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和语法功能,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1. 名词动用: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一狼洞其中”(《狼》),“洞”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打洞”的动作。

2. 形容词动用: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和“远”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表示“亲近”和“疏远”的动作。

3.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名称。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和“入”原本是动词,在这里表示“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4. 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状态、方式、工具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用箕畚”的方式。

5. 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和“劳”原本是形容词或动词,在这里表示“使……痛苦”和“使……劳累”的意思。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例题精析】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

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2.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3.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高中语文 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这是词语功能的改变,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词类活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1)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2)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短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3)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私: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衣:穿;王:称王)——《寡人之于国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连带)——《滕王阁序》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学习)——《师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六国论》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舍:盖屋)——《游褒禅山记》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名:命名)——《游褒禅山记》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出)——《游褒禅山记》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穿)——《廉颇蔺相如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嘻:发出嘻的声音) ——《廉颇蔺相如传》范增数目项王。

(目:看)——《鸿门宴》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下)——《前赤壁赋》(2)名词使动: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语文必修一词类活用

语文必修一词类活用

语文必修一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夙.兴夜.寐(早晨→在早晨;晚上→在晚上)《氓》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早晨→在早晨;晚上→在傍晚)《离骚》3.孔雀东南..飞(东南方向→向东南方向)《孔雀东南飞》并序4.卿当日.胜贵(太阳或者一天→一天天地)《孔雀东南飞》并序5.黄泉..共为友(阴间→在黄泉下)《孔雀东南飞》并序6.勤心.养公姥(心脏→用心)《孔雀东南飞》并序7.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孔雀东南飞》并序8.乌鹊南.飞(南面→向南)《短歌行》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姓名→取名;表字→取表字)《离骚》2.纫.秋兰以为佩。

(绳索→连结)《离骚》3.来吾道.夫先路。

(道路→同“导”引导)《离骚》4.夫唯捷径以窘步.(步伐→举步)《离骚》5.谢家事.夫婿(事情→侍奉、服侍)《孔雀东南飞》并序6.交广市.鲑珍(市场→购买)《孔雀东南飞》并序7.自名.秦罗敷(姓名→取名)《孔雀东南飞》并序8.脉脉不得语.(语言→诉说、说话)《迢迢牵牛星》9.鼓.瑟吹笙(鼓→弹奏)《短歌行》10.冬雷.震震(雷→打雷)《上邪(yē)》11.夏雨.雪(雨→降下、落下)《上邪》动词的使动用法1.逆以煎.我怀(煎熬→使……像受到煎熬)《孔雀东南飞》并序2.天下归.心(回归、归属→使……归属)《短歌行》形容词作名词1.三岁食贫.(贫穷→贫苦的生活)《氓》2.不抚壮而弃秽.兮(污秽→污秽的东西)《离骚》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丽→美好的品德)《离骚》形容词作动词1.杂.申椒与菌桂兮(杂乱→杂集、汇集)《离骚》2.千万不复全.(全面的→保全)《孔雀东南飞》并序3.又非君所详.(详细的→详细知道)《孔雀东南飞》并序4.暧暧远.人村(“远”和“近”的“远”→远离)《归园田居》5.潜(qián)虬(qiú)媚.幽姿(妩媚→怜惜)(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登池上楼》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余既不难.夫离别兮(难易的难→以……作为难事、感到困难)《离骚》2.便利.次月内(有利的→以……为最吉利)《孔雀东南飞》并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足以荣.汝身(光荣的→使……得到荣华富贵)《孔雀东南飞》并序2.白日丽.飞甍(méng)(美丽→使……明丽)(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晚登三山还望京邑yì》数词作动词1.士贰.其行(数字二→变心、三心二意)《氓》2.二三..其德(数字二和三→变心、三心二意)《氓》偏意复词(《孔雀东南飞》并序)1.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孔雀东南飞》并序2.便可白公姥(公姥:偏指“姥”,婆婆)3.我有亲父母(父母:偏指“母”,母亲)4.逼迫兼弟兄(弟兄:偏指“兄”,哥哥)5.其日牛马嘶(牛马:偏指“马”,马匹)。

《语文词类活用》课件

《语文词类活用》课件
驻扎”。
时间词+名词
如“待楚军乃入”中, “待”原为名词“等待 ”,这里活用为动词“
等待”。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句分析
动词+宾语
如“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中,“王”原为动词“称王”,这里活 用为名词“大王”。
形容词+宾语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坚”、“锐”原为形容词“坚固”、“ 锐利”,这里活用为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详细描述
在句子中,如果某个词采用了比喻、借代等 修辞手法,使得该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发生 了变化,则可以判断该词发生了活用。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采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表示“像绿色一样”,因此
可以判断“绿”活用为动词。
04
CATALOGUE
词类活用的意义与作用
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要点一
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原为 形容词“不同”,这里活用为名词“ 奇异的景象”。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宾语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的“穷”原为形容词“穷尽 ”,这里活用为动词“看尽”。
副词+形容词
如“今行者日减,而复欲大遗之 器。”中的“大”原为形容词“ 大的”,这里活用为动词“大量 地给予”。
副词+动词、形容词
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及”原为动词“赶得上”,这里活用 为名词“能力”。
否定词+动词、形容词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中,“不己知”原为否定词组,这里活用为名 词“不了解自己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句分析
形容词+宾语
如“欲穷千里目”中,“穷” 原为形容词“穷尽”,这里活
用为动词“看尽”。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二形容词活用
1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 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 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 为名词。例如: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 《师说》)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股动词,多数是由于后 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 的。例如; ①山多石,少土。(姚鼐《登泰山记》) ②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③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2 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 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 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 时间名词可 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 为常见,我们称为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 ①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 ②失岁”等时 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 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 蛇》)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古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直接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 趋向。如: ①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姚鼐《登泰 山记》)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 涉世家》)
五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 (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 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 (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 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 ( )为...... ”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中的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指的是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充当其他词类的角色。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进行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时,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或行为,如“笔”活用为“用笔写”。动词活用为名词时,通常表示该动作的名称或行为的结果,如“跑”活用为“跑步”或“一次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时,表示使某物具有该形容词所描述的特征,如“干净”活用为“使…干净”。此外,词类活用还可以改变词的语义,如“铁”本指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金属,但活用为“铁了心”时,表示坚定不移的决心。通过词类活用,中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更精确地传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在学习中文时,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可以逐渐掌握这一技巧,并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