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关于论据
• 1、文章开头事例或故事的作用:
a.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b.充当论据; C引起读者的兴趣。
15
补充论据答题技巧152页
• 1要看清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是 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注意题中是否有字数限制。
3牢记所补充的事例能够有力证明 论点,最好名人事例或名言。
16
2、如何补充事实论据:五三142页 主角(人物)+原因(事件)+结果
作用:本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 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 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来证明一个抽象 道理的论证方法。
作用:本文(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 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
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23
❖ 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 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 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 起自己的认识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 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知识,如果不去消化、 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 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 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
1.审题。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可全 抄,即可以适当照抄原句,但是要有 自己概括的部分。或者把文章中的句 子进行组合。
2.论点表述要完整,能覆盖全文。 3、由论据反推论点。
• 复习建议: 注重议论文的概括训练;多训练论点提炼这 类题型,而且是不是用文章原句就能简单概括的。
10
牛刀小试
• 近日看央视生活频道,主持人说了 一段颇有哲理的话:人的生活大体可分 为三块,5%的快乐,5%的痛苦,还有 90%的平淡。普通人的一生会受到5% 的诱惑和5%不得已的痛苦,最后过上 90%的平淡生活。可见,平淡是生活的 主要部分,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当控制自 己的欲望,回归宁静,安于平淡,才能 让自己充满幸福。本段论点是
议论文阅读指导大全

之
知识储备
议论文阅读的中考要求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联系实际,对观点做出判断。 4.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关键性词句,掌握 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中考考点
1、辨识归纳中心论点、分论点。
2、论据及其作用、补充论据。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如中考攻略P65《财富与幸福》 • 关注过渡段 • 第6段
• 提出问题(引论) 总
(并列关系)
议论 文结
•
分析问题(本论) 分(递进关系)
构
(总分、分总、总分总)
• 解决问题(结论) 总
议论文语言特点
• 准确性 • 概括性 • 生动性
议论文阅读复习一
如何把握论点
一、怎样找准文章的论点?
谈谈你的理解。(论点:战胜逆境终成才) ①司马迁遭受“宫刑”摧残,含羞忍辱,埋头 苦修,终有《史记》赫然问世。 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第①句可以。因为它叙述了司马迁在逆境 中奋斗,终于写成《史记》的史实,能证明“战胜 逆境终成才”的观点。第②句不可以。因为这句引 言强调的是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 而本文观点 是 “战胜逆境终成才“,因而不能作论据。
根据全文内容,在第①段的横线处补入准确的文字,使第①段成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 时代呼唤__最__具___创___意__和___活___力__的___、___多___功__能___的___、__善___于___协的作创新型人才。
考点三 评价文中作者的观点\述说感受启发
中考攻略P65第3题
P68第3题 联系生活实践,做作者的粉丝,与作者观点保 持一致。
珍惜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鲁迅先生说过:“无端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 财害命。”可见时间的宝贵,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二.题型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
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议论文阅读指导——论证方法及论证语言

注意:对“论证方法作用”
的辨析,一定要结合句子内容作具 体分析,切忌术语的堆积,导致空、 泛,不具体。
二、体会论证语言 论证语言的特点 准确 严密
鲜明
概括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
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
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 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 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 可以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该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 其作用。
答:本段文字运用了比喻论证的 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求知可以 改变人的天性,而实验可以改进知识 本身”的观点,让人更容易理解。
答:“如此”指代“在争取民族解放 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死,献身疆场; 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 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 在奋斗„„”。
注意:
1、体会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等特点。要 抓住词义的轻重、范围,副词的修饰限制 作用来分析。 2、理解品味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篇不离旨”的原则,揣摩作用一定要结合 句意来回答。
①不能删(不能换)。 ②因为“„„”表示„„,删掉(换掉) 后就变成了„„,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观 点不符。 ③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题型三
理解词语的指代内容
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一天,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 “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得到人类的什么报酬呢?”稻子自 豪地回答:“得到人类的珍视。”——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 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一、考试要求:1.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例如: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宿迁2013中考)。
2.对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认识、分析,对论据作用的把握;例如: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宿迁2013中考)3.对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的辨识及作用的把握;例如:第④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宿迁2013中考),4.对论证结构的整理、划分;例如:根据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说“阅读是最有情义的”。
(宿迁2010中考)5.对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的分辨;6.对议论文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的了解;7.对文章思想和内容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例如: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宿迁2012中考)二、方法指导:1.关于论点:从标题、开头、结尾等处找(也要注意中间),通过分析论题找论点,由语言的表述形式判断论点(肯定或否定句),根据语言标志来判断论点(“总而言之”“我认为”“足以证明”等),根据论据判断论点;2.关于论据: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论据都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这个观点不一定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可能只是一个分论点),补写论据;3.关于论证:列举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据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比喻论证可以使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于被读者接受;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能更加鲜明的表明作者的观点。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或具体而有力地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4.关于论证结构:语言表述格式,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的例子或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如词语顺序是否能够颠倒?
答题思绪: (1)回答“是”或者“否”, 然后解释词语旳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旳时间或事理 程序旳先后 顺序,强调其先后顺 序或层次性。
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 了拥有现实旳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种更为浩 瀚也更为丰富旳世界。现实旳世界是人人都有 旳,而后一种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 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旳人是多么旳不幸, 他们旳丧失是不可补偿旳。世间有诸多旳不平 等,如财富旳不平等,权力旳不平等,而阅读 能力旳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旳不平等。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种叫德摩斯梯尼旳演说 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 经常被雄辩旳对手所压倒。可他不灰心,心不灰,为克 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旳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 大海朗诵,不论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 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种最有名气旳 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种故事:福州有一种叫陈 正之旳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 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干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 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 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白,虽然天资比较 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一样也是能够变拙为巧旳。
1、本文旳论点是: 勤出智慧
2、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旳两个论据:
论据①: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旳缺陷, 苦练50年底成演说家
论据②: 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顿旳缺陷, 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要素三:论证
论证措施
(1)举例论证:经过举详细旳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 论证更详细、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经过讲道理旳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 更概括更进一步。 (3)比喻论证:经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 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旳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7 议论文阅读(六大考点六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7 议论阅读(六考点六技巧)议论文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比说明文略高。
从选材看,中考议论文命题所选材料基本都是课外材料,给人启发与教益、引人深思与警醒的文章日益成为议论文考查的热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是中考议论命题的中心内容,如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等。
从考查内容看,总体趋势呈现出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强调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多样化的命题方式和注重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等几个特点。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能力;对论证方法的考査将比以前更灵活,重点考査论证的特点及作用;开放性试题将逐步增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给选文补充论据,或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补写相关内容,链接材料题、框图题等新题型相续闪亮登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从题型看,主导题占主导地位,客观题的空间在不断缩小。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2-4题,8-10分之间。
考点一、辨析、提炼、归纳论点【设题形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概括文章第×段论述的观点。
【答题要点】1.看标题、开头(文首两段)、结尾、中间;2.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3.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并列式);4.注意提示语(“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由此观之”“总的来说”等)。
【答题格式】1.本文的论点是……2.本段(部分)的分论点是……注意:表述时语言应平实,不得用疑问句和修辞句。
考点二、分析、概括、补充论据【设题形式】1.分析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的作用?2.概括事实论据,或论据能否调换?3.某个事例(链接材料)或道理是否适合做论据。
4.请为××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5.选文某部分的事例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中考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常见考点1.主旨观点:议论文的主旨观点是文章的核心,也是答题的重点。
通过细读全文,观察文章的标题、首段、尾段等部分可以帮助确定文章的主旨观点。
4.逻辑关系:议论文中的论证过程往往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理解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5.文章结构:通过观察文章的段落设置、标题设置等,可以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图和论证过程。
二、答题技巧1.整体把握:阅读议论文时,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述思路和结构。
可以通过细读标题、首段和尾段来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
2.标记重点: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笔或者记号来标记出重要的细节和关键信息,帮助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和思路。
4.理解逻辑关系:议论文中的逻辑关系对于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非常重要。
在阅读时要注意识别出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帮助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6.注意排除干扰:在选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文章观点相似但不完全正确的选项,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项,选择最符合文章意图的答案。
7.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词或者不熟悉的词汇,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词义,帮助理解文章。
练习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假如你是李华,根据提示写一篇短文,简述两者的不同,然后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1.充实的夏令营:学习和体验集于一身,既有集中课程又有丰富的活动安排2.完美的暑假: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由安排时间,放松心情不同之处:一个是为了学习而设的夏令营,一个是为了度过完美的暑假而设的。
夏令营的特点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在集中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结识伙伴。
暑假的特点是可以使人们放松身心,学生们都很期望这个暑假,因为现在是他们自己的时间。
暑假是自由的,那么夏令营就有规定,需要遵循一些规定和规则,参加夏令营需要完成一些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论述读“无用之书”的益处主 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14
9
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首先要把握段落的意思,其方法是寻找段落的 中心句,理清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次要把握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可借助 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 及过渡词语。
10
例如:文化眼光
我 们 需 要 文 化 眼 光
1、什么是文化眼光(是什么)
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以议论为主,是一种剖析事 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即 “需要证明什么”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即 “用什 么来证明”(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 联系论点和论据的逻辑纽带,即 “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
选出下列符合论点表述形式的标题
《生活需要挑战》
《生命是一支铅笔》
《理性的阅读》
《要学会关心自己》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美丽的平等》 《毕业赠言》
5
《留点空白》
《创新与发展》 《平等是美丽的》 《不要拒绝小事》
选出下列符合论点表述形式的标题
◆ 《生活需要挑战》
《理性的阅读》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生命是一支铅笔》 ◆ 《要学会关心自己》 《留点空白》 《创新与发展》 ◆ 《平等是美丽的》 《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美丽的平等》
◆ 《不要拒绝小事》
《毕业赠言》
6
论点的常见位置
1、题目 例如:2013 语文二模考浦东新区卷《我们需要正能 量》论点:我们需要正能量 2、开头 例如:2013 语文一模考奉贤区卷 《“脊梁精神”赞》 论点:中国需要“脊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 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无上荣光。 3.结尾 例如:2013 语文一模考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 B) 《高考状元的错题本》 论点: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少走弯路,少跌跟斗,必 须重视研究失败的案例。
为什么 怎么样 (2)只要用文化眼 (4) 光来看,文化便无 处不在。 ( 3) ( 5)
中心论点 ( 1)
12
例如: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 考试卷 《理想的阶梯》
第18题:本文围绕中心论点 , 告诉我们,要实现理想,应该做到: (1) ; (2) ; (3) 。(8分)
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定义 论点:作者在文中对论题(所论述问题)的 见解和主张。 论题:议论类文章中的“话题”,所谓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对于议论类文 章而言就是作者论述的对象或范围。
3
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特点 论点:形式上简洁明确,表判断的完整 句子(不能是比喻句、疑问句和短语); 内容上统摄全文,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论题:议论类文章的“论题”在形式上 一般是一个词语、短语,甚至是表示一 个现象的一小句话。内容上,论题是组 成论点的一个关键部分,但不是一个论 点。
7
4、在文章的中间的过渡段提出论点。 5、还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示 论点的语句,要由读者根据文章内 容自己进行概括。 例如:八年级第二学期《事物的正 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点:我们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8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思路: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
(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
2、为什么需要文化眼光 (为什么) (1)只要用文化眼光来看,文化便无处不在 (2)对事物会产生心的认识与发现 3、如何具备文化眼光(怎么做) (1)要有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2)要有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
11
常见题型
例如: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 试卷 《文化眼光》 第18题 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