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6册文言词汇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1—6册文言词归纳一览表(强烈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1—6册文言词归纳一览表(强烈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1—6册文言词归纳一览表(强烈建议收藏!)初中语文1—6册文言词归纳一览表字/词 释义 词性例句出处具有 动词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魏学洢详细 形容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陶渊明交通 交错相通 形容词 “阡陌交通”妻子 妻子和儿女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与世隔绝的境地 名词“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不要说,更不要说“无论魏晋”如此 像这样 介宾短语“诣太守,说如此” 鲜鲜艳 形容词“芳草鲜美” 少 形容词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股 大腿 名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孤 古代王侯的自称 代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治 研究 动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文理 文采和道理 名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 何苦 哪怕 副词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宜 当然 副词 “宜乎众矣” 《爱莲说》 爷 父亲 名词“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识认识 动词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王安石 记住 动词“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居 居住 动词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列子》 请 请让我 动词“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美 美丽 形容词“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陶渊明 漂亮 形容词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认为……美 形的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聚 使……聚 动的使动“聚室而谋”《愚公移山》 止阻止 动的使动“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栖息 动词非梧桐不止 《惠子相梁》 惩 以……为苦 形作动词“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北北面 名词“惩山北之塞” 向北 名作状北饮大泽《夸父逐日》 灵 成为灵异的水 名作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乱扰乱 形作动“无丝竹之乱耳” 造反 动词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贼 害人 名作动 盗窃乱贼而不作 劳 使……劳累 动作使动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蔓 牵牵连连的 名作动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枝 枝枝节节的 名作动 “不蔓不枝” 清 显得清幽 形作动 “香远益清” 宴 举行宴会 名作动“会宾客大宴”《口技》啼哭着动作状语“忽啼求之”《伤仲永》宾客客人名词“会宾客大宴”《口技》以宾客之礼相待名作动“宾客其父”《伤仲永》利以……为利意动“父利其然”风烟在风烟中名作状语“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箕畚用箕畚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跳跳着动作状语“跳往助之”毕用尽形作动“吾与汝毕力平险”全、都形容词群响毕绝《口技》名说出名作动“不能名其一处”出名名作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字名词并自为其名《伤仲永》王安石善擅长形作动“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奇奇异、罕见形容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余数、零数名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隧钻洞名作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日每天名作状语“日知其所亡”《两小儿辩日》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则东到东方名作状语“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箫吹箫名作动词“箫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犬像狗一样地名作形“其一犬坐于前”《狼》洞打洞名作动“一狼洞其中”屠指屠户动作名“一屠晚归”耻以……为耻形的意动“不耻下问”《<论语>十则》新新知识形作名“温故而知新”苟苟且副词故不为苟得也孟子《鱼我所欲也》表示希望副词苟无饥渴《君子于役》已通“以”副词自董卓已来陈寿《隆中对》停止,放弃动词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停止动词白露未已《诗经》(《关雎》)与通“欤”语气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鱼我所欲也》和动词“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通“举”,选拔动词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给予动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欣赏动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是这个代词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孟子《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这时代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王安石作写动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兴起动词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奋起,指有所作为动词而后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老鼠发出的声音拟声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致招致,引来动词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买到动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对……说话 动词 听妇前致词 《石壕吏》 凡 总共 副词 凡三往陈寿《隆中对》 度 衡量,估计 动词 孤不度德量力 安 怎样 代词 计将安出怎么 代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挟 挟持,控制 动词 挟天子而令诸侯 陈寿《隆中对》殆 大概 副词 此殆上天所以资将军身 亲自 名作状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秋 时候 名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光 发扬光大 形作动 以光先帝遗德遗 给予 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亲亲近 形作动 亲贤臣,远小人以……为亲 动词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亲戚 名词 亲旧知其如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远疏远 形作动 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离人远 形作动 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 远播 形作动 香远益清《爱莲说》鄙 出身鄙野 形容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目光短浅 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边境 形作名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猥辱,降低身份 动词 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 许承认,同意 动词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隆中对》 答应 动词 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 这样 代词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朱熹地方,处所 名词 不知何许人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概,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副词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斟酌 斟情酌理 动词 斟酌损益诸葛亮《出师表》损 减少 动词 斟酌损益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益 增加 动词 斟酌损益 诸葛亮《出师表》 更加 副词 香远益清 《爱莲说》周敦颐 固顽固 形容词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本来副词固众人 《伤仲永》王安石 虽即使 副词虽人有百手 《口技》林嗣环 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 虽人有百手 《口技》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即使这样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墨子》 方方圆名词 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正 副词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0.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1.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2.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3.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4.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5.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6.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7.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8.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19.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0.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1.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2.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3.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4.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5.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6.分:fēn ①划分,分开。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六册书文言文目录)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六册书文言文目录)

初中文言文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10 《论语》十则20 *山市蒲松龄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30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5 伤仲永王安石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20 口技林嗣环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30 *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21 桃花源记陶渊明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洢)24 *大道之行也(《礼记》)26 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 (周密)29 *湖心亭看雪(张岱)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吴均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6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 醉翁亭记欧阳修29 *满井游记袁宏道九年级上册21 陈涉世家司马迁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24 *出师表诸葛亮九年级下册17 公输《墨子》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孟子》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1 曹刿论战《左传》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 *愚公移山《列子》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点击数:180 更新时间:2005-5-10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文言文翻译必备词汇初中

文言文翻译必备词汇初中

一、名词1. 食:吃。

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孟子·梁惠王上》)2. 饮:喝。

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礼记·礼运》)3. 舟:船。

例: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离骚》)4. 车马:车辆与马匹。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秦始皇本纪》)5. 舞:跳舞。

例:于是郑国之舞者,皆学于赵。

(《史记·赵世家》)二、动词1. 行:走。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逍遥游》)2. 言:说。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3. 见:看见。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4. 闻:听见。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5. 听:听。

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增广贤文》)三、形容词1. 大:大。

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2. 小:小。

例: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3. 好:好。

例: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4. 善:善。

例: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老子》)5. 恶:恶。

例:吾恶秦,而为秦破赵。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四、副词1. 乃:于是。

例:乃今日知有泰山。

(《史记·孔子世家》)2. 于是:在这时。

例:于是孔子使子贡往说吴王。

(《史记·孔子世家》)3. 于是乎:于是。

例:于是乎诸侯皆朝于齐。

(《史记·齐太公世家》)4. 然后乃:然后。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5. 然后而:然后。

例:然后而天下服。

(《孟子·梁惠王上》)五、连词1. 而:并且。

例: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论语·颜渊》)2. 于是:于是。

例:于是乎诸侯皆朝于齐。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160个字词释义汇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160个字词释义汇编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周亚夫军细柳》
从流飘荡
《与朱元思书》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

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侍奉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鱼我所欲也》
供给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接受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穿戴,穿着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信服
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
思念
寤寐思服
《关雎》

凭借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
背着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
《醉翁亭记》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翻译为“大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表推测,大概,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

另,另外
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更加
不更颠乎
表递进关系,而且
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推荐文档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汇总——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指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1、诚:1、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4、产生(计将安出《隆中对》)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16、次:1、编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词汇小词典A1、昂首观之( )2、无案牍之劳形()3、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安知鱼之乐( )衣食所安()B1、鞭数十( )2、并驱如故()3、不足为外人道也()4、往来无白丁()5、其两膝相比者()比至陈()6、虽乘奔御风()()()7、把酒临风()8、薄暮冥冥()胡裘不暖锦衾薄()9、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1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2、影布石上(,)13、静影沉璧()14、必能裨补阙漏()15、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6、兵革非不坚利也()()兵甲已足()()17、故患有所不辟也()S59〃全六册文言词汇(B18-C14)1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9、失其本心()20、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21、小惠未徧()22、齐师败绩()23、王之蔽甚矣()隐天蔽日()C1、未尝识书具( )尝与人佣耕()2、不以千里称也()不能称前时之闻()3、夫叱大儿()4、弛担持刀()5、初极狭()6、才通人()7、拥毳衣炉火()8、从流飘荡()9、曾不吝情去留()10、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1、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12、食之不能尽其材()贤于材人远矣()13、未尝稍降辞色()14、或遇其叱咄()S60〃全六册文言词汇(C15-C40)15、日光下澈()16、俶尔远逝()17、其岸势犬牙差互()18、忧谗畏讥()19、宠辱偕忘()20、杂然而前陈者()21、觥筹交错()22、苍颜白发()23、辍耕之垄上()24、怅恨久之()25、尉果笞广()26、此诚不可与争锋()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27、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8、故不错意也( )29、仓鹰击于殿上( )30、池非不深也()3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2、蹴尔而与之()33、公将驰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4、难测也()3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6、惩山北之塞()3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8、始龀()39、固不可彻()长夜沾湿何由彻()40、一厝朔东()S61〃全六册文言词汇(D1-D22)D1、思而不学则殆( )2、窗扉皆洞开()3、木兰当户织()4、旦辞爷娘去()旦日()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恐前后受其敌()7、是谓大同( ) 8、是日更定矣()()9、短褐穿结()()邻有短褐而欲窃之()10、箪瓢屡空()一箪食()11、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死()12、策之不以其道()大道之行也()13、弗之怠()14、斗折蛇行()1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6、度已失期()17、隆中对()18、地利()19、所以动心忍性()20、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无异乎?()21、一豆羹()22、无陇断焉()屠自后断期股()S62〃全六册文言词汇(E1-F20)()F1、方出神( )方其远出海门()方七百里(指面积)2、非复吴下阿蒙()3、奋袖出臂()4、复前行()5、便扶向路()()6、可爱者甚蕃()7、男有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飞漱其间()9、负势竞上()()负箧曳屣()至于负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10、窥谷忘反()始一反焉()11、弗之怠()弗敢易( )弗得则死()弗敢专也()又弗如远甚()12、若夫霪雨霏霏()13、舜发于畎亩之中()14、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15、妻妾之奉()16、小信未孚()17、神弗福也()18、惧有伏焉()19、邹忌讽齐王纳谏()20、朝服衣冠()S63〃全六册文言文词汇(G1-G20)G1、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并驱如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公问其故()2、果如鹤唳云端( )未果()3、盖一癞虾蟆( )盖竹柏影也()盖追先帝之()4、相顾惊疑()元方入门不顾()顾野有麦场()5、固众人()吾义固不杀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6、出郭相扶将()七里之郭()7、欣然规往()8、则一舸无迹(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0、吾谁与归()11、觥筹交错()12、苟富贵()故不为苟得也()13、以光先帝遗德()()14、躬耕于南阳( )15、请广于君( )16、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公等遇雨()17、天下缟素( )18、失道者寡助()19、鲁肃过浔阳()人恒过()20、公将鼓之()S64〃全六册文言词汇(H1-H25)H1、诲女知之乎( )(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然数年恒不一见()人恒过()()4、或凭或立()或王命急宣()或臵酒而招之()或异二者之为()今或闻无罪()或谓惠子曰()5、木兰当户织()故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6、环谒()环而攻之()7、会宾客大宴()会天大雨()8、黄发垂髫()()9、豁然开朗()10、谈笑有鸿儒()11、左手倚一衡木()衡于虑()12、回清倒影()13、雾淞沆砀()14、凹者为壑( ) 15、隔篁竹()16、独坐幽篁里()17、浩浩汤汤()18、横无际涯()19、朝晖夕阴()20、宴酣之乐()20、恢弘志士之气()21、必能使行阵和睦( )21、大王加惠( )汝之不惠()22、然胡不已乎()燕山胡骑()23、此为何若人()24、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于忧患()25、荷担者三夫()26、妇姑荷箪食()S65〃全六册文言词汇(J1-J20)J1、不亦君子乎( )花之君子者也()2、及鲁肃过寻阳()及郡下()徐公何能及公也()3、中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4、一狼径去()5、久之()6、阡陌交通()()7、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沿溯阻绝()()()哀转久绝()地维绝()不能绝也()8、阅金经()9、其人视端容寂()9、选贤与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不以疾也()11、绝巘多生怪柏()12、五色交辉()13、四时俱备()()14、水中藻、荇交横()15、与余舟一芥()16、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17、风烟俱净()亭亭净植()18、经纶世务者()满腹经纶()19、不汲汲于富贵()20、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多以书假余()S66〃全六册文言词汇(J21-J40)21、既加冠()22、足肤皲裂而不知()23、百废具兴()风烟俱净()24、南极潇湘()此乐何极()25、樯倾楫摧()26、至若春和景明()27、波澜不惊()28、沙鸥翔集()29、锦鳞游泳()3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31、举大计亦死()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3、性行淑均( )34、可计日而待也()35、以彰其咎( )( )36、大王加惠( )弗敢加也()37、休祲降于天( )3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39、既克()既出()40、忧谗畏讥()S67〃全六册文言词汇(K1-L19)K1、土地平旷()2、庭下如积水空明()3、横柯上蔽()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6、连月不开()7、诚宜开张圣听()8、必先苦其心志()9、空乏其身()10、既克()11、窥镜()12、无穷匮也()L1、连亘六七里()2、历历在目()珠可历历数也()3、世隶耕()隶而从者()4)()5、落英缤纷()()6、有龙则灵()7、佛印绝类弥勒()()8、略无阙处()9、良多趣味()10、沉鳞竞跃()11、泠泠作响()12、曾不吝情去留()13、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临溪而渔()()()14、蒙络摇缀()15、横无际涯()1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7、必能裨补阙漏()18、舍其粱肉()19、衡于虑()S68〃全六册文言词汇(M1-N8) M1、尘气莽莽然(莽莽,)2、泯然众人矣()3、不能名其一处()有仙则名()4、乃悟前狼假寐()5、不蔓不枝()()青树翠蔓()6、略无慕艳意()7、蒙络摇缀()10、深入不毛( )11、则责攸之……等之慢( )12、亦免冠徒跣( )13、米粟非不多也()14、望其旗靡()15、妻之美我者()1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N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撒盐空中差可拟()2、念近中无此禅院()念无与为乐者()念鬼()3、乃大惊()乃不知有汉()4、余挐一小舟()5、寓逆旅()()6、庶竭驽钝( )7、秦王色挠( )8、邹忌讽齐王纳谏()察纳雅言()S69〃全六册文言词汇(P1-Q13)P 1、则暗然缥缈()2、或凭或立()3、水皆缥碧()4、骈死于槽枥之间()()5、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6、益州疲弊()7、如鸣佩环()8、浊浪排空()9)( )Q1、驱之别院( )2、见贤思齐焉( )3、其恕乎( )4、高插青冥()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在必醉()度已失期()期年之后(期,)6、相委而去()曾不吝情去留()则有去国怀乡()7、乞之()8、卿今当涂掌事()9、顷刻两毙()10、欲穷其林()穷冬烈风(穷:)11、阡陌交通()()12、率妻子邑人()13、濯清涟而不妖()S70〃全六册文言词汇(Q14-Q39)14、诎右臂支船()公输盘诎()15、故人不独亲其亲()()亲贤臣,远小人( )( )16、略无阙处(毫无)()必能裨补阙漏()17、每至晴初霜旦( )( )18、怀民亦未寝()19、不戚戚于贫贱()2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安陵君其许寡人()21、负箧曳屣()22、以衾拥覆()胡裘不暖锦衾薄()布衾多年冷似铁()23、水尤清洌()24、其岸势犬牙差互()25、悄怆幽邃()26、以其境过清()()27、迁客骚人()()28、山岳潜形()29、樯倾楫摧()3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俯身倾耳以请()32、遂许先帝以驱驰( )并驱如故()33、以头抢地耳( )34、起于鲁()35、请献十金()请广于君()36、亲戚畔之()37、舜发于畎亩之中()38、必以情()39、年且九十()S71〃全六册文言词汇(R1-S15)R 1、吾日三省吾身( )2、诲女知之乎( )( )3、期日中()4、出淤泥而不染()5、然则北通巫峡()然胡不已乎()6、若夫霪雨霏霏()()()7、攘除奸凶( )8、唐雎不辱使命( )8、不可谓仁()仁以为己任()9、人和()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1、所以动心忍性()12、入则无法家拂士()1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14、肉食者谋之()15)()()S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私我也()2、又留蚊于素帐中( )可以调素琴()()则素湍绿潭()3、学而时习之( )4、吾日三省吾身( )5、是知也( )6、其恕乎( )7、始悟为山市()8、见山上人烟市肆()9、太丘舍去()10、朔气传金柝()11、孰若孤()12、善口技者()13、少顷()14、施八尺屏障()S72〃全六册文言词汇(S16-S33)16、意少舒()()陈涉少时()17、虽人有百手()故虽有名马()18、少时()19、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凄异(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