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
心血管病学内科岗位职责

心血管病学内科岗位职责
职位概述
心血管病学内科医师是专门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学
专业人员。
他们负责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准确诊断心血管
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职责与要求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询问症状、测
量血压、听诊等,以确定诊断方向。
- 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常规检查,以及需要的
特殊检查,如冠脉造影等,以协助确诊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 分析和解读检查结果,确诊心血管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肌
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 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定期监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提供患者教育,包括疾病预防、生活方式改变、药物使用注
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心血管疾病。
- 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和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 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和安全。
能力要求
- 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知
识和诊断治疗技术。
- 具备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出准
确的诊断。
-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与患者和其他医疗
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 具备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并保持工作效率。
- 具备持续研究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以上为心血管病学内科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治疗的心血管 内科感染患者 l O 0 例作 为观察组 , 均符合《 医院感染诊 断标准》 的诊断标准 ; 另选取 同期接受治疗 的心血 管内 科未感染患者 1 0 0例作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 心血管 内科疾 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 , 统计其抗 生素应用情况 、 应 用抑
酸剂 、 侵袭性操作 、 患者住 院时 间、 心功能以及合并症等方 面, 并进行 比较 分析 。 结果 ① 观察组患者感染部 位为皮肤 软组
( 5 7 . 1 5  ̄ 6 . 0 8 ) 岁, 最短病程为 1 年, 最长病程为 3 3年 , 平 均病程为 ( 1 4 . 7 3  ̄ 3 . 5 5 ) 年 。其中扩张性心脏病患者 1 8 例, 心率失 常 2 5例 , 冠心病 2 8 例, 高血压 2 4例 , 其他心血管疾病 5 例 。另选取 同期 接受治疗的心血管 内科未感染患者 1 0 0例作 为对 照组 ,其 中男
【 关键词】 心血管 内科 ; 感染 ; 临床疗效
【 中图分 类号】 R 5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1 ( b J 一 0 0 6 2 — 0 2
采用 x z 检验 。
2 结 果
心血 管疾 病是威胁患者生命 的严重疾病之 一 ,主要以老年 人患者为主 。目前 , 心血管疾病 发生率的逐步上升 , 直接影 响着
日固
丽 2 0 1 3 N 0 . 3 2 M e d i c a l
临 床 医 学
心血管 内科感染患者 的临床治疗分析
林 美 萍 张 杰
山东黄河河务局 山东黄河 医院, 山东 济南
2 5 0 0 3 2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125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翁爱蕾(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摘 要:文章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通过随机选取某医院9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其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制定合理干预措施,90例患者,共采取14中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不合理用药约为6.67%(6/90),分别为用药证据不足2.22%(2/90);针对性不强3.33%(3/90);用药浓度不合理1.11%(1/90)。
发现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主要为用药证据不足、针对性不强以及用药浓度不合理,需给予针对性处理,提高用药合理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合理用药;常见问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循环系统药有了较大发展,一批如胺碘酮、阿托伐他汀等促使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取得较大进步[1]。
但许多药物均出存在相应的缓、控释剂型,说明书也在不断完善及制定,新的品种以及剂型不断涌现,其合理度备受关注。
由于药物种类较多,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同时禁忌症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临床用药中,易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加之心脑血管内科介入治疗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进一步加重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2]。
为进一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便临床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推动临床合理用药的发展。
本次研究中,对90例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用药情况,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医院9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8-68岁,平均(49.25±3.44)岁。
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依从性较好者。
排除标准: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过敏体质;中途退出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者。
(二)方法对患者治疗期间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给药情况、药物针对性、治疗效率以及药物配伍等,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判断,计算不合理用药患者比例。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摘要:目的:本文对内科心脑血管患者住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方法:利用对心脏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对内科心血管住院的患者感染的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结果:在整个统计结果中,感染率为10.1%,主要以呼吸系统最为突出;住院的时间为大于30天,年龄为60岁以上,并且心功能差,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感染组的病死率要大于非感染组的。
结论:在内科心血管住院患者中感染发病率非常高,这和许多因素是有关的;应该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避免感染的可能。
关键词:心血管;感染;特征【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93-011 前言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患者住院的并发症,这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有一些严重的患者会产生生命危险,发生这种感染的情况是和许多因素有关的。
为了对凡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和其表现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在本院住院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调查,现在报道如下。
2 资料和方法2.1 一般资料:在整个接受高歌的患者中,男患者一共有46例,女患者一共有34例,总共80例的心血管住院患者;其中他们的年龄都在38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岁。
患有疾病的时间在4到20年之间,平均为7.5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有21例,冠心病的52例,扩张性心脏膜病的有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9例,对这些患者中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有5例,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有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加支架置入手术的有2例。
采取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有46例,这其中主要包括留置导尿、鼻饲、深静脉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等。
使用预防应用广谱抗菌类药物的有26例。
2.2 方法:在此文中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对医院的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的部位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和预防抗菌药物等与住院感染之间的关系;住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心脏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心脏内科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心脏内科临床特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心脏内科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为成员,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
2. 设立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负责日常感染监控工作。
三、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均需洗手。
(3)医护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2. 患者管理(1)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感染风险。
(2)对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3)加强患者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3. 环境管理(1)保持病房整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病房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3)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4. 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
(2)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5. 感染暴发管理(1)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上报,并采取控制措施。
(2)对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四、监测与评价1. 定期对医护人员、患者、环境进行感染监控,了解感染状况。
2. 分析感染数据,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3. 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确保制度落实。
五、奖惩1. 对在感染控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感染控制规定,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个人和集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心脏内科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作者:易晓梅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我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为临床诊治和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按照1:1.2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但具有可比性的19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感染者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
结果:心内科患者感染率为6.29%,感染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系统和胃肠道,感染组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为(58.6±10.3)岁、平均住院时间(20.6±3.4)天、人均抗菌药物使用(5.3±2.2)次、侵入性操作人均进行(7.5±2.3)次;非感染组患者男性102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3.4±6.8)岁,平均住院时间(13.5±2.9)天、人均抗菌药物使用(2.8±1.5)次、侵入性操作人均进行(4.9±2.7)次。
结论: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发生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应针对心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患者诊疗和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心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90-01住院患者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学界的难题,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住院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预后,同时造成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极大浪费[1, 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策略,以期为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主要基础性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为(58.6±10.3)岁,平均住院时间(20.6±3.4)天,病程2~16年,平均(8.3±4.6)年,按照1:1.2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但具有可比性的19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3.4±6.8)岁平均住院时间(13.5±2.9)天,经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0T10:05:18.80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作者:赵光庆姚丽玲[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并研究有效整改方案以对用药合理性做出保证。
山东省昌乐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潍坊 262400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并研究有效整改方案以对用药合理性做出保证。
方法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
干预组采取用药措施展开临床干预,对照组未给予用药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包括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
结果干预组药物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方法不合理、忽视用药禁忌证、重复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用药措施的有效采用,能够使得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问题获得有效改善,期间对于用药问题医护人员可以进行有效探讨,之后对应进行整改措施的研究并应用,使得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指导力度获得充分加强,对患者尽快恢复做出充分保证。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临床合理用药引言心血管内科主要是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与心脏、血管循环系统有关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方式。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由于我国药物使用管理较为松散,常出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对患者治疗造成不良后果,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出现患者死亡。
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均会有一定不良反应,从而引起其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常见性问题及合理用药策略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4例。
研究组:女男比例为26:24;年龄在53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65.58±5.55)岁。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合理用药的方式,以期能够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
方法就2020年7月-2022年2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回顾分析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探讨帮助患者合理用药的方法,从而提升患者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结果 98例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10例存在用药问题,其中用法用量问题4例,配伍问题2例,抗菌药物应用问题1例,诊断与用药不符问题2例,忽略用药禁忌症1例。
结论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常见问题有用法用量不合理、配伍配药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忽略用药禁忌以及诊断与用药不符,这些问题会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
因此,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干预,促使患者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得以提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合理用药;常见问题引言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常见病之一,并且呈现出发病率逐年上涨的趋势。
如果不能合理用药控制,那么就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常见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以及心绞痛等,多以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但当前心血管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影响到用药合理性,不仅降低了用药安全性,同时也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种常见问题进行探究,随机选取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中的98例,回顾分析用药中常见问题,并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与干预。
具体的研究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心内科2020年7月-2022年8月收治患者,从中随机抽取98例,其中男性患者为51例,女性患者为47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8岁,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2.149.58)岁;其中高血压患者为1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23例,心绞痛患者为20例,心肌梗死患者17例,心肌炎患者为19例,心律失常患者为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合并症、住院时间、应用抑酸剂情况、心功能、侵入性操作以及应用抗生素
的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在80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者占43.8%,上呼吸道感染
占21.3%,泌尿系统感染者占13.8%,胃肠道感染者占12.5%,皮肤软组织感染者
占8.8%。
在80例患者中存在合并症的占47.5%,心功能为Ⅲ~Ⅳ的占73.8%,
I~Ⅱ的占16.3%,受到过侵入性操作的占45%,使用过抑酸剂的占50%,使用抗
生素的占52.5%,住院时间平均为23.8天。
8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3%。
结论:若想有效的控制治疗心血管内科感染,就需要了解且准确的把握患者的具体
适应证状态,重点保护监控已经被感染的患者,且对其进行用药指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治疗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27-01
我院分析研究了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
患者的临床治疗,从而研究如何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提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感
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内科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有46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年龄25~77岁,平均(46.28±3.57)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为(19.9±5.19)年。
1.2 治疗方法
(1)制定药敏制药方案。
有感染情况发生就需要对其予以重视,对患者合并症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控和关注,将其可能感染的菌群以及感染部位及时弄清楚,
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受到的抗感染治疗的影响进行仔细的考虑,并将药敏试
验及时实行,在此前提下将药敏制药方案制定出来,保证其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进行保证,对患者的变化进行跟踪观察,对其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1]。
对于
合并各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和监控,将一些对免疫功能
进行加强的药物对患者使用,从而对感染情况的出现进行预防。
(2)对抗生素
进行合理应用。
医院应该将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从而使得医师能够对抗生素进行
科学的应用,对其应用操作进行规范[2]。
(3)对医院环境管理进行加强。
作为
患者生活的主要场所,医院应该将一个卫生清洁的场所提供给患者,医院应该将
消毒工作做好,对交叉感染进行避免。
医院还需要对医务人员的消毒工作进行重视,医护人员在对各项操作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将消毒工作严格落实。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合并症、住院时间、应用抑酸剂情况、心功能、侵入性操作以及应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在80例患者中有35例为下呼吸道感染者,其占比例为43.8%,有17例为上
呼吸道感染者,其占比例为21.3%,有11例为泌尿系统感染者,其占比例为
13.8%,有10例为胃肠道感染者,其占比例为12.5%,有7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者,其占比例为8.8%。
2.2 感染因素
在80例患者中存在合并症的有38例,其占比例为47.5%,心功能为Ⅲ~Ⅳ
的有59例,其占比例为73.8%,心功能为I~II的有13例,其占比例为16.3%,
受到过侵入性操作的有36例,其占比例为45%,使用过抑酸剂的有40例,其占
比例50%,使用抗生素的有42例,其占比例为52.5%,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3.8天。
2.3临床疗效情况在80例患者中有11例无效,40例有效,29痊愈,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3%。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如果没有将有效的治疗及时对患者
实施,就会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对其预后的效果产生影响。
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心
血管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临床感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合并症、心功能、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抑酸剂应用以及抗生素药物使用等多种危险因素都会导致心血
管患者出现感染[3]。
由于心血管患者大多都会进行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
操作,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就会使得患者的鼻咽部黏膜出血,进而使得血液感
染等情况出现,在患者体内导管存在越长时间,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患
者如果住院时间太长,也会由于疏忽造成身体交叉感染。
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
如果将预防性药物对其过多的进行使用,虽然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状况和生活
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善,但是却会使得患者感染发生率上升[4]。
在住院期间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感染情况,因此需要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意
识进行增强,使其全面认识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患者自身情况为依
据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和常规性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改善,对患者
的机体抵抗力进行提升,对于老年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对依据经验对
药物进行使用的情况进行减少,在进行无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流程和
步骤与规定相符合,对侵入性操作进行避免和减少,对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控制,从而对交叉感染的现象进行避免[5]。
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医护人员的操作专业性进行提升,以患者自身疾病情况为依据对其生命质量进行提升,保证其操作按照规定执行,
从而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发生率。
护理人员对生活护理进行加强、对操作规程严格
遵守、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应用、对医院环境管理进行加强且协助患者进行适当运动,能够使得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康世,鞠云枫.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6:110+112.
[2]李东伟.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治疗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2015,60:62.
[3]程晓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OL].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8)./kcms/detail/10.13350/j.cjpb.2013.08.022.html.
[4]张平.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
子杂志,2016,16:129+132.
[5]游小,晏萍华.血清降钙素原危急值在抗菌药物对心血管内科感染重症患者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抗感染药学,2015,0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