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典型例题

新课标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典型例题

新课标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典型例题作者:lydia"新课标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典型例题"强势来袭!汇集重点课文解析、核心知识总结,涵盖《春》《济南的冬天》等重点篇目及四首经典古诗。

多维度题型练习,精确匹配考试要求,附详细解答和答题技巧,助你高效备战!无论是阅读理解、写作技巧,还是古诗文解析,都将带你迅速掌握考试核心。

适合考前冲刺,轻松提升语文成绩!复习提纲一、单元主题:四季美景与人文情感的结合本单元通过描写四季的景物,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自然的美妙。

文章多采用抒情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二、课文重点分析第1课《春》——朱自清主题: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展示了春天带给人的希望与活力。

写作特点:结构:文章按春天的不同景物分段描写,包括草木、花朵、动物、雨、风筝等,描绘出春天的活力四射。

修辞手法:大量使用比喻(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和拟人(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语言风格:文字清新活泼,富有诗意,节奏欢快,充满童趣和希望感。

复习重点:了解文章如何从多个角度描绘春天。

掌握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抒发的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第2课《济南的冬天》——老舍主题:展现济南冬天的温暖、宁静与独特美景。

写作特点:结构:作者由整体到细节描写济南冬天的特点,从无风的天气到阳光明媚的小山,再到温暖的雪景。

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手法(如“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冬天的景物更显得亲切动人。

语言风格:语言平易自然,生动亲切,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抒情色彩。

复习重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情感。

分析拟人手法在描写自然景物中的作用。

掌握文章的整体布局,如何从不同角度展示济南冬天的特点。

第3课《雨的四季》——刘湛秋主题:通过描写四季中的雨,表现雨的多样性格和它对自然界的影响。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成立标志:二,巩固的措施三,为新中国成立召开准备了条件的会议名称?时间和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四,开国大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开辟了2 中国结束了3中国人民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六、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时间和标志?七抗美援朝1,抗美援朝的原因12,起止时间?中国军队名称和司令?3、牺牲的代表和体现的精神4历史意义:五,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原因2、时间,依据和依据的主要内容?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A、对土地制度的影响B、对地主C、对农民D、政治上影响E、经济上的2练习题:1,1949年“北平西站,北平东站”一夜之间改成了“北京西站”“北京东站”。

与这改变相关的会议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共八大D 十一届三中全会2,2014年10月10日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日子,下列最能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A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 中国实现了现代化D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A、意味着中国革命胜利结束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某班就“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展开了讨论,下列同学竞相发表意见,其中正确的是()1朝鲜内战爆发 2受朝鲜政府要求 3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东北边境城市 4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 1 2 3 4B 1 2 4C 2 3 4D 1 3 45, 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五四运动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最全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最全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2.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1.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南京条约》1. 签订时间:1842年8月. 地点:南京3. 内容:割地(香港岛),赔款(2011万元),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4.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侵略者:主凶——英法联军帮凶——俄国、美国3.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4.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火烧圆明园时间:1860年1.影响:这是中华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

三、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课本第8页)3.在中国近代史上割让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4.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1、趁火打劫2、武力相逼,调停为诱3、一纸定夺,强割强占4、步步蚕食四、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领导人:洪秀全1.金田起义: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2.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五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五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五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五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识记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及重点词语的意义。

2、掌握新闻文体知识和本单的文学文化常识。

3、结合所学课文,理解并运用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方法。

4、深化对战争这一人类特殊生存状态的理解,培养和平、爱国等高尚情操【课前准备】复习本单元的要点1、生字、词语2、文学常识3、新闻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4、课文知识梳理。

【复习过程】一、复习基础知识:(一)词汇积累(要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掌握)鄂(è)豫(yù)绥(suí)靖(jìnɡ) 锐不可当( ) 聿yù溃退负隅顽抗阻遏(a) 歼灭提防转弯抹( )角瓦砾(lì)地窖(jiào 鞠(jū)躬(ɡōnɡ) 寒噤(jìn)仄(zè)歪张皇失措疟子拂晓颤巍巍纳粹瞥( )见缀满赃(zāng)物箱箧(qiè)肃穆荒谬(miù)悼念蜿蜒恍惚憧憬制裁(cái )健忘响彻云霄富丽堂皇(二)文学常识1、新闻的一般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复习提纲一、 知识网络 家的内涵及家庭关系的形成感受家中的爱 家庭的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爱在屋檐下 父母爱的表现孝敬父母长辈孝敬父母应注意的问题严也是一种爱我与父母交朋友两代人的对话 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二、基本知识点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3.家庭结构的类型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为什么说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①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②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5.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我和家庭的关系)(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3)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6.家是什么?(你觉得家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7.什么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8.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是我们的天职。

9.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或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①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提纲7】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提纲7】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A 按生产力水平(劳动工具材质)分期:1.旧石器时代:(1)含义: 打制石器(2)代表性遗址: 元谋人(约170万年)、北京人(约70至20万年)分布特点: 主要位于黄河、长江流域(3)生产生活:渔猎和采集、学会用火、群居2.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1)含义: 磨制石器(2)代表性遗址:约7000至5000年: 仰韶文化(黄河)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黄河)河姆渡文化(长江)水稻、养蚕缫丝(3)生产生活: 修建村落、定居生活(4)特点: 遗存数量多、分布广泛、逐渐朝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B按生产关系(社会组织)阶段发展特征分期:(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私有制出现, 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出现较大部落甚至部落联盟权贵阶层。

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时代: 神话色彩五帝时代: 黄帝联合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 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尧舜实行“禅让”,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国家:龙山文化时代、良渚古国、陶寺遗址, 史称万邦时代。

3.夏朝的建立(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夏的统治:禹死后, 其子启继位,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夏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三、商和西周(一)商朝1.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 建立商朝。

2.概况:A文化①甲骨文: 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②青铜器B政治★①国家机构更完善: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

②内外服制: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八上道法提纲--第一单元

八上道法提纲--第一单元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 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体现有哪些? P3① 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② 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③ 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④ 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⑤ 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 参与社会生活有何意义? P4①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 ,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 如何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4①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 社会关系可分为哪几类? P5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① 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 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 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1. 社会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 ①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提高,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提纲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提纲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提纲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腻nì烦平仄zè揣chuǎi摩应场yáng蘅héng暧ài诌zhōu颦pín纨wán画缯zēng鳏guān2、解释下列词语。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开端。

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

合,结束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4)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5)挖心搜胆: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01、《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作者济慈,全名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02、《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

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03、《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

04、《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作者叶赛宁,全名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青春期带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是什么?
(1)积极影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使我们的。

我们拥有。

(2)消极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

有时,也可能。

▲3、我们应该怎么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4、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
, ,
▲5、正确处理心里矛盾的方法有哪些?
A、,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B、,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C、,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D、。

▲6、怎样理解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而是意味着。

7、思维的批判性的表现是什么?
A.;
B.;
C.;
D.。

“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8、思维的批判性的积极意义与要求有哪些?
(一)意义:
A.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
B.
;
(二)要求:批判不仅要,知道怎样的批判。

▲9、如何开发创造潜力?
A.我们敢于;
B.关注他人与社会,。

C. 。

是创造的,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1: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到了青春期,男生女生在的差异会更加明显。

同时,在社
会文化的影响下,男生女生在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B.男女生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2:对性别角色的认识的作用是什么?
A.积极方面:可以帮助我们
B.消极方面: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3:男生女生如何做到优势互补?
A.。

B.我们不仅要。

C.。

4. 与异性相处的意义是什么?
A.与异性相处,。

B. 。

▲5.与异性同学交往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异性相处的原则)?
我们、、
▲6.如何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对异性的情感?
A.;
B.

C.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

7.如何正确认识爱情?
真正的爱情。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1.怎样认识成长的渴望?
①年少气盛,
②面对青春,每个人。

▲2.为什么说青春期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的作用)?
(1)自信让我们。

有了自信,。

(2)自信的人。

▲3.获得自信的途径?
(一)让我们更自信。

(二)能够带给我们自信。

4.自强的主要内容及途径?
(一) 主要内容:,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二)途径:自强,。

5.青春飞翔的力量有哪些?
会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6.什么是“行己有耻”?
▲7.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

(2)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行己有耻”要求。

(3)“行己有耻”更。

8.什么是“止于至善”?。

▲9.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1)每个人都可以。

(2)善于寻找。

(3)。

▲10.为什么要想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
(1)榜样不仅是。

(2)激发我们
(3)给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