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采面探放设计

合集下载

探放水工程设计

探放水工程设计

探放水虽然是防止水害的重要方法之一,但 这项工作并不能把所有的水害威胁都能探明。例 如,断层滞后的突水。必须在全面分析水文地质 资料之后,才能做出有无可能发生水害的结沦。 对小窑老空充水区,充水巷道,导水断层,强 含水层,陷落柱,老钻孔等需探放水的地区,都 必须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地绘制在采掘工程 平面图上。当开拓掘进工程到达警戒线时,必须 先探后掘。大同矿务局规定在采前应编制探放水 工程设计,平顶山矿务局规定探放水工作必须有 专人负责,严格掌握探水钻孔的超前距离。
深、施工顺序以及对孔口管、钻孔结构的规格与 深度的设计要求和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如设计探 放水巷道,主要包括:探水巷道的位置、断面规 格、支护形式、坡度及施工工序 设计还包括:允许安全水头值和疏降水头值 计算,疏降动、静储量和影响半径计放水过程中 的观测系统、地表观测网、井下测压网孔。探放 水工程的供电、排验工作。设计中还应包括安全 施工措施、避水路线、排水能力、新增排水能力, 水闸门和排水系统设计。探放水领导和劳动组织 系统和劳动组织设计,整个工程及单项工程费用 概算。
(1)与其他水源无联系的:由于它不与固定 水源(巨大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体等)相联 系,而成为孤立的含水断裂带。这种水可以有巨 大的水头压力,但一般水的储量大。如发生突然 涌水,通常是开始水量大,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干 涸,对采矿工作无多大向,一般不需采取复杂的 措施。在这类断裂带中,有的是断层带本身透水, 有的断层本身及其一侧或两侧破碎带皆透水。它 们在透水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是一样的,但在防探 水工上则有差别。
采掘工作面除了根据作业规程进行有计划的探放水 工作外,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制订和采取探放水 措施,探水前进: (1)接近水淹的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 煤矿时, (2)接近含水断层、导水断层、溶洞和“自然井”时, (3)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水层时, (4)接近未封闭或封闭不良的导水钻孔时, (5)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或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6)接近水文地质复杂或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 或有出水征兆时,

1101首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101首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三义煤义同心煤矿1101首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 1101首采工作面编制:审核:二0 一一年十二月目录附图1、《1101首采工作面采区平面图》(编号:C-109-1)2、《综合地层柱状图》本规程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及相关法律法规。

2、《1101首采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3、《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1996年版)。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相邻关系一、工作面位置1、1101首采工作面是k1煤层对拉工作面,井下位于整个采区南东30#。

地表位于大槽一带。

工作面标高900m-1000m。

地面标高1150m-1240m。

二、工作面基本参数表1-1-1 工作面基本参数表三、储量计算表1-1-2 储量计算表四、工作面平面布置见采区平面图。

五、工作面巷道特征见图第二节工作面地质条件一、煤层情况本区煤为半亮~暗淡型煤,具不规则条带块状及粉末状构造。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一段(P2W1),含煤岩系的岩性及岩性组合、厚度、产出形态特征较稳定,变化不大。

K1煤层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夹矸,属简单结构煤层。

倾角36°左右,煤厚0.26~0.5m,平均0.34m,厚度较稳定。

煤层顶部为黑色炭质页岩,厚度约0.2m。

煤层底部为含铁铝土岩或铝质泥岩,厚度1m 左右。

三、煤层顶底板岩性K1煤层顶板为Ⅰ类顶板。

顶板;为黑色炭质页岩(伪顶),厚度约0.2m,炭质页岩中时含灰岩或泥灰岩透镜体。

直接顶:为中厚层状灰岩,完整坚硬,稳定性好,较大面积悬空,亦不会垮落,甚至要强制放顶。

底板;为含铁铝土岩或铝质泥岩,厚度1m左右,有时见煤层之下有厚度小于0.2m的黑色炭质页岩。

四、水文地质及防治措施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

矿区及外围受地貌条件所限,地表汇水面积不大,即使暴雨也难成洪流,不会对矿井造成洪水灾害。

矿区内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积水是矿井主要充水因素之一。

采面初采初放及收尾措施

采面初采初放及收尾措施

1011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采面名称:1011采面初采初放及收尾技术负责:陈秋华施工队长:陈敬明编制日期: 2017年4月 25 日会审栏职务或职称审查意见签名及日期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矿长副总经理会审意见学习贯彻栏贯彻时间贯彻地点贯彻人员贯彻内容一、概述1011采煤工作面安装工作已基本结束,将进入初采初放阶段,为保证初采初放阶段的安全生产,特编制本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二、组织领导1、为保证初采初放期间的统一管理,矿井成立专门的初采初放领导小组,抓好初采初放期间的安全工作。

初采初放领导小组:组长:刘主贤副组长:雷顺伟、张敬国成员:陈秋华、司继江、徐志友、黄德威、王如军、陈敬明、徐书平、彭全有、盂刚、刘文德、朱昌国、赵永银2、初采初放领导小组成员及采区管理人员每天开一次碰头会。

班前会必须由采区队长或主管技术员对当班初采初放作具体、详细的安排。

3、在初采初放期间,小组成员必须分组对采面进行盯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升井后,必须及时填写值班报表并报矿调度室存档。

三、初采措施1、切眼安装完毕后,应先进行空载试运转,顺序依次为机巷溜子、采面溜子、然后进行联合试运转,试运转后,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试运转时,司机应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试运转完毕后,清理切眼内浮碴、浮煤及杂物,并把采面输送机推靠煤墙。

3、初采开始前,两泵一箱和工作面液压系统必须齐全、完好,通讯电话必须畅通,保证液压设备正常工作,泵站压力不能小于18M pa。

4、切眼内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架新支柱时,要对已架设好的支柱进行补液,确保三排支柱初撑力均不得小于90KN以上。

验收员应班班对每一棵单体支柱进行初撑力检测,对达不到规定初撑力要求的支柱必须进行第二次补液,回柱时若发现支柱松动,必须进行补液。

5、套棚时,应按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业。

有漏矸、掉顶的地方,应重新用坑木及木板皮、竹芭严密闭帮背顶,严禁空顶作业。

深井采煤工作面探放水技术应用

深井采煤工作面探放水技术应用
21 0 1年第 7期




深 井 采煤 工作 面探 放 水 技 术应 用
李长寅 ,邢德 恩 ,杨 新文
(.山东鲁能矿业集 团有 限公 司 ,山东 济南 2 00 ; 1 50 1 2 .山东鲁能菏泽煤 电开发有 限公 司 ,山东 菏泽 24 0 ) 7 7 0
摘பைடு நூலகம்
要 : 目前 深 井矿 井工作 面探放 水技 术还 不成 熟 ,严 重制 约 着煤 矿 的安全 生产 ,文章 结合
6 m高度范 围内含水层 的富水 区域分布 图如 图 1 0 所示 。 2 2 钻 孔 探 放 水 . 1 )钻孔布置。根据物探分析结果 ,将主要工 程量重点
布置在含水 异常 区 ,对非 异常 区、断层导 水性进 行钻 探验
证 ,三 灰 卸 压 孔 要 兼 顾 将 来 工 作 面 生 产 。在 工 作 面 轨 道 巷 、
胶带巷 内共设计钻 机房 8个 、钻孔 2 8个 ,具体 位置 如 图 1 所示 ,其 中 :顶板探水孔 2 5个 ,三灰孔 3个 ,孔 深在 6 0— 10 2 m不等 ,总钻进 2 0 m。 60
石 门北侧 ,工作面长 2 0 0 m,设计推采 长度 62 8 m,是矿井首
采工 作面 ,该面采煤主要受顶板砂岩 水及底板 三灰水威胁 ,
探 放水施工从 开切 眼 开始 ,由里 向外 进行 。1机 房位 于工作面丌切 HJ 7 m处 ,共布置 5个钻孔 ,钻孔倾 角 3 。 I' 0  ̄I , 5
对首采面 10 3 2工作 面顶 板进 行井 下音频 电透视 探测 , 分别于 20 0 9年 8月和 9月对 8m高度范 围内顶 板裂 隙带 进 0 行了两次物探分 析 ,共发 现 四个 含水 异常 区域 ,并 提交 了

煤矿首采面岩移观测站设计

煤矿首采面岩移观测站设计

目录一、概述 (1)二、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意义 (1)三、观测站工作内容 (2)四、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依据 (3)五、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方案 (3)1、观测站的布设形式 (3)2、观测点的数目及密度的确定 (3)3、测点埋点要求 (4)六、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工作 (4)1、观测内容 (4)2、测量仪器的选择 (7)七、成果整理 (7)大方县黄泥塘镇庆兴煤矿1092采煤工作面岩移观测站设计一、概述1092采面位于1082采空区正下部,11回风石门西侧,主井、副井顶部西侧,在M9煤层露头以下,下部为1084采空区,该采面为一采区M9煤层第一个采煤工作面。

本次观测站位于首采工作面正上方,形态为山林,另外该工作面为矿井M9首采工作面,受外界影响因素相对较少。

本工作面所采煤层M9煤层层位稳定,但沿走向及倾向上为褶曲构造,煤层底板不平,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但煤层总体为倾斜较缓的单倾斜构造,倾向南东,倾角21~28°,平均23°。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较简单型。

掘进区域内无大的断层,局部仅有1.0m以下的小断层。

首采煤层叙述如下9号煤层M9煤层位于M8煤层下部,与M8法线距离为15-18m,M9煤层下部为M11煤层,与M11煤层法线距离为30-50m。

M9煤层形态产状产出,煤层风氧化带深度与M8类似。

煤岩呈黑色,玻璃光泽,以亮煤为主,含少量镜煤,硬度较大。

煤岩崩落后成块性较好,煤层未见矸石夹层,机构简单。

M9煤层属低硫、中低灰分高发热量无烟煤。

二、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研究是开采沉陷规律研究的最可靠手段。

本工作面无任何建筑,形态为丘陵,根据有关要求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

因此,在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的主要目的有:1、由于本矿M8、M8、M11煤层采用炮采半机械化开采技术,设置观测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本地区因地下煤层开采后,采动地表的移动、变形及破坏规律,包括各种移动角、边界角、移动与变形预计参数,并为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和矿井设计时,对于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的压煤开采论证提供评价依据;2、为安全合理的留设保安煤柱提供技术参数,也为安全合理开采保安煤柱提供理论依据;3、为开展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的开采提供变形预计方法,以便在进行“三下”采煤时,为合理布设工作面和选定开采顺序、制订建(构)筑物及河堤加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4、由于综合机械化开采地表沉陷变形的特殊规律,为了寻求在观测站布设方法、观测手段、研究内容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

2015年伊丰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2015年伊丰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内蒙古伊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王蕾宾总工:吕绍忠矿长:付延利日期:2015年1月1日一、矿井概况内蒙古伊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纳林陶亥镇管辖。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

根据采矿证圈定的范围,井田东西平均长3.41km,南北倾斜宽1.52km,面积5.1915km2;主采4-2煤层,平均厚度3.2m,资源储量2658万吨,可采储量17.04万吨,服务年限为14.6年。

矿井紧邻昊达煤矿、温家梁三号井、丁家渠煤矿以及后温家梁煤矿、丁家梁煤矿。

北部为乌兰煤炭集团公司后温家梁煤矿,该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现在露天开采4-2煤;西北部为乌兰煤炭集团公司温家梁三号井,该矿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现在开采4-2煤,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掘进使用综掘机;西部及西南部为昊达煤矿,该矿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露采3-2煤层和井采4-2煤层,井工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掘进使用综掘机;南部为丁家渠煤矿,该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露采3-2煤层和井采4-2煤层,井工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掘进使用综掘机;东部为丁家梁煤矿,现开采4-2煤层。

据现有资料,井田内无开采4-2煤层的老窑及采空区。

二、采掘工作面技术特征本年度掘进工作面主要是4209进风顺槽、4210皮带顺槽、4210回风顺槽。

1、各顺槽采用综掘机沿4-2煤层底板掘进,矩形断面,巷宽5m,巷高3.2m,采用锚网支护,特殊地段架棚或锚索补强支护。

三、矿井水害特征分析1、地表水水害由于矿井地质条件简单,无落差较大的断层,因此,在厚基岩区(岩石厚度≥30m),掘进工作面基本不受该水害的影响,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也只是增加了采空区的涌水量,不会对矿井构成威胁。

首采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首采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黄陵县店头宏兴煤业有限公司首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审批:矿长:编制:总工:审核: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采煤队长:二〇一一年七月十日首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第一章地质概况一.工作面平面图及煤层柱状图1.工作面平面图,见图1-1.2.工作面综合柱状图,见图1-2二.工作面概况:4313采面位于我矿一水平四采区南翼下边部,进风顺槽设计长度650m,回风顺槽设计长度699m ,切眼长130m,总回采面积87685m2。

其进风顺槽相邻的4304工作面已回采,回风顺槽靠近一、二水平边界,采面上覆的2#煤层与3#煤层间距9~12m,2#煤层尚未开采。

该工作面地面位置在天神庙一带,泗洲庙以北,地面高程847~979m,煤层底板高程377~412m,地表为丘陵沟谷,盖山厚度450~590m,地表无村庄及建筑物。

三、煤层赋存特征四、采面范围五、顶底板岩石特征表I-2 顶底板岩石特征七、地质构造与水文情况1、地质构造该工作面位于北山子向斜北翼、上峪口背斜南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

煤层走向N—S,倾向W,倾角1~8o,一般在1~4 o之间,平均2.5 o。

在两顺槽、切眼及高位瓦斯尾巷施工中未发现断层构造。

在工作面切眼中部有一背斜构造,构造枢纽线呈南—北方向,轴心位置煤厚8m左右,两翼煤厚5.5~13.5m,并随工作面推进两翼煤层逐渐变薄,轴心起伏幅度最大2.2m,并向回顺逐渐延伸,在回顺N13点前40m处在顺槽揭露;另结合本工作面坑透资料,和两顺槽写实剖面及相邻4304工作面回采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回顺N13点至点前40m范围内与进顺C15点至点前18m 范围形成一底鼓构造区,预计该区域内底鼓方向105 o,起伏幅度0.3~2.2m,煤层厚度及顶板稳定性变化较大,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

2、水文情况本工作面两顺槽在施工过程中,只在进顺切眼前15~25米范围内出现较大滴淋水现象,根据周边资料分析,水源为进顺侧上方4304采面采空区积水。

回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回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山西长治联盛首阳山煤业有限公司150101回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安全指挥中心主任:生产矿长:通风助理:机电矿长:调度室:安全科:通风科:技术科:防治水科:探放水队:机电科:综采队:编制人:编写时间:150101回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为提高水害防治能力,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真正落实“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进一步严格执行煤矿水害防治规定,切实加强防治水工作,根据长县煤局字[2012]49号文件精神,制定安全措施如下:一、该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1、区域地层本区赋存有新生界的第四系、上第三系地层,中生界三叠系、上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地层,下古生界奥陶系地层,详见区域地层简表2—1。

该煤层是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90.87m—121.75m,平均113.65m,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石灰岩及煤层。

其中含煤10层,分别为5、6、7、8、9、10、11、12、13、15号煤层,含石灰岩4层,分别为K2、K3、K4、K5。

石灰岩中含动物化石,其它岩层中含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呈连续沉积。

现分段叙述如下:一段(C3t1):由K1砂岩底至K2灰岩底,平均厚13.72m,以深灰—黑色泥岩为主,夹粘土质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局部夹粉砂岩。

底部为灰色细粒砂岩(K1),常相变为粉砂岩,含煤1层,为15号煤,该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二段(C3t2):由K2灰岩底至K4灰岩顶,平均厚36.18m,以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粉砂岩,有灰—深灰色灰岩3层,含煤3层(13、12、11),均不可采。

三段(C3t3):K4灰岩顶至K7砂岩底,平均厚60.4m,为深灰—深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见石灰岩1层,夹不稳定煤层6层,(5、6、7、8、9、10)均为不可采煤层。

区域地层简表2—12、区域水文(1)、井田内原首阳山煤矿3号煤层北部有张家沟小窑,采空面积约0.12 km2,2003年曾发生透水事故被关闭;南部有庙沟小窑,采空面积约0.07 km2,1995年关闭,合并于首阳山煤矿3号坑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煤集团左云草垛沟煤业有限公司首采工作面探放设计
及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
审核:
设计时间:二〇一二年九月
首采工作面探放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贯彻记录签字单
贯彻考试成绩单
山煤集团草垛沟煤业首采工作面上覆煤层
可能存在的积水和空区探放设计
一、设计依据
为了进一步严格执行煤矿水害防治规定,切实加强防治水工作,提高水害防治能力,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真正落实“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初步设计》对我矿首采工作面探放水进行专项设计。

二、概况
首采工作面位于井田东部,首采工作面现已开切眼,准备回采,为保证采煤过程中矿井和人员安全,现必须探测首采工作面上部煤田中可能存在的空和积水。

三、水文地质情况
由于我矿属于资源整合矿井,多数矿井未留下任何技术资料,故对巷道掘进前方的老空积水范围、积水量,水头高度均不详
四、钻孔布置
依据规程钻孔探上方煤层空和积水必须成组布设:
五、施工技术要求
①要求钻场每50米施工一个,钻场窝选址在顶板完整的地点,
宽度深度高度按技术科提供图纸施工。

②钻机采用ZYJ—270\170型架柱式钻机
具体参数如下:
电压:380/660V,
功率:11KW。

钻岩硬度f=10
最大高度200㎜
最小高度2400㎜
钻孔深度100m
钻孔方位±90。

泵站:
防爆电机YBK2-160M-4 11KW
电机电压380/660V
额定压力14MPa
油箱容量80L
使用46#耐磨油
③使用φ65mm三翼硬质合金刮削式钻头、钻杆用φ42mm钻杆。

钻孔采用水力排粉,工作地点配用3NB4\2-4型泥浆泵一台④钻探每一个孔前应严格核实钻孔方位和仰俯角确认无误后方
可开始钻进。

确保终孔距。

六、受水害威胁地区的信号联络和避灾路线
1)由于目前Ⅱ标段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开拓掘进,共有
四个开拓掘进工作面,工作面间可以通过井下电话进行联
络。

所以当一个工作面发生水害时,有两种方式可以联络,
①电话通知其他施工地点;②配专人通知。

2)避灾路线(附图二)
①首采工作面回风顺槽
工作面→回风大巷→1#石门→主井→地面
工作面→联络斜巷→辅运措施巷→2#石门→副井→地面
②工作面皮带顺槽→辅运大巷→2#石门→副井→地面
工作面皮带顺槽→二条大巷联巷→回风大巷→1#石门→
地面
③工作面→辅运大巷→主井→地面
④工作面→回风大巷→主井→地面
七、防排水设施
工作面探水点配备不少于2台55千瓦的水泵型号为DF80-30×9/55KW,流量巍峨43m3/h,扬程为270m,顺槽工作面配置1000米的4寸排水钢管两趟,配备阻燃1.5寸排水软管不少于2×1000m在盘区回风巷大巷+1170水平有临时水仓一个,容积40m3水仓规格长×宽×深=6×3.5×2m3,配备2台 BQW25-18-4(额定流量25m3/h)水泵并设2寸水管2趟,通往2#风井坑底水仓,水泵一用一备,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两台同时开启。

九、其他情况
首采工作面位于井田东部,其中运输顺槽为982米,回风顺槽982米,
断面分别为3.2×2.6m2和4.2×2.6m2(毛断面),支护形式为锚杆、钢带(或金属网)锚索支护。

首采工作面布在8-1#煤层中,上部煤层为8#,下部煤层为8-2#煤层,根据首采面C9、C12、C10、补五地面地质钻孔可确定首采面8-1#煤层和8#煤层的平均层间距为15.69米(附图一)。

首采工作面8-1#煤层整体是南高北底,根据首采面已掘进出顺槽揭露煤层从西往东整体平稳。

现首采面揭露两天落差分别为0.3米和1.1米的正断层。

十、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熟悉掌握操作规程。

在巷道在掘进的过程中,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2、工作面应配备电话机一部,确保通讯畅通。

3、稳钻之前必须加强工作地点支护,机组必须闭锁并切断电源,将控制开关打在O位,并挂上“有人工作不许送电”指示牌。

当班负责人及安检工要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帮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由瓦检工检查施工地点瓦斯情况,无安全隐患方可开工。

4、钻孔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安监工,配备相关仪器,全面检查各种隐患情况,及时处理,以确保安全施工。

5、在钻进过程中应严禁机器后方站人或堆放物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6、钻进时工作压力不得超过14MPa,停机时应可靠地关闭液压阀门,防止回转机构自动开启,尤其应严防液压推进机构自动
伸展面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折装任何液压件时,均应在油泵停机并使液压件卸压后进行。

7、钻进过程中若发现钻杆有摆动或其它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钻检查,问题处理后方可重新开钻。

8、施工人员必须清楚工作面出现异常征兆现象,例如:挂红、挂汗、煤壁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水色发浑,有臭味、工作面有毒气体增加、裂缝出现渗水。

如有上述现象立即停止工作,向矿调度室及有关领导汇报。

9、钻孔打至终孔位置,未探通采空积水区或前方水体,退出钻杆,观察孔内瓦斯、温度等情况,然后用木塞及棉丝将孔封死。

10、钻孔探通采空积水区后,若水压较小,小于0.1MPa时,可缓慢拔出钻杆,将套管阀门关闭,待工作面排水系统能够正常启动时再放水。

若水压大于0.1MPa,切勿拔出钻杆,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同时积极组织排水,派人监察水情、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撤出闲杂人员。

待水压较小时,可缓慢拔出钻杆,封好钻孔,然后制定安全措施,经审批后,再组织排水。

若水压大于1.5MPa,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11、当钻孔与采空区打通时,若孔内无水,必须在瓦斯员的监督下,拔出钻杆,立即用木楔封闭钻孔,以防采空区有害气体外泄,如发现有害气体喷出时,应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将人员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地点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有关领导汇报。

12、钻孔与前方水体探通进行放水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

核对放水量,直到积水放完为止,钻孔在放水过程中,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必须有瓦斯检查人员或辅助救护队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

如瓦斯或有害气体浓度超出(规程)
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放水,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调度室及值班领导,制定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13、放水过程中若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同时钻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探水队汇报,队组跟班队长向探放水队汇报,安监员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4、在放水过程中,不得从事与放水无关的工作。

15、探放水期间由施工队安排专人对水流经过路线进行维护,检查水仓水泵及排水管路,保证正常运行。

16、必须全面监视探放水过程,做好各种数据的记录工作,放水结束后,立即核算放水量与预计积水量的误差,查明原因。

17、探放水工作结束后,由地测科组织机电、安全、生产、调度各科室相关人员参加验收,做到有验收,有记录,并对施工质量做出评定。

18、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措施,本措施应贯彻到施工队组每位作业人员,作业人员要清楚工作面出水征兆、探通积水区后的止水及排水方案,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避灾路线。

19、严格按照钻机《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其它未提到的,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防治水规定》执行。

20、在巷道低洼处安设一台水泵,及时排工作面积水。

21、为防止电气设备受潮,在有淋水威胁的开关上要围上防潮布,以防免受潮。

22、临时水沟紧跟迎头,且保持畅通,巷道里积水通过水沟和风泵(或者隔爆型电泵)排入临时水仓。

23、探水前必须加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

24、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和临时水仓。

25、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继续钻进。

26、钻孔反水形成的水流,必须引致挖好的水池,并设专人排水,安装排水泵排水,必须保证足够的排水能力。

严谨迎头积水,掘进过程中,排水管必须紧跟迎头,施工探水钻孔前,排水系统保证畅通。

27、探放水工程施工前,必须在确保矿井排水系统正常及备用排水系统后,方准实施探放水工程。

28、对已知断层所留设的防水煤柱至少向外推50米作为探水线。

29、探水钻孔施工中,钻探人员必须严禁执行探水操作规程。

30、施工过程中必须有安检和瓦检员现场盯班,进行安全检查和瓦斯等其他有害气体的检查。

(后附图)
附图一
C H
.
避灾线路图 工作面→回风大巷→1#石门→主井→地面
工作面→联络斜巷→皮带措施巷→2#石门→副井→地面工作面皮带顺槽→皮带大巷→2#石门→副井→地面
工作面皮带顺槽→二条大巷联巷→回风大巷→1#石门→地面
附图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