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 (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c(HCl)?。

V(NaOH)V(HCl)三、实验用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化学实验报告2化学是一门实验科目,需要考生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

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生们要写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化学实验报告篇1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

”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

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篇一:高中化学试验报告xx中学化学试验报告高x届x班固体酒精的制取指导老师:试验小组成员:试验日期:--一、试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试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用法三、试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改变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涵其中,使其具有肯定样子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高二化学试验报告(共2篇)]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CHCOONa+HO 17352四、试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试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 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匀称。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商量: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平安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简单,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用法。

用法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洁,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四周,阻挡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简单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化学实验报告(15篇)

化学实验报告(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2.SC-1;SC-2实验背景及原理: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

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

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1. 清洗前准备工作:仪器准备:①烧杯的清洗、干燥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

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共6篇)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共6篇)

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

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一)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1.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二)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三)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利用事先备好的一瓶氧气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验证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药品:集气瓶(125mL)、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木炭、澄清石灰水、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石棉网。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报告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目的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加入到中。

2. 逐滴向盐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3. 当溶液变成中性时,停止滴加。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报告2: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目的研究金属与酸的反应,了解金属活泼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取一些金属片,如锌片、铜片等。

2. 将金属片分别放入不同的酸溶液中。

3. 观察金属片与酸的反应情况,记录反应速率和产物。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金属的活泼性越高,与酸的反应速率越快。

不同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了不同的产物,如氢气等。

...实验报告10:电解水的分解反应实验目的观察水的电解反应,了解水的分解产物和电解质的作用。

实验步骤1. 将两个电极(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放入盛有水的中。

2. 通电使电极产生电解反应。

3. 观察气泡生成和电极的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水在电解过程中分解成了氧气和氢气。

阴极上生成氢气,阳极上生成氧气。

这表明水是电解质,可以分解成气体。

报告分析通过这10个实验,我们研究了化学实验中一些基本的反应原理和规律。

我们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等。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电解水的分解反应,观察到了氧气和氢气的生成。

这些实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并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研究。

总的来说,这些实验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践化学知识的途径,让我们对化学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5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5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5篇Template document of chemical experiment report编订:JinTai College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5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2、篇章2: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3、篇章3: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4、篇章4: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5、篇章5: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文档如何写化学实验报告呢?那么,下面是小泰给大家分享的化学实验报告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篇章2:化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eaction on rateBackground informationWhen sodium thiosulphate reacts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 precipitate of sulphur forms. The time taken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is used to measure the reaction rate. The sodium thiosulphate solution can be heated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efore hydrochloric acid is added, so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 can be measured.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on this reaction can be predicted using the collision theory. This theory says that for a reaction to occur, particles must collide with a certain minimum energy called the activation energy, E A. When temperature is increased, particles have increased kinetic energy and move around faster. There is therefore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collisions.Method1.Measure 10 cm3 of sodium thiosulphate solution and 40 cm3 of water into a conical flask.2.Measure 5 cm3 of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in a 10 cm3 measuring cylinder.3.Warm the thiosulphate solution in the flask to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4.Put the conical flask over a piece of paper with a cross drawn on it.5.Add the acid and start timing. Swirl the flask to mix the contents. Take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mixtureand record it in a table like the one below.6.Repeat the experiment us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15o C to 65o C. Remember that one of yourexperiments can b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so will not require heating.7.Look down on the cross from above. When the cross disappears, stop timing and note the time taken.Record the final temperature of the mixture of the mixture in the flask.8.Immediately wash the solution down a sink with plenty of water.ResultsAnalysisWhen there is higher temperature, kinetic energy of particles will be larger results in:●Particles moving around more quickly which increases the frequency of collisions●The proportion of successful collisions increases because the proportion of particles exceeding theactivation energy increases.ConclusionThe rate of rea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Future workChang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 more times and calculate rate of reaction.Enthalpy of Reaction (Neutralization)Background informationWe are going to investigate the enthalpy of neutralization for the reaction between solutions of sulphuric acid and sodium hydroxide.The enthalpy change of neutralization of an acid is defined as the enthalpy change when an acid and a base in dilute aqueous solution react together to form one mole of water:H+ (aq) + OH- (aq) H2O (l)When an acid in solution is neutralized by a solution of sodium hydroxide the reaction is exothermic. The enthalpy change depend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acid. Many enthalpy changes can be measured quite simple in the laboratory. We usually do this by arranging for the energy involved in the reaction to be transferred to or from water.4.2J of heat energy are required to 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1 cm3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by 1oC (we assume it is the same as pure water). This is known as the specific heat.The heat evolved is therefo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ormula:-q = m x c xΔTWhere: q is the heat energy transferred,c is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water (4.2 JK-1g-1)m is the mass of the water, andT is 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of the water.MethodMethod for experiment I:1. In a measuring cylinder place 40 cm3 of NaOH (1.0 mol dm-3).2. Pour it into the calorimeter provided and note its temperature.3. In another measuring cylinder put 60 cm3 of H2SO4 (0.67 mol dm-3).4. Add the 60 cm3 of H2SO4 to the calorimeter, stir with a thermometer and note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reached.Method for Experiment II:1. In a measuring cylinder place 60 cm3 of NaOH (1.0 moles dm-3). Pour it into the calorimeter provided and note its temperature.2.In another measuring cylinder place 40 cm3 of H2SO4 (0.67 moles dm-3).3.Add the 40 cm3 of H2SO4 to the calorimeter, stir with a thermometer and note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reached.ResultsFor experiment I:q =m x c xΔT=100 x4.2 x6.5=2730 JFor Experiment II:q =m x c xΔT=100 x4.2 x4.5=1890 JAnalysisIn a chemical reaction:●If the energy needed to break bonds is less than the energy released when new bonds are formed thereaction will release energy and the reaction is exothermic.●If the energy needed to break bonds is more than the energy released when new bonds are formed thereaction will absorb energy and reaction is endothermic.ConclusionEnthalpy change of neutralization is exothermic which released energy to the surroundings, and the more substances react the more enthalpy change there is.Future workChang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amount of substance more times and calculate the enthalpy chan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