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3节DNA的复制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在生物实验室中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的是( )RNA的原料。

2.生物体内DNA的复制发生在( )Ⅰ中期Ⅱ前期Ⅱ中期的复制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即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在DNA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分子复制时遵循该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5.将大肠杆菌放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后,大肠杆菌DNA中所有的氮均为15N。

然后将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3代,在第3代大肠杆菌的DNA总量中带有15N标记的DNA占( )A.12.5%B.25%C.5%D.75%n个含有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3代,将产生8n 个DNA。

其中2n个DNA的1条单链含有15N,另外1条单链含有14N,其余6n个DNA只含有14N。

6.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片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片段含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 分子片段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2-1)×60=180(个)。

7.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发生DNA的复制C.DNA解旋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D.减数分裂过程中,1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后产生4个DNA分子分子边解旋边复制。

DNA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3章 第3节 DNA的复制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3章 第3节 DNA的复制

1.在DNA分子中,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A、T、C、G),因此,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它们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3.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供应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

4.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自主学习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想1.假说:半保留复制方式。

2.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

3.内容:(1)解旋: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2)复制:以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3)特点: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二、DNA分子的复制1.复制过程。

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流程解旋→以母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子链延长→亲子链复旋条件①模板:亲代DNA的每一条链;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释放的能量;④酶: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结果1个DNA复制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精确复制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供应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合作交流1.推断正误:(1)DNA复制过程中需要ATP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解析:DNA的复制过程不需要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

(2)经过DNA复制得到的子代DNA是由亲代DNA链和复制的新链随机结合而成的。

(×)解析:DNA复制是严格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半保留复制,并不是随机结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第3章 基因的本质 3.3-3.4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习-第3章 基因的本质 3.3-3.4含答案

课时训练8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础夯实1.下列哪项不是DNA复制所必需的?( )A.模板DNAB.A、T、C、G 4种碱基C.ATPD.解旋酶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而不是4种碱基。

2.如果DNA分子一条链的部分碱基序列是…ATTGACGCC…,则另一条链对应的碱基序列一定是( )A.…ATTGACGCC…B.…TAACTGCGG…C.…UAACUGCGG…D.不确定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即A—T、T—A、G—C、C—G。

3.正常情况下,不发生DNA复制的细胞是( )A.分裂的受精卵B.癌细胞C.根尖分生区细胞D.成熟的表皮细胞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A、B、C三项中的细胞均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而成熟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因此,DNA也不再进行复制。

4.DNA分子复制不需经过的过程是( )A.解旋B.碱基配对C.螺旋D.着丝点分裂复制过程:解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母链与子链盘绕成双螺旋。

而着丝点分裂是在DNA复制完成后的有丝分裂后期或减Ⅱ后期完成的。

5.某个DNA分子中,腺嘌呤有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含有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 3 000个,该DNA分子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 )A.三次(第三代)B.四次(第四代)C.三次(第四代)D.四次(第五代),若设复制次数为n,则(2n-1)×200=3000,解得n=4。

该DNA分子复制了四次,应为第五代。

6.假如某一含31P的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复制n次,则子代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 )A.1 000B.2 000C.1 000×(2n-1)/2n-1D.1 000×(2n-1)/2n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用32P标记后,每一个基本组成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 所以一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共增加2000。

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3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3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3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3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3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DNA的复制》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一个DNA分子经过3次复制,最后形成的DNA分子数是 ( )A.4个 B.8个C.16个 D.32个2.DNA分子自我复制发生在(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①酶类②游离四种脱氧核苷酸③ATP ④DNA分子⑤mRNA ⑥tRNA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PH值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⑧D.①②③④⑦⑧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 B.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C.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5.将大肠杆菌放在15N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后,大肠杆菌DNA中所有的氮均为15N。

然后将被15N 标记的大肠杆菌DNA,转放到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三代,在第三代大肠杆菌DNA总量中带有15N标记的DNA占()A.12。

5% B.25% C.5% D.75%6.某DNA分子含腺嘌呤520个,占碱基总数的20%,该DNA分子中含胞嘧啶( ) A.350个 B.420个 C.520个 D.780个7。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3节基础题组1.正常情况下,不发生DNA复制的细胞是( D )A.分裂的受精卵B.癌细胞C.根尖分生区细胞D.成熟的表皮细胞解析: A、B、C三项中的细胞均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而成熟的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也不再进行复制。

2.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脱氧核苷酸B.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解析: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解旋酶的作用是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边解旋边复制是DNA复制的一个特点;以解开的每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合成一条子链,最后每条新合成的子链与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两条一样的DNA分子。

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其结果不可能是( B )A.含有15N的DNA占1/8B.含有14N的DNA占7/8C.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产生了16个DNA分子解析:一个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可产生16个DNA分子,16个DNA分子含14N的比例为100%;只含14N的DNA分子有14个,占7/8,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1/8。

根据题干信息可求出该DNA分子中含40个腺嘌呤,复制4次需腺嘌呤的数量=(24-1)×40=600(个)。

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B.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C.复制过程先解旋后复制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解析:细胞分裂一般都伴随DNA复制,不只是有丝分裂;DNA不只存于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DNA是边解旋边复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与提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五)练习基础题 1.B 2.B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高中生物第二册 3 3 DNA的复制 练习((含答案)

高中生物第二册 3 3 DNA的复制 练习((含答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一、选择题1.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A.DNA连接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DNA解旋酶D.DNA聚合酶【答案】D【解析】DNA连接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可以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于基因工程中,可以切割目的基因或质粒,B错误;DNA解旋酶用于DNA分子复制时,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并使氢键断裂,C错误;在DNA分子复制时,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单链,进而和其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D正确。

2.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A.…-T-A-G-…B.…-U-A-G-…C.…T-A-U-…D.…-T-U-G-…【答案】A【解析】DNA分子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可知若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T-A-G-…”,即A正确。

3.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A.①③④②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③⑤④②D.③①④②⑤【答案】D【解析】DNA复制过程是:③DNA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④以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⑤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故选D项。

4.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A.B.C.D.【答案】D【解析】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DNA 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D正确,ABC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3节DNA的复制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B.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C.复制过程先解旋后复制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DNA复制,不只是有丝分裂;DNA不只存于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DNA是边解旋边复制。

2.正常情况下,不发生DNA复制的细胞是( )A.分裂的受精卵B.癌细胞C.根尖分生区细胞D.成熟的表皮细胞、B、C三项中的细胞均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而成熟的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也不再进行复制。

3.体外进行DNA复制的实验,向试管中加入有关的酶、4种脱氧核苷酸和ATP,37 ℃下保温。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与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一致B.不能生成DNA,因为缺少DNA模板D.不能生成DNA,因为实验中缺少催化酶的适宜的体内条件复制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等,题目的条件缺少模板,不能生成DNA。

4.已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A—C—G—T—,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A.—T—G—C—A—B.—A—C—G—T—C.—U—G—C—A—D.—A—C—G—U—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DNA相对应的子链的碱基顺序与已知的母链是相同的。

5.下列关于DNA的计算,正确的是( )A.具有1 00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所占的比例均是1/2,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A+T+C+G=(个),A=T=600个,C=G=400(个),但在该DNA的每一条链上所具有的胞嘧啶不一定是200个,A项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共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第n次复制共需要(2n-1)·m-(2n-1-1)·m=2n-1·m个胸腺嘧啶,B项错误,C项正确;在双链DNA中,A+G所占的比例是1/2,在单链DNA中,A+G所占的比例不一定是1/2,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DNA的复制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通常情况下,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与DNA母链之一相同B.是DNA母链的片段C.与DNA母链完全不同D.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解析:选A 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中一条是母链,一条是子链,二者碱基互补配对,即子链与DNA母链之一相同;U存在于RNA中。

2.研究发现:DNA分子完成复制约需30s,而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复制形成两个DNA 分子实际只需16s。

下列关于该DNA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双向复制B.边解旋边复制C.至少需要两种酶参与D.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时解析:选D 由题中信息可推知,DNA应为双向复制,A正确;DNA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参与,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无染色体,D 错误。

3.(2019·冀州期末)某双链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

该DNA在连续复制时,对所需要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B.复制两次时,共需要2(m-a)个C.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D.不论复制多少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等于所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解析:选B 双链DNA分子中含2m个碱基,a个腺嘌呤,推算出胞嘧啶个数为(2m-2a)/2=m-a个,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个数为(21-1)×(m-a)=m-a个,复制两次需要:(22-1)×(m-a)=3(m-a)个,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2n-1-1)(m -a)=2n-1(m-a)个;根据DNA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知,在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数目相等。

4.(2019·长安检测)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

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碱基组成的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A.2次B.3次C.4次D.5次解析:选B 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该题中的5­BrU能使碱基错配,属于碱基(对)的改变,但这种作用是作用于复制中新形成的子链的,T—A在第一次复制后会出现异常的5­BrU—A,异常的碱基对在第二次复制后会出现异常的5­BrU—C,5­BrU—C在第三次复制后会出现G—C。

5.(2019·哈尔滨期中)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B.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C.该噬菌体繁殖4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D.噬菌体DNA第4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解析:选C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其DNA的复制及表达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A项正确;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T有m-n个,因此氢键个数=2(m-n)+3n=2m+n个,B项正确;子代噬菌体中有16个含31P,C项错误;噬菌体DNA第4次复制共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6-8)(m-n)=8(m-n)个,D项正确。

6.(2019·枣庄期末)一个噬菌体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

用32P、35S分别标记该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最终共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32P、35S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场所C.该过程至少需要1×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25解析:选D 用32P、35S分别标记该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子代噬菌体不含有35S,少数子代噬菌体含有32P,A项错误;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噬菌体自己的DNA,B项错误;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腺嘌呤+鸟嘌呤=50%,则鸟嘌呤数目为20%×5 000×2=2 000个,即该过程至少需要2 000×(50-1)=9.8×104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项错误;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最终共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有2个,则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25,D项正确。

7.某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被32P标记),其中有胸腺嘧啶400个。

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被31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32P的DNA分子占1/2B.含31P的DNA分子占1/2C.子代DNA分子相对分子量平均比原来减少1 500D.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 800个解析:选B 该DNA分子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可得到22个DNA分子,其中含31P的DNA分子占100%;含32P的DNA分子占2/4=1/2。

因为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只可能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22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的每条链都只有31P,还有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31P,另一条链含32P。

前两个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原DNA分子共减少了4 000,后两个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原DNA分子共减少了2 000,这样4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量平均比原来减少了6 000/4=1 500;在1 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胸腺嘧啶400个,则含有鸟嘌呤个数为(1 000×2—400×2)/2=600,复制两次所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600×(22-1)=1 800。

8.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C.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解析:选A 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第二次分裂DNA复制后,会出现有一条链被3H标记的双链DNA和双链都被3H标记的双链DNA,这种情况下,一条双链DNA构成一条染色单体,故每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H标记,A正确;第二次分裂中期,既会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的DNA分子,也会出现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的DNA分子,B、C、D错误。

9.(2019·菏泽检测)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 000对,A +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限制酶B.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 900个C.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解析:选B DN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应为解旋酶;因为A+T所占的比例是34%,且该DNA 分子中有5 000个碱基对,所以该DNA 分子中C 的个数=5 000×2×(1-34%)×1/2=3 300,所以该DNA 分子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22-1)×3 300=9 900;因题图为某DNA 分子片段,故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亲代只有一条链含15N ,故复制2次形成的4个DNA 分子中只有1个DNA 分子中含有15N 。

10.(2019·郑州期中)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如图则经过两代培养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 分子的标记情况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 )解析:选B 由于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后的DNA 的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

洋葱根尖细胞第二次分裂时培养液中不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复制后有一半的DNA 分子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另外一半只有一条链有放射性,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使得子细胞内DNA 的标记情况会出现选项A 、C 、D 所示的结果。

11.如图表示DNA 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 、b 、c 、d 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

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a 和c 的碱基序列互补,b 和c 的碱基序列相同B .a 链中A +C G +T的比值与d 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C .b 链中A +T G +C的比值与d 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 .a 链中G +T A +C的比值与c 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解析:选C 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b 链是以a 链为模板合成的,a 链和b 链合成一个子代DNA 分子;c 链是以d 链为模板合成的,c 链和d 链合成一个子代DNA 分子。

a和c 的碱基序列相同,b 和c 的碱基序列互补;a 链中A +C G +T的比值与d 链中同项比值互为倒数;b 链与d 链碱基序列相同,b 链中A +T G +C 的比值等于d 链中A +T G +C 的比值;a 链中G +T A +C的比值与c 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12.(2019·安阳二模)如图为真核细胞内DNA 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NA 分子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都是5′→3′B .解旋酶能使DNA 分子解开双螺旋,同时需要消耗ATPC .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子链D .由图示可知,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解析:选C DNA 分子是由反向平行的两条链组成的,观察题图可知,两条子链都是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5′→3′方向延伸的,A 项正确;解旋酶能使DNA 分子解开双螺旋,同时需要消耗ATP ,B 项正确;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相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进而连接成长链,C 项错误;由图示可知,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是由两条母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子链,是半保留复制,D 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