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学课件第6单元24.唐诗二首24.卖炭翁
合集下载
第24课《卖炭翁》课件(共31页)语文八年级下册

思想感情上
同: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异:《石壕吏》中既有对人民的颂扬,同情又有对战争 的控诉,还表现出了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 博大胸怀; 《卖炭翁》更多地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 情。
比较阅读
请从思想感情和写法两个方面比较本课三首诗的异同。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本诗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 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 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精读细研
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 使”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找出描写这 两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听读课文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薪xῑn 敕chì
鬓bìn 叱chì
辗niǎn 将jiāng
辙zhé 系xì
古体诗押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句式节奏有变化,使诗歌跌宕生姿。
整体感知
木柴。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灰白。
做什么用。营,谋求。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衣正单”按常理来说应该盼望天气暖和,可老人却“ 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这是因为老人清楚地知道:只有 天气寒冷,炭的价格才能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些,他宁愿 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写出了卖炭老 人的悲惨处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同: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异:《石壕吏》中既有对人民的颂扬,同情又有对战争 的控诉,还表现出了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 博大胸怀; 《卖炭翁》更多地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 情。
比较阅读
请从思想感情和写法两个方面比较本课三首诗的异同。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本诗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 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 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精读细研
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 使”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找出描写这 两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听读课文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薪xῑn 敕chì
鬓bìn 叱chì
辗niǎn 将jiāng
辙zhé 系xì
古体诗押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句式节奏有变化,使诗歌跌宕生姿。
整体感知
木柴。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灰白。
做什么用。营,谋求。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衣正单”按常理来说应该盼望天气暖和,可老人却“ 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这是因为老人清楚地知道:只有 天气寒冷,炭的价格才能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些,他宁愿 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写出了卖炭老 人的悲惨处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24.唐诗二首ppt

作者·简介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读书和漫游时期(30 漫游各地,遇知音李白、 岁以前)
高适等人。
困居长安时期 (30-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 应试,落第。
陷贼和为官时期 (44-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家 安置在鄜州,中途为安史 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此期间代表作有《望岳》、《房兵 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 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 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 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 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 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 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 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 (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 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 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 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 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 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 《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飞”——“洒”——“挂”——“飘转”——“沉” 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人教版(部 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 课件 (共18张PPT)

卖
唐 白 居 易
炭 翁
明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入诗歌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的——烧烤谈起。
板书课题:《卖炭翁》 唐.白居易
走进作者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醉吟先生。他一生作诗很多,以
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 被称为“老妪能解”。他主张“文章
朗读
三.析形象
1.请同学们从诗歌中找出一个词来概 括卖炭翁的生活遭遇。
可怜
买炭翁可怜在哪里?请同学们结合诗 句去回答。 烧炭苦 运炭苦 失炭苦 (苦“宫市”也) 由此可以看出卖炭翁是一个可怜之人。
பைடு நூலகம்
析形象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形象呢?
黄衣、白衫、翩翩 外表—— (得意忘形,横冲直撞)
把、称、叱、牵、驱、 行为(夺炭)—— 系 (动作描写) (盛气凌人,骄横跋扈)
由此可以看出宫使的形象给人一种怎样 的感觉? 野蛮或可恶
造成卖炭翁可怜的境遇和宫使 的野蛮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 当时社会的剥削制度和唐朝中央集权对 宦官的失控等所造成的。
四、析特点:
讨论: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把人物刻画 栩栩如生的?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1.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 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 生活的艰难不幸。 2.“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对比,反衬 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 “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 《琵琶行》《长恨歌》。
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 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 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韩愈在《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 夺之。”
唐 白 居 易
炭 翁
明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入诗歌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的——烧烤谈起。
板书课题:《卖炭翁》 唐.白居易
走进作者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醉吟先生。他一生作诗很多,以
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 被称为“老妪能解”。他主张“文章
朗读
三.析形象
1.请同学们从诗歌中找出一个词来概 括卖炭翁的生活遭遇。
可怜
买炭翁可怜在哪里?请同学们结合诗 句去回答。 烧炭苦 运炭苦 失炭苦 (苦“宫市”也) 由此可以看出卖炭翁是一个可怜之人。
பைடு நூலகம்
析形象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形象呢?
黄衣、白衫、翩翩 外表—— (得意忘形,横冲直撞)
把、称、叱、牵、驱、 行为(夺炭)—— 系 (动作描写) (盛气凌人,骄横跋扈)
由此可以看出宫使的形象给人一种怎样 的感觉? 野蛮或可恶
造成卖炭翁可怜的境遇和宫使 的野蛮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 当时社会的剥削制度和唐朝中央集权对 宦官的失控等所造成的。
四、析特点:
讨论: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把人物刻画 栩栩如生的?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1.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 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 生活的艰难不幸。 2.“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对比,反衬 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 “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 《琵琶行》《长恨歌》。
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 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 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韩愈在《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 夺之。”
2019-2020学年新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24《卖炭翁》课件.ppt

——〔前苏联〕别林斯基
作业:请同学们抓住文中关键词,进行合理 想象,任选一个情节,进行改写。
第六单元·第二十
卖炭四课 翁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 哲
社会病态,振笔疾 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 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歌赏析
茅屋,即成都草堂。
杜甫(712-770),字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 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 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 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苦痛
己推
到 渠
群童抢茅无可奈
己 及
成何
人长夜沾湿忧思不来自理想绝广厦千万 天下寒
间
士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 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 任何一个诗冻人死也骨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 得伟大,是因为他穷们年的忧痛黎苦元和,幸叹福息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 会和历史的土肠壤内里热,。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 代表。
秋风破屋 心情 苦痛
群童抢茅 无可奈 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 绝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 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 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 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现 实水
秋风破屋 心情 自
作业:请同学们抓住文中关键词,进行合理 想象,任选一个情节,进行改写。
第六单元·第二十
卖炭四课 翁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 哲
社会病态,振笔疾 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 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歌赏析
茅屋,即成都草堂。
杜甫(712-770),字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 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 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 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苦痛
己推
到 渠
群童抢茅无可奈
己 及
成何
人长夜沾湿忧思不来自理想绝广厦千万 天下寒
间
士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 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 任何一个诗冻人死也骨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 得伟大,是因为他穷们年的忧痛黎苦元和,幸叹福息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 会和历史的土肠壤内里热,。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 代表。
秋风破屋 心情 苦痛
群童抢茅 无可奈 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 绝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 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 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 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现 实水
秋风破屋 心情 自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PPT课件

肆
全文精读
什么是“宫市”?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 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肆
全文精读
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
肖像 描写
心理 描写
动作 描写
肆
全文精读
自主探究: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围绕炭可以7年,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 810年任京兆府户部参军 814年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822年,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 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 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 杭州人饮水问题。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 月十四日(9月8日),白 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 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 “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
卖炭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授课老师:11
课堂小结
伍
全文精读
肆
创作背景
叁
走近作者
贰
原文赏析
壹
目录
壹
原文赏析
唐丨白居易
壹
原文赏析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肆
全文精读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8张PPT)

Second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bìn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ǎn 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jì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chì ch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jiāng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jì
(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小试牛刀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 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作者生平
生于乱世 仕官生活 贬谪江州 任职苏杭 晚年生活 洛阳安逝
作者生平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科举及第,授盩庢zhōu zhì县 (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 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810 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 离职丁忧(守丧27个月)。814年回长安,授太子 左赞善大夫。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bìn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ǎn 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jì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chì ch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jiāng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jì
(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小试牛刀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 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作者生平
生于乱世 仕官生活 贬谪江州 任职苏杭 晚年生活 洛阳安逝
作者生平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科举及第,授盩庢zhōu zhì县 (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 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810 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 离职丁忧(守丧27个月)。814年回长安,授太子 左赞善大夫。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讽喻诗
疏初通读 大诗 意歌
壹
无
cháng衣裳chì口称敕xì系
xīn伐薪niǎn辗冰辙chì叱牛
bìn两鬓qí两骑jiāng将
纠正字音字形
木材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希 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早晨
地点偏僻 , 荒无人烟肖像(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生动形象地刻画 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自问自答——设问句。卖炭的钱仅仅只能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可见生活之艰辛。
烧苦
心理描写,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天气中明明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矛 盾的心理反映出的是他悲苦的生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环境/动作描 写,写出了雪的厚度,反映出路程的艰辛。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互文 运炭的不易
这首诗歌 讲了一个 什么样的 故事?
关键人物是谁?
卖 炭 翁
宫使
贰
无
工作地点:伐薪烧炭南山中相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穿着:可怜身上衣正单收入来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人物:卖炭翁
人物卡
卖炭翁
苦在哪里请从诗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组 讨 论
工序复杂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 面 尘 灰 烟 火 色 , 两 鬓 苍 苍 十 指 黑。工作地点:终 南 山,
古代文学题材之一,作者对世态、 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
面做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 写的诗篇。针对“可笑、可鄙、甚至可 恶”之事,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 唐代,讽喻诗逐渐成熟,对贵妃、权 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大 胆 揭 露与谴责,甚至直指皇帝,思想内容
疏初通读 大诗 意歌
壹
无
cháng衣裳chì口称敕xì系
xīn伐薪niǎn辗冰辙chì叱牛
bìn两鬓qí两骑jiāng将
纠正字音字形
木材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希 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早晨
地点偏僻 , 荒无人烟肖像(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生动形象地刻画 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自问自答——设问句。卖炭的钱仅仅只能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可见生活之艰辛。
烧苦
心理描写,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天气中明明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矛 盾的心理反映出的是他悲苦的生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环境/动作描 写,写出了雪的厚度,反映出路程的艰辛。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互文 运炭的不易
这首诗歌 讲了一个 什么样的 故事?
关键人物是谁?
卖 炭 翁
宫使
贰
无
工作地点:伐薪烧炭南山中相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穿着:可怜身上衣正单收入来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人物:卖炭翁
人物卡
卖炭翁
苦在哪里请从诗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组 讨 论
工序复杂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 面 尘 灰 烟 火 色 , 两 鬓 苍 苍 十 指 黑。工作地点:终 南 山,
古代文学题材之一,作者对世态、 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
面做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 写的诗篇。针对“可笑、可鄙、甚至可 恶”之事,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 唐代,讽喻诗逐渐成熟,对贵妃、权 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大 胆 揭 露与谴责,甚至直指皇帝,思想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唐诗》二首 卖炭翁课件下册语文课件

12/3/2021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拓展 延伸 (tuò zhǎn)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
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牛
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
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卖炭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他
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请大家想象一下,结合当时的社
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 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 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 “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
世,代表(dàibiǎo)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
12/3/2021
第三页,共十七页。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
No 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
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老人知道,天寒,炭价才会高些。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 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卖炭老人又会想些什么 呢
会现实(xiànshí),以 “卖炭老人回家后……”开头续写故事。
12/3/2021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作业(zuòyè)布置
背诵(bèi sònɡ)默写全文。
12/3/2021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本文写出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
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 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卖炭翁的命运(mìngyùn)是悲惨的 ,是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 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 们赶上了好日子,生活在新时代。所 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 习,为实现中国梦尽心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炭艰辛
卖炭翁
对 比
运炭艰难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炭被掠夺
生活困苦艰辛
宫使
仗势凌人 夺炭 (肖像、动作描写) 蛮横冷酷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 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 有什么表达作用?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 示例二: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 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 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 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 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 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 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又写出了 写出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 翁的艰辛。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肖像描写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 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动作描写
运炭的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 肖像描写 黄衣使者白衫儿。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24 唐诗二首
卖炭翁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自 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 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 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 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 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 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 喻诗。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我设计的问题是:
作者对卖炭翁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 暴行进行了揭露,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来?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 我设计的问题是:本诗通过记叙( ),
揭露了( )的罪恶和( )的残暴,同时 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
1 .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 括人物形象。 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 行说明?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三:对比的写作手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
1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 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 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 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 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 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 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 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 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 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 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 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读准字音
鬓 bìn 辗 骑 j 敕 ì 将 jiāng 系 辙 niǎn 叱 chì zhé chì
jì
设疑自探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 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被夺炭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 示例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 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 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 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 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 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 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 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 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 (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 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 (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 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 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 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