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_word版有答案(已审阅)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1.2.1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1.2.1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优案11.读准字音①彷徨()②篱墙()③榆阴()④颓圮() ⑤漫溯() ⑥长篙()⑦青荇() ⑧斑斓() ⑨笙箫()答案①pánɡ huánɡ②lí③yīn④tuí pǐ⑤sù⑥ɡāo⑦xìnɡ⑧bān lán⑨shēnɡ2.词语辨用(1)寂寥·寂寞老人独自生活在这座巨大而的空房子里,内心无比。

(2)彷徨·徜徉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在知识的大道上。

(3)沉淀·积淀就像在杯子里只有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味一样,你只有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4)斑斓·灿烂徐志摩为中国现代新诗留下了的一页,如同的玛瑙,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答案(1)寂寥寂寞(2)彷徨徜徉(3)沉淀积淀(4)灿烂斑斓解析(1)“寂寥”和“寂寞”的适用对象不同。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多指周围环境。

寂寞:冷清孤单,清静;又形容孤独无助。

多指人心里感觉。

(2)“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3)“沉淀”和“积淀”都有“沉下来,积聚”的意思,但二者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同。

沉淀: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②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③比喻凝聚,积累。

“沉淀”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

积淀: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下来的事物。

“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抽象事物。

(4)二者都有“非常好看”的意思,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斑斓”指灿烂多彩,专指色彩。

“灿烂”指明亮华丽的样子,也形容文辞华美或事业辉煌、美好。

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纵观TPP成员国,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都与中国有着数额巨大的国际贸易,TPP有可能使中国原本富有竞争力的外贸产品黯然神伤。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州区2019- -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20年7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且距离第二近的行星,因此成为目前除地球以外人类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人类用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

探测火星对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了解火星的气候、地质和资源,为今后在其上建立人类第二个家园做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探测火星的方式与探测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环绕探测、着陆探测、巡视探测、采样返回探测、载人登陆探测等五种。

其中采用环绕探测方式可以对火星进行普查;采用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方式可以对火星进行区城性详查;采用采样返回探测和载人登陆探测方式可以对火星进行区域性精查。

探测方式按前后顺序来说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先进行环绕探测。

然后进行着陆探测、巡视探测、采样返回探测,最终进行载人登陆探测。

目前,人类在探月的历程中,这五种探测方式都采用过,但每次发射基本上只采用其中的一两种探测方式。

与月球探测相比,由于火星距地球的距离比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遙远得多,探测火星的难度也比探测月球的难度大得多,因此,至今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只采用过环绕探测、着陆探测、巡视探测方式。

我国将在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探测任务。

起点很高,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我国火星探测无论在巡视器上,还是轨道器上都有很多不同的有效载荷,可实现各种科学目标。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相关研究2016年6月初样方案就完成了,所以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新编(职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新编(职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高试卷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

②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

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

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

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

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

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

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

③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

目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最新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

(共12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ɡòn ɡ)—供.认(ɡōn ɡ) 晃.眼(hu ǎn ɡ)—摇头晃.脑(hu àn ɡ)B.停泊.(b ó)—血泊.(p ō) 监.牢(ji ān )—国子监.(ji àn )C.丈夫.(f ū)—逝者如斯夫.(f ū) 喧哗.(hu á)—哗.哗流水(hu á)2.下面加点的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傅. 副.业 负.担 附.庸 B.俊.马 竣.工 严骏. 峻.杰 C.树稍. 船艄. 捎.话 梢.胜一筹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哪一项解释有误( ) A.其人弗能应.也。

应:应答。

B.果.有杨梅。

果:果然。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闻:听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次家长会上,学校领导认真总结并听取了家委会成员的建议B.今天全班都来参加毕业典礼彩排,只有龙一鸣一人请假C.中国为了实现半导体国产化这一夙愿,展现出毫不松懈的态度5.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哪一幅是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A. B. C.6.对这幅漫画的寓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医生自己生病了,却不愿意进行急救B.讽刺少数医生良心出了问题却不承认,不改正C.有些人总喜欢把没有生病的人送进抢救室二、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共2分)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教我们耐心地写字的方法;下课时,他常常和我们在一起。

昨天下午,他给淘淘补了一天的课,他非常感动马老师。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5题 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6分) (1) ,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名句是:, 。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我们拾级..( )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2)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 )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

(3)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y ì r ì)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4)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 (w úy 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 , , , , 。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A .④③②①⑥⑤B .⑤④①⑥②③C .④②①⑥⑤③D .⑤②①⑥③④4.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1)~(2)题。

(每小题2分,共4分)(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笔画横轻竖重,撇捺出笔劲利。

B.笔力浑厚强劲,气势庄严雄浑。

C.结构阔大端正,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D.从总体上看,作品刚健而娟秀,飘逸而灵动。

(2)同样是描写洞庭湖,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却是以夸张手法描写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B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B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B语文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 因势利导,既尊重和回应孩子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重塑和更新。

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谎言犹如精神家园的“杂草”,需要及时地清除。

③当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孩子们的谎言”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小。

④生硬、粗暴地拔掉杂草固然立竿见影,却难免会留下后遗症。

A.“生硬”是形容词,“观念”是名词,“生存空间”和“良性互动”都是动宾短语。

B.“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谎言犹如精神家园的‘杂草’,需要及时地清除。

”这个句子中,“杂草”做主语。

C.“因势利导,既尊重和回应孩子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重塑和更新。

”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序是②④①③。

2 . 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

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借鉴外地经验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做好经验总结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①。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①;尚方②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

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③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

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

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

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

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因涕泣横.流。

懿曰:“且止,忍不可忍!”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

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

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

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

”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

”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

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故爽等不复设备。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

正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彦皆从。

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

因奏爽罪恶于帝。

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

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④佳人,生汝兄弟,钝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注】①乘舆:代指皇帝。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翘.首(qiáo) 诘.责(jié) 盎.然(àng) 坦荡如砥.(dĭ)B.滞.留(zhì) 锃.亮 (zèn) 炽.热(chì) 惟妙惟肖.(xiào)C.禁锢.(gù) 吹嘘.(xū) 轩榭.(xiè) 络绎.不绝( yì)D.屏.息(bĭng) 喝.彩 hè) 簌.簌(sù) 深恶.痛绝(wù)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隅得,便却是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D.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为了语文课题研究。

B.我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即使是面对最调皮的孩子,她也总能因她的修养而和颜悦色....。

D.青城山以山川秀丽,意境悠远而闻名,优美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去年5月30日,火星抵达了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见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B卷河北冀州中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

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

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

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

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

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

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

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

《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

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

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

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

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

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

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

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

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

B.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后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

C.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

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

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

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B.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C.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D.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一种称谓,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

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C.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曰死。

D.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任官,类似的用法还有《陈情表》中“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琼能识明主。

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

B.秦琼胆量过人。

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C.秦琼为人忠心。

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

D.秦琼英勇善战。

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3)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二)诗歌阅读(11分)戏题牡丹韩愈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8.诗歌前四句表现了牡丹怎样的特点?诗人使用虚词“同、俱、何须、并、偏”对牡丹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9.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1)《论语》十则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

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

”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

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

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