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山川秀美(母亲河——黄河)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课时黄河

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课时黄河
11.关于①、②两条河流说法错误的是( A ) A.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B.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C.下游水量都不足甚至断流 D. 沿河都有重要的农业区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北


一、黄河概况
1、源头: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 2、注入:渤海 3、流经省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 豫、鲁 4、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5、上中下游分界:内蒙古河口镇 、河南孟津 6、黄河主要的支流: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 游段有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②中游:煤炭(山西、内蒙古) ③下游:石油(河南中原油田、山东胜利油田)
J、含沙量的辨证思考:
①给河流带来肥沃的土壤;②给河 利:流入海口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
利于渔场的形成;③流水的沉积作 用形成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①影响水质;②淤塞河道、抬高 弊: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且不利
于航运。
K、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库区及 下游的影响?
二、水文特征
上游:内蒙古河口镇以上,含沙量小, 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水缓;
中游: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多支流, 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桃花峪以下,水缓,地上河。
三、黄河的功过
1、黄河的“功”
①塑造了肥美的冲积平原 ②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③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
三、黄河的功过
2、黄河的“过”:
①凌汛 ② “地上河” ③断流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渤海 全长 5400千米
黄河源头之——约古宗列曲
黄河流经的省区

青海
宁 夏

四川

渤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川秀美的特点,了解我国地质构造和物种分布的主要特点。

2.懂得如何爱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问题。

3.学习现代化建设对河流的影响,了解西江、黄河、珠江三河的特点和河流治理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中国山川秀美(1)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绝美风景和各种自然地理景观。

(2)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山脉、河流、湖泊、林带等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

2.母亲河——黄河(1)粗略地讲授黄河的形成、重要性以及流经的主要省份。

(2)让学生分析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关于黄河治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其成效。

3.三条重要的河流(1)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等形式,了解西江、黄河、珠江三河的特点和相关的地理、人文、历史背景。

(2)带领学生探讨这三条河流治理的意义,了解现代化建设对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山脉、河流、湖泊、林带等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

2.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了解,并选择性关注到对生态问题的解决。

3.能够准确地描述三条重要河流的特点和治理措施,并了解现代化建设对河流管理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展板等方式,将优美风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的山川秀美。

2.讨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阅读: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报纸、网站等材料,加深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工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网络设备:电脑、手机等。

3.课堂设备:白板、笔、洗刷等。

六、课堂评价1.课堂讨论:加分机制或加权重,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回报。

2.课堂小测: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和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形成一定的反馈机制。

七、教学反思1.本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美丽的景观和重要的知识点呈现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于自然美好的向往。

第三单元第二课3 山川秀美

第三单元第二课3  山川秀美
不足的地方: 不足的地方: 1。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 2。导致“地上河”的形成,加大保 。导致“地上河”的形成, 堤防洪的难度 2。长江的影响 。
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 不足: 不足:
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 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是中国最重要 的内河航运大动脉
著名峡谷---虎跳峡 著名峡谷---虎跳峡:长 虎跳峡:
江上游景观,位于我国的 江上游景观,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 之间,两岸雪山对峙, 之间,两岸雪山对峙,峡 谷深邃,水流湍急, 谷深邃,水流湍急,与狭 窄河段上巨大的落差, 窄河段上巨大的落差,共 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航运价值大,素有“ 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 A 之称的是( 道”之称的是( ) A。长江 。 B。珠江 。 C。松花江 。 D。京杭运河 。
本课小结
1。黄河的影响: 。黄河的影响:
好的地方: 1。黄河流域一般降水不足,自古 黄河流域一般降水不足,
以来人民引黄河灌溉农业生产 以来人民引黄河灌溉农业生产 引黄河灌溉农业 2。现在又修建水电站利用黄河水 。现在又修建水电站利用黄河水 修建水电站 资源
开封附近的“悬河” 黄河下游景观, 开封附近的“悬河”:黄河下游景观,位于第三 级阶梯面内,河床一般比两岸地面高出4~6米 级阶梯面内,河床一般比两岸地面高出4~6米,甚至 十几米,形成今天的“地上悬河” 十几米,形成今天的“地上悬河”。
低 平 , 资 源 富 。 丰
壮 阔 的 三 角 洲 的 情 况 。 这 里 地 势
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是( 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是( B ) A、长江三峡 、 B、龙羊峡 、 C、青铜峡 、 D、三门峡 、
黄河的影响: 黄河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山川秀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山川秀美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 黄的根本

一、黄河概况——分界处
河口


游河
渭河



一、黄河概况——景观
黄河入海口
龙羊峡大坝
宁夏平原
悬河 壶口瀑布
二、黄河特点 ——含沙量大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数以 百万亩计的森林、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材料二:
《母亲河》
——黄河
一、 黄河概况——源头和注入
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一、 黄河概况——流经省份
黄 河 干 流 流 经 的 省 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
豫、鲁(共9个)
一、 黄河概况——流经


流 经 的 地 形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平原、 高原、山地、丘陵内蒙、古盆高原地)华为主的 独立地形单元,以山黄脉土高和原 河北平流作为 分界线青。藏高如原青藏高原。 原
根据两则材料,完成填空,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
人为:滥伐滥垦导 致植被 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 自然: 夏 季多暴 雨
二、黄河特点 ——下游形成“地上河”
每年4亿吨泥沙淤积,


下游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



地面
二、黄河特点
河口
中 游
桃 花 峪
上游特点: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下游特点:下游形成“地上河”。
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活动方式:4人小组合作探究,选出 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山川秀美—母亲河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山川秀美—母亲河


危 害 及 治 理 19讨54论年:和长19江98洪年涝长灾江害两的次原特因大?洪有水哪,些虽自然然成为了
历原史因,?但有是哪我些们人还为清原晰因看?到我照们片要上采那取残那酷些的事实。 母措亲施河呢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告诫人类。
三、危害及治理
水文特征 上游:
降水丰沛最,主夏要灾害: 洪水 季多暴雨,支 流众多,主干要流范围: 长江中下游
青铜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
小浪底
“地上河”
忧母亲河
地上河、断流、 水土流失、凌汛
黄河的水文特征
河口
桃花峪
上游: 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含沙量大 (黄土高原) 下游:流速缓慢,“地上河”
四、危害及治理
专家门诊:黄河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症(问题): 水土流失和地上河
药 方: 治黄的关键在治 (沙 )
葛洲坝与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
葛洲 坝
上海
重庆 宜宾
宜昌
湖口
都 江 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千
米,是2000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首李冰及 其子善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 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由于都江堰的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西 山东
河南
四川
注入 渤 海
全长 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3.上中下游的分界处
河口
上游


下游
桃花峪
4.黄河主要支流?
湟水

7.5.2山川秀美

7.5.2山川秀美
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 太 的偏南风。
印度洋
平 洋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西伯利亚和 蒙古一带
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 来的偏北风。
(西北风和东北风)
地势对季风活动的影响:西部高 原高山的地势过高,阻挡季风到 达,形成非季风区。
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西高东 低的地势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的气 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黄河
发源、注入海域、全长、地位、中 下游分界处、主要景观、主要问题
开封“地上河”示意图
治黄的关键:治沙 治黄的根本:保持水土
长江
发源、注入海域、全长、地位、中下 游分界处、主要景观、利、洪涝灾害
*北纬20°~30°的亚热带,大多数地方干旱少雨, 但中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为什么气候湿润? *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这个地方能够种植水稻?
三、母亲河
我国地势自 西向东逐渐 降低,因此 河流大部分 自西向东流。
• 中国降水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因此东 南地区河流、湖泊众多,西北地区河 流、湖泊较少。
我国地形的特点2: 山区面积广大
正确认识山区
• 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交 通不发达,经济发展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缓慢,教育文化事业落后, 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才缺乏。 优势会日渐突出、 限制条件会逐渐改 • 山区的矿产、森林、旅游 善。 资源等都比较丰富,有很 大的发展潜力。
3、地势 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
三级阶梯各有哪些地形区?
• 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 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 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 地 • 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 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二、季风的影响
我 国 各 地 气 候 差 异 显 著

第二课 山川秀美 第三课时 母亲河 黄河 导学案

第二课 山川秀美  第三课时 母亲河 黄河 导学案

第二课山川秀美第三课时母亲河黄河
七年级备课组执笔:姜松良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概况。

2、通过读图比较黄河流经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各段的特点,分析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与治理状况。

二、学习重难点
分析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与治理状况。

三、引问
(一):我国河流的总体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与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十七页图五-24中国的主要河流与湖泊:
1、对以下概念你是怎么理解的:内流河、外流河、常年河、时令河、流域面积、分水岭,?
1、我国的河流与湖泊,在哪些区域分布较多,哪些区域分布较少?你认为影响我国河流分
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流向如何?这些河流最后注入哪个大洋?你认为影响我国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再请同学们找出流入北冰洋的是哪条?流入印度洋的是哪条?
5、综合2、3中提到的河流,这些河流的流向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何特点?
(二):黄河
1、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十八页图形五-25黄河流域,请大家说一说:黄河的起源、注入的大海、黄河上中游下游的分界线?主要的支流分布在黄河上、中、下游的哪一段?为什么?
2、黄河干流上水电“富矿”的分布在哪?为什么?
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主要来源于哪个地形单元?开封附近的“悬河、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黄河的下游没有支流为什么?
4、春季黄河的凌汛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段?为什么?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治理?
四、我的疑问。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课件 人教版

思考:你认为黄河最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一般河流
“治地理上黄河河”的与关一键般是河什流么有?什治么沙不是同关键 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保有持什水么土危是害根本
原因: 1、气候干旱,黄土深 厚 2、植被破坏严重
3、降水集中,易侵蚀
最主要灾害:
泥沙
治黄的关键:
治沙
具体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植树造林 3、水利枢纽工程
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
防洪、发电
灌溉
旅游
航运
辨论赛:黄河长江大比拼——谁的贡献大呢? 请两组同学以事实为依据,举例说明黄河和长江 各自的贡献。
可参考材料,先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黄河组:你认为黄河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何贡献?请举 例说明。
长江组:你认为长江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何贡献?请举 例说明。在防洪发电、灌溉、旅游、航运等方面举例 说明
请结合图册P30和地形图说说黄河、长江上、 中、下游分别有什么特点?
1、落差大,峡谷多、水清、 河套平河原 口
水力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
华 北
黄河
长江
2、流经黄土高原,成为含 沙量最大的河青流藏 高 原 3、泥沙淤积,成为“地上
四川 宜昌孟上游长津江平原中下游1平原
1
河”,形成黄河三角洲横断山脉 盆地 4、河道弯曲,支流湖泊众
长江经过 青、藏、川、云、渝、鄂、湘、 省区: 赣 、皖、苏、沪 (共11个)
西藏
青海 四川 云南
江苏
湖北 安徽
重庆
湖南
江 西
上海
东海
黄河、长江共同经过的省区是:
西藏

内蒙古

青海

西 山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措施
关键是治沙,加强中游黄土 高原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黄 河 凌 汛
什么是凌汛? • 定义: 河流因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 。 • 发生地点: 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 度的河段(黄河的宁夏平原 河段和山东河段)。 • 原因: 春季河流融冰时,较低纬度河段 的河水先开始解冻而较高纬度河 段的河水还封冻,形成冰坝。这 样上游为水,下游为冰,水流不 畅,极易冲溃堤坝,形成凌汛。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
下游:河南桃花峪-----入海口 特点:“地上河”(“悬河”)
黄河携带着大量的泥沙进入华北平原,随着河 道变宽,水流就变得缓慢,泥沙大量沉积。 据说黄河从中游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平均约16 亿吨,如果用4吨的卡车搬送,每天需出动110 万车次。这些泥沙如果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能 把地球结结实实地围上26圈,其长度是地球到 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从中游每年输往下游的泥 沙中,其中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的河床 中,平均每年河床要抬高10厘米。久而久之, 使河床高出两岸河堤之外的平原,一般高出地 面3-5米,有的高出10米以上。
黄河 发源地 注入的海洋 长度 流经的省市(简称)
巴颜喀拉山 渤海 5400多千米,第二长河 青、川、甘、宁、陕、 内蒙古、晋、豫、鲁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黄河 主要作用 主要问题 原因
1、农业灌溉 2、水利发电 多泥沙;“地上河” 植被破坏; 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
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甘 青海 四川
内蒙古
宁 夏 陕 肃 西
山 西 山东
河南
黄 河 流 经 的 地 形 区
内蒙古高原 华
青藏高原
北 黄土高原 平 原
黄河的分段、主要支流及各段的特征
河口 中 汾 游 河
渭 河
桃 花 峪
上游:水量大、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多泥沙; 下游:“地上河”(或“悬河”)。
中国的地形
气候对河流、湖泊数量的影响: 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我国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中国降水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因此东 南地区河湖众多,西北地区河湖较少。 因此河流大部分自西向东流。
黄 河 概 况
1、干流的形状:从总体上看,干流形状大致呈“几”字形。 2、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3、经过的省区: 4、经过的地形区: 5、长度: 全长5400多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6、注入的海域: 渤海
地上悬河形成的原因: 植被破坏、 水 土流失严重
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
解决方法: 对水土流失应从生态 因素考虑:多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 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对“地上河”隐患可 以采取治沙、疏浚河道、 加固两岸大堤等措施。
水土保持


兴修水利




筑坝、分洪
黄河治理
治黄的关键是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
黄河的贡献3:哺育中华儿女
殷 墟
母 亲 河 的 危 机 ……
近年来,黄河 下游、中游频频出 现断流。黄河各主 要支流也相继出现 断流。2003年,我 们的母亲更是发生 50年不遇的“水 荒”,大河上下皆 喊干渴。 黄河在枯萎!
拯救黄河
水土流失(中游)
黄河悬河(下游)
思考:
治理黄河关键在什么?
应采取哪些措施治理黄河?
我们把黄河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看着母亲遭受 这些灾难,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无动于衷。 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 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
作为中学生,你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1、认识、宣传保护黄河的意义。 2、树立忧患意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3、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内蒙古河口镇- - -河南桃花峪 特点:多泥沙
黄河在晋陕峡谷之中接纳了山西的汾河、陕西的渭 河等主要支流,水量增大,河水汹涌。黄河中游绝 大部分流经土质疏松、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一遇 暴雨,大量泥沙汇入,使黄河水浑浊不堪,黄河成 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立方米水中平 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比世界 上一般河流的含沙量高出几十倍。如尼罗河为1千克 /立方米、密西西比河为0.6千克/立方米、阿姆河 为4千克/立方米,即使是世界上的多沙河——科罗 拉多河(10千克/立方米)相比也要高出2.5倍。 故黄河素有“一碗水,半碗泥”之说。黄河中游的 含沙量占黄河总含沙量的90%,多泥沙是最主要特征。
千百年来,黄河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我 们深情地称它们为“母亲河”,也为之谱写 了许多诗篇来赞美、歌颂我们的母亲河。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唐)王 之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 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 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 成
7m
“地上河”的成 因 每年4亿吨泥沙淤积,
下游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
水 面
河 床 面


“地上河”的成因:
地势 水土低平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 →
流失 流速 减慢
泥沙淤积河底

地 上 河
智慧大比拼: 黄河的支流主要分布在哪里?
湟水
洮 河 汾 河 渭 河
为什么黄河的下游没有支流?
我国河流的总体概况
我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 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如果把全国所有河 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到42万多千米,可绕地球赤道 10.5圈。众多的河湖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这些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最 后注入太平洋。只有在西南地区有几条河流流向印度洋 (如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等),在新疆北部有一条唯一流 向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流入封闭的湖泊或消失在沙 漠中的而不与海洋沟通的河流为内流河(内陆河)。如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黄河入海口
悬河
龙羊峡大坝
宁夏平原
壶口瀑布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它们分别在黄河的哪一段?
黄河的贡献1:塑造肥沃平原
河套平原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华 北 平 原
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 大量引黄河水浇灌农田
黄河的贡献2:丰富的水力资源
陕西省蓝田 距今约110万年
仰韶遗址 距今五六千年
大汶口 新石器晚期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 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 次,平均3年2次,下游改道26次,其中较大而长 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入海口,涉及范围北 至津沽,南达淮河,约25万平方公里,淮河和海 河也成了黄河的受害者。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 “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例如1933 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 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 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 生命。
凌 汛 发 生 地 段Βιβλιοθήκη 上游:源头---内蒙古河口镇
特点:水量大、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的河源段,河道曲折,河面不 宽,水也不深,两旁草原茂盛,水清流缓。流出 草地汇合洮河、湟水两条支流,水量大增。黄河 从第一级阶梯转入第二级阶梯,河道穿行于山岭 峡谷之间,形成许多著名的峡谷:如龙羊峡、李 家峡、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等。水力资源丰 富。黄河出青铜峡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由 于那里地势低平,河面展宽,水流减缓,泥沙有 所沉积。这一带气候干旱(蒸发多),又几乎没 有支流汇入,加上两岸耕地自古以来靠引黄河水 进行灌溉,耗水较多,黄河水量有所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