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_____________实验一 阶梯轴长度和直径的测量1. 实训目的学习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设备与器材游标卡尺和标准件。

3. 量仪说明与测量原理(1)游标卡尺以10分度游标卡尺(图1-1)为例说明。

将尺身的9小格即9mm 长度平均分成10份,做成游标,游标的每小格即为0.9mm ,比尺身相应小0.1mm ,根据游标和尺身的刻度错位可测量不足1mm 的长度。

尺身和游标上对应的一等份差值,叫做精确度,它体现了测量的准确程度。

游标卡尺正是利用尺身和游标上每一小格之差,来达到提高精确度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示差法。

图1-1 10分度游标卡尺1-内测量爪(测内径);2-锁定旋钮;3-主尺;4-深度尺(测深度);5-游标尺;6-外测量爪(测直径)如图1-2所示,游标上的第6条刻度线与尺身上的某一条对齐,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精确度⨯=⨯=⨯-=-=∆6)(1.069.066dc mm L L L bc同理,当游标上第n 条刻线与尺身上的某一条刻线对齐,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精确度⨯=∆n L图1-2 游标卡尺读数原理游标卡尺的读数步骤如下:第1步 确认游标格数,算出游标卡尺精确度:1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1.0mm 101=。

2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05.0mm 201=。

3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02.0mm 501=。

第2步 从尺身读出游标零刻线前的毫米数L 1。

第3步 观察游标上第几条刻线跟尺身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L 2=n ×精确度,得游标示数L 2。

第4步 测量结果为L = L 1+L 2= L 1+n ×精确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一量块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二、实验仪器设备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

(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五、思考题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

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互换实验内容及实验指导书资料

互换实验内容及实验指导书资料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内容一、尺寸误差测量:用比较仪测量轴径二、形位误差测量:直线度测量、垂直度、平行度测量、端跳、径跳和斜跳误差三、齿轮误差测量:齿圈径向跳动、公法线、齿厚、径向综合误差测量、齿轮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用时较长)四、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不易掌握)附: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用比较仪测量轴径轴径的测量器具很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刻线和标尺的测量器具,如游标量具,分厘量具,表类及各种测微仪。

使用这些器具能够测得工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或其偏差。

另一类是量规,如各种极限量规。

用量规不能测得工件的实际尺寸大小,只能确定被测工件是否在极限尺寸范围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栅、激光、数显、计算机等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长度测量中。

本实验仅对长度测量中常用的最基本的仪器进行学习和了解。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机械比较仪的结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 学习直接测量结果的处理方法。

3. 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设备与器材机械比较仪2台、被测轴和相同尺寸量块各1组。

三、仪器及使用说明机械比较仪主要用于长度比较测量,可测圆柱形、球形等物体的直径及零件的长度尺寸。

用这类仪器测量时,先用量块将仪器标尺或指针调到零位,被测尺寸对量块尺寸的偏差可以从仪器刻度标尺上读得。

机械杠杆齿轮比较仪是利用杠杆齿轮传动的原理, 它的外形与传动结构如图1–1,其分度值为0.001mm ,标尺的示值范围为±0.1mm 。

仪器的放大比为:100051001504321=⨯=⨯=R R R R K四、实验内容用比较仪测量活塞销的直径。

要求:1.测量一批零件的尺寸偏差,确定被测的这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变动范围。

2.对某一轴的固定部位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例如10次),计算测量结果。

五、测量步骤1.选择测量头:根据被测工件形状选择测量头的形式,即量头与被测工件的接触采用点接触或线接触。

量头的形状有球形、刀口形与平面形三种形式。

202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二)-图文

202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二)-图文

202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二)-图文实验二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一、实验目的1.熟悉测量内经常用的计量器具和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

2.加深对内径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1.用内径百分比测量内径。

2.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内径可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但对深孔或公差的等级较高的孔,则常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作比较测量(一)内径百分表1.百分表的结构和传动原理百分表是应用杠杆、齿轮、齿条等机械传动,将测量杆的微小直线位移经放大后转变为指针的偏转,从而指示出相应测量值的量具。

图2-1所示是百分表的外形和传动原理。

如图2-1(b)所示,有齿条的测量杆上、下移动,带动齿轮22传动,与齿轮22同轴的齿轮23也随之转动,而齿轮23又带动中心齿轮Z,及其同轴上的指针偏转。

游丝的作用力保证齿轮在正反转时在同一齿面啮合,从而消除齿轮啮合间隙所引起的误差。

弹簧是用来控制测量力的。

百分表的刻度盘上刻成100等份,当测量杆移动1mm时指针转一圈,因此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

百分表的测量范围有0~3mm、0~5mm、0~10mm三种,可在百分表表盘中的小刻度盘上来体现。

22.内径百分表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内孔的一种常用量仪,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一般为6~10mm、10~18mm、18~35mm、35~50mm、50~160mm、160~250mm、250~400mm等。

图2-2所示为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图。

内径百分表是用它的可换测头3(测量中固定不动)和活动测头2与被测孔壁接触进行测量的。

仪器盒内有几个长短不同的可换测头,使用时可按被测尺寸的大小来选择。

测量时,活动测头2受到一定的压力,向内推动镶在等臂直角杠杆1上的钢球4,使杠杆1绕支轴6回转,并通过长接杆5推动百分表的测杆而进行读数。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对称的定位板8,装上测头2后,即与定位板连成一个整体。

定位板在弹簧9的作用下,对称地压靠在被测孔壁上,以保证测头的轴线处于被测孔的直径截面内。

互换性试验参考指导书

互换性试验参考指导书

交换性和测量技术试验指导书测控技术教研室机械和汽车工程学院试验一尺寸误差测量一、试验目标1.了解立式光学计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方法。

3.加深了解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常见术语。

二、试验内容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赛规。

2.依据测量结果,按国家标准GBl957—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作出适用性结沦。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投影立式光学计用于长度测量,其测量方法属于接触测量,通常见相对测量法测量轴尺寸。

光学计比较仪是一个精密度较高、结构简单常见光学仪器,除关键用于轴类零件精密测量外,还用来检定5等(3、4级)量块。

本仪器采取光学投影读数方法,它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较高。

同时本仪器投影屏采取腊屏新技术,并在其腊屏前设置一块读数放大镜,对提升刻线成像质量及整个视场取得较匀称主观亮度有一定效果。

(一)仪器结构:仪器结构图1-1所表示,投影光学计管是由上端壳体12及下端测量管17二部分组成,上端壳体12内装有隔热片、分线板、反射棱镜、投影物镜、直角棱镜、反射镜、投影屏及放大镜等光学零件,在壳体右侧上装有调整零位微动螺钉4,转动微动螺钉4可使分划板得到一个微小移动而使投影屏上刻线快速对准零位。

测量管17插入仪器主体横臂7内,其外径为φ28d,在测量管17内装有准直物镜,平面反射镜及光学杠杆放大系统测量杆,测帽9装在测量杆上,测量杆上下移动时,测量杆上端钢珠顶起平面反射镜,致使平面反射镜座以杠杆板上另二颗钢珠为摆动轴,而倾斜一个φ角,其平面反射镜和测量杆是由二个抗拉弹簧牵制,对测定量块或量规有一定压力。

测量杆下端露在测量管17外,以备套上多种带有硬质合金头测帽。

测量杆上下升降是借助于测帽提升器9杠杆作用,立式提升器9上有一个滚花螺钉,能够调整其上升距离,达成方便地使被测工件推入测帽下端,并靠两个抗拉弹簧拉力使测头和被测工件良好接触。

(二)仪器规格Ⅰ投影光学计管关键规格:1.投影光学计总放大率1650X2.投影物镜放大率18.75X3.读数放大镜率 1.1 X4.光学杠杆放大率80X5.分划板分划值0.001mm6.分划板分划范围±0.1mm7.测量力2N±0.2N8.零位调整范围20格9.测量杆自由升降距离0.5mm10.投影光学计管外径配合尺寸φ28h 611.测量杆和测帽配合外径尺寸φ6g 6Ⅱ测量范围:0~180mmⅢ仪器最大不正确度0.25 um 仪器不稳定性0.1 um1 投影灯2 投影灯固定螺钉3 支柱4 零位微动螺钉5 立柱6 横臂固定螺钉7 横臂8微动偏心手轮9 立式测头提升器10 工作台调整螺钉11 工作台底盘12 壳体图1-1(三)工作原理投影立式光学计工作原理图1-2所表示,“由白炽灯泡1发出光线经过聚光灯2和滤光片6,再经过隔热片7照明分划板8刻线面,再经过反射镜9后射向准直物镜12。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模板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模板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形位误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位置度误差的检测原则和基准体现方法; 误差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2.熟悉通用量具的使用。

3.加深对平行度、垂直度等位置公差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测量平板、心轴、精密直角尺、塞尺、百分表、表架、游标卡尺、偏摆检查仪等。

三.实验内容1.图2-1为被测件角座, 其上提出四个位置公差要求;( 1) 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公差0.15;( 2) 两孔的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公差0.05;(3)两孔轴线之间的平行公差0.35;(4)侧面对底面的垂直度公差0.20;2.轴类零件的圆跳动。

三.实验方法步骤1.按检测原则1( 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测量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图2-1) 。

将被测件放在测量平板上, 以平板面作模拟基准; 调整百分表在支架上的高度, 将百分表测头与被测面接触, 使百分表指针倒转1~2圈, 固定百分表, 然后在整个被测表面上沿规定的各测量线上移动百分表支架, 取百分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被测表面的平行度误差。

2-1 2-22.按检测原则, 测量两孔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用心轴模拟被测孔的轴线( 图2-2 测量两孔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 以平板模拟基准, 按心轴上的素线调整百分表的高度, 并固定之( 调整方法同步骤1) , 在距离为L1的两个位置上测的两个读数M1和M2, 被测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为: f=LM1−L1M2式中: L——被测轴线的长度。

3.按检测原则1测量两孔轴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图2-3) 。

用心轴模拟两孔轴线用游标卡尺在靠近孔口端面处测量尺寸a1及a2, 差值( a1-a2) 即为所求平行度误差。

2-34.按检测原则3(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测量侧面对底面的垂直度误差( 图2-4) 。

用平板模拟基准, 将精密直角尺的短边垂直于平板上,长边靠在被测侧面上, 此时长边即为理想要素。

用塞尺测量直角尺长边与被测侧面之间的最大间隙, 测得值即为该位置的垂直度误差。

互换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互换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版本互换性检测作业指导书LDX-WR01051.0制定/修订日期2008.12.18测试作业指导书生效日期页码2008.12.231.依据标准GB 16844-1997/IEC 968:1988《普通照明用自镇流灯的安全要求》2.适用范围符合IEC 60061-1规定的灯头3.试验设备灯头量规、电子秤、xx等。

4.环境要求测试应在温度为25℃±1℃的无对流风的试验室中进行。

5.测试条件在不装有任何灯具形状的辅助外壳情况下进行。

6.检测流程图样品领用灯头尺寸检验见7.1弯矩检验见7.2~7.3填写检测记录单7.检验步骤为了保证互换性,灯应采用符合IEC61-1规定的灯头。

7.1使用表1所规定的检验其互换性的量规来检验成品灯的灯头尺寸。

表1中的量规均引自IEC61-3。

灯头E27表1检验互换性的量规和灯头尺寸用量规检验的灯头尺寸量规活页号螺纹最大尺寸7006-27B灯头螺纹外径最小尺寸7006-28A接触性7006-50螺纹最大尺寸7006-27D灯头螺纹外径最大尺寸7006-27EE267.1.1使用E26通规检验螺纹最大尺寸合格性的合格性,将灯头以适当的力尽可能旋入检验通规,用目视法观测灯头焊锡的最高部与规的半平面底部的接触状况,若两者相接触,则检验合格,否则,检验不合格。

7.1.2使用E27通规检验灯头螺纹最大尺寸的合格性,将灯头以适当的力尽可能旋入检验通规,后用可擦拭的记号笔涂黑灯头焊锡最高处,很快将旋入量规的灯头接触白纸检验灯头的合格性,若白纸上有黑色的痕迹,则检验合格,否则,检验不合格。

7.1.3使用E26/E27止规检验灯头螺纹外径最小尺寸,将灯头以适当的力尽可能旋入检验止规,后用可擦拭的记号笔涂黑灯头焊锡最高处,很快将旋入量规的灯头接触白纸检验灯头的合格四川鼎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版本互换性检测作业指导书LDX-WR01051.0制定/修订日期2008.12.18测试作业指导书生效日期页码2008.12.23性,若白纸上没有黑色的痕迹,则检验合格,否则,检验不合格。

201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四)

201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四)

实验七 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轮廓的最大高度RZ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值。

三、实验器具及测量原理说明图7-1双管显微镜外形图 图7-2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原理图双管显微镜又称光切显微镜,可以用来测量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最大高度R Z。

双管显微镜的外形如图7-1所示。

它由底座1、工作台2、观察光管3、投射光管11、支臂7和立柱8等几部分组成。

双管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如图7-2所示。

被测表面为P 1、P 2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方向投射到阶梯表面上时,就被折成S 1和S 2两段。

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就可在显微镜内看到S 1和S 2两段光带的放大像S 1′和S 2′。

同样,S 1和S 2之间的距离h也被放大为S 1′和S 2′之间的距离h 1′。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图7-3 双管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 图7-4 双管显微镜的读数目镜 图7-3为双管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

由光源1发出的光,经聚光镜2、狭缝3、物镜4,以45°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

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目镜5成像在目镜分划板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凸凹不平的光带(图7-4b ).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被照亮了的h 1的放大轮廓像h 1′,测量亮带边缘的宽度h 1′,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45cos 45cos '11Nh h h == 式中 N——物镜的放大倍率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测微目镜中十字线的移动方向(图7-4a )和被测量光带边缘宽度h 1′成45°斜角(图7-4b ),故目镜测微器刻度套筒上的读数值h 1′′与不平度高度的关系为:45cos 45cos '''211Nh h h == 所以 Nh N h h 2''45cos ''121== 式中i 21=N,i 为目镜分厘尺的分度值或称为换算系数,它与投射角α、目镜测微器的结构和物镜的放大倍数有关,参见表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测控技术教研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一尺寸误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容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赛规。

2.根据测量结果,按国家标准GBl957—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作出适用性结沦。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投影立式光学计用于长度测量,其测量方法属于接触测量,一般用相对测量法测量轴的尺寸。

光学计比较仪是一种精密度较高、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仪器,除主要用于轴类零件的精密测量外,还用来检定5等(3、4级)量块。

本仪器采用光学投影读数方法,它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较高。

同时本仪器的投影屏采用腊屏新技术,并在其腊屏前设置一块读数放大镜,对提高刻线的成像质量及整个视场获得较匀称的主观亮度有一定的效果。

(一)仪器结构:仪器结构如图1-1所示,投影光学计管是由上端壳体12及下端测量管17二部分组成的,上端壳体12装有隔热片、分线板、反射棱镜、投影物镜、直角棱镜、反射镜、投影屏及放大镜等光学零件,在壳体的右侧上装有调节零位的微动螺钉4,转动微动螺钉4可使分划板得到一个微小的移动而使投影屏上的刻线迅速对准零位。

测量管17插入仪器主体横臂7,其外径为φ28d,在测量管17装有准直物镜,平面反射镜及光学杠杆放大系统的测量杆,测帽9装在测量杆上,测量杆上下移动时,测量杆上端的钢珠顶起平面反射镜,致使平面反射镜座以杠杆板上的另二颗钢珠为摆动轴,而倾斜一个φ角,其平面反射镜与测量杆是由二个抗拉弹簧牵制,对测定量块或量规有一定的压力。

测量杆下端露在测量管17外,以备套上各种带有硬质合金头的测帽。

测量杆的上下升降是借助于测帽提升器9的杠杆作用,立式提升器9上有一个滚花螺钉,可以调节其上升距离,达到方便地使被测工件推入测帽下端,并靠两个抗拉弹簧的拉力使测头与被测工件良好接触。

(二)仪器规格Ⅰ投影光学计管的主要规格:1.投影光学计的总放大率 1650X2.投影物镜的放大率 18.75X3.读数放大镜率 1.1 X4.光学杠杆的放大率 80X5.分划板分划值 0.001mm6.分划板分划围±0.1mm7.测量力 2N±0.2N8.零位调节围 20格9.测量杆的自由升降距离 0.5mm10.投影光学计管外径配合尺寸φ28h 611.测量杆与测帽配合的外径尺寸φ6g 6Ⅱ测量围: 0~180mmⅢ仪器的最大不准确度 0.25 um 仪器的不稳定性 0.1 um1 投影灯2 投影灯固定螺钉3 支柱4 零位微动螺钉5 立柱6 横臂固定螺钉7 横臂8微动偏心手轮9 立式测头提升器10 工作台调整螺钉11 工作台底盘12 壳体13 微动托圈14微动托圈固定螺钉15 光管定位螺钉16 测量管定位螺钉17 测量管18 测帽19 变压器图1-1(三)工作原理投影立式光学计的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由白炽灯泡1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灯2和滤光片6,再通过隔热片7照明分划板8的刻线面,再通过反射镜9后射向准直物镜12。

由于分线板8的刻线面置于准直物镜12的焦平面上,所以成像光束通过准直物镜12后成为一束平行光入射于平面反射镜13上,根据自准直原理,分划板刻线的像被平面反光镜13反射后,再经准直物镜12被反射棱镜9反射成像在投影物镜4的物平面上,然后通过投影物镜4,直角棱镜3和反射镜5成像在投影屏10上,通过读数放大镜11观察投影屏10上的刻线像。

”由于测帽15接触工件后,其测量杆14使平面反光镜倾斜了一个角度φ,在投影屏上就可以看到刻线的像也随着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其关系计算如下(如图1-3):图1-2 图1-3设:测量杆移动的距离为S ,其平面反射镜则以O 为轴线摆动φ角,因此aStg =φ(其中a 为测量杆轴线到平面反射镜13的摆动轴线O 之距离)所以φtg a S ⋅=又设:入射在平面反射镜13上的主光镜为MN1,根据反射定律,当平面反射镜转动了φ角时,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应为2φ角,因此M 点转动M1点,令N1M1==f(即准直物镜焦距)。

因此,fttg =φ2所以φ2tg f t ⋅= 因此,光学杠杆的传动比φφtg a tg f S t K ⋅⋅==2 由于φ角很小,可视作φφφφ==tg tg ,22故得, afK 2=假设投影物镜放大率为V 1,读数放大镜的放大率为V 2。

则投影光学计的总放大率 21212v v afv v k n ⋅⋅=⋅⋅= 令光学计的准直物镜焦距f=200mm, a=5mm, v 1=18.75X, v 2=1.1X故 X n 16501.175.1852002=⨯⨯⨯= 由上式可知,当测量杆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0.001mm,经过1650X 的放大后,就相当于在投影屏上看到的1.65mm 的距离。

四、测量步骤1.核对仪器精度与被测零件精度是否适应。

2.调整投影灯,并缓慢地拨动立式测头提升器,从目镜中能看到标尺影像,使投影屏能获得均匀照明。

3.选择测帽:测平面或圆柱面用球形测帽;测小于10mm的圆柱面用刀口形测帽;测球面用平测帽。

测帽选择的原则是:被测工件与测帽的接触面必须使其最小,接近于点或线接触以减少其测量误差。

当选好测帽后,将其套在光学计管下端的测量杆上,并用其螺钉固紧。

4.选择工作台,其选择原则与测帽的要求相同。

5.组合量块:按被测工件(塞规)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6.用无水酒精将工作台、测量头、量块及被测塞规表面清洗、拭干。

7.调整仪器零位(1)置量块组合好量块后,将量块组置于工作台的中央,并使测量头对准量块组上工作面中央。

(2)粗调整松开横臂固定螺钉,转动升降螺母,使横臂缓慢下降,直到测头与量块轻微接触,并能在目镜视场中看到刻度尺成像为止,然后拧紧横臂固定螺钉。

(3)细调整松开测量管固定螺钉16,转动微动偏心手轮8使刻线零位与指标线相重合,然后固定测量管固定螺钉16。

(4)微调整调节零位微动螺钉4,准确重合对零,并多次拨动立式测头提升器(9),刻线零位应与指示线多次严格重合。

8. 测量塞规:按实验规定的部位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9. 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与测量结果比较,判断被测塞规的合格性。

10. 整理仪器。

五、思考题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专业的分类是“接触式测量”,立式光学计的原理是光学杠杆的放大作用,所以也是一种光学检测测量。

精度一般可以达到0.01毫米以上(理论值)。

2.测量围和刻度尺的示值围有什么不同?如果仪器的测量围只有一档,那么二者是一样的。

如果测量围多于一档,那么刻度尺与相应的量程之间有一个换算关系。

一般在刻度尺上有好几行数字,对应不同的量程。

通常立式光学计是用比较法测量,仪器的测量围是指仪器保证精度的有效测量围。

刻度值示值围就是测量精度的细分,主要精度就是在刻度尺上的分划刻线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实验2-1 用指示表测量平面度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板测量方法。

(2)掌握平板测量的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二、测量方法测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主要方法有:用标准平板模拟基准平面,用指示表进行测量。

如图所示。

标准平板精度较高.一般为0级或I级。

对中、大型平板常用水平仪或自准直仪进行测量,可按—定的布线方式,测量若干直线上的各点,再经适当的数据处理,统一为对某一测量基准平面的坐标值。

不管用何种方法,测量前都先在被测图1平面上画方格线,并按所画线进行测量。

测量所得数据是对测量基准而言的,为了评定平面度误差,还需进行坐标变换,以便将测得值转换为与评定方法相应的评定基准的坐标值。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是用标准平板作为测量基准,用指示表测量小型平板。

(1) 如图1所示,将被测平板沿纵横方向画好网格、本例中为测量9个点,四周边缘留10mm,然后将被测平板放在基准平台上,按画线交点位置,移动干分表架,记下各点读数并填入表中。

(2) 对测得的各点示值处理数据,求解平面度误差值。

四、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1.按最小条件评定参看图2,当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表面时,实际被测表面上应至少有三至四点分别与这两个平行平面接触,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此时这两个包容平面之间的区域称为最小包容区域。

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即为符合最小条件的平面度误差值。

(1)三角形准则:有二点与一个包容平面接触,有一点与另一个包容平面接触,使该点的投影能落在上述三点连成的三角形(图2 (a))。

(2)交叉准则:至少各有两点分别与两平行平面接触,且分别由相应两点连成的两条直线在空间呈交叉状态(图2 (b))。

(3)直线准则:有两点与一个包容平面接触,有一点与另一个包容平面接触,且该点的投影能落在上述两点的连线上(图2 (c))。

2.按对角线平面法评定用通过实际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且用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 以各测点对此评定基准的偏离值中的最大偏离值与最小偏离值之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

测点在对角线平面上方时,偏离值为正值。

测点在对角线平面下方时,偏离值为负值。

3.按三远点平面法评定用实际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个点建立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以各测点对此评定基准偏离值中的最大偏离值与最小偏离值之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

测点在三远点平面上方时,偏离值为正值,测点在三远点平面下方时,偏离值为负值。

五、示例检验一小平板所测得数据如表2-1所示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值,按图3依次旋转。

按三点法:平面度误差值为m f μ808=-=,如图3(c)所示。

按对角线法则:平面度误差值为m f μ9)1(8=--=,如图3(d)所示。

按最小区域法则:平面度误差值为m f μ7.6)320(0=---=,如图3(f)所示(符合交叉原则)。

由以上看出:最小条件法评定平面度误差值最小,也最合理。

图 2表 2-1图 3要求:小条件法评定。

六思考题平面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相对其理想平面的变动量,理想平面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比如:1.统一基准法2.对角线法平面度误差评定方法常用的有:三点法、对角线法、最小区域法实验2-2 用偏摆检查仪测量跳动误差一、实验目的1.掌握径向圆跳动、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方法。

2.理解圆跳动、全跳动的实际含义。

二、仪器简介偏摆检查仪主要由干分表、悬臂、支柱、底座和顶尖座组成,仪器外观及测量示意如图4所示。

三、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本实验的被测工件是轴类零件如图5所示。

1.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测量时,首先将轴类零件安装在两顶尖间,使被测工件能自由转动且没有轴向窜动。

调整悬臂升降螺母至干分表以一定压力接触零件径向表面后,将零件绕其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若此时千分表的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分别为minmaxa和a时,则该横截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为同法测量n个横截面上的径圆跳动,选取其中最大者即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