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3单元复习之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第1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下学期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第1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下学期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本节从实验室常见的固体引入,介绍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固体都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

晶体呈现多面体的外形是由于晶体中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有序排列的结果。

通过以铜晶体和铜晶胞为例,介绍了晶胞的概念和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结晶的方法、对晶胞的认识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对晶胞的认识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新课导入】20世纪前,人们以为分子是所有化学物质能够保持其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三态的相互转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分子在固态只能振动,在气态能自由移动,在液态则介乎二者之间。

【讲解】物质不同聚集状态的特点20世纪初,通过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发现许多常见的晶体中并无分子。

例如,氯化钠、石墨、二氧化硅、金刚石以及各种金属等。

气态和液态物质也同样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

例如,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又如,离子液体是熔点不高的仅由离子组成的液体物质。

此外,还有更多的物质聚集状态,如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这些事实表明,描述的物质三态间的相互转化模型显然过于简单了。

【学生活动】除了三态,还有更多的物质聚集状态,如等离子体、离子液体、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设疑】阅读[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等离子体、液晶。

总结等离子体、液晶态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总结】1.等离子体(1)概念:气态物质在高温或者在外加电场激发下,分子发生分解,产生电子和阳离子等。

这种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聚集体称为等离子体。

(2)特点:等离子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

(3)应用运用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可以制造等离子体显示器;利用等高子体可以进行化学合成;核聚变也是在等离子态下发生的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一)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一)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三章训练卷直线与方程(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必有( )A.k 1<k 3<k 2B.k 3<k 1<k 2C.k 1<k 2<k 3D.k 3<k 2<k 12.直线x +2y -5=0与2x +4y +a =0之间的距离为5,则a 等于( ) A.0B.-20C.0或-20D.0或-103.若直线l 1:ax +3y +1=0与l 2:2x +(a +1)y +1=0互相平行,则a 的值是( ) A.-3B.2C.-3或2D.3或-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定点P 0(x 0,y 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0=k (x -x 0)表示B.经过定点A (0,b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kx +b 表示C.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 a +yb=1表示 D.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5.点M (4,m )关于点N (n ,-3)的对称点为P (6,-9),则( ) A.m =-3,n =10 B.m =3,n =10 C.m =-3,n =5D.m =3,n =56.以A (1,3),B (-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 A.3x -y -8=0 B.3x +y +4=0 C.3x -y +6=0D.3x +y +2=07.过点M (2,1)的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P ,Q 两点,且|MP |=|MQ |,则l 的方程是( ) A.x -2y +3=0 B.2x -y -3=0 C.2x +y -5=0D.x +2y -4=08.直线mx -y +2m +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 ) A.(-2,1)B.(2,1)C.(1,-2)D.(1,2)9.如果AC <0且B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0.直线2x +3y -6=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3x -2y +2=0 B.2x +3y +7=0 C.3x -2y -12=0D.2x +3y +8=011.已知点P (a ,b )和Q (b -1,a +1)是关于直线l 对称的两点,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x +y =0 B.x -y =0C.x +y -1=0D.x -y +1=012.设x +2y =1,x ≥0,y ≥0,则x 2+y 2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 ) A.15,1 B.0,1C.0,15D.15,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不论a 为何实数,直线(a +3)x +(2a -1)y +7=0恒过第________象限. 14.原点O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点H (-2,1),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5.经过点(-5,2)且横、纵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与直线3x +4y +1=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73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17.(10分)已知直线2x+(t-2)y+3-2t=0,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t的值:(1)过点(1,1);(2)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19.(12分)光线从A(-3,4)点出发,到x轴上的点B后,被x轴反射到y轴上的C点, 18.(12分)直线l过点(1,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积是18,求此直线的方程.又被y轴反射,这时反射光线恰好过D(-1,6)点,求直线BC的方程.20.(12分)如图所示,某县相邻两镇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为A(1,2),B(4,0),一条河所在的直线方程为l:x+2y-10=0,若在河边l上建一座供水站P,使之到A,B两镇的管道最省,那么供水站P应建在什么地方?21.(12分)已知△ABC的顶点A为(3,-1),AB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方程为6x+10y-59=0,∠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为x-4y+10=0,求BC边所在直线的方程.22.(12分)已知直线l过点P(3,1),且被两平行直线l1:x+y+1=0和l2:x+y+6=0截得的线段长度为5,求直线l的方程.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三章训练卷直线与方程(一)答 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A【解析】由于直线1l 向左倾斜,故10k <,直线2l 与直线3l 均向右倾斜,且2l 更接近y 轴,所以:1320k k k <<<,故选A.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解析】斜率有可能不存在,截距也有可能不存在.故选D. 5.【答案】D【解析】由对称关系462n =+,239m -=-,可得m =3,n =5.故选D. 6.【答案】B【解析】所求直线过线段AB 的中点(-2,2),且斜率k =-3, 可得直线方程为3x +y +4=0.故选B. 7.【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M 为线段PQ 的中点,Q (0,2),P (4,0), 可求得直线l 的方程x +2y -4=0.故选D. 8.【答案】A【解析】将原直线化为点斜式方程为y -1=m (x +2), 可知不论m 取何值直线必过定点(-2,1).故选A. 9.【答案】C【解析】将原直线方程化为斜截式为A Cy x B B=--,由AC <0且BC <0,可知AB >0,直线斜率为负,截距为正,故不过第三象限.故选C. 10.【答案】D【解析】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且和点(1,-1)等距,不难求得直线为2x +3y +8=0.故选D. 11.【答案】D 【解析】∵k PQ =11a bb a+---=-1,∴k l =1.显然x -y =0错误,故选D.12.【答案】A【解析】x 2+y 2为线段AB 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由数形结合知, O 到线段AB 的距离的平方为最小值,即d 2=15,|OB |2=1为最大值.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答案】二【解析】直线方程可变形为:(3x -y +7)+a (x +2y )=0.由⎩⎪⎨⎪⎧ 3x -y +7=0x +2y =0得,⎩⎪⎨⎪⎧x =-2y =1. ∴直线过定点(-2,1).因此直线必定过第二象限. 14.【答案】2x -y +5=0【解析】所求直线应过点(-2,1)且斜率为2,故可求直线为2x -y +5=0. 15.【答案】y =-25x 或x +y +3=0【解析】不能忽略直线过原点的情况. 16.【答案】3x +4y -4=0【解析】所求直线可设为3x +4y +m =0,再由-3m -4m =73,可得m =-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答案】(1)3;(2)95.【解析】(1)代入点(1,1), 得2+(t -2)+3-2t =0,则t =3.(2)令x =0,得y =232t t --=-3,解得t =95.18.【答案】2x +y -6=0或8x +y -12=0. 【解析】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b =1,则18141ab a b=⎧⎪⎨+=⎪⎩,解得36a b =⎧⎨=⎩或3212a b ⎧=⎪⎨⎪=⎩ 则直线l 的方程2x +y -6=0或8x +y -12=0. 19.【答案】5x -2y +7=0. 【解析】如图所示,由题设,点B 在原点O 的左侧,根据物理学知识,直线BC 一定过(-1,6)关于y 轴的对称点(1,6),直线AB 一定过(1,6)关于x 轴的对称点(1,-6)且k AB =k CD , ∴k AB =k CD =4631+--=-52.∴AB 方程为y -4=-52(x +3). 令y =0,得x =-75,∴B 7,05⎛⎫- ⎪⎝⎭.CD 方程为y -6=-52(x +1). 令x =0,得y =72,∴C 70,2⎛⎫ ⎪⎝⎭. ∴BC 的方程为75x -+72y=1,即5x -2y +7=0.20.【答案】见解析. 【解析】如图所示,过A 作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l 于P , 若P ′(异于P )在直线上,则|AP ′|+|BP ′|=|A ′P ′|+|BP ′|>|A ′B |. 因此,供水站只有在P 点处,才能取得最小值,设A ′(a ,b ), 则AA ′的中点在l 上,且AA ′⊥l ,即1221002221112a b a a ++⎧+⨯-=⎪⎪⎨-⎛⎫⎪⋅-=- ⎪⎪-⎝⎭⎩解得36a b =⎧⎨=⎩即A ′(3,6).所以直线A ′B 的方程为6x +y -24=0,解方程组⎩⎪⎨⎪⎧6x +y -24=0,x +2y -10=0,得38113611x y ⎧=⎪⎪⎨⎪=⎪⎩所以P 点的坐标为⎝⎛⎭⎫3811,3611.故供水站应建在点P ⎝⎛⎭⎫3811,3611处. 21.【答案】2x +9y -65=0. 【解析】设B (4y 1-10,y 1),由AB 中点在6x +10y -59=0上,可得:114716+1059=22y y --⋅⋅-0,y 1=5, 所以B (10,5).设A 点关于x -4y +10=0的对称点为A ′(x ′,y ′), 则有3141002211134x y y x ''''⎧+--⋅+=⎪⎪⎨+⎪⋅=-⎪-⎩⇒A ′(1,7),∵点A ′(1,7),B (10,5)在直线BC 上,∴51075110y x --=--,故BC :2x +9y -65=0. 22.【答案】x =3或y =1.【解析】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3,此时与直线l 1,l 2的交点分别为A (3,-4),B (3,-9).截得的线段AB 的长为|AB |=|-4+9|=5,符合题意. 若直线l 的斜率存在,则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3)+1.解方程组()311y k x x y ⎧=-+⎪⎨++=0⎪⎩得321411k x k k y k -⎧=⎪⎪+⎨-⎪=-⎪+⎩所以点A 的坐标为3241,11k k k k --⎛⎫- ⎪++⎝⎭.解方程组()316y k x x y ⎧=-+⎪⎨++=0⎪⎩得371911k x k k y k -⎧=⎪⎪+⎨-⎪=-⎪+⎩,所以点B 的坐标为3791,11k k k k --⎛⎫- ⎪++⎝⎭.因为|AB |=5,所以2232374191=251111k k k k k k k k --⎡--⎤⎛⎫⎛⎫⎛⎫-+--- ⎪ ⎪ ⎪⎢⎥++++⎝⎭⎝⎭⎝⎭⎣⎦. 解得k =0,即所求直线为y =1.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x =3或y =1.。

人教版英语必修2第三单元复习课

人教版英语必修2第三单元复习课
突破核心单词与短语
3 as a பைடு நூலகம்esult
【学情诊断】 (1)完成句子
①He was late as a result of the heavy snow.
由于大雪他迟到了。 ②He defeated all competitor s and won the scholar ship
as a result .
思考 表达“如此……以致于”的 such 句型: such+a(n)+adj.+n.+that.../ such+adj.+不可数名词+ that.../ such+adj.+名词复数+that...
2 As time went by, I was made smaller.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制造的更小了。
(2)—I think he is taking an active part in social work.
—I agree with you A .
A.in a way
B.on the way
C.by the way
D.in the way
突破核心单词与短语
5 deal with 【双语释义】处理;对付(handle);安排;涉及,论及(be about);
①He wor ked so har d that he passed the exam at last. ②He is such a clever boy that ever ybody likes him. ③He has so little money that he can’t feed his family.
Book 2 Unit 3 Computers
Revision
Learning aims

必修二第二三单元复习学案答案 (1)

必修二第二三单元复习学案答案 (1)

必修二第二三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字音字形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各类文言现象及一些基本古代文化常识3.培养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回顾·预习1、官职有关文言知识点拜:授予官职(“拜为上卿”)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官员从京师到外地做官(“出为河间相”)下车:官员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视事:治事任职(“视事三年”)乞骸骨:请求退休(“上书乞骸骨”)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属.(zhǔ)文邓骘.(zhì)逾侈.(chǐ)璇.(xuán )玑驿.(yì)站河间相.(xìàng )骸.(hái )骨蟾.(chán )蜍.(chú)茕茕孑..立(q ióng jié)胚.胎(pēi )初露.头角(lù)遴.选(lín )绸缪..(chóu móu )衍.(yǎn )生粲.(càn )然孜.孜(zī)左衽.(rèn )呕哑嘲哳....(ōu yāzhāo zhā)红绡.(xiāo)雾雰.(fēn )摒.(bìng)弃穹.(qióng )顶二、自主合作探究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连缀,写(2)因入京师,观.太学。

游学(3)遂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4)虽才高于.世比学习指导即时感悟自己动手查字典,掌握字(7)累.召不应多次(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9)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1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平素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B.逾.侈(yú)邓骘.(zhì)不徙.(xǐ)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D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教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遗传物质。

2.通过重演科学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1.通过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

2.实验验证DNA与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三、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

那么,这两种物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到42页,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要想找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首先得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呢?为什么?请举例。

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这样一种细菌做实验寻找遗传物质,请大家阅读书本43页,看看格里菲思怎样做实验的。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1、本实验用的生物材料是什么?肺炎双球菌有几种类型?2、动画展示四组实验过程①活的R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②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死亡③灭活的S型细菌感染老鼠不死亡④活的R型+死的S型感染老鼠死亡讲述:从第一、二组实验可以说明R型活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 型活细菌具有致死性;从第二、三组实验可以说明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

2023年统考版高考英语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考点梳理 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

2023年统考版高考英语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考点梳理 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
your cultural awareness. 3.When he suddenly appeared in th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were
concentrating on listening to their teacher. His sudden_a_p_p_e_a_ra_n_c_e___ surprised them.(appear)
·会积累 联想拓展·
1.ABC式过去式、过去分词变化 ①arise→arose→arisen ②drive→drove→driven ③ride→rode→ridden ④rise→rose→risen ⑤write→wrote→written
2. “互联网”家族 ①download vt. 下载 ②click vt. 点击 ③connect vt. 连接 ④surf vi.& vt. 浏览 ⑤database n. 数据库;资料库
(二)语境记忆短语——不枯燥·兴趣高
记全记牢
1. from then on
从那时起
2. as a result
结果
3. so...that...
如此……以致……
4. in a way
在某种程度上
5. with the help of
在……的帮助下
6. deal with
处理;安排;对付
7. watch over
4.Any applicant who would like to apply to become an assistant in our company should send us an application before May 10 ,
2022.(apply) 5.As far as I know, the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solve . The team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梳理 必修二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梳理 必修二第三单元

介词结构后置句
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
5、有碑仆道
省略句
请将下列文言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当其欣于所遇
⑥死生亦大矣
⑦不能喻之于怀
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⑨客有吹洞萧者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 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 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 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
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
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
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 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 祖、太宗等。皇后、皇太后享有谥号,庙号专属于 大行皇帝的。
3.谥号
分为官谥,和私谥。
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 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 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 而给予一个寓含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 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 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3讲:第三单元复习(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3讲:第三单元复习(教师版)

第三单元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体会《兰亭集序》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游褒禅山记》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理解《赤壁赋》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4.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5.背诵一、兰亭集序(一)作者王羲之(303年—361年, 一作321年—379年), 字逸少, 汉族,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 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 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精研体势, 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 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 摆脱了汉魏笔风, 自成一家, 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 笔势委婉含蓄, 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 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二)课文译文永和九年, 时在癸丑之年, 三月上旬, 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 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 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 茂盛的树林, 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 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 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 但喝点酒, 作点诗, 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 天气晴朗, 空气清新, 和风温暖, 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 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 用来舒展眼力, 开阔胸怀, 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 实在很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 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 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 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 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 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 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认识:是探索和创新;是直接过渡; 积极作用明显; 社会主义大都照搬。 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系 列问题,体制僵化,是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
• (2012年广东文综)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 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 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 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 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新经 (2)内容:固定粮食税;大国有,中小资本 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按劳…” 济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政策 (3)特点:
系发展经济。间接过渡。
(4)意义: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正确途径:
适应生产力、丰富马克思主义。
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 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经济:落后。 政治:斗争激烈,外部险恶 (1)背景: 文化:专制遗留;个人:斯大林独断
(1)原因:体制弊端;纠正混乱。 勃列日 (2)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农场自主权、 涅夫改 放松个人副业业限制。 革 (3)评价:积极:一定成效; 消极:没有突破原经济体制。经济滑坡、 人民不满,陷入危机边缘
戈尔巴乔 夫改革
(1)原因:危机(社会动荡、经济滑坡、生活下降) (2)经济改革: 积极:根本触动斯大林体制:承认企业独立生产者、 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 不足:加速发展、更加失调;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实 际上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 (3)政治改革: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5)据材料三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2分)
苏 联 的 经 济 改 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 (2)内容:自留地、牲畜;部分企业管理权、部分 赫鲁晓 调整工资权、物质利益原则。 夫改革 (3)评价:积极:冲破传统观念、一定成效; 消极:理论没突破,原体制上的局部改革 (4)原因:盲目性;个人因素。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 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 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 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关于体制、制度、社会制度
体制: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政治体制等。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社会制度:某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3个层次: ①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②一个社会中不同 领域里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③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 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2分) 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加强。弊 端日益显现,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 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 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观点:① 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② 优先发展重工业。 (6)举例说明斯大林上述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的影响。(2分 ) 6分)呢? ( 影响: ① 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 进行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建立了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 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 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 • 的先决条件 • 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 • 大国的支持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斯大 (2)实现: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 林 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体制 (3)表现:
计划经济; 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评价:意义:迅速工业化;巨大成就;制度建成。
弊端: ①经济:超越生产力:比例失调;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挫伤农民;压抑企业 积极性,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民主、法制受到破坏。
•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 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 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 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 启示: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 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2、经济体制必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水平。 •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固定模式。 • 4、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与创新的前提, 只有适时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 5、社会主义主义改革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 • 6、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正确 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民主和法制。 • 7、必须协调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改善民生。 •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 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 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 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3)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 是什么?(2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 么特点?(3分) 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特点: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或在 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1)背景:内忧外患(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
战时 共产 (2)目的:军事胜利;直接过渡 主义 政策 (3)内容:农:余粮征集制;工:大中小国有;
商:取消商贸; 分配:配给制。
(4)影响:集中力量、保证胜利;
超出限度,超越生产力; 表明非正确途径。
时间?
(1)背景:经济困难; 政治危机;
国家无力组织企业恢复生产。
有人评价赫鲁晓大“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 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 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 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第3单元 复习(一)
2013、11、5
经济大危机
各国 经济 体制 的创 新和 调整
资本 主义
罗斯福新政 战后新变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社会 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战后三次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
高度集中计 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理论支撑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 “……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 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 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 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 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 • 取得优 势” •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 • 的现代化” •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 • 和平安定” •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 • 匮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