特色,既为下一步研究岩石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为学生今后充分利用家乡的岩石进行研究、把“小课堂”延伸到“大课堂”做好了铺垫。
同时,应该指出的是此课件是放在课前(通常情况下许多老师是用来与学生谈话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并非一定要全部内容播放完毕。
]一、介绍自己带的岩石师:今天啊咱们要来研究的是岩石,那关于岩石,你都了解些什么?[点评:引导学生说说对岩石情况的已有经验和了解,目的是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牵引过来,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第15课《认识岩石》教学目标:1、能从观察岩石特征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说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表面特征;3、能运用感官或工具观察岩石的基本特征;4、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概括岩石的特征,并进行有依据的分类;5、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6、能说出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岩石的特征,并进行有依据的分类。
课前准备:岩石标本、放大镜、小刀、铜钥匙,岩石有关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我国有许多风景名胜,有的层峦叠嶂,有的雄伟壮丽,它们的主体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认识岩石》。
二、初步观察自带岩石教师:同学们,课下咱们都收集了很多岩石了吧,下面就快点拿出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的这些岩石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描述自己带来的岩石的样子;交流分类标准教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按照岩石的硬度进行分类。
方法是:先用指甲在岩石上刻划一下试试,看是否能划动;如果不行,用铜钥匙在岩石表面刻划试一试;如果刻划不动,再用小刀进行刻画试一下。
下面快尝试一下小组动手尝试,并汇报三、认识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教师:刚才咱们是用眼睛直接观察的,下面咱们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标本盒内的岩石,重点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一会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好开始观察吧!注意不要破坏岩石标本学生小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自然界,岩石会因为风化作用,外表不能展示真实颜色,我们可以借助条痕来进行观察。
就像白色粉笔外表被彩色粉笔染色了,但是在黑板上写出的字是白色的。
教师:同学们,自然界的岩石多种多样,特点各不相同,这与它们的成因有很大关系。
按照岩石成因,地质学家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教师:我们刚才观察的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2.1《各种各样的岩石》练习

2.1各种各样的岩石一、填空题。
1、在上坡、()和()地方可以看到岩石。
2、地球表层由一层坚硬的()构成,厚度()千米,被称为()。
3、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轻重、颗粒大小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4、通过()的方法,可以感知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5、我们可以从()、()、()等方面描述岩石的特征。
二、判断题。
1、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地表覆盖。
()2、岩石的外表都是粗糙的。
()3、根据岩石的成因,我们可以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岩石的种类繁多,颜色、形态、结构各不相同。
()5、地球上有的岩石是透明的,有的是有棱角的。
()三、单选题。
1、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2、海底有岩石吗?( )A、有B、没有C、不确定3、用手摸一摸,能发现岩石的特点是()。
A、透明B、光滑C、纹理4、刻一刻岩石,可以感知岩石的()。
A、粗糙、细腻B、软硬C、颗粒大小四、简答题。
1、说一说,你能在什么地方采集到岩石?2、说一说,观察岩石的方法有哪些,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2.1各种各样的岩石答案一、填空题。
1、海边悬崖2、岩石 60—120 岩石圈3、颜色花纹软硬4、摸一摸5、颜色纹理颗粒大小二、判断题。
1、√2、×3、√4、√5、√三、单选题。
1、A2、A3、B4、B四、简答题。
1、答:我能在山坡、海边、悬崖、海底、地下等地方采集到岩石。
2、答: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看、摸、闻、掂、刻等。
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花纹、轻重、颜色、光泽、软硬、条痕、气味等来描述岩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
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
(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
(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轻重)
(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
(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
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生:记录)师:我们应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我要看看哪位同学观察的多,记录也多!
(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
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分类提示)
(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
(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说明分类标准。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取出一块凝灰岩,
问: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为什么?追问:
(1)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
(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四、小结拓展(播放雁荡山地质录像)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些岩石是各种各样的?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
别岩石在地球运动中的形成原因。
1、学生阅读
2、观看有关“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录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