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是由辛述元、王萍主编,2016年3月化工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该教材不但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制药、化工、生化、冶金、石油、地质、轻工、材料、农林、环保、公安等专业的教学与职业培训,也可供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与操作人员参考。
全书主要由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实验五部分组成,并附有与之配套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1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该教材进一步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基本精神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更新了部分实验,以增强对高职高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该教材由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辛述元、王萍任主编,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一石教授任主审。
在该教材修订过程中,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教师给予了支持。
出版工作
2016年3月,该教材由化工工业出版社出版。
共教材修订中,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职业性:反映高职高专教育层次的特点,进一步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能力为本位,形成围绕职业需要的教学与训练;
专业性:体现制药类专业对本课程知识技能的需求,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
实用性:考虑企业一线岗位群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对本课程知识、技能的实际需要,重视岗位技能的训练,尽可能采用典型性、显效性、应用方便、经济的实验方法;
环保性:尽可能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无毒或低毒的绿色化学实验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加深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酸度计、滴定管、烧杯、量筒、坩埚等•试剂:硫酸、盐酸、氯化铜、氯化钠、硝酸银等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氯化铜溶液1.使用滴定管量取一定量的氯化铜固体,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到干净的烧杯中,备用。
步骤二:氯离子检测1.取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度调至pH=2。
2.使用滴定管滴加硝酸银溶液,直至出现沉淀停止滴定。
3.记录滴定所耗用的硝酸银溶液体积V1。
步骤三:铜离子检测1.取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度调至pH=2。
2.使用滴定管滴加硫酸溶液,直至出现沉淀停止滴定。
3.记录滴定所耗用的硫酸溶液体积V2。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分析:1.氯离子检测:通过滴定硝酸银溶液,我们得到了滴定所耗用的体积V1。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算出氯化铜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
反应方程式:AgNO3 + Cl- → AgCl↓ + NO3-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氯离子的摩尔浓度。
2.铜离子检测:通过滴定硫酸溶液,我们得到了滴定所耗用的体积V2。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算出氯化铜溶液中的铜离子的浓度。
反应方程式:Cu2+ + 2H+ + SO4^2- → CuSO4 + H2O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铜离子的摩尔浓度。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氯离子和铜离子在氯化铜溶液中的含量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可能的应用。
此外,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验证化学计算的准确性,并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和改进。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氯化铜溶液,并进行了氯离子和铜离子的检测。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探索不同化学物质的性质、反应和分析方法,加深对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原理: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分析化学则是研究化学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科学。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手段,验证理论知识,探索化学现象的规律。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测定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并通过化学计量的方法来测定其浓度。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氯化钠溶液作为实验样品,通过溶解固体氯化钠并稀释到一定体积,再通过滴定法测定其浓度。
实验二:酸碱滴定反应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滴定法,我们可以确定酸碱溶液之间的化学当量关系,进而计算出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反应,通过测定滴定液的体积,计算出硫酸的浓度。
实验三:金属离子的分析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金属离子的分析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可以将金属离子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并通过沉淀的性质和颜色来鉴定金属离子的存在。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分析,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这两种金属离子。
实验四:络合反应与络合物的分析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络合反应和络合物的分析方法。
络合反应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的反应。
通过络合反应,我们可以将金属离子与配体结合成络合物,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分析络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铁离子和亚硝酸盐的络合反应,通过测定络合物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络合物的结构和浓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化学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重结晶与熔点的测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重结晶与熔点的测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重结晶与熔点的测定熔点的测定实验报告熔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掌握熔点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固液两相蒸汽压一致,固液两相平衡共存,这时的温度摄氏度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初熔至全熔范围称为熔程。
温度不超过0.5-1摄氏度。
当含有非挥发性杂质时,液体的蒸汽压降低,熔点降低,熔程变长。
三,熔点测定方法(1) 粗测:快速加热5?/min,测定大概熔点温度(适用未知物的熔点测定)(2) 精测:缓慢加热5?/min,距熔点10时,减慢加热速度为1—2s。
当毛细管仲样品开始塌落和有温润现象时,出现下滴液体时,表明样品已经开始融化,为初熔,记下温度,继续加热,至透明胶体,记下温度为全熔四,实验内容1,测定尿素的熔点。
(mp 132.7摄氏度)2,测定肉桂酸的熔点(mp 133摄氏度)主要装置:篇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上学期)实验粗硫酸铜的提纯一、实验目的1(了解粗硫酸铜提纯及产品纯度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台秤和pH试纸的使用以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不溶性杂质:直接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Fe2+、 Fe3+等:先全部氧化为Fe3+,后调节pH?4,使其水解为Fe(OH)3沉淀后过滤;其它可溶性杂质:重结晶留在母(来自: 写论文网: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重结晶与熔点的测定)液中。
三、实验内容20mLH2O 2mLH2O静置5g硫酸铜搅拌、加热溶解滴加NaOH至pH?4100mL Fe(OH)3倾析法过滤滤液承接在蒸发皿(另留10d于试管中用于检验纯度) 2~3dH2SO蒸发至刚出现晶膜冷却抽滤取出晶体,称重pH1~26mol?L-1NH3?H2NH3?H2O10d待测液深蓝色溶液过滤洗涤滤纸蓝色2dKSCN弃去蓝色溶液接收滤液比较颜色深浅产品外观、色泽 ;理论产量 ;实际产量; 产率;纯度检验结果。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系别:专业:班别:姓名:学号:项目一粗食盐的提纯项目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酸度计的使用实训(验)记录和结论一.缓冲溶液的配制1结论2结论3.缓冲溶液的抗稀释作用缓冲溶液(pH) 5.00 7.00 加入5ml蒸馏水后pH结论项目三酸式滴定管使用练习实训(验)数据记录、处理和误差分析1.数据记录和处理0.1mol/LHCl溶液滴定0.1mol/L NaOH溶液实验序号 1 2 3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V NaOH(ml)消耗盐酸体积(ml)平均消耗HCl体积(ml)2.结果讨论项目四碱式滴定管使用练习实训(验)数据记录、处理和误差分析1.数据记录和处理0.1mol/L NaOH溶液滴定0.1mol/L HCl溶液实验序号 1 2 3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V HCl(ml)消耗NaOH体积(ml)平均消耗NaOH体积(ml)2.结果讨论项目五0.1mol/L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训(验)记录、处理和误差分析1.实训(验)记录、处理测定次数 1 2 3 无水碳酸钠质量(g)消耗盐酸体积(ml)HCl的浓度(mol / L)平均值(mol / L)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2.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项目六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训(验)记录、处理和误差分析1.实训(验)记录处理测定次数 1 2 3 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g)定容体积(mL)移液体积(mL)消耗NaOH溶液体积(mL)空白试验NaOH体积(mL)NaOH溶液浓度(mol/L)NaOH浓度平均值(mol/L)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2.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文字与表格【教学内容】➢文字的注释和编辑功能➢表格样式及表格创建【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字样式的创建➢单行文字和多行文字的创建➢编辑文字➢表格的创建3.1实例1------文字例3-1 绘制如图3-1所示的标题栏。
图3-1 标题栏绘图步骤分解:1.绘制标题栏图框使用“矩形”命令、“直线”命令、“偏移”命令、“修剪”命令,按图中标注尺寸绘制标题栏图框,如图3-2所示。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pH试纸、硝酸银溶液、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蓝色底物溶液等。
实验一,氯离子的检验。
1. 取一小部分氯化铁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2. 取一小部分氯化铁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实验结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淡黄色的沉淀,而在硝酸银溶液中,则生成了白色的沉淀。
由此可知,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有多种,且均能有效地检测出氯离子的存在。
实验二,钠离子的检验。
1. 取一小部分氯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2. 取一小部分氯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pH试纸,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在硝酸银溶液中,生成了白色的沉淀,而在pH试纸的作用下,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为红色。
由此可知,钠离子的检验方法也有多种,且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钠离子的存在。
实验三,氯化钠的定性分析。
1. 取一小部分氯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2. 取一小部分氯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蓝色底物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在盐酸溶液的作用下,试管中产生了气泡,而在蓝色底物溶液的作用下,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为淡绿色。
由此可知,氯化钠的定性分析方法也有多种,且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氯化钠的成分。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为今后的化学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技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1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把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把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题目的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安排:3课时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天生和性质;2、锌、镉、汞硫化物的天生和性质;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实验指导】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天生和性质1、铜、锌、镉操纵: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 溶Zn2+Cd2+结论白; 白; 溶不溶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天生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天生和性质操纵::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Ag2O褐;HNO3溶溶无色氨水溶NaOH 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HgO + 2H+=Hg2+ +H2O-Hg2+HgO 黄;结论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天生成碱性的Ag2O、HgO。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一:合成硫化铁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合成反应,制备硫化铁。
实验原理:硫化铁是一种黑色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反应来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
FeCl3+3H2S->FeS3+6HCl
实验步骤:
1.将适量的FeCl3溶解在少量的水中。
2.逐滴加入浓盐酸,产生FeCl2和HCl。
3.将适量的H2S气体逐滴通入溶液中。
4.反应完全后,产生黑色沉淀。
5.过滤沉淀,用水洗涤干净,并风干。
实验最后,可以观察到得到了黑色的硫化铁沉淀。
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过程,并学会合成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实验二:硫酸氢钠的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硫酸氢钠(NaHSO4)样品中的含量。
实验原理:硫酸氢钠可以通过酸碱反应与标准氢氧化钠(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溶液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测定其浓度。
实验步骤:
1.称取一定质量的NaHSO4样品,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2.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
3.滴加NaOH溶液到NaHSO4溶液中,直到溶液呈现微粉红色。
4.记录所需的NaOH溶液体积。
5.通过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关系计算出NaHSO4样品中的含量。
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酸碱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滴定法进行定量分析。
结论: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我学到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际应用。
实验一中,我学会了通过合成反应制备无机化合物的方法,实验二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滴定法测定物质的含量。
这些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上学期)实验粗硫酸铜的提纯一、实验目的1.了解粗硫酸铜提纯及产品纯度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台秤和pH试纸的使用以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不溶性杂质:直接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Fe2+、Fe3+等:先全部氧化为Fe3+,后调节pH ≈4,使其水解为Fe(OH)3沉淀后过滤;其它可溶性杂质:重结晶留在母液中。
三、实验内容5g硫酸铜20mLH2O搅拌、加热溶解2mLH2O2滴加NaOH至pH≈4静置100mL烧杯Fe(OH)3↓倾析法过滤滤液承接在蒸发皿(另留10d 于试管中用于检验纯度)2~3dH2 SO4蒸发至刚出现晶膜冷却抽滤取出晶体,称重pH1~210d待测液6mol·L-1NH3·H2O 深蓝色溶液过滤NH3·H2O洗涤滤纸蓝色弃去蓝色溶液3mLHCl 接收滤液2dKSCN 比较颜色深浅溶解沉淀产品外观、色泽;理论产量;实际产量;产率;纯度检验结果。
四、思考题产品纯度高,得率高的关键1、水解时控制好pH值:pH过低,Fe3+水解不完全;过高会生成Cu(OH)2沉淀。
2、蒸发浓缩时控制母液的量:母液过多,硫酸铜损失多,产率低;母液过少,杂质析出,纯度低。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正确读数。
2、练习酸碱标准溶液比较,学会控制滴定速度和判断终点。
二、实验内容1、酸式滴定管旋塞涂油:给酸式滴定管的旋塞涂油(P18),试漏。
要求:姿势正确,旋塞与旋塞槽接触的地方呈透明状态,转动灵活,不漏水。
2、碱式滴定管配装玻璃珠:为碱式滴定管配装大小合适的玻璃珠和乳胶管。
要求:不漏水。
3、洗涤:洗涤滴定管和锥形瓶(P5)。
要求:内壁完全被去离子水均匀润湿,不挂水珠。
4、润洗: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P19)。
要求:操作姿势正确。
5、装溶液: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内装入指定溶液,赶除气泡(P19),读数。
要求:无气泡,读数姿势及记录的数据有效数字正确。
6:熟练使用滴定管:学会熟练地从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内滴出溶液(P20)。
要求:操作姿势正确,能熟练地连续滴定、一滴、半滴(悬而未落)。
7:练习正确的滴定操作并学会确定滴定终点:从酸式滴定管放出约5mL盐酸溶液在锥形瓶中,加入30mL左右去离子水,加入2d酚酞,然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平行滴定三次。
要求:滴定操作姿势规范(P20),临近终点时半滴半滴加入,终点颜色微红。
实验次数 1 2 3 4 5V(HCl)/mL 始读数终读数净读数V(NaOH)/mL 始读数终读数净读数V (HCl)/ V (NaOH)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二)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称量方法,掌握直接称量法和减量称量法。
2、学习和掌握移液管和容量瓶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1、直接称量法与减量称量法称量练习(P41~43)(1)取下天平罩并叠好放在天平顶端,按ON(或O/T)键屏上显示0.0000g时称量,分别称出称量瓶和称量瓶盖的质量,再把称量瓶盖盖在称量瓶上称出总质量。
m(瓶)=g;m(盖)=g;m(瓶+盖)=g;(2)将称量瓶连盖轻放在托盘上,显示稳定的数字、单位后按去皮键TAR(或O/T)显示0.0000g,取出称量瓶,敲样后再称量,数字稳定后记录数据;按去皮键TAR(或O/T)显示0.0000g后继续称量下一份。
要求称取02.~0.3g 样品3份。
m1=g;m2=g;m3=g;(3)结束按OFF键,检查天平并整理干净,罩好天平罩。
2、练习移液管的移液操及移液管与容量瓶的定量转移与定容(P21~24)。
(1)洗涤移液管和容量瓶,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2)称取少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定量转移入容量瓶内,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注意溶液不能洒到容量瓶外,稀释时勿超过刻度线。
(3)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正确吸取一定体积的指定溶液并转移入锥形瓶中(要求能用食指灵活控制调节液面高度,并注意移液的姿势。
)实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原理KHC8H4O4+NaOH=KNaC8H4O4+H2O 三、实验内容准确称取KHC8H4O4 0.8~1.2g于锥形瓶中(3份)→50mLH2O →温热、溶解→冷却→2d酚酞→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30s不褪色→平行测定三次,记录数据并计算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 1 2 3 4 5 邻苯二甲酸氢钾/gV(NaOH)/mL 始读数终读数净读数计算公式 ()()()()NaOH V M NaOH 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m c =c (NaOH)/(mol ·L-1)平均值( , ) 相对相差/‰(注:相对相差为结果中取最接近的两个数字,两者之差除以两者的平均值,例如:测得的浓度为0.2001、0.2005、0.2007,则舍去0.2001,平均值=(0.2005+0.2007)÷2=0.2006,相对相差=(0.2007-0.2005)÷0.2006=1‰)四、问题与讨论1、基准物应当纯度高、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吻合、稳定且摩尔质量尽可能的大。
草酸易提纯,化学式为H 2C 2O 4·2H 2O ,稳定且摩尔质量比较大,与NaOH 按1:2定量反应,可作基准物。
2、滴定管读数误差为0.02mL ,为使相对误差小于千分之一,消耗的NaOH 的体积在20~30mL 之间。
3、指示剂在高温下变色范围会发生移动,导致滴定终点不准确。
4、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可与待测液反应,多用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5、邻苯二甲酸氢钾烘干温度过高会使少量基准物变成酸酐,此时相同质量的基准物消耗更多体积NaOH待测液,标定的浓度偏低。
实验醋酸溶液中HAc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已标定的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的含量。
2、熟悉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巩固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HAc+NaOH=NaAc+H2O三、实验内容交一洗净的250mL容量瓶领取未知液→定容→用待测溶液润洗移液管→分别移取三份试液于锥形瓶中→加2d酚酞→吹洗瓶口并稀释→用NaOH溶液滴定至粉红,30s内不褪色记录数据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 1 2 3 4 5 V(HAc)/(mL)25.00 25.00 25.00V(NaOH)/mL 始读数终读数净读数计算公式 ()00.2500.25005.60)()(HAc ⨯⨯=NaOH V NaOH c mc (NaOH)/(mol ·L-1)m (HAc )/mg平均值( , ) 相对相差/‰四、问题与讨论经常用去离子水淋洗会使最终溶液体积变大,浓度变稀,导致滴定曲线的突跃变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再在突跃范围内,滴定终点滞后,测得的HAc 含量偏大。
实验工业纯碱中总碱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继续巩固容量分析仪器的正确操作。
2、掌握甲基橙双色指示剂的应用和终点颜色的判别。
二、实验原理Na2CO3+2HCl=H2O+CO2+2NaCl 三、实验内容准确称取2.0~3.0g工业纯碱(按学号取称量瓶)于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平行移取25mL试液3份于锥形瓶中→加20~30mL水→加1~2d甲基橙→滴定至橙黄色→记录数据、计算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 1 2 3 4 5 m(工业纯碱)/gc(HCl)/(mol·L-1)V(HCl)/mL 始读数终读数 净读数计算公式 ()()00.25200.25098.61)()(O Na 2⨯⨯⨯=样品m HCl V HCl c ωw (Na 2O )平均值( , ) 相对相差/‰四、问题与讨论1、称量时要快,避免因称量瓶中的样品吸水引起误差,试样称出后再吸水对结果无影响。
2、滴定接近终点时要剧烈摇动溶液,赶除溶解在溶液中的CO 2,避免干扰滴定终点的判断。
3、不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工业纯碱中含有NaOH ,NaHCO 3等杂质。
4、样品加热溶解后一定要冷却后再定容,先定容再冷却则体积缩小,实际浓度高于计算浓度引起误差。
5、定量转移过程中溶液损失会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导致测得的总碱量偏低。
实验 解离平衡和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酸度计的使用。
2、学习利用测定弱酸和缓冲溶液pH 的方法来测定弱酸的解离常数。
二、实验原理 1、一元弱酸溶液:cHAc Ac H K pHa 210][]][[-==-+2、HAc -NaAc 缓冲溶液:HAcNaAcc c pK pH lg+=θ当c (NaAc )=c (HAc )时,pH =pKa 三、实验内容1、不同浓度HAc 溶液及缓冲溶液的配制将5只烘干的100mL 烧杯编成1~5号。
在1号烧杯中,从滴定管准确放入5.00mL 已标定的醋酸溶液,再从另一滴定管中准确放入45.00mL 蒸馏水,混合均匀。
用同样的方法按下表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
2、溶液pH 的测定用酸度计由稀到浓依次测量1~4号溶液的pH ,仔细清洗电极后再测量5号溶液的pH ,记录数据并处理下表。
烧V (HAc ) V (H 2O ) c (HAc ) pH 解离常测定温度= ℃ 四、问题与讨论1、实验中所用小烧杯应先干燥,但不可用HAc 溶液润洗,否则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
2、测定所用溶液的浓度不宜过高,浓溶液中活度系数小于1,测定的Ka 值误差较大。
3、测定溶液的pH 应由稀到浓,因为少量的稀溶液对浓溶液的浓度影响有限,但少量的浓溶液如果带入稀溶液则会使稀溶液的浓度产生较大变化。
杯编号 /mL /mL /(mol ·L-1)数Ka 测定值 平均值1 5.00 45.002 10.00 40.003 25.00 25.004 50.00 0.00525.0025.00mL0.1mol ·L-1N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