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P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

+ H 2O
OH + N 2
+ H 2S O 4
Br 2 Fe Br
NO
2
Fe + HCI
OH Br 相间
H 3O
Na NO N 2 HSO Br
4
2 4
0 ~ 5 ℃ H 2 SO
NH 2 Br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H 3 PO 2 ,H 2 O +N Na OH,HCHO
2
• (2)被氢原子取代
N 2 HSO
4
+N C 2 H 5 OH +N
2
2
HNO H 2 SO
3
Fe + HCI NO
2
NH N 2 HSO
2
4
Br 2
4
NH2Br源自Br H 3 PO 2 ,H 2 O
Br
Br
Na NO
2
Br
4
Br
0 ~ 5 ℃ H 2 SO Br Br
Br
第十六章
HNO CH NH Br
3 3 4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 (2)被卤原子取代
KI I Cu X 或Cu X +N N2 X Cu CN CN HBF +N
2 2
+N
2
4
F +N
2
第十六章
• • • •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6.2.2 保留氮的反应 (1)还原反应 (2)偶合反应 重氮盐与酚或芳胺作用,生成带 “-N2-” 有颜色的化 合物的反应。
S n C I2 , H C I N 2 CI Zn + HCI NH 2 稀Na OH N 2 CI + OH 0℃ 偶氮组分 N N OH NHNH HCI
第十六章重氮与偶氮化合物

上述反应溴代时要用HBr和Cu2Br2,不能用HCl和Cu2Cl2代替。 上述反应如果用铜粉代替Cu2X2 ,加热重氮盐也可生成卤代烃, 但产率较低,该反应称为伽特曼(Gattermann)反应。
N Br 2 Cu Br CH 3 CH 3
被碘原子取代
由于I-原子的亲核活性较高,重氮基比较容易被碘原子取代, 而无需催化剂。只要把重氮盐与KI水溶液一起加热,重氮基即 可被碘原子取代,这是把碘原子引入芳环的好方法。 NaNO + H SO KI 2 2 4 O N NH O N N HSO O NI 2 2 2 2 4 2
N 如果用H2SO4代替HCl,则生成重氮苯硫酸盐。 2HSO 4 在进行重氮化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温度要控制在0~ 5 ℃之间,过高会分解。 (2)加酸要过量。酸有三个作用:一是与NaNO2作用生成 HNO2,二是与产物作用成盐,三使反应体系保持强酸性。因 为重氮盐在强酸中才能稳定存在。酸度小时,会与未反应的苯 胺发生偶合反应。
O H
4 ( N , N 二 甲 氨 基 ) 偶 氮 苯 4 ' 磺 酸 4 , 4 ' - 二 羟 基 氢 化 偶 氮 苯
( C H ) C N N C ( C H ) 3 2 3 2 C N C N 偶 氮 二 异 丁 腈 ( C H ) C+ 3 2 N 2 2 C N 自 由 基 引 发 剂 , 发 泡 剂
重氮化合物的命名
如果重氮基只一端与烃基相连,则称为重氮化合物。如:
N NC l
N N
N N
氯 化 重 氮 苯 ( 重 氮 苯 盐 酸 盐 ) C H N 2 2 C H 2 N N 重 氮 甲 烷 C H 2 N N
第16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部分 -H+
偶联部分
N=N + -Y H -Y
N=N
Y 表示强供电子基:-OH 、-NH2、-NHR、-NR2等 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羟基或氨基的邻、对位(空间效 应影响,一般发生在对位;对位被占时发生在邻位)。
a)与苯酚偶联 + N2Cl OH
NaOH(pH~ 8)
+ 条件:
0~5 ℃
N=N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6.1 16.2 16.3 16.4 重氮化反应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重氮甲烷和碳烯
本章作业
习题 4. 习题 6. (2), (3), (4), (5) 习题 8.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都含有-N=N-结构 -N=N(-N2-) 偶氮化合物 —— 两端都与碳相连
C:重氮甲烷受光或热作用,生成碳烯(卡宾)
二、 碳烯——卡宾
一个二价碳的反应中间体,活性高、寿命短。 (一)碳烯的生成
(二)碳烯的结构——未成键电子的状态
(三)碳烯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碳烯(缺电子)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
• 单线态碳烯 (重氮甲烷在液态用光分解产生)和碳碳双键的加成 是一步反应,形成过渡态后,即得三元产物:
OH
NH2
CH3 -OH CH3 -OH 不反应
16.3 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芳香族重氮盐的偶联反应,可以合成偶氮染料。 古代所用染料主要从植物中提取(靛蓝、茜素等)。由 于有机化学的发展,合成了品种多,成本低的合成染料,偶 氮染料就是其中的一种。 芳香族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显色原因与分子的-N=N-基有关。 .. -N=N- 偶氮基 -OH .. 亚硝基 -N=O -NH2 .. = = 醌 -OCH3 助色团 发色团 .. O O -X .. -C—C- 1,2-二酮基 -SO3H -CH=N 亚胺基 = =
十六章节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N2Cl CH3CONH
N2HSO4
氯化重氮苯 对乙酰氨基重氮苯硫酸盐
16.1 重氮化反应
定义:一级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旳反应。 (pH>3旳酸性条件)
C6H5-NH2
NaNO2 + HCl, or C4H9ONO + CH3CO2H 0-5oC C2H5OH H2O
+
-
[ C6H5-N N ] Cl
+
[ C6H5-N
N ] BF4 -
-N2
+ + BF4-
F BF3
F + BF3
席曼反应旳推广(奥拉,1961年)
CH3 N+ 2BCl4-
35-37oC
CH3 N+ 2BBr4-
128-134oC
CH3 Cl + N2 + BCl3
CH3 Br + N2 + BBr3
N+ 2HSO4- + NaI (orKI)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 和偶氮化合物
基本要求: 1.掌握重氮盐旳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上旳应用。 2.掌握重氮甲烷旳构造、性质及烯胺旳反应。 3. 了解α—消除和γ—消除,尤其是卡宾旳形成及应用。 4.了解偶氮化合物及染料。 5. 了解叠氮化合物及氮烯。
作业: P405 1,2,3,4,5,6,7,8,9,10,11
刚穆伯--巴赫曼反应。
Ar-N2+Cl- + Ar1H
NaOH-H2O-苯体系
or NaNO2-中性有机溶剂
反应条件温和
Ar-Ar1
反应机理
+N2Cl + NaOH
-NaCl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CH3COONa 0-5 C
。
NaO3S
N=N
N(CH3)2
甲基橙 (酸红碱黄,变色范围pH3.1-4.4)
能产生颜色的有机物一般都含有生色基和助色基。 能产生颜色的有机物一般都含有生色基和助色基。
27
生色基一般含有共轭体系, 生色基一般含有共轭体系,如:
11
例如:
从 OH
Br 溴会在碱熔时水解
NO2
NO2
Br2/Fe Fe+HCl
NH2 Br OH Br
解:
混酸
50 C
。
N2+ HSO4HNO2+过量H2SO4 0-5 C
。
H2O
Br
Br
12
例如: 由苯制取间硝基苯酚。 例如 由苯制取间硝基苯酚。
部分还原
13
、-Cl、- 、-I) ⑶重氮基被卤素取代 (X=-F、- 、- 、- - 、- 、-Br、-
近来报导用重氮氟磷酸盐代替重氮氟硼酸盐,产率高 近来报导用重氮氟磷酸盐代替重氮氟硼酸盐,产率高: 重氮氟磷酸盐代替重氮氟硼酸盐
16
例: 解: CH3
CH3 由
CH3 F
CH3
混酸
CH3 + NO2
CH3
Fe+HCl (CH3CO)2O
CH3 NHCOCH3
HNO2+过量H 2SO4 0-5 C
NO2
偶氮染料———苏丹红 苏丹红 偶氮染料
30
苏丹红,学名苏丹,分为Ⅰ 苏丹红,学名苏丹,分为Ⅰ、Ⅱ、Ⅲ、Ⅳ号,是一类合 成型偶氮染料, 主要用于溶剂、 成型偶氮染料 主要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和 地板等的增光。 地板等的增光。 在苏丹红事件中,包括30家企业的 家企业的88个食品样品先后被 在苏丹红事件中,包括 家企业的 个食品样品先后被 检出含有苏丹红Ⅰ 检出含有苏丹红Ⅰ号。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 副所长储晓刚表示,送检的几份(鸭蛋)样品里苏丹红Ⅳ 副所长储晓刚表示,送检的几份(鸭蛋)样品里苏丹红Ⅳ号 含量最高达到0.137mg/kg。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 mg/kg。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 含量最高达到 mg/kg。 号列为三类致癌物。 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
第十六章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N=N —官能团。
重氮化合物通式:R —N=N —X 或 Ar —N=N —X偶氮化合物通式:R —N=N —R 、Ar —N=N —R 或Ar —N=N —Ar 16.1芳香族重N 盐的制备1.注意温度条件,不能超过5℃,否则会引起分解。
2.盐酸的用量为,芳香伯胺 :HCl = 1 :3还有1molHCl 维持反应液的酸性,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并稳定重氮盐 3.HNO 2的用量, HNO 2 :ArNH 2 = 1 :1 4.重氮盐的结构重氮基正离子,N ,N 键中有2个π键相互垂直,有一个σ键。
16.2芳香族重N 盐的性质16.2.1放N 2反应——取代反应1. 羟基取代为什么用硫酸重N 盐?① 因为氯化重N 盐在反应中有Cl —存在,会生成氯苯酚。
② 怎样防止重N 盐与产物酚的偶联? 强酸溶液。
加热煮沸,促进重N 盐迅速水解。
③ 合成中的应用(在苯环上某一指定位置引进羟基)N H 2+NaNO 22HCl NaCl 2H 2O +0~5℃N 2C l ++HCl NaNO 2+HNO 2HCl +ArNH 23Cl+N N +Cl -Ar-N=NN N +Ar +或N 2++Y Y N 2SO 4H +H 2O H△OH N 2↑H 2SO 4++2. H 原子取代H 3PO 2次磷酸。
3. 卤原子取代注意:① 可制备氟苯和碘苯。
② 亲电取代生成的是邻、对位混合物,而此法可得纯品。
4.—CN 取代 Sandmeyer 反应5.—NO 2取代2N 2SO 4HNO 2H 2OOHNO 2△+N 2↑HCl +NH+N 2Cl +G.Schiemann 反应Gattermann 反应如催化剂为:CuCl-HClCuBr-HBr称为Sandmeyer反应N 2SO 4H CuCN-KCNCN COOH CH 2NH224 -2+NaNO 2NO 2NO 216.2.2 保留氮的反应 1.还原反应还原剂:SnCl 2,Sn+HCl ,NaHSO 3,Zn+Ac ,Na 2SO 3 较强的还原剂:Zn+HCl2.偶联反应① 什么是偶联反应?重氮盐在弱酸、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与芳胺或酚类(活泼的芳香族化合物)进行芳香亲电取代生成有颜色的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 ~ 。
第十六章偶氮和重氮化合物

CH3 CH3 C CN N N
CH3 C CN CH3
偶氮二异丁腈 azodiisobutyronitrile azodiisobutyronitrile
重氮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在—N=N—基团的一端与非碳原子直接相连。 基团的一端与非碳原子直接相连。 英文俗名以diazo为词头。 英文俗名以diazo为词头。 diazo为词头
CH2N2
CH3CCH O
CCH3 OCH3
和酰氯反应:生成重氮甲基酮,重氮甲基酮在Ag 和酰氯反应:生成重氮甲基酮,重氮甲基酮在Ag2O存 在下发生重排反应,生成烯酮。 在下发生重排反应,生成烯酮。
RCOCl + CH2N2
O
R C CHN2
Ag2O
RCOCHN2 + HCl
O
R C
· ·
H O C C R
N2HSO4
16.2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16.2.1 重氮基被取代反应 重氮离子基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容易被许多亲核试剂取 重氮离子基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容易被许多亲核试剂取 代,生成相应的产物。 生成相应的产物。 这些基团有羟基、卤素、氨基、氰基、氢原子等。 这些基团有羟基、卤素、氨基、氰基、氢原子等。 (1)被羟基取代:重氮盐的酸性水溶液加热时, (1)被羟基取代:重氮盐的酸性水溶液加热时,发生水解生成 被羟基取代 酚,并放出氮气。 并放出氮气。 △
单线态碳烯(重氮甲烷在液态用光分解产生)和碳碳双键的加成 单线态碳烯( 重氮甲烷在液态用光分解产生) 是一步反应,形成过渡态后,即得三元产物: 是一步反应,形成过渡态后,即得三元产物:
单线态碳烯与顺(或反) 单线态碳烯与顺(或反)-2-丁烯作用,分别生成顺(或反)产物 丁烯作用,分别生成顺(或反)
第十六章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
N2Cl NH2
OH
N N
OH
NH2 N N
+
CH3
CH3
反应时介质的pH值对同时具有氨基和酚羟基的化合物 进行偶合时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例如,染料中间体H-酸:
NH2
OH
pH=5~7
HO3S
pH=8~10
SO 3H
三、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芳香族偶氮化合物的通式为Ar-N=N-Ar', 它们都 具有颜色,性质稳定,称为偶氮染料。有些偶氮化合物 由于颜色不稳定,可作分析化学的指示剂。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 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都是分子中含有-N2-官能团。 -N2官能团的两端都和基团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偶氮化合 物;如果一端与非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则称为重氮化合物。例 如:
N N
N N
OH
偶氮苯
对羟基偶氮苯
N
+
N Cl
N
N OH
N
+
N OH
氯化重氮苯
苯基重氮酸
N2Cl +
OH
pH=8~10
N N
OH
对羟基偶氮苯
重氮盐和酚的偶合反应一般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因为 重氮盐和酚的偶合反应一般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在碱性条件下酚成为苯氧负离子,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利 于偶合反应。若溶液碱性太强(pH>10),则对反应不利,重氮 盐在此条件下转变成重氮氢氧化物或重氮酸盐,从而使偶合反 应速率降低或中止。
HO O 2N N N
(H3C)2N
N N
SO Na
3
对位红(染料)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甲基橙(指示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N=N —官能团。
重氮化合物通式:R —N=N —X 或 Ar —N=N —X
偶氮化合物通式:R —N=N —R 、Ar —N=N —R 或Ar —N=N —Ar 16.1芳香族重N 盐的制备
1.注意温度条件,不能超过5℃,否则会引起分解。
2.盐酸的用量为,芳香伯胺 :HCl = 1 :3
还有1molHCl 维持反应液的酸性,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并稳定重氮盐 3.HNO 2的用量, HNO 2 :ArNH 2 = 1 :1 4.重氮盐的结构
重氮基正离子,N ,N 键中有2个π键相互垂直,有一个σ键。
16.2芳香族重N 盐的性质
16.2.1放N 2反应——取代反应
1. 羟基取代
为什么用硫酸重N 盐?
① 因为氯化重N 盐在反应中有Cl —
存在,会生成氯苯酚。
② 怎样防止重N 盐与产物酚的偶联? 强酸溶液。
加热煮沸,促进重N 盐迅速水解。
③ 合成中的应用(在苯环上某一指定位置引进羟基)
N H 2+NaNO 22HCl NaCl 2H 2O +0~5℃
N 2C l +
+HCl NaNO 2
+HNO 2HCl +ArNH 23Cl
+
N N +
Cl -Ar-N=N
N N +Ar +
或N 2++
Y Y N 2SO 4H +H 2O H
△OH N 2↑H 2SO 4++
2. H 原子取代
H 3PO 2次磷酸。
3. 卤原子取代
注意:① 可制备氟苯和碘苯。
② 亲电取代生成的是邻、对位混合物,而此法可得纯品。
4.—CN 取代 Sandmeyer 反应
5.—NO 2取代
2
N 2SO 4H
NO 2H 2O
OH
NO 2△
+N 2↑HCl +NH
+
N 2Cl +G.Schiemann 反应
Gattermann 反应如催化剂为:CuCl-HCl
CuBr-HBr
称为Sandmeyer
反应N 2SO 4H CuCN-KCN
CN COOH CH 2NH
22
4 -2
+
NaNO 2NO 2NO 2
16.2.2 保留氮的反应 1.还原反应
还原剂:SnCl 2,Sn+HCl ,NaHSO 3,Zn+Ac ,Na 2SO 3 较强的还原剂:Zn+HCl
2.偶联反应
① 什么是偶联反应?
重氮盐在弱酸、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与芳胺或酚类(活泼的芳香族化合物)进行芳香亲电取代生成有颜色的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 ~ 。
2NH 2
N 2C l +
Zn+HCl N H 2+NH 3↑N 2+
e 2+N e 2N 2C l -+
+OH N OH
N 2HCl +Sn SnCl 4
+N 2Cl -+
+-2
② 活泼的芳香化合物
是指含有强给电子基团(羟基、烷氧基、氨基以及取代氨基)化合物。
③ 偶联反应的条件
a. 强酸溶液中,酚、醚、胺及氮取代的胺都被质子化,则不能再给苯核电子,失去了活化苯环的作用,因而在强酸液条件下,一般不发生偶联反应。
N 2Cl +
OH
N
N
OH
N
N
N
N
OH
CH
3
N 2+
N
HO N
H 2N OR NH H +OR H
+NH 3+H
N OH
N H OH N O
N H
b. 酚类为弱酸性,在酸性溶液中苯氧负离子减少,不利于偶联反应。
c. 若在强碱液中反应,则重N 盐与碱作用生成重N 酸盐,该化合物不是亲电试剂,故不发生偶联反应。
④ 重氮盐的苯环上有吸电基,使重氮盐正电性增加,其亲电进攻的能力也愈强。
⑤ —N=N —是一种发色基团。
⑥ 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可分为重N 部分和偶联部分。
16.3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1.偶氮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多数偶氮化合物可用作染料,称为偶氮染料,它们是染料中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合成染料。
有的偶氮化合物在不同的pH 介质中因结构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2.化合物颜色和结构的关系
① 光与颜色 可见光的波长在400~800nm
可见光全部吸收是黑色,可见光全部不吸收是白色。
② 共轭体系的增长导致颜色的加深
③ 在有机物共轭体系中引入助色基或生色基一般伴随着颜色的加深
生色基:可以造成有机物分子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内(200~700nm )吸收峰的基团。
常见的生色基有:—NO 2 ,—NO , >C=O ,>C=NH 等
特点:生色基引起共轭体系中Π电子流动性增加,结果使分子激发能降低,化合物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导致颜色加深。
O 2N N=N 活泼芳烃 重N 部分
亲电试剂
N=N 2
重N 部分
偶联部分N 2
+-+
Na
NH 2H 2N
NH HN 兰色无色
助色基:可使共轭链或生色基的吸收波段移向长波方向。
常见的助色基有:—NHR ,—OH ,—OCH 3等。
特点: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当他们被引到共轭体系时,这些基上未共用电子对参与共轭体系,提高了整个分子中Π电子流动性增加,结果使分子激发能降低,化合物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导致颜色加深。
作用:使染料的颜色加深。
使染料较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
使染料具有水溶性,便于染色。
④ 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对颜色产生影响
3.对染料的要求:
① 染料对纤维的附着力较强。
② 染料的颜色要鲜艳。
③ 染料要稳定。
④ 染料要稳定。
3.染料的分类 ① 直接染料 ② 媒染料
③ 翁染料 16.4重氮甲烷
1.结构
- H 2C N N +或H 2C N N -+无色
ON
黄绿色
O
O
O
O
NH 2
浅黄色
红色
2.优良的甲基化试剂
3.与酰氯作用
4.产生活泼的中间体卡宾(:CH )
R C
OH
O +CH 2N 2N 2
R C
OC H 3
O
+OH
+CH 2N 2OCH 3
+N 2
R OH +CH 2N 2
R OCH 3
+N 2
RC
Cl
O +CH 2N 2
RC
2
O
Ag 2O
RC
CH
O 酮碳烯
重N
甲基酮
R=C O
重排
烯酮
2COOH 2COOR'2CONH
2
+CH 2N 2
CH 2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