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例题精析】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
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2.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3.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

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是指将某些词用作动词来充当谓语,表示的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意动用法也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
通常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把……当作……”等。
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由名词或形容词来形成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名词用作谓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解析:名词“师”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吾”在主观上把“之”(他)作为老师来看待。
所以“师”应理解为“以……(之)为老师”或“把……(之)当作老师”。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解析:名词“宾客”作谓语,“其父”作宾语,主语“邑人”在主观上把“其父”作为宾客来看待。
所以“宾客”应理解为“以……(其父)为宾客”或“把……(其父)当作宾客”,翻译时可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解析:名词“侣”和“友”作谓语,“鱼虾”和“麋鹿”作宾语,主语在主观上把“鱼虾”作为同伴来看待,把“麋鹿”作为朋友来看待。
所以“侣”应理解为“以……(鱼虾)为侣”或“把……(鱼虾)当作侣”,“友”应理解为“以……(麋鹿)为友”或“把……(麋鹿)当作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解析:名词“亲”和“子”作谓语,“其亲”和“其子”作宾语,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 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 5.为动用法
-
27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 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 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 或数词。
❖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 供其乏困
(缺乏的东西)
-
28
“续”,表示“后继者”。
-
23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至”用作名词:到的人
❖3、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见 : 看见的景物)
-
24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 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 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退却)
-
31
5.形容词活用作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触龙说赵太后》 (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
32
四.数词的活用
1,用作动词
❖ 1、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数词“一”用作动词:看作一样) ❖ 2、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数词“一”处在谓语的位置, 用作动词:是一样的)
-
33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用名词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 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 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E.表示动作、行 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
15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屈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
;
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感悟】喜欢出发是一种不停的追求,确切地说,这种追求实际上是时刻在追求着进步、给自己不断充电。人不可能生来就见过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广袤和森林的神秘,但正因为有追求的想法,有 充实自我的需要,才没有了遗憾,感受到了出发带给我的人生的完满。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喜欢出发应该具有的素质,那就是志向与意志,只有如此,一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才能不虚此生! 从汪国真的喜欢出发,我们感受到一种探险,触摸到了一颗年轻的心和体会到一种柔情,终于明白比路更远的只能是人的脚和那颗永远追求完美的心灵。 ? 青春之门 ? 赵 冬 ? 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 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如梦 的童谣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二形容词活用
1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 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 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 为名词。例如: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 《师说》)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股动词,多数是由于后 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 的。例如; ①山多石,少土。(姚鼐《登泰山记》) ②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③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2 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 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 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 时间名词可 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 为常见,我们称为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 ①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 ②失岁”等时 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 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 蛇》)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古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直接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 趋向。如: ①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姚鼐《登泰 山记》)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 涉世家》)
五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 (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 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 (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 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 ( )为...... ”等。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二)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 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 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 里所没有的。例如: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②国内空,日以削。(《史记·飞将军李广列传》)
2.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 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 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 蛇》)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包括两种: 词性间活用 特殊用法活用
一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
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 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 世家》)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 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 ①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
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性间活用 特殊用法活用
一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 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 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 世家》)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 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秦师道东。(《肴》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 子》)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 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 山狼传》) ②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 说》)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比较少见。
二形容词活用
1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 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 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 为名词。例如: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 《师说》)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股动词,多数是由于后 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 的。例如; ①山多石,少土。(姚鼐《登泰山记》) ②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③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2.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 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 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 蛇》)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古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直接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 趋向。如: ①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姚鼐《登泰 山记》)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 涉世家》)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 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贾谊 《过秦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 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 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 分辨。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 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 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际上,它 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 容,学习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 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 活用作使动以后,它 们所表示的语法意 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 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 词所表示 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 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 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西江月》)
五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 (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 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 (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 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 ( )为...... ”等。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如: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 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 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 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 子》)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 屈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 鸿》)
(二)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 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 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 里所没有的。例如: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②国内空,日以削。(《史记· 飞将军李广列传》)
2 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 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 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 时间名词可 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 为常见,我们称为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 ①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 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三 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 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 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 为名词了。如: ①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 战》)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 说》)
四 使动用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鹿血片
duh27exc
间,宝音便已是苏明远。着品月底绣枝梅纹缎绵袍,外罩银羽斗篷,一般的长身玉立、风度翩翩,立在堂口焦急相望,听喧哗说“来了来 了”,好些人殷勤引来一匹马,马上端坐的正是蝶宵华。他会骑马,蓄的马必是名种,这一匹,叫“菊花青”,青色毛片上点点的白花旋, 胸阔眼大,举步平稳,仪容俊美,蝶宵华着件乌黑斗篷,掩了他全身,长长拖到蹬下,只露出他一张绝色的脸,只有双手拢来那么大,苍白 疲倦。一群人,有的接缰、有的抱蹬,一团火的把蝶宵华接了下来,蝶宵华自己解下斗篷,露出里头雪衣冰袂。他将斗篷丢给旁边的一人, 那人一脸受宠若惊的表情抱住了。蝶宵华看也不看他,举步往内,宝音的苏明远却拦在了面前。第三十一章 梦惊戏台见神仙(4)苏明远身 份高,掌堂的不敢说什么,但脸上也实在急了。幸而宝音也不多说,只低低对蝶宵华道:“外头传芙蓉花主。”蝶宵华即刻回答:“我同她 无怨无仇。”真的,他有什么理由替韩毓笙招麻烦?宝音只好让开,想再问问他,他被什么不得了的人拘了去,害得现在才来,但看着蝶宵 华神色,又觉得:问又如何?只能默然让开道。苏明远在蝶宵华面前,也是如此吗?满腔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明明被他的丽色所慑,却一 个手也抬不起来碰他。蝶宵华从她身边擦过,轻声道:“再说,我知道厉害。”宝音纵有再多怀疑,于这一句话中冰消瓦解,他话中的真诚 与委屈,叫她不能不相信,忍不住心头一暖、又一酸。舞台上,锣声铿锵,宝音醒来,身仍在福家堂会中,戏台上挑帘幕是《珠帘寨》的 “求情发兵”一折,二皇娘当家话事、大摆威风。她恍恍惚惚,不觉是梦是醒,探袖,已空。貘奴已然不在了。宝音惊觉,召乐韵来,嘱咐 了两句话。蝶宵华还没来,掌堂的在外头风口上望穿秋水,猛见第一个腿快的孩子,奔来到:“来了来了!”后头一群人拥来一匹马,菊花 青,马上坐着乌黑斗篷的蝶宵华,绝色的脸只有双手拢来那么大,苍白疲倦。——却与宝音所梦一式一样!苏明远在堂口等着,原来是遍寻 不见蝶宵华,忖及这场堂会,就来这里等,也是刚到,见蝶宵华来,便要上前,旁边却听一声:“大少爷。”苏明远住了足,看时,却是乐 韵。他知一等丫头,不是想出门就能随便出门的,她在这里,莫非韩毓笙也在这里?苏明远要问蝶宵华,正是为着韩毓笙!乐韵这丫头拦住 则甚?“姑娘道,”乐韵悄声转述,“大少爷莫因热心,误寒了别人的心。”蝶宵华将步入角门,驻足,回身,望着苏明远。舞台上,锣声 铿锵,二皇娘终于同意发兵。这一场快完了。苏明远不语,蝶宵华也不语,这两人竟好像立成了木桩子。苏明远身份高,掌堂的不敢说什么, 脸上也实在急了。幸而苏明远开口,只客客气气来了一句:“蝶老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