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三年高考(2016-2018)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电磁感应含解析

专题11 电磁感应【2018高考真题】1.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
一边长为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A. B.C. D.【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找到线框在移动过程中谁切割磁感线,并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整个回路中总电流的方向。
要分过程处理本题。
第一过程从①移动②的过程中然后从③到④的过程中,左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逆时针,而右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所以电流的大小为,方向是逆时针当线框再向左运动时,左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顺时针,右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此时回路中电流表现为零,故线圈在运动过程中电流是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线圈的运动利用楞次定律找到电流的方向,并计算电流的大小从而找到符合题意的图像。
2.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
OM是有一定电阻。
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
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A. B. C. D. 2【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答案】 B【点睛】此题将导体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有机融合,经典中创新。
3.(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形光滑导轨宽为L,矩形匀强磁场Ⅰ、Ⅱ的高和间距均为d,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的水平金属杆由静止释放,进入磁场Ⅰ和Ⅱ时的速度相等.金属杆在导轨间的电阻为R,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余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金属杆()A. 刚进入磁场Ⅰ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B. 穿过磁场Ⅰ的时间大于在两磁场之间的运动时间C. 穿过两磁场产生的总热量为4mgdD. 释放时距磁场Ⅰ上边界的高度h可能小于【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 BCQ1=mg.2d,所以穿过两个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4mgd,选项C正确;若金属杆进入磁场做匀速运动,则,得,有前面分析可知金属杆进入磁场的速度大于,根据得金属杆进入磁场的高度应大于,选项D错误。
三年高考2016至2018年物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2016年—2018年高考试题精编版分项解析专题16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1.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 干涉条纹消失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北京卷)【答案】 D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干涉现象,注意只有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的两列波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像,同时要掌握哪些点是振动加强点,哪些点是振动减弱点。
2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A.B.C.D.【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同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天津卷)【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分析折射率的大小;否会发生光电效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A 正确;最大,BC 错误;的频率大于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D 错误.【点睛】光的波长越大,频率越小,同一介质对其的折射率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小. 3.(多选)梳子在梳头后带上电荷,摇动这把梳子在空中产生电磁波.该电磁波______. A. 是横波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只能沿着梳子摇动的方向传播D.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 s【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答案】 AD【解析】摇动的梳子在空中产生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选项A 正确;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B 错误;电磁波传播的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选项C 错误;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光速,选项D 正确。
4.两束单色光A 、B 的波长分别为A λ、B λ,且A λ>B λ,则______(选填“A ”或“B ”)在水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大.用同一装置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可以观察到______(选填“A ”或“B ”)产生的条纹间距较大.【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答案】 A A5.如图,△ABC 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 边射入,从AC 边上的D 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
机械振动 机械波-五年(2019-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机械振动机械波一、单选题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位于M 、N 两点上,E 、F 是MN 连线中垂线上的两点,O 为EF 、MN 的交点,EO =OF 。
一带负电的点电荷在E 点由静止释放后()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O 点所受静电力最大C.由E 到O 的时间等于由O 到F 的时间D.由E 到F 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详解】AB .带负电的点电荷在E 点由静止释放,将以O 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在O 点所受电场力为零,故AB 错误;C .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点电荷由E 到O 的时间等于由O 到F 的时间,故C 正确;D .点电荷由E 到F 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 错误。
故选C 。
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发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t =0时波源开始振动,其位移y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y =A sin 2πTt ,则t =T 时的波形图为()A. B.C. D.【答案】D【详解】由于t =0时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由振动方程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且t =T 时波的图像应和t =0时的相同,根据“上坡下,下坡上”可知t =T 时的波形图为选项D 图。
故选D 。
3(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下面上下两图分别是一列机械波在传播方向上相距6m 的两个质点P 、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的周期是5sB.该波的波速是3m/sC.4s时P质点向上振动D.4s时Q质点向上振动【答案】C【详解】A.由振动图像可看出该波的周期是4s,A错误;B.由于Q、P两个质点振动反相,则可知两者间距离等于n+12λ=6m,n=0,1,2,⋯根据v=λT =32n+1m/s,n=0,1,2,⋯B错误;C.由P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s时P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C正确;D.由Q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s时Q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D错误。
2016-2017-2018三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20个专题)

2016-2018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直线运动 (2)专题02 相互作用 (8)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 (19)专题04 曲线运动 (26)专题05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38)专题06 功和能 (51)专题07 动量 (70)专题08 静电场 (82)专题09 稳恒电流 (102)专题10 磁场 (106)专题11 电磁感应 (119)专题12 交流电 (137)专题13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 (147)专题14 选修3-3 (162)专题15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92)专题16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207)专题17 力学实验 (233)专题18 电学实验 (264)专题19 力学计算题 (290)专题20 电学计算题 (317)专题01 直线运动20181.【2018·全国新课标I卷】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 B2.【2018·浙江卷】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
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A. 13sB. 16sC. 21sD. 26s【答案】 C【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3.【2018·全国新课标II卷】(多选)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高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专题G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含解析)

G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G1 机械振动1.G1[2016·北京卷] 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在M 、N 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O 为原点,建立Ox 轴.向右为x 轴正方向.若振子位于N 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 )图1图1A [解析] 弹簧振子的初始位置N 点位于x 轴的正向位移处.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不正确.G2 机械波2.[2016·全国卷Ⅰ] [物理——选修34]G2(1)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1)ACE [解析]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故A 正确;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上的时间间隔为15 s ,所以周期T =t n =159 s =53s ,该水面波的频率f =0.6 Hz ,故B 错误;该水面波的波长λ=vT =3 m ,故C 正确;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只能说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不能说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故D 错误,E 正确.3.[2016·全国卷Ⅱ] [物理——选修34]G2(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0和x =5 cm 处的两个质点.t =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y =4 cm ,质点A 处于波峰位置;t =13s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 =1 s 时,质点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i)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ii)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答案] (i)4 s 7.5 cm/s 30 cm[解析] (i)设振动周期为T .由于质点A 在0到1 s 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14个周期,由此可知T =4 s ①由于质点O 与A 的距离5 cm 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 轴正向传播,O 在t =13s 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 在t =1 s 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23s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v =7.5 cm/s ②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λ=30 cm ③(ii)设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y =A cos ⎝ ⎛⎭⎪⎫2πt T +φ0 ④ 将①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4=A cos φ00=A cos ⎝ ⎛⎭⎪⎫π6+φ0 ⑤ 解得φ0=π3,A =8 cm ⑥ 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y =0.08cos ⎝ ⎛⎭⎪⎫πt 2+π3(国际单位制) 或y =0.08sin ⎝⎛⎭⎪⎫πt 2+5π6(国际单位制). 4.[2016·全国卷Ⅲ] [物理——选修34]G2(1)由波源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 ,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 、Q 两质点位于波源S 的两侧,且P 、Q 和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 、14.6 m .P 、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B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BDE [解析]波长λ=vT =v f =0.8 m ,SQ =14.6 m =1814λ,当S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Q 应处于波谷;SP =15.8 m =1934λ,当S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 应处于波峰;可见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应始终相反,A 、C 错误,B 、D 、E 正确.5.G2 N3[2016·北京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 传播B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C .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 .光需要介质才能传播A [解析] 光波属于电磁波,光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就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选项A 正确.空气中的声波是振源的振动造成空气密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它存在密部和疏部,属于纵波,选项B 不正确.声波不仅仅能在空气中传播,在固体、液体中都可以传播,选项C 不正确.光波属于电磁波,电磁波是通过电磁场的交替变化传递的,不需要介质,选项D 不正确.G3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综合6.G4[2016·天津卷] 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y =5sin ⎝ ⎛⎭⎪⎫π2t ,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 =12 m 处,波形图像如图1所示,则( )图1A .此后再经6 s 该波传播到x =24 m 处B .M 点在此后第3 s 末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D .此后M 点第一次到达y =-3 m 处所需时间是2 sAB [解析] 根据波源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周期为4 s ,从波的图像可以看出波长为8 m ,根据波速公式可以得出,波速为2 m/s ,再经过6 s ,波向前传播了12 m ,故振动的形式传到x =24 m 处,A正确;M 点在此时振动的方向沿y 轴负方向,则第3 s 末,即经过了34周期,该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正确;波传播到x =12 m 时的起振方向为y 轴正方向,波源的起振方向与每个点的起振方向一致,C 错误;该时刻M 点向y 轴负方向振动,设经时间t 1运动到平衡位置,由3=5sin ⎝ ⎛⎭⎪⎫π2t 1,得t 1=3790 s ,故M 点第一次到达y =-3 m 处所需时间为3745s ,D 错误. 7.G4[2016·四川卷] 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 、Q 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 m 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 ,当波传到Q 时开始计时,P 、Q 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1所示.则( )图1A .质点Q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该波从P 传到Q 的时间可能为7 sC .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D .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 mAD [解析] 读图可知,质点P 的振动图像为虚线,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为实线.从0时刻开始,质点Q 的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A 选项正确.由题可知,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从P 到Q ,由图可知,周期T =6 s ,质点Q 的振动图像向左平移4 s 后与P 点的振动图像重合,意味着Q 比P 的振动滞后了4 s ,即P 传到Q 的时间Δt 可能为4 s ,同时由周期性可知,从P 传到Q 的时间Δt 为(4+nT )s ,n =0,1,2,…,即Δt=4 s ,10 s ,16 s ,…,所以B 选项错误.由v =Δx Δt,考虑到简谐波的周期性,当Δt =4 s ,10 s ,16 s ,…时,速度v 可能为2.5 m/s ,1 m/s ,0.625 m/s ,…,C 选项错误.同理,考虑周期性,由λ=vT 可得,波长可能为15 m ,6 m ,3.75 m ,…,D 选项正确.。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动量含解析

专题07动量【2018高考真题】1.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 10NB. 102 NC. 103 ND. 104 N【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答案】C由动量定理可知:,解得:,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103 N,故C正确故选C点睛:利用动能定理求出落地时的速度,然后借助于动量定理求出地面的接触力2.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能、动量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在启动阶段,列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at,由动能公式E=mv2,可知列车动能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A C错误;由v2=2ax,可知列k车动能与位移x成正比,选项B正确;由动量公式p=mv,可知列车动能E=mv2=,即与列车的动量二次k方成正比,选项D错误。
3.(多选)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容器的极板水平,两微粒a、b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它们分别静止于电容器的上、下极板附近,与极板距离相等。
现同时释放a、b,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在随后的某时刻t,a、b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a、b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可忽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质量比b的大B.在t时刻,a的动能比b的大C.在t时刻,a和b的电势能相等D.在t时刻,a和b的动量大小相等【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答案】BD在t时刻,a的动能比b大,选项B正确;由于在t时刻两微粒经过同一水平面,电势相等,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所以在t时刻,a和b的电势能不等,选项C错误;由于a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合外力)等于b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合外力),根据动量定理,在t时刻,a微粒的动量等于b微粒,选项D正确。
三年高考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含解析)

专题13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选择题1.【2016·北京卷】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M 、N 之间做简谐运动。
以平衡位置O 为原点,建立Ox 轴。
向右为x 的轴的正方向。
若振子位于N 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答案】A【解析】由于向右为正方向,振子位于N 点时开始计时,所以0时刻位移为正,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将向左运动,即向负方向运动,故A 正确。
【考点定位】简谐振动图像【方法技巧】在考纲上简谐振动这一块要求学生能从振动图象上获取信息,会求简谐运动的路程和位移,以及掌握简谐运动的表达式sin x A t ωϕ=+()。
2.【2016·天津卷】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π5sin()2y t =,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 =12 m 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则A .此后再经6 s 该波传播到x =24 m 处B .M 点在此后第3 s 末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D .此后M 点第一次到达y =–3 m 处所需时间是2 s【答案】AB【考点定位】机械波的传播、质点的振动【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质点的振动及机械波的传播;要知道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质点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而不随波迁移;能根据波形图及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3.【2016·四川卷】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Q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 m 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当波传到Q开始计时,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则A.质点Q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B.该波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7 s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 m【答案】AD【解析】由图线可知,质点Q开始起振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A正确;振动由P 向Q传播,由图线可知T=6 s,故振动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nT+4) s=v(6n+4) s,(n=1、2、3、……),故不可能为7 s选项B错误;根据(nT+4)v=10 m可得10m/s64vn=+(n=1、2、3、……),故波速不可能为2 m/s,选项C错误;根据60m64vTnλ==+,当n=1时,λ=6 m,选项D正确;故选AD。
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解析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解析版)专题1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20年高考)[物理——选修3-4]15.在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的有__________。
A. 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B. 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探测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发生变化C. 观察者听到远去的列车发出的汽笛声,音调会变低D. 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E. 天文学上观察到双星(相距较近、均绕它们连线上某点做圆周运动的两颗恒星)光谱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答案】BCE【解析】A.之所以不能同时观察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慢,所以A错误;B.超声波与血液中的血小板等细胞发生反射时,由于血小板的运动会使得反射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B正确;C.列车和人的位置相对变化了,所以听得的声音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C正确;D.波动传播速度不一样是由于波的波长不一样导致的,D错误;E.双星在周期性运动时,会使得到地球的距离发生周期性变化,故接收到的光频率会发生变化,E正确。
故选BCE。
16.一振动片以频率f做简谐振动时,固定在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同步周期性地触动水面上a、b两点,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c是水面上的一点,a、b、c间的距离均为l,如图所示。
已知除c点外,在ac连线上还有其他振幅极大的点,其中距c最近的点到c的距离为38l。
求:(i)波的波长;(ii)波的传播速度。
【答案】(i )14l ;(ii )14fl 【解析】(i )设与c 点最近的振幅极大点为d ,则3588ad l l l =-=根据余弦定理78bdl ==根据干涉加强点光程差的关系:12x x x n λ∆=-=(最近的,n=1) 即14bd ad l -=,所以波长为14l(ii )由于受迫振动的频率取决于受迫源的频率由v f λ=得,14v fl =。
一、选择题1.(2011年)34.(1)(6分)一振动周期为T ,振幅为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2018年高考试题精编版分项解析专题15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 0.60 mB. 0.30 mC. 0.20 mD. 0.15 m【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北京卷)【答案】 B【解析】可以画出PQ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点睛:解决机械波的题目关键在于理解波的周期性,即时间的周期性或空间的周期性,得到波长的通项,再求解处波长的特殊值。
2.(多选)一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
t=0时振子的位移为-0.1 m,t=1 s时位移为0.1 m,则A. 若振幅为0.1 mB. 若振幅为0.1 mC. 若振幅为0.2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4 sD. 若振幅为0.2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6 s【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天津卷)【答案】 ADn=0时,T=2s,为整数;对于②式,T不为整数;对于③式,当n=0时,T=6s,之后只会大于6s,故C错误D正确【点睛】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1s时刻x=0.1m,关于平衡位置对称;如果振幅为0.1m,则1s为半周期的奇数倍;如果振幅为0.2m,分靠近平衡位置和远离平衡位置分析.3.(多选)两列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简谐横波P、Q分别沿+x和-x轴方向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两列波的振动方向均沿y轴,某时刻两波的波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P波的波峰,Q波的波谷;虚线表示P波的波谷、Q波的波峰。
a、b、c为三个等间距的质点,d为b、c中间的质点。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质点a的振幅为2AB. 质点b始终静止不动C. 图示时刻质点c的位移为0D. 图示时刻质点d的振动方向沿-y轴【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答案】 CD【解析】AC、质点a和c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点,两列波的振幅相等,所以a和c位移始终为0,即静止不动,故A错误,C正确;B、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两列波各向前传播四分之一波长,P波a处的波谷和Q波在c处的波谷刚好传播到b点,所以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为2A,为振动加强点,故B错误;D、图示时刻,d点在P波的平衡位置与波峰之间,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同时d点在Q 波的波谷与平衡位置之间,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所以d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故D正确;故选CD。
【点睛】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波,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加强,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据此分析。
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和t=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己知该波的周期T>0.20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波速为0.40 m/sB.波长为0.08 mC.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D.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答案】 ACE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x=0 和x=0.6 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6 m,求其波速和波长【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答案】v=2 m/s ;λ=0.8 m【解析】由图象可知,周期T=0.4 s由于波长大于0.6 m,由图象可知,波从A到B的传播时间Δt=0.3 sv=2 m/s 波长λ=vT,代入数据得λ=0.8 m6.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900m/s。
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铁桥的一端而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1.00s。
桥的长度为_______m,若该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则它在钢铁中波长为λ的_______倍。
【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答案】(2故本题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了波的传播的问题,知道不同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当传播是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7.一列简谐横波在t 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
求(i)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ii)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答案】(1(2)x Q=9 cm③式有⑤由④⑤式得,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为⑥1.【2017·天津卷】手持较长软绳端点O以周期T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带动绳上的其他质点振动形成简谐波沿绳水平传播,示意如图。
绳上有另一质点P,且O、P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
t=0时,O位于最高点,P的位移恰好为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简谐波是纵波B .该简谐波的最大波长为2LC .8Tt =时,P 在平衡位置上方D .38Tt =时,P 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C【考点定位】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名师点睛】本题应注意波的周期性,要从波长入手。
2.【2017·北京卷】某弹簧振子沿x 轴的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t =1 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B .t =2 s 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C .t =3 s 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D .t =4 s 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答案】A【解析】在t =1 s 和t =3 s 时,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远,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方向指向平衡位置,A 正确,C 错误;在t =2 s 和t =4 s 时,振子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回复力和加速度均为零,BD 错误。
【考点定位】振动图象【名师点睛】根据振动图象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沿着时间轴看去,“上坡”段质点向上振动,“下坡”段质点向下振动。
3.【2017·新课标Ⅲ卷】(5分)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
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波长为2 m B.波速为6 m/s C.频率为1.5 HzD.t=1 s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波峰E.t=2 s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答案】BCE【考点定位】机械波的传播、质点的振动【名师点睛】本题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可以运用波形的平移法分析波传播的最短距离,要理解“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表达的意义。
4.【2017·江苏卷】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时,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播出声波的___________(选填“周期”或“频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声波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频率不变【解析】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两倍,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所以传播速度不变.【考点定位】机械波频率波速【名师点睛】机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决定,而频率由波源决定.5.【2017·新课标Ⅰ卷】(5分)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
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
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答案】2 减弱加强【考点定位】波的叠加、干涉【名师点睛】本题只要考查产生两列波相遇处是加强或减弱的条件,尤其小心两波源振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即振动步调相反,刚好颠倒过来。
1.【2016·北京卷】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M、N之间做简谐运动。
以平衡位置O为原点,建立Ox轴。
向右为x的轴的正方向。
若振子位于N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答案】A【解析】由于向右为正方向,振子位于N点时开始计时,所以0时刻位移为正,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将向左运动,即向负方向运动,故A正确。
【考点定位】简谐振动图像【方法技巧】在考纲上简谐振动这一块要求学生能从振动图象上获取信息,会求简谐运动的路程和位移,以及掌握简谐运动的表达式sin x A t ωϕ=+()。
2.【2016·天津卷】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π5sin()2y t =,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 =12 m 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则A .此后再经6 s 该波传播到x =24 m 处B .M 点在此后第3 s 末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D .此后M 点第一次到达y =–3 m 处所需时间是2 s 【答案】AB【考点定位】机械波的传播、质点的振动【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质点的振动及机械波的传播;要知道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质点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而不随波迁移;能根据波形图及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3.【2016·四川卷】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 、Q 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 m 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 ,当波传到Q 开始计时,P 、Q 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则A.质点Q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B.该波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7 s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 m【答案】AD【解析】由图线可知,质点Q开始起振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A正确;振动由P向Q传播,由图线可知T=6 s,故振动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nT+4) s=v(6n+4) s,(n=1、2、3、……),故不可能为7 s选项B错误;根据(nT+4)v=10 m可得10m/s64vn=+(n=1、2、3、……),故波速不可能为2 m/s,选项C错误;根据60m64vTnλ==+,当n=1时,λ=6 m,选项D正确;故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