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法律的起源

合集下载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英国在19世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掌握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
3.了解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实行过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组内小组合作;
3.问答互动。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
通过谈论政治体制中权利的分配,引出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 导入
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3. 讲授
1.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4. 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君主立宪制的定义是什么?
2.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总结
请各位同学谈一谈对于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安排。

在讲授环节,教师让学生对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在训练环节,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前因后果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历史选必一第十七课笔记

历史选必一第十七课笔记

历史《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笔记
一、户籍制度的起源
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2.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面积耕种,向国家交纳赋税。

3. 为了管理土地和人口,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将人口分为九等,每等又分为若干级,以便于征收赋税和管理。

二、户籍制度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2.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3.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103个郡,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4.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使得士族地位逐渐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户籍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5. 宋朝时期,实行保甲制度,将居民按照十户为一组进行编制,加强对居民的管理。

6. 明清时期,实行里甲制度,将居民按照一里为一组进行编制,加强对居民的管理。

三、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1. 户籍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户籍登记,国家可以掌握人口数量、土地占有情况等信息,以便征税、征兵、徭役等。

2. 户籍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对居民的编制和管理,国家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逃避兵役等行为。

3. 户籍制度对个人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等级的户籍身份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选择、婚姻自由等方面的权利。

4. 随着历史的发展,户籍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如人口流动受限、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B
查理一世
1、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 意他征收重税,继续实行对食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的 专卖。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抨击国王的专横统治, 要求限制王权。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形 势 图
克伦威尔
1642年内战爆发
马斯顿荒原战役
标 志 着 英 国 君 主 立 宪 制 的 确 立
《权利法案》
颁布目的:限制王权。 颁布时间:1689年。 颁布机构:英国议会。
主要内容:限制国王权力的种种规定。
英国《权利法案》
影响:(1)确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 中的最高地位。(2)标志着君主立 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的权利有了哪些变化?
课堂小结
君 主 英立 国宪 制 的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封建统治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 革命爆发 处死国王 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革命发生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课堂检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A.1640年 B.1646年 C.1660年 D.1689年
A

2、据新华社伦敦5月12日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 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 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 源于(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人民宪章》
由农民组成的新模 范军与王军作战
纳西比战役
根据议会设立的高等法 庭的判决,查理一世以暴 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 公敌的罪名,于1649年1
月30日被斩首。
2、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议会废除君主制,宣布英国 为共和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课件(共33张PPT)

下议院
政治上:英国封建专制统治变本加厉
查理一世独断专行,无视英国议 会的传统,寻找种种借口,绕开议会 ,巧立名目,任意征税。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利益受到侵犯。 他大量出售专卖权,把专卖权出 售给他的亲信和大商人,一般工商业 主因为没有获得专卖权而被逼迫停业 ,造成生产混乱,工商业萧条,许多 工人失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成立共和国
处死查理一世
光荣革命 1688年
克伦威尔独裁
内战爆发
议会召开 1640年
封建王朝复辟
时间漫长 反复性 曲折性 妥协性
—— 苏格兰人民起义
1637年6月,苏格兰人民起义,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 措军费,于1640年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意他征收 重税,继续实行对食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的专卖。 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 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 议会的权力,使议会超过国王的 权力,从而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了的严 格制约,逐渐“统而不治”。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 供了宪法保障,使英国建立起了 以君主立宪制为政体的资产阶级 专政国家。
资产阶级
议会

封建专制统治

王权
激化
内战
(1642年)
1640年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克伦威尔——资产阶级革命的 主要军事、政治领导人。生于英国 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 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后, 克伦威尔招募了一只骑兵中队,加 入战争,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 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处死 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 “护国主”。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以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及其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例,分析其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如何实现君主立宪制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如《大宪章》、英国议会的产生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制度的确立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的生字组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的生字组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的生字组词。

1、源(yuán),13画,左右结构,部首:氵组词:源头(yuán tóu) | 能源(néng yuán) | 起源(qǐ yuán) | 资源(zī yuán) | 源泉(yuán quán) | 源源不断(yuán yuán bù duàn) |2、端(duān),14画,左右结构,部首:立组词:弊端(bì duān) | 端正(duān zhèng) | 端庄(duān zhuāng) | 发端(fā duān) | 极端(jí duān) | 尖端(jiān duān) |3、笋(sǔn),10画,上下结构,部首:⺮(竹)组词:石笋(shí sǔn) | 春笋(chūn sǔn) | 笋尖(sǔn jiān) | 芦笋(lú sǔn) | 冰笋(bīng sǔn) | 鞭笋(biān sǔn) |4、乳(rǔ),8画,左右结构,部首:乛组词:石钟乳(shí zhōng rǔ) | 乳酪(rǔ lào) | 乳名(rǔ míng) | 乳臭(rǔ xiù) | 乳白(rǔ bái) | 乳母(rǔ mǔ) |5、陆(lù),7画,左右结构,部首:阝组词:登陆(dēng lù) | 陆地(lù dì) | 陆续(lù xù) | 大陆(dà lù) | 陆路(lù lù) | 内陆(nèi lù) |6、额(é),15画,左右结构,部首:页组词:额角(é jiǎo) | 巨额(jù é) | 总额(zǒng é) | 满额(mǎn é) | 额度(é dù) | 限额(xiàn é) |7、移(yí),11画,左右结构,部首:禾组词:移动(yí dòng) | 游移(yóu yí) | 转移(zhuǎn yí) | 漂移(piāo yí) | 移交(yí jiāo) | 移送(yí sòng) |8、臀(tún),17画,上下结构,部首:⺝组词:臀部(tún bù) | 掇臀捧屁(duō tún pěng pì) |9、肩(jiān),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户组词:肩负(jiān fù) | 肩胛(jiān jiǎ) | 坎肩(kǎn jiān) | 肩头(jiān tóu) | 肩膀(jiān bǎng) | 差肩(cī jiān) |10、郁(yù),8画,左右结构,部首:阝组词:馥郁(fù yù) | 浓郁(nóng yù) | 抑郁(yì yù) | 阴郁(yīn yù) | 忧郁(yōu yù) | 郁闷(yù mèn)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修订版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修订版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 贵族,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开辟了道路。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英国 首先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它对全欧洲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 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 度。……这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英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
英国女王伊丽 丹麦女王玛格 荷兰女王贝娅 挪威国王哈拉 西班牙国王卡
莎白二世 丽特二世
特丽克丝
尔五世
洛斯一世
英国国会大厦
特蕾莎·梅
伊莉莎白女王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 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 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 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 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 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 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 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 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了。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君权 神授
君权 法授
以后再也不能任性了!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 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 的暴力和内战。
议会和王权 的矛盾激化
假意应 允解散 议会
限制 王权
3、革命的发生——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维护经济自由。
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议会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共21张PPT)

英国议会大厦
英国议会的起源
早期议会 时间:13世纪 目的:限制王权 权力: 决定征税、颁布法律 成员:贵族教士骑士市民 新兴资产阶级 英国议会大厦
革命的过程
1.开始的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 会。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 世派军队闯入议会,逮捕反对他的议员, 挑起了内战。
2.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随后,英 国宣布为共和国。
3.克伦威尔专权统治
克伦威尔(1599—— 1658)在内战中成为 议会军的统帅,为打 败王军立下了赫赫战 功,内战结束后,掌 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 力,同样凌驾于议会 之上。议会尊他为 “护国主”。议会有 名无实
克伦威尔
4.1660பைடு நூலகம்,查理二世复辟
(4)内容:
a.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 限制对议会的控制权 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 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b.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 限制立法权 律,也不能停止法律得执行。 c.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限制财政权 d.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国王不 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法治
专 制
民主
合作探究: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分析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特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 从过程中,我们看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呈现什 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 艰难曲折。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 够强大;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 帆风顺的。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国王与首相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首相成 为政府首脑,负责行政事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三人类文化
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常考的体型:材料论证题(用法律文献)
一、维系文明社会的法律
第17课法律的起源
一、法的演变:
1、习惯:(国家产生之前)没有法律
什么是习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1)裁决方式:神明裁决
这是人类早期常用的判案方法。

是一种“借助”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制度。

神明裁决的证明方式还有哪些?
P91第一段小字:水审、火审,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当事人或证人接受水和火的考验,借助神的启示来判定当事人或证人对案情的陈述是否真实,被告人是否有罪。

据有关记载,水审有采用将被告人投入水中,或者将其手伸入沸水或油锅中,如果被淹死或烫伤,则证明被告人陈述不实或有罪;如果无恙,则证明其所述真实或无罪。

(不可能的)(导言中菲律宾吕宋岛的伊富高人就以此法来维护社会秩序。


圣经考验法:欧洲一些地区还曾经使用过一种鲜为人知的“圣经考验法”。

牧师在祈祷之后把一本《圣经》挂到一根木棍上,保证其可以自由地左转或者右转。

然后让被考验者站在悬挂的《圣经》面前陈述案情。

如果其陈述之后《圣经》按照太阳运行方向旋转,就证明他是清白的;如果相反,就证明他有罪。

P92各抒己见:能否在现代生活中找到“神明裁决”的遗风?习惯于对天发誓:“如果我说了假话,就被雷劈死。

”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崇拜的变种,大家都相信老天会安排一切,老天会扬善弃恶的一种心态的表现。

影片中我们也常看到西方人在法庭上的证人一手放在圣经上,一手放在胸前发誓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

2)惩罚方式:按照当地的风俗——看图学史:象征公平。

2、习惯法:(国家产生的过程中形成)部落联盟时期
产生原因:
A 筛选风俗习惯,使其成为社会规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氏族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氏族内部原来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由于生产、交换的发展,这种血缘联合相对弱化。

二是随着几次社会大分工,氏族内部逐渐分裂为富人和穷人,奴隶主和奴隶。

他们的关系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新的社会习惯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习惯的一视同仁便不再适合)
B 国家认可、强制实行
国家产生了,奴隶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不仅要借助国家这个暴力机器,还需要有一种反映奴隶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则,以国家作为后盾迫使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用以调整新的阶级之间对立关系,确立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社会秩序。

统治者有选择地利用原有的原始社会的一些习惯确认为习惯法。

3、法:(国家产生后)
内容:根据需要,将有些习惯制定为法律,或认可某些习惯、或禁止某些习惯。

P92
二、早期成文法典:
1、原因:(条件)经济的发展,文字的创造(成文法典,以文字的形式,文字都有了成熟的体系)
2、早期成文法典:
古埃及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封面图
汉穆拉比是巴比伦王国,他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

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印度《摩奴法典》
中国《法经》
战国初期,为了推行“法治”,魏国的李悝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的立法经验,编了一部《法经》。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历代封建统治者将其视为首创,作为立法的样板,故称《法经》。

3、早期成文法典的基本特点:
1)以神的名义颁布:(存有神明裁决等的原始残余)
(图)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

太阳神头戴螺旋型宝冠,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环;汉谟拉比举手宣誓。

(这幅画的目的就是要说明我的权利是上天给我的,所以你们要诚服于我。


2)严格的等级制度:
印度的《摩奴法典》: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就行了。

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

《法经》:禁止所用器物超越等级制度,如果大夫之家有侯所用物的要全族处死。

……百姓窥视宫殿者要截足,路上拾遗的要断脚趾。

3)通过严刑峻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P93小字
早期的成文法典虽然尚不完善,(存有神明裁决等的原始残余)但在立法思想和立法技术水平上,已经比原始的法律有了很大进步。

4、早期成文法典的历史影响:
1)目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对以后世界各主要法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
双语天地:无所谓发扬正义,也不能保护弱者,因为这类法律的特点就是维护等级制,“水”字偏旁表示“法平如水”的意思;“廌”(音zhi),又叫獬豸,是一种似牛或似羊的独角兽;(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会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

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去”字底的意思是将廌碰到的不法之人去除。

解释律字的含义。

解释法律的含义。

课后练习:
1.远古时代,人民产生纠纷时,如果证据不足,常采用的解决方式是:( )
A.首领决断
B.氏族内部公决
C.纠纷的双方决斗
D.神明裁决
2.世界上第一部完善的成文法典诞生在: ( )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两河流域
3.早期成文法典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经济的发展B.国家的建立C.文字的创造
《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房屋倒塌,压死了房主的儿子,那末,建造这所房屋的人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
1.作为早期的一部成文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修订的条件是什么?
2.除《汉穆拉比法典》外,早期的成文法典还有哪几部?
3.结合课本,请你谈谈早期成文法典具有哪些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