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对比巧记易混物理概念
记忆高中物理的快速方法

记忆高中物理的快速方法记忆高中物理的快速方法类比法比较两个或两类物理量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达到同化记忆的目的、如学生对一些具有比值定义特点的物理量,往往从纯数学观点去理解,忽略其物理含义。
以至于刚弄清密度的含义,碰到比热,又重蹈覆辙。
在复习时,通过类比,可将具有此类特点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热、电阻、速度、燃烧值、机械效率等概念的共同点一并讲解,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归纳法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一类物理知识,依据相互联系,综合归纳成一有机的知识整体,从而达到整体记忆的方法。
如学习了力的初步。
念后,相继出现了许多不同名称的力,可及时地按力的定义及力的三要素进行归类列表(表略)。
通过列表比较,使学生对力的内涵和外延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学习。
目标法在明确识记目的、任务的基础上促进自觉识记的方法。
识记的效果与有无识记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具体程度和要求的长期性大有关系。
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抓起:(1)每章导言,交待全章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全编中的地位;(2)制订每节课的教学双向目标;(3)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讲清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及作用、使学生记有目标、学有重点,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记忆。
因果法在明确概念、规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达到理解记忆的方法、例如,只有了解了欧姆定律的来龙去脉,明白它只适用于导体,即纯电阻,才能明确在应用焦耳定律时,应首先考虑发热体是否为纯电阻,不能乱套公式Q=UIt及Q=U2t/R。
因为此两式是实验定律Q=I2Rt与欧姆定律推导而来的,必须符合欧姆定律的条件,相应地这就从根本上记住了定律及应用条件、规律记忆法使用”规律记忆法",能培养思维能力,养成把事物联系起来考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开动脑筋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良好习惯,这关于提高思维水平是极有好处的、高中物理基础知识记忆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初中物理】物理知识这些记法 不知道就out了

【初中物理】物理知识这些记法不知道就out了【初中物理】物理知识这些记法不知道就out了
物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需要通过理解、推理和验证的过程来获得,但也有许多东西需要记住。
我们怎么能不记错和混淆呢?以下提示非常实用。
1、现象记忆法:如根据车启动和刹车时,人向后、向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的概念。
2.集中记忆法: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浓缩为“三条线共面,两个角相等”;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归结为“物像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和惯性定律、图像和阴影、蒸发和沸腾、压力和压力、串联和并联,比较它们的差异和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6.分类存储方法:例如,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距离称为速度。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面积内的压力称为压力,可以概括为“单位……称为……”。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在确定使用左右手规则的条件时,可以根据“磁场中有电流并产生力时的左手规则”、“磁场中有力并产生电流时的右手规则”进行记忆。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进行记忆。
10.实用记忆法:例如,制作测功机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成正比。
双新背景下活用学生错题,巧析易混淆概念与成因——以2019湘教版选择性必修《地球表面形态》为例

双新背景下活用学生错题,巧析易混淆概念与成因——以2019湘教版选择性必修《地球表面形态》为例摘要: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教材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这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就成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9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中,大量出现各种易混淆概念和地貌形态成因,对高一学生而言则是难上加难。
因此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活用学生错题,运用景观图、剖面图、关联法、示意图、成因辨析法等直观手段方法,巧析几组易错相近概念与成因的内涵,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相近概念,以期提高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相近概念错题地球表面形态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1]。
2019湘教版必修一中有层次,有重点的突出知识点,满足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在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中详细讲解了各种地貌的成因及其特点,由于学习的概念和内容较多,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弄清楚,笔者发现学生常因相近地理概念的混淆与不懂,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过程中,导致做题效率较低,思维混乱,最终学生信心不足。
因此整理了几组常错相近概念试题,找到相应突破方法,以期提高学考复习的有效性。
1. 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相近概念辨析【错题组1】(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为()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2)下列地貌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A.挪威峡湾B.黑龙江五大连池C.崇明岛D.三峡同学们错误答案:BA错题剖析:很明显,学生仅仅只是知道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所形成的,但对于三者具体的区别和形态特征并不清楚,导致不会正确判断三种地貌。
突破方法:列表法和示意图法相近概念相同点不同点示意图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河流中所处的位置形态不同沉积物颗粒粗细冲积扇河流出山口扇形堆积物粒径变化大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平原地貌颗粒较细三角洲河流入海口三角形颗粒较细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均是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易混淆概念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的易混淆概念整理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内部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以下整理了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点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它们。
1. 功和能量功和能量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功是用力移动物体的能力,它与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关。
而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功是指对物体施加力并使其移动,而能量是指物体储存的势能或运动的动能。
功是一个过程,而能量是一个状态。
2. 向心力和离心力向心力和离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到的作用力。
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力,它使物体朝向中心运动。
离心力则是与向心力反向的力,使物体远离中心。
两者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
能够正确理解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区别对于理解圆周运动和它们的应用很重要。
3. 密度和比重密度和比重是描述物体重量和大小关系的物理量。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
它是描述物体质量分布的量。
比重则是物体在给定液体中的浮力与同体积液体的浮力之比。
比重是相对的,物体放入不同液体中比重会不同。
密度是一个绝对值,不受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
4.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它是一个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发生的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5. 热和温度热和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概念。
热是能量的传递形式,是因为温度差异而发生的热量传递。
温度则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热是能量的流动,而温度是物体本身的性质。
6. 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压是描述电路中电子流动和电能转换的物理量。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它是衡量电子流动的强弱。
电压则是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通过的电位差,是描述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物理量。
初三物理知识点难易程度 占分比表格

初三物理知识点难易程度占分比表格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1-5) 占分比()1 运动的基本概念 3 152 力的作用和效果 4 10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 124 机械功和功率 4 105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2 86 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 3 107 力的合成与分解 4 128 简单机械原理 5 89 机械效率和能量损失 4 710 热的传播方式 3 8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的基础,它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三物理知识点难易程度对考试的成绩影响很深。
运动的基本概念是初三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等。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概念,需要掌握的公式和运用方法较多,因此属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在初三物理考试中,运动的基本概念通常占据约15的分值。
力的作用和效果涉及到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内容,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较为抽象和复杂,因此难度较大。
力的作用和效果通常占据约10的分值。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计算。
这些内容相对较复杂,因此难度较大。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通常占据约12的分值。
机械功和功率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需要结合力和位移进行计算,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因此难度较大。
机械功和功率通常占据约10的分值。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涉及到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压力、液体压力等概念,进行相关的计算。
这些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因此难度较小。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通常占据约8的分值。
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是初中物理中的基础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物体浸没和浮起过程中的应用。
这些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因此难度较小。
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通常占据约10的分值。
初中生物理学习方法:物理记忆知识方法总结

初中生物理学习方法:物理记忆知识方法总结
在初中学习的物理科目中,记忆一些必要的知识,还是非常的重要的。
现查字典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希望对学生们起到一定的作用。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即
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那么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那么;假设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那么。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易混淆概念解析

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易混淆概念解析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看起来非常相似,容易混淆的情况。
这些概念之间的微小差别可能对于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解题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解析这些易混淆概念前,我们需要对基本的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将逐个解析一些常见的易混淆概念:1.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
重量是物体受到引力作用的结果,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质量通常用千克(kg)表示,而重量则用牛顿(N)表示。
2. 力和能量: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通常由施加力的物体对被施加力的物体产生的作用。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使其执行工作的能力,是力产生的结果。
力通常用牛顿(N)表示,而能量则用焦耳(J)表示。
3.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是位移和时间之比。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和时间之比。
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而加速度则用米每秒平方(m/s²)表示。
4.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热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热量和热容的比值。
热量通常用焦耳(J)表示,而温度则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5. 离心力和向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远离中心的力,是惯性力的一种。
向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力,是保持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
6.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在移动过程中与介质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会减小物体的速度。
摩擦力是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在物体表面接触处产生。
以上是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一些易混淆概念的解析。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的区别,我们能更好地应用物理原理解决问题,并避免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出现混淆和错误。
希望这些解析对您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列表比较法学物理

列表比较法学习初中物理山东省莘县朝城镇中心初中周守振初中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形成时期,对众多的物理现象的认识还处于表层,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很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教学过程中发现,列表比较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也让学生养成总结比较的习惯,有助于发现问题。
下面列举初中物理中部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现象。
1、超声波、次声波和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1、B超检查身体2、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3、超声波洗牙4、超声波探测鱼群、海深5、雷达回声定位6、海豚用超声波交谈次声波1、预测、确定火山爆发、海啸、地震、台风方位等级2、大象用次声波交谈3、次声波炸弹红外线1、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热谱图3、遥控器4、红外线安保报警设备5、洗手池的红外感应紫外线1、杀菌消毒2、验钞机3、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2、、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平面镜凹镜凸镜定义用平滑的平面作反射面的镜子用球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用球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对平行光作用镜面反射会聚在焦点发散应用梳妆镜,潜望镜太阳灶、探照灯、反射式天文望远镜汽车观后镜3、镜面发射、漫反射现象共同点不同点结果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漫反射反射定律反射面凸凹不平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方向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不能错误认为只有镜面反射遵守反射规律,漫反射也遵守反射规律。
4、凸透镜、凹透镜项目凸透镜凹透镜外形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的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焦点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实焦点)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虚焦点) 光路图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特点 物距 u 倒正 大小 实虚 像距 v 应用 无穷远 倒立 缩小 实像v=f平行光测焦距A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v<u) 照相机B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v=u) 测焦距C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v>u) 投影仪D .U=f 不成像平行光 测焦距E .u<f正立 放大 虚像物像同侧 (v>u )放大镜 一焦分虚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吸收磷肥用 同位素 P30 跟踪 处理
贯穿本领 DNA 基因突变 保存食物 医 学 治疗甲亢
γ 刀放疗
优点 工
γ 射线 探伤
消除 静电
比天然放射性 元素强度易控 制;半衰期短; 放射性废物易
(高能量) 业
表 15、物理现象及重要结论
物理学家 物理现象 α 粒子轰击金箔 卢瑟福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桉 查德威克 贝克勒尔 爱因斯坦 康普顿 奥斯特 法拉弟 α 粒子轰击铍原子核 天然放射现象 光照金属,逸出电子 (光电效 应) 光经介质,新光子散射 电流的磁效应 电磁感应 电能生磁 磁能生电 类 似 碰 撞 光具有粒子性 发现质子 发现中子 核有 结构 动 量 守 恒 能 量 守 恒 (散射实验) 重大发现 发现原子核式结构 力学规 律
1/50 mm
读 估 读
×精确度
二位小数
螺旋 测微 器
测量 外径
螺距 d=0.5mm
螺旋有 50 分度,1 分度=0.01mm 精确度为 0.01mm
固定读数+ 格数×精 确度
三位小数
表 17、各种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v t O 表示加速度 P
m 一定
q O t O t
F
x O 表示劲度
U O
I
表示感应电动势 P
曲线运动
转动平衡
动量守恒
力
的圆周运动
速度条件 v 高 gl 力学条件 F 压≠0 速度条件 v 高≥0 光线由密入疏;入射 角不小于临界角 入射光的频率不小 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不考虑分子间力;压
共点力平衡
∑F=0 有电势差 有自由电荷 磁通量变化 或导体切割 磁感线 纯电阻 (金属、电解 液)
守恒动量 守恒 能量守恒
部有 结构
0 1 e
4 27 31 2 He 13 Al15 P 31 0 31 15 P 1 e 14 Si
表 8、四种核反应
反应 衰变 定义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能自发 地放出α 、β、γ 射线的现象
特例
83 号以后 的 元 素都有天然放 射性
特点 自发
说明 核有 复杂 结构 核内
机械能守恒
只有重力或弹 簧弹力做功 光波长不小于 障碍物或小孔 频率必须相同 振动情况相同
木棒拉小球 在竖直面内 的圆周运动 光的全反射
电流产生
光的衍射
感应电流 产生
光的干涉
光电效应
欧姆定律 成立
机械波形成
振源 传播介质
理想气体
强不太高,温度不太 低;常温常压下气体
表 2、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分类对比
代表人物 牛顿 光本性 粒子性 重要例证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 干涉 (托马斯·杨) 惠更斯 波动性 衍射 (泊松衍射) 光的电磁说 (麦克斯韦) 双孔、 双缝 薄膜干涉 小孔、 双缝 泊松亮斑 电磁波谱 分类 实验现象 光照金属 打出电子 条纹等间 隔 条纹中央 宽 两边窄 条件 入射光的频率 大于金属的极 限频率 频率必须相同 的相干光源 光的波长接近 或大于障碍物
n↑→ En↑→ Ekn↓→ Epn↑
rn=n r1
(有理论价值)
2
电势 能
Epn=En-Ekn
表 12、α 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结构
实
代表人物
α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仍沿原方向 少数发生较大角度的偏
说明
核式结构 原子中心有一个较
规律
验 α粒 子 轰 卢瑟福 击 金 箔 极少数偏转达到 900,有 的甚至达到 1800 动量 原子 具有 核式 结构 小的核,核内集中了 守恒 所有的正电荷与几 乎全部的质量。电子 能量 绕核做高速圆周运 守恒 动 转
高
公式
规律
说明
能量
En=E1/n
适用)
2
En=El/n 总能
2
(仅对氢原子
E1=-13.6eV n=1,2,3…
hν =E 高—E 低
自发发射 光子数 动能
v2 Ze 2 k 2 me n rn rn
基态能 量最低 最 定. 稳
对 氢 原 子 光 谱 适 用
N
n(n 1) 2
E kn
kZe 2 2rn
三种射线,核有复 杂的结构
表 16、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
两种 仪器 游标 卡尺
原理 作用 游标每格长度 1mm-精 确度 分类
10 分度 20 分度
以 mm 为单 精确度
1/10mm 1/20 mm
注意
读数方法
位,最后结果 保留
测量内 径.外
不 估
主尺读数+ 对齐格数
一位小数 二位小数
径深度
50 分度
原子弹
链式 反应 热核 反应
聚变
氢弹
表 9、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现 象 光 电 效 应 康 普 顿 效 应 现象 重要规律
EKM=hv—w
结论
共 性 都 说 明 光 具 有 粒 子 性
光子特 点
发现者
光照 金属 打出 电子
极 限 频 率 ν o=w/ h 反向截止电 压
动 量 守 恒 能 量 守 恒
中 性
弱
强
表 7、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物质 质子 符号
1 1H
发现者 卢瑟福
现象 α 粒子轰击氮 核
核反应方程
4 14 1 17 2 He 7 N1 H 8 O
物理规律 质量数守 恒电荷数Biblioteka 说明 原子 核内(P)
中子 正电 子
1 0n
查德威 克
α 粒子轰击铍 核 α 粒子轰击铝 核
4 9 1 12 2 He 4 Be0 n 6 C
表 5、激光的三个特点
产生 ★特点 能 量 原子受激辐射 而产生 是人工 合成的 相干光 很 高 有 穿 透 本 领 亮度高 平行度好 精确测距 相干性强 光纤通讯 应用 如:电视,电 话 如:激光雷达
切割物质,焊接工件, “γ” 光刀治疗近视眼,化疗 (高能量)
表 6、三种射线及本质
电 三种射 线 本质 产生特点 共性 符号 质 量 电 荷 离 本 领 贯穿 本领
对电磁
粒子性
场(电场、磁场)
电磁波
麦克斯 韦
波:
λ =c/ ν
表 11、玻尔理论三点假设
模 型 能 量 量 子 化 意义 原子处于一系 列不连续的、确 定的能量状态 之中 由高能级向低 能级跃迁自发 能 级 跃 迁 辐射—个光子 的能量 由低能级向高 能级跃迁吸收 —个光子的能 量 轨 道 量 子 化 ※ 原子中的电子 运行轨道是量 子化的※ -hν =E 低—E
表 3、电磁波谱比较
波谱 产生 机制 无线电波 振荡电路中 自由电子的 周期性运动 产生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 射线 原于内 层电子 受激发 产生 γ 射线 原子核 受激发 产生
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
☆热作 用 作用 电子技术 遥感 遥控 规律 从左 向右 引起视 觉
☆荧光效应 合成 VD, 促钙吸收 杀菌消毒 辩别伪钞
表 13、两类核反应
反应堆 名称 原理 应用 原料 核电站地 点 浙江秦山 原子 核的 第二类 快中子增 殖反应堆 裂变 主要 用于 发电 U238 北京房山 原料可增殖 U235 广东大亚 湾 注意 减速剂 : 石墨 . 重水.轻水 控制棒:镉棒 原料缺乏 特点
第一类
慢中子实 用反应堆
表 1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a
dv dt
v
ds dt
P
dw dt
F
dw dx
F
dI dt
i
dq dt
E
d dt
C
dq du
v adt
s vdt
w pdt
w fdx
I Fdt
q idt
Edt
q Cdu
附表一、高中物理常用规律的条件
规律 直线运动 条件 ∑F 与 v0 共线 ∑F 与 v0 不共 线 ∑M=0 规律 匀变速 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条件 加速度恒定 加速度变化 系统合力为零 内力远大于外 概念与规律 简谐运动 匀速圆周运 动 绳子拉小球 在竖直面内 条件 F 回=-kx ∑F 大小一定; ∑F⊥v; ∑F、v 共面 力学条件 F 拉≠0
α 射 线 β 射线
氦核流
都 是 由 原 子 核 自 ①伴随 α 或 β 射 线而产生② α 或 β 衰变产生的新 核有多余的能量
有 半
4 2 He
4mp
2e
强
弱
高速电子 流
可独自产生
衰期 半 衰 期 与 元 素 物 理 化 学 因 素 无关
0 1 e
0
e
中
中
无
γ
γ 射线
光子流
发 辐 射 的
静 质 量
物理规律
人工 转变
用人工的方法从原子核 中打出粒子的现象
质子、中子、 正电子的发现
人工
部有 结构 释放 很高 能量 释放 更高 能量
质 量 数 守 恒
电 荷 数 守 恒
动 量 守 恒
能 量 守 恒
裂变
一个较重质量的原子核 能分裂成两个较轻质量 的原子核的现象 两个较轻质量的原子核 聚合成较重质量的原子 核的现象
产生条件ν >ν
o
与光强无关 不需预热
无静质 量,动量 为 P=h/
λ
爱因 斯坦
都因 此获 得诺 贝尔 物理
eU=EKM
光照 物质 光子 散射
相当于粒 子斜碰
产生的光子方 向改变,频率变 小,波长变长
能量 为 E=h ν =hc/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