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 呼吸1.2
正常呼吸频率及生理性变化

正常呼吸频率及生理性变化引言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它用于供给身体所需的氧气并清除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正常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它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条件下会有所变化。
了解正常呼吸频率及其生理性变化对于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及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至关重要。
正常呼吸频率范围根据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范围一般为每分钟12-20次。
然而,当人体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或静息时,呼吸频率可能更慢。
相反,当人体处于剧烈活动、焦虑或恐惧状态下,呼吸频率可能更快。
这种呼吸频率的变化是生理性的,并没有病理上的异常。
年龄对呼吸频率的影响呼吸频率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婴儿和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人更快,这是由于他们的新陈代谢速度相对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40-60次,婴儿的呼吸频率则在每分钟30-40次左右,而成年人的呼吸频率在正常范围内。
性别对呼吸频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女性的正常呼吸频率通常比男性稍快。
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肺部活动性更好,气体交换更加高效。
然而,这种差异并不明显,一般在每分钟呼吸1-2次的范围之内。
呼吸频率的生理性变化呼吸频率除了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差异外,还受到其他生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低温环境下,呼吸频率可能增加以适应身体的热量损失。
睡眠时,呼吸频率通常会降低,这是身体进入休息状态的自然反应。
剧烈运动或紧张情绪可能导致呼吸加快,以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
结论了解正常呼吸频率及其生理性变化对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呼吸频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有所差异,但在正常范围内的变化是生理性的,并不表示疾病或异常。
如果个体的呼吸频率明显偏离正常范围,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参考文献:[1] Raven PB, Skinner JS. Exercise for the Ages: Ageism Versus Lifetime Activities. Prog Cardiovasc Dis. 2017 Dec;60(4-5):551-554.[2] Gibson GJ. Lung Anatomy, Biomechanics and Mechanisms of Breathlessness. Breathe (Sheff). 2015 Sep;11(3):220-9.[3] Frantz ID 3rd, Farmer DA, Fagin L. The effects of acute hyperthermia and cold exposure on respiration in man. Clin Sci Mol Med. 1975 Sep;49(3):259-67.[4] Corboz MR, Wilson AF. Influence of breathing pattern on respiratory drive during sleep. J Appl Physiol Respir Environ Exerc Physiol. 1985 Nov;59(5):1422-6.以上是关于正常呼吸频率及其生理性变化的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理学呼吸

肺组织内有免疫细胞, 对吸入的异物和病原体
有防御作用。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呼吸中枢
位于脑干,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基 本中枢。
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 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 变化敏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呼吸道黏膜和肺部,对吸入 气体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敏感,参 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吸氧、治疗原发病等。
呼吸暂停
呼吸运动暂时停止,常见于新生儿 窒息、脑卒中等。处理方法包括刺 激呼吸中枢、机械通气等。
呼吸节律异常
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等,多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处理方法包括 治疗原发病、改善通气功能等。
04
呼吸功能评价与检查方法
肺活量测定方法及意义
测定方法
通过深呼吸后,尽全力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即为肺活量。通常使用肺活量计进行测量,受试者需多次测量以获取准 确数据。
VS
意义
呼吸功能综合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呼吸 系统状况,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呼吸问题。 通过综合评价,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准确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 复计划。同时,综合评价结果还可用于评 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05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策略
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 病毒传播。
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在组织细胞内,氧气被利用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作为 代谢产物。
03
呼吸运动调节及影响因素
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节机制
中枢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桥脑,通过接收 来自外周和中枢的化学、物理刺激, 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深度和节律。
呼吸生理及肺功能测定(修改)

阻塞和限制的鉴别
气速指数 正常人为1
气速指数<1,提示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速指数>1,提示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速指数= MVV实测值/预计值% VC实测值/预计值%
一、呼吸生理简介
二、呼吸功能常用指标 三、呼吸功能测定的意义
肺功能检测的意义
测定有无肺部疾病 定性阻塞和限制性疾患,包括程度 定量已知疾病对肺功能的影响 评价和预测对治疗的反应 评价手术的风险 劳动力鉴定
肺功能测定的特点
需要病人主动参与及努力配合。测试的质量 依赖于操作者对病人的指导。 原则是重复性:一般需要重复3次,2次之间相 差小于5%。 正常值通常是根据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确定 的。一般以占预计值的80-120%判定为正常。 预计值与种族、性别、年龄和身高有关。
Eur Respir J 2005;25:594-599
手术风险评估
阻塞型肺病是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阻 塞越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越高。 限制型肺病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较好;但是不能 耐受失去很多有功能的肺组织。 FEV1>50%,术后并发症无增加; FEV1<50% (肺切除者FEV1<2.0 L,肺叶切除者 FEV1<1.5 L) 高危,手术禁忌; 110肺癌患者: 术前FEV1: 47% pred, 术后并发 症的阳性预测率0.90, 阴性预测率为0.67.
通气功能检测
在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出入肺的气量和流 速,又称动态肺容积。 每分通气量(VE):VE=VT×f 最大通气量(MVV):尽快最深呼吸12秒,乘 以5可得出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生理呼吸的名词解释

生理呼吸的名词解释呼吸,是生物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基本生命功能之一。
生理呼吸是指人体正常运作下的呼吸机制与过程。
它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的综合表现,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密切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理呼吸的名称和相关解释,展示人体呼吸的奥妙。
一、呼吸道呼吸道是指人体内空气流通的通道。
它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鼻腔是呼吸道入口,能够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
而咽喉连接上呼吸道和食道,使空气能够通过气管进入肺部,同时也是声音的产生器官。
气管是一个弯曲的管状结构,连接咽部和支气管,它的内壁有纤毛,能够将粘附在呼吸道上的污染物排出。
支气管则分为细支气管和肺泡,是氧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关键部分。
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生理呼吸的核心环节,指的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当空气进入肺部,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被称为肺泡换气。
换气过程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包括气道通畅性、肺泡表面积和血液循环等。
高效的气体交换确保了足够的氧气供应和废物的排出。
三、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呼吸动作次数。
通常以每分钟呼吸次数计算。
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然而,呼吸频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体温、代谢率、神经系统和情绪状态等。
在运动、焦虑或兴奋时,呼吸频率可能会增加,以满足更多的氧气需求。
四、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吸气或最大呼气后肺部能容纳的气体量。
通常以升为单位。
肺活量是人体生理呼吸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肺功能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常见的肺活量测试包括用力呼气和用力吸气后的呼气容积和吸气容积,以及肺功能试验中测量的一秒钟最大呼气容积等。
五、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是控制呼吸的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中枢通过感受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调控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维持适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呼吸中枢的功能可被外部刺激、药物和疾病所干扰,导致呼吸系统功能紊乱。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引言概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通过测量和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来确定个体呼吸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呼吸功能评估的五个主要部分。
一、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评估:1.1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通过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或使用呼吸监测仪器,可以准确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通常在12-20次/分钟之间。
1.2 呼吸深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
可以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幅度或使用肺功能测试来评估呼吸深度。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深度通常为500-800毫升。
二、肺功能测试:2.1 肺活量测试: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之间的最大气体容积。
通过使用肺活量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肺活量。
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通常在3-5升之间。
2.2 用力肺活量测试:用力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呼气后的最大吸气容积。
通过使用用力肺活量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用力肺活量。
正常成年人的用力肺活量通常在2-4升之间。
2.3 肺功能参数评估:通过肺功能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肺活量、通气量、呼吸道阻力等参数,以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
三、氧饱和度测量:3.1 脉搏氧饱和度测量:通过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氧饱和度。
正常成年人的氧饱和度通常在95-100%之间。
3.2 动脉血氧饱和度测量:通过使用动脉血氧饱和度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通常在95-100%之间。
3.3 氧饱和度评估:通过测量氧饱和度,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等呼吸系统问题。
四、呼吸力量和肌肉力量评估:4.1 呼吸力量评估:通过使用呼吸力量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力量。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力量通常在80-120%之间。
4.2 肌肉力量评估:通过使用肌肉力量仪器,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肺肌肉力量。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
1.2 实验原理
1.2.1 正常呼吸过程
1.2.2 呼吸调节机制
1.2.3 实验设备
1.2.4 实验步骤
1.3 实验结果分析
1.3.1 实验现象观察
1.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1.4 实验结论及意义
1. 实验目的
开展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探究呼吸运动对人体的重要性及呼吸调节的相关机制。
1.1 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
研究呼吸运动调节的意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呼吸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中的重要性。
1.2 实验原理
1.2.1 正常呼吸过程
通过呼吸运动,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维持细胞健康。
1.2.2 呼吸调节机制
呼吸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两种主要机制,分别负责响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1.2.3 实验设备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包括呼吸频率计、肺活量计等,用于记录和测量呼
吸运动数据。
1.2.4 实验步骤
详细介绍实验中的步骤,包括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
1.3 实验结果分析
1.3.1 实验现象观察
观察实验过程中呼吸运动的变化,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1.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呼吸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4 实验结论及意义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呼吸运动调节对人体健康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呼吸的生理过程
呼吸的生理过程呼吸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酸碱平衡。
本文将详细阐述呼吸的生理过程,从呼吸系统的结构到呼吸机制的运作。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人体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其结构复杂而精巧。
鼻腔是呼吸的入口,它具有滤尘、暖化和湿润空气的功能。
咽喉连接鼻腔和气管,气体经过喉部时会产生声音,同时咽喉也是进食和呼吸共用的通道。
二、呼吸机制的运作1. Inspiration(吸气)吸气是呼吸过程中的第一步。
当人体需要氧气时,膈肌和肋间肌会收缩,胸廓扩大,使胸腔内的压力降低。
同时,肺泡内的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氧气通过气道进入肺泡,然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 Expiration(呼气)呼气是呼吸过程中的第二步。
肌肉松弛,膈肌和肋间肌放松,胸廓恢复原状,导致胸腔内的压力升高。
同时,肺泡内的压力相对较低,二氧化碳在肺泡内生成,随后通过气道排出体外。
三、肺部的气体交换肺部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同时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薄膜,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完成气体交换。
这种气体交换过程依据浓度差异进行,即氧气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则沿相反的方向扩散。
四、呼吸的调节呼吸过程受到呼吸中枢和化学、神经等机制的综合调控。
主要调节因素包括pH值、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当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或pH值下降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刺激肺部增加呼出二氧化碳,从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酸碱平衡得以维持。
五、生理效应呼吸的生理过程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呼吸,人体可以摄取充足的氧气,为细胞提供所需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
呼出的二氧化碳则是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维持酸碱平衡。
此外,深度和频率的调节也能对心率、血压和情绪等产生影响。
六、呼吸与健康良好的呼吸习惯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诊断学呼吸频率标准
诊断学呼吸频率标准
诊断学呼吸频率的标准主要根据年龄划分,具体如下:
1.成人:正常值是12-20次/分,平静状态下一般为12-18次/分。
2.儿童:正常值是20~30次/分。
3.新生儿:正常值是44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
请注意,呼吸频率是每分钟一次胸部起伏,是人体内外进行气体交换的必需过程,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其数值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而异。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快1-2次。
此外,呼吸频率改变也常见于一些疾病状态:
•呼吸频率减慢:常见于代谢率降低、麻醉过量、休克以及明显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浅慢还可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频率增快:主要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力衰竭、肺炎肺栓塞、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及神经、精神障碍等。
因此,如果呼吸频率出现异常的增快或减慢,都应及时就医。
平时也应多到户外参加一些有氧运动,以有效增强身体体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解读,建议查阅医学书籍或咨询医生。
人体呼吸知识点总结
人体呼吸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1鼻腔和咽喉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它通过滤除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保护了肺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鼻腔内的纤毛和黏液能够帮助清除空气中的杂质,同时,鼻黏膜上的微血管还可以将冷却并湿润的空气传递给肺部,有助于保护呼吸道。
咽喉是气道和食道的交汇处,它通过软腭和喉头等结构,将空气和食物进行分开,并向下传输。
1.2气管和支气管气管是连接咽部与支气管的管道,它有着软骨环支撑,以防止气管塌陷。
气管内部有粘液和纤毛,能够帮助清除异常物质,保护呼吸系统。
气管分支为两支支气管,分别通往左右肺。
1.3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它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内部充满了肺泡。
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它通过膜上的毛细血管,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进行交换。
这种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1.4呼吸肌呼吸肌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膈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肌肉,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得胸腔扩大,从而导致气压降低,空气自然流入。
在呼气时,膈肌放松,胸腔收缩,从而使得气压升高,空气被排出。
肋间肌则通过肋骨的上抬和下降,在呼吸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1.5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体内引入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在描述呼吸系统的功能时,必须提到气体交换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
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中,氧气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膜上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二氧化碳则相反地由血液中排出。
这种气体交换保证了细胞的氧气供应,同时也防止了体内二氧化碳的积累。
二、呼吸的生理机制2.1肺泡通气肺泡通气是指肺泡内外气体交换的过程。
在通气时,空气通过气道进入肺泡,与肺泡内的血管交换气体。
氧气进入肺泡,而二氧化碳则从肺泡排出。
这种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2.2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丘脑,它负责调节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在静息状态下,呼吸中枢会自动调控呼吸频率,保持良好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生理上的呼吸的名词解释
生理上的呼吸的名词解释呼吸,作为人类生理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是通过肺部进行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在生理学中,有许多与呼吸相关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生理呼吸相关的重要名词。
1. 气道气道指的是人体内连接外部环境和呼吸系统的通道。
气道分为上气道和下气道两部分。
上气道包括鼻腔、口腔、喉咙和声门;下气道则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气道起到引导空气流入和流出肺部的作用,维持呼吸顺利进行。
2.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气体交换发生的地方。
肺泡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周围则被富含血管的毛细血管网所包围。
在肺泡内,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3.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个体在静息状态下最大肺部容积。
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了解个体的呼吸功能及健康状况。
肺活量常用于评估肺部疾病、体能水平以及呼吸系统发育等方面。
4.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进行呼吸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呼吸频率与个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水平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5. 呼吸深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时,个体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中的气体交换量。
呼吸深度通常用呼肺泡容积来表示,可以通过测量潮气量来估算。
呼吸深度与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密切相关。
6. 肺通气量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肺部进入和排出的气体量。
它是通过乘以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来计算的。
肺通气量的大小与个体的肺功能、呼吸节律和代谢状态等因素有关。
7. 肺功能试验肺功能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肺功能试验有肺活量测定、呼气流量测定以及吸入和排出的气体成分的分析等。
通过肺功能试验,可以判断肺部疾病的程度和类型,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8.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脑干和延髓区域,是调节呼吸活动的主要器官。
呼吸控制中枢能够根据血氧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等信号,自动调节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以维持机体内部的气体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肺 通 气 量
(一)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是指
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呼吸频率乘潮
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人为6-9L 。
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或最大通气量:它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 通气量,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 指标之一。一般可达70-120L。
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 大通气量×100%
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
(二)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生理无效腔(physiollgical dead space);包括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肺泡无效腔 (alveolar dead space)
年人安静时约为4.2/5=0.84。是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VA/Q大于0.84 相当于增加了无效腔 VA/Q小于0.84 犹如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三、组织换气
4)胸内负压随呼吸运动的变化
吸气时,肺扩张,肺的弹性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增大。
呼气时,肺缩小,肺弹性回缩力也减小,胸内负压减少。
思考:为什么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仍然为负?
5)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使肺泡呈扩张状态 利于胸腔静脉和淋巴回流
肺通气概括:呼吸肌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它引
3)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弹性回缩力(1/3):来源于肺组织的弹力和胶原纤维 表面张力(2/3):肺泡内侧的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
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主要分是二棕榈 酰卵磷脂(dipalmitoyl lecithin,DPL或 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4.余气量或残气量( residual volume,RV):正
常成人约为1000-1500ml。
(二)肺容量(pulmonary capacity)
1.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 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示; 2.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余气量和 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约2500ml; 3.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 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 3500ml,女性为2500ml。 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 气功能的指标。 4. 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也称用力呼气量;正常 成年1、2、3s末呼出的气量分别占肺活量83%、96%和99% 。 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 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所以是评论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5. 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成年男性平均为5000ml, 女性3500ml。
平稳、12-1 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主 均匀 8次/分 动过程 钟 呼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被 动过程 深而 不定 快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和吸气辅 助肌收缩;主动过程 呼气:吸气肌舒张,肋间内肌和 呼气辅助肌收缩;主动过 程
用力 呼吸
2.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指肺泡内的压力。
第五章 呼 吸(respiration)
主讲人:李红芳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第一节 肺 通 气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 肺泡和胸廓等。 一、肺通气原理
起胸廓的张缩,由于胸膜腔和肺的结构功能特征, 肺便 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肺容积的这种变化又造 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此压力差直接推 动气体进出肺。
(二)肺通气的阻力
有两种:弹性阻力(70%)和非弹性阻力(30%)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弹性阻力: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变形的能力, 一般用顺应性来衡量。
现为吸气困难;而在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
思考:分析肺弹性阻力、顺应性、表面张力、肺弹性
回缩力之间的关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这几种 力有何变化,对呼吸运动有什么影响?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的弹性阻力视胸廓的位置而定:
自然位置时,肺容量相当于肺总量的67%左右,不
者有如下关系:R∝1/r4 气道管径受四方面因素影响: (1)跨壁压 (2)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 (3)自主神经系统对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 (4)化学因素的影响
二、肺容积和肺容量
(一)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
1.潮气量(tidal volume,TV):平静呼吸时,潮气 量为400-600ml,一般以500ml 计算; 2.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或 吸气贮备: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2000ml; 3. 补呼气量(es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或 呼气贮备量:正常成年人约为900-1200ml。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是每分钟吸 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 气量)×呼吸频率。
思考:呼吸时,浅而快的呼吸是否比较 有利吗?为什么?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D):单位时间内氧 化扩散的容积。
肺弹性阻力是吸气的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可用肺顺应性表示:
肺顺应性(CL)=肺容积变化(△V)/跨肺压的变化 (△P)L/cmH2O
跨肺压是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全肺顺应性为0.2L/cmH2O 1)肺的静态顺应性曲线
2)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测定单位肺
容量下的顺应性。比顺应性=测得的肺顺应性 (L/cmH2O)/肺总量(L)。
choline choline,DPPC),由 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分子
的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脂肪酸,不溶于水,另一端是极性的 易溶于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防止肺水肿 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总之,当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 质减少时,肺的弹性阻力增加,顺应性降低,患者表 肺回缩力减小,弹性阻力减小,顺应性增大,患者则 表现为呼气困难。
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 :由肋间肌舒缩使肋骨 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eupnea) :安静状态下的呼吸 。 用力呼吸 (forced breathing):深而快的呼吸。 呼吸困难(dyspnea)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比较
类型 平静 呼吸 状态 频 率 参与的呼吸肌
顺应性(compliance):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
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可见顺应 性(C)与弹性阻力(R)成反变关系:C=1/R 顺应性用单位压力变化(△P)所引起的容积变
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化(△V)来表示。
(1)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
3)胸内负压形成的原因
决定于胸膜腔所受的两种力:肺内压和肺的回缩力 胸膜腔的压力是两种力的代数和,即: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若以1个大气压为0位标准,则: 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力 所以胸膜腔内压实际上是由肺的回缩力造成的。
跨壁压为胸膜腔内压与胸壁外大气压之差。正常人胸
廓顺应性也是0.2L/cmH20。
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呈串联排列,所以肺和胸廓的总
弹性阻力是两者弹性阻力之和,如以顺应性来表示, 即:
1/CL+chw=1/CL+1/Cchw=1/0.2+1/0.2
所以总顺应性为
0.1L/cmH20。
2.非弹性阻力 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 Fra bibliotek
3.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存在于肺和胸廓之间密闭而潜在的腔隙,
由紧贴于肺表面的脏层和紧贴于胸廓内壁的壁层
组成,其中有少量的浆液,没有气体。 气胸(pneumothorax):胸膜腔破裂,与大气相通, 空气将立即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 1) 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胸膜腔内 的压力,通常低于大气压,故又称胸内负压。 2)测定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肺容量小于总量的67%,胸廓被牵引向内而缩小, 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 弹性阻力; 肺容量大于肺总量的67%时,胸廓被牵引向外而扩 大,其弹性回缩力向内,成为吸气的弹性阻力, 呼气的动力。
胸廓的顺应性(Cchw)=胸腔容 积的变化(ΔV)/跨
壁压的变化(ΔP)L/cmH20
(一)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大气和肺泡气之间存在的压力差 1. 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呼吸肌的收缩舒张 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inspiration)和 呼气(ex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