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复习专用)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了解 地球环境的某一方面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他们还不能整体地认识地球的四大圈一一大气圈、水 圈、土圈一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对于海洋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 产、能源等资源,海洋植物还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太阳、地球和 月球》单元,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7、一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坡度)的面,叫作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的坡度 越小,越省力。
3.1《地球一一宇宙的奇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1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我们提 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 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我们提供的 生存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一一大气圈、水圈、土圈一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 环境。学生通过思考“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 境的情感。
4、在轮上用力的轮轴用具有家用石磨、十字套筒扳手等,可以省力,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在 轴上用力的轮轴用具有竹蜻蜓、擀面杖、自行车的轮子等,可以省距离、速度快。
5、如果滑轮工作时只是转动,位置固定不变,这样的滑轮叫作定滑轮。如果滑轮随着被拉的物体一起移动位置 ,这样的滑轮叫作动滑轮。
6、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及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体积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五下沉与浮重点知识

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姓名:背签:一、重点识记: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无关。
2、不同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钢铁制成的船能浮在水面原因是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也很大。
7、改变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会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而且装载量也越大。
9、把泡沫塑料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有一个向上的力,它就是水的浮力。
10、放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2、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时,就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时,就浮在水面或悬浮水中。
14、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的方法: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6、测量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方法:先用测力计测出它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再把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测量出受到的重力,把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减去全部浸入水中后测量出受到的重力,就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
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内容:
1.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通过太阳能,
我们可以获得光和热。
太阳能可以被用于发电、供暖和照明等方面。
2. 物体的天然和人工特征:物体的天然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人工特征则是指人为工艺所添加的特性,如人造材料和调制的颜色。
3. 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可塑性指其改变形状的能力。
一些材
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挤压或拉伸等方法改变其形状。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
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5. 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用来扑灭火灾的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究科学的奥秘。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探寻光的路线1.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
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
3.我们把小桌子对海绵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小桌子稳定后产生的压力大小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
4.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
5.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调查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考察法。
6.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作光源。
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它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7.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
8.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行进中的光被阻拦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9.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就通过“小孔成像”现象,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
10.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
一般物体的表面并没有镜面那样光滑平整,光照射在上面时被反射到各个方向,这种反射被称为漫反射。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在光源的照射下发生了漫反射。
12.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
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13.平面镜能够把其他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保持原有的状态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能借助平面镜看到被遮挡的物体。
潜望镜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14.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15.雨过天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也能把太阳光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样就形成了彩虹。
我们平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只反射或透射了某些颜色的光。
第二单元能量1.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五下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科学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种植凤仙花》,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阳光、营养(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没有阳光、营养(土壤)种子照样萌发。
这一课主要就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明这个结论,认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环境因素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以绿豆种子为例,它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举例1 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吗?预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相同的条件:分成两组,两组的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种子的个数和大小都相同(两组种子各3粒,种子越多实验越有说服力,一般选奇数粒。
)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
不同的条件:1号组有土壤,2号组没有土壤实验方法:1号组种子一半埋在土壤里,保持湿润。
2号组种子不提供土壤,种子一半埋在纸巾上,也保持湿润。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这组实验种子除了土壤以外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例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
实验结果:两组种子都萌发了,实验说明种子萌发与是否有土壤没有关系。
结果和预测的一致实验中只能改变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化,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对比实验。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吗?预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相同的条件:分成两组,两组的阳光空气水分种子的个数和大小都相同(两组种子各3粒,种子越多实验越有说服力,一般选奇数粒。
)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
不同的条件:1号组放常温下,2号组放在冰箱冷藏柜中实验方法:1号组种子放在纸巾上,保持湿润,放在常温下。
2号组种子放在纸巾上,也保持湿润,放在冰箱冷藏柜中。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沉和浮》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共40分)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浮力)。
2、在日常生活中,(泡沫)、(木块)、(带盖的空瓶子)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石头)、(铁块)、(铜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重量)、(材料)等因素有关。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反)。
5、潜水艇能在(水上)和(水下)航行,它是通过改变了潜水艇的(重量),而没有改变潜水艇的(体积)。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它,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
8、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
(8N)。
9、下沉的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0、淹不死人的湖是(死海)。
11、影响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因素有:(物体的轻重)、(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1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3、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和水银,水银比铜(重)。
14、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15、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会改变)。
16、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17、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8、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等因素都有关。
19、改变浮标的(重量),可以使它(上浮)或(下沉)。
20、(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二、判断题(共20分)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
4、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
(×)
5、马铃薯在盐水中一定能上浮。
(×)
6、现在的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
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8、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
11、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
12、造一艘小船的计划应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
13、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
14、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
15、改变浮标的重量,可以使它上浮或下沉。
(√)
16、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在水面上。
(√)
17、只有盐水和糖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
18、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一定是盐水。
(×)
19、瓶中装上有颜色的水是为了看得更清楚。
(√)
20、在油中浮的物体在水中一定是浮的。
(√)
三、选择题(共20分)
1、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③),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①自身的重量②体积③颜色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②)。
①加盐②加清水③加糖
3、下面的(①)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①往水里加盐②水倒掉一些③水里加纯净水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③)有关。
①物体的重量②物体的颜色③物体排开的水量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①)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①轻重②大小③体积
6、下面液体中,能使鸡蛋下沉的是(②)。
①盐水②油③水银
7、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③)它受到的重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8、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到的浮力(②)它受到的重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9、如果以下三个物体的大小、形状都相同,那么重量最轻的是(①)。
①木块②石块③铁块
10、如果以下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重量最重的是(③)。
①水②油③水银
1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
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②)有关。
①大小②轻重③形状
12、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沉的,说法是正确的是(②)。
①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②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③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13、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①)。
①浮力小于重力②浮力等于重力③浮力大于重力
14、一个物体放入水中会慢慢浮出水面,说明(①)。
①浮力大于重力②浮力等于重力③浮力小于重力
1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②)它受到的重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16、压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是(②)。
①等于泡沫塑料块的重力
②等于泡沫塑料块的重力加上拉力
③等于泡沫塑料块的重力减去拉力
17、用水桶从井里打水,当水桶离开水面时你会感觉到(③)。
①变轻了②无变化③变重了
18、死海的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①)。
① 6——7倍② 10——12倍③ 3——4倍
19、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轻的是(①)。
最重的是
(③)。
①清水②马铃薯③浓盐水
20、造一艘小船的计划应包括(①②③)。
①准备②制作③改进和完成
四、探究题(共20分)
1、一片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的薄铁片,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薄
铁片浮起来吗?(1分)
答:做成船状或各种空心的形状。
2、外观一样的两杯水,一杯是浓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3分)
①、放入马铃薯,观察在水中的沉浮。
②、采用蒸发的方法,观察在铁片上的痕迹。
③、各取相同多的液体,在天平上称出重量,然后进行比较。
3、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在甲槽中的马铃薯是沉的,在乙槽
中的马铃薯是浮的,(4分)
(1)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①、甲槽中的液体是清水或是油。
②、乙槽中的液体是浓盐水或浓糖水等。
(2)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
①、加入足够多的清水。
②、绑上一些能在浓盐水、浓糖水中下沉的物体。
4、如下图,用手把一块木块按入水中,然后放手。
(5分) (重力)↓
↑(浮力)
(1)请在图中用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受力情况。
(2)在刚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此时,木块怎样运动?
答:向上浮。
(3)最后,木块的位置怎样?
答:静止的浮在水面。
(4)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5、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计划(7分)
研究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方法:验证法实验器材: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2)、再把钩码放在水里,观察测力计上的读数,并记录数据;
(3)、最后用钩码的重量减去钩码在水里的重量就是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