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你正确使用批评权了吗?

合集下载

浅议教师的批评权

浅议教师的批评权

浅议教师的批评权教育部今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权益和责任等作出明确界定。

其中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班主任的批评权”这个新概念引起社会各方热议。

对于“班主任的批评权”该如何理解?首先要明确,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批评是孩子成长必要的营养。

孩子都是在犯错中成长的,教师要细心发现孩子的问题,并适当的批评指正,不仅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而且让其知道是非对错的标准。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重要论述,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行使“班主任批评权”的根本目的。

班主任要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

班主任应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有效工作赢得广大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这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如何正确使用批评权?首先批评要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批评要坚持以生为本,育人为主;在掌握犯错学生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批评是对他的关爱。

同时,批评一定要把握时机,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经验的班主任善于观察,并善于抓住时机批评教育学生,是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真诚的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帮助、痛下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报答老师的关怀。

而缺乏经验的班主任常常不看时间,不分场合,陈谷子烂芝麻,想起来遍抖落一通,不分主次的唠叨个没完,把学生批评疲塌了,就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至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破罐子破摔,当面顶撞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

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班主任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角色之一,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

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有时需要行使批评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批评权的行使不当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班主任应该确保自己行使批评权的公正性。

批评应该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和具体的行为,而不应该被主观因素和个人情感所影响。

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批评,不因个人喜好或厌恶而偏袒或歧视一些学生。

只有公正的批评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进而起到教育的作用。

其次,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注重方式方法的恰当。

批评应该以教育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和惩罚。

班主任应该通过耐心倾听、理智分析和适度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方案。

同时,批评时不宜使用过激的言辞和措辞,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上的抵触。

此外,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之前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批评应该是有根据、有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或随意揣测。

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如果可能,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进一步分析对其进行批评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批评。

最后,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时应该注重时间和场合的选择。

批评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场合进行,以免干扰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需要进行私下的批评,班主任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时,班主任应该注意语言和措辞的得体,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氛围。

总之,正确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班主任应该保持公正、恰当、准备充分和选择适当的批评方式方法,以便最大化地发挥批评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

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做好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成长努力。

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探析

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探析

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 j 生的关系, 如同家庭里父母与其未成年子女的关系, 也即
权利” 这是 以行政规章的法律形式授予班 主任 的一项重 ・ 。 如美 国普通法上 的“ 代替父母关系” 。根据“ 替父母说 ” 代
要权力。 这原本不是该规定的核心 主题 , 却超越该规定的 } i l o pr t 的基本 理论 , ( o a ns) n c ei 中小学生 进入学 校时 , 核心主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原本也不是什么新鲜 I 教师或者班主任就 “ 立于父母的地位”i t l eo ( h p c f n e a
以及教学 目的时,教师或班主任 当然 可以采取有效 的教 种消极 意义上的权利。 由于这种消极 意义上的 “ 批评教育
育措施, 以达成学校的整体教育目的。

l , 权”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加以的是不利处罚, 涉及中小
在现代家庭里,未成年中小学生与其父母的关系是 i 学生的权益保障及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对班主任来说, 行
种血亲关 系 , 依据天然 的血缘或者法律的拟定而形成 , 使这种“ l 批评教 育权 ” 也需要 有明确的权利来 源依据 , 现
父母将其视为 “ 私有财产 ” 而倍加呵护或处治 , 父母对 其 : 实中,因教师或班 主任 的行为无依据而侵犯学生权益引
未成年子女自 然或者当然拥有法律上的管制、批评教育 l 起社会纷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中小学班主任行使 或者惩罚的权利。 在中小学, 未成年中小学生与学校的关 I 批评教育权” ‘ ‘ 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 而且这一明确的规定
德, 也属于学校 的教育任务 。 教师或者班主任的职责或权 并列或者重叠使用 成一 种“ 合权利” 意在 加重或突 出 联 ,

班主任如何行使“适当”批评权

班主任如何行使“适当”批评权

班主任如何行使适当批评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待遇与权利”中有这样一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并不是“尚方宝剑”,批评学生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言辞过激,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由此不难看出如何实施批评权依然是摆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难题。

那么,应当如何行使“适当”的批评权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批评是因为爱。

欲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

只有班主任对学生倾注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真心诚意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面对学生的过错,我们不能强硬让学生认错、检讨,而要从爱的立场出发,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采用和风细雨的批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想出改正的办法,勿用过激语言刺激学生。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有爱的批评更易于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批评里包含着关心和爱护。

记住批评是爱护学生的一种方式,它不是发泄。

时刻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切从爱出发,自然不会逾越“适当”范围。

二、了解才能批评。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千万不可在不知情和不知道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的情况下,就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

教师一定要多方面、多渠道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缺乏经验还是是非观念薄弱造成的;是好奇心引起的还是别人促成的……只有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工作中我们才能占据主动,取得实效。

同时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性格、脾气、心理特征等也要了如指掌,批评时才能做到因人而异。

只有这样,批评才能有的放矢,被批评的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到教育。

比如一个性格倔强的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能当众批评他,必须待他冷静然后跟他细谈。

当众批评肯定会引起他反感,甚至跟老师对着干。

三、批评要公平公正。

做好批评教育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表现出歧视和偏爱。

浅谈如何理性看待班主任的“批评权”

浅谈如何理性看待班主任的“批评权”
职任教岗位的标准 。个别学生会在这个时候泄愤 , 致使许 多班主任遭 遇尴 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 生 , 了解 他们 的内心 世界 , 根据 每个 学生的特 尬, 甚至影响到他 的职业幸福 指数。 另外 , 现在学 校也很 注重 家长和社 会 点 , 精心 设计相应 的教 育方 案 。 引导 、 帮助每 一个 学生健康 成长 , 特别注 要 对教师的评价 , 如果一个教 师的教育行 为得不 到家长 的认可 , 师多 半会 意 关注 学生 中 的弱 势群 体 和边 缘群 体 , 老 为每一 个 学生 的终 身 发展 奠定
被 当作 犯 错 的一 方 。
基础。
顾虑三: 主任对 自己的批评 方法 不 自信 。什 么才算 是“ 当”的方 班 适 式?《 规定》 没有也不可能明确界定 , 这就让许多人心里没底。许 多时候班
四 、 关 心 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要
坚持以人为本 , 以学生的全面发 展 为班 主任 工作 的根 本 出发 点, 不仅
进 行 批 评 教 育 的权 利 ” 新规 引发 了广 泛 的 讨论 和 深 思 。 的
‘ 键 词】班 主任 关
批评权
规 定
教育部近 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规定》, 门在第十 。采取 多种方式 与学生 沟通 , 针对性地 有
班 主任 批 评 学 生 的 权 利 : 班 主 任 在 日常 教 育 教 学 管 理 中 , “ 有采 取 适 当 方 式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 进学 生德 智体美 全面 发展。 只 要班 主任严格 遵 循 促 ” 对 学 生进 行 批 评 教 育 的权 利 。 ” “ 心 ” 平 等 ” 尊 重 ” 沟 通 ” 原 则 , 可 以做 好 工作 , 少不 会 犯 错 。 更 关 “ “ “ 的 就 至

班主任管理——班主任应如何行使批评权

班主任管理——班主任应如何行使批评权
维 护 了班 主任 教育 学生 的 合法 权利 ,可以使班 主任 在教 育学 生过程 中 ,在 坚
持 正 面 教 育 为 主 的 同 时 ,不 再 缩 手 缩 脚 ,通 过 合 理
法 》、 《 未成 年 人 保 护 法 》 、 《 师 职 业 道 德规 教
图报复 ,缺乏 民主意识 ,不能 把 自己摆在 集体之 中
平 等位置 上 ,学生 就会 和班 主任 产生抵 触 隋绪 。
三个尺 度
法 律 规 定 的尺 度 。每个 公 民都 要 知 法 守 法 , 教 师 自然 要 注意依 法从教 。教 师要努 力学 习 《 师 教
但 我想 强调班 主任具 有批 评权 ,这 也是 对班 主任 工
何 正 人?个 别班 主任 的心思 从课 堂转 移到 校 园外 、 社 交 圈 ,甚 至是 名利场 ;善 于从 学生 家长 中挖 掘潜 力 ,利 用其权 势 或金钱 为 自己办 事 ,小则 吃顿饭 , 借个 车 ,大 则购 房置业 、子女工 作等 等都 可 以请 学
仕 强 尊 学 、护 生 利 现 , 出 一 调 重 生 维 学 权 的在 也 现
了一 些学 生 老 虎屁 股 摸不 得 ,听不 得 半点 批 评 ,一批就 “ ” ,一 批就招 惹麻烦 ,致使教 师特 炸 别是 班主 任教师 不敢 管学 生 、不 敢批 评教 育学 生 、
放 任 学 生 的 现 象 严 重 存 在 。 针 对 新 时 期 基 础 教 育 的
生 等方 面强化 了班 主任 的权 利 ,并从 待遇方 面加 强 了保 障性 规定 。 《 规定 》明确 : “ 主任 在 日常教 班 育 教学 管理 中 ,有 采取 适 当方式 对学 生进行 批评 教
育 的权 利 。 ” 此 规 定 一 m ,立 即 引 起 热 议 :难 道 不 是 班 主 任 就 没 有 对 学 生 进 行 批 评 教 育 的 权 利 ? 什 么 样 的方 式 才 是 适 当 方 式 ? 对 于 以 上 质 疑 ,我 不 敢 妄 加 答 复 。

教书育人,善用批评

教书育人,善用批评

教书育人,善用批评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而善用批评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批评并不意味着批判和否定,它是一种审慎的评价和指导,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

对于教育者来说,正确的批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进步和成长。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教书育人中善用批评的重要性和技巧。

善用批评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批评是不可避免的。

教育者需要以建设性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这既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学生潜力的一种激发和引导。

艾森豪威尔曾说过:“在唯一的眞实世界——我们的心灵中,我们需要有人给我们指出我们真正的实力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发挥它。

”这段话深刻诠释了批评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适当的批评,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开发自己的潜力。

善用批评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育者对学生的行为、作业、学习态度等给予适当的批评,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时,老师可以通过批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教育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老师也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好表现,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善用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批评,教育者可以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激发自身的学习激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教育者可以通过批评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善用批评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批评不是简单的指责和批判,而是需要教育者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并善于鼓励的过程。

教育者要在批评过程中注重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以温和的方式提出批评意见;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指出问题。

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三议

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三议
文 予 以 规定 ? “ 当方 式 ” 的 标 准 是什 么? 教 师 究竟 该 生 或 者 满 足于 成 为 应试 动 物 ,或 者 因 为几 乎 被注 定 地 抛 适 怎 样 正确 行 使 “ 批评 权 ”? 笔 者做 班 主任 工 作 已 经二 十 弃 而 消极 反抗 教 师辅 导 ,哪 怕 是善 意 的。
完整 的 ” 。
对 广 大 班 主 任 真 正 的 鼓 舞 和 激 励 来 自何 方 ? 不 是
班 主 任 的批 评权 源 于 教 师 的基 本 职 责 之 一— — 教 育 灌 输 “ 子 不 听话 你 就 批 评 惩罚 ” 的老 套 路思 维 ,不 能 孩 教学 职责 。职 责 的含 义包 括 职 权 、权 利 和 责 任 、义务 两 让他们 成 为 兼 顾 分数 指 标 与 关 心 每个 学 生 的思 想 道 德状
为 受 教育 者 的学 生 ,其成 长过 程 并 不 总 是直 线 上 升 的 ,
状 况 与 人格 心志 成 熟 程度 相 背 离 的 成 长 困境 ,不全 面分
学 生 犯错 误 的情 形 也 是 千 差万 别 ,没有 一 名 教 师 可 以 只 析 他 们 的精 神 面 貌 和 志趣 追 求 并 寻 求 相应 解 决 之道 ,仍
之任 之 ,则 是 明显 的失 职 。 因 此 ,必 要 的 时候 对 学 生 进 评 教育 的权 利 ” ,笔 者认 为 ,班 主任 手持 的这 个 “ 箭 ” 令 行批 评 也是 教 师需 要 履行 的义 务 之 一 。
对 犯 了错 误 的学 生 进 行 批 评 ,原 本 是 教 师 的 同有 职 管 、 管不 了” 的现象 。因 为这 个规 定语 焉 不详 、 内容 空洞 , 责 ,多少 年 来 教 师也 是 天 经 地 义 地 践行 着 ,为何 时下 却 几 无可 操作 性 。 让教 师 欲 言又 止 、诚惶 诚 恐 甚 而 淡之 色 变 ?笔 者 认 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你正确使用批评权了吗?
教师批评学生,本是一种教育方法,但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却屡屡发生学生殴打老师、家长控告学校的事件。

老师正在日渐变成弱势群体,一些地方和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进而出现了“过去是教不严,师之惰,现在是教得严,师之错”的教育困局。

当师道尊严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似乎我们该反思,对孩子乃至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有些矫枉过正?在推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是否应该辅以批评教育?如果我们拒绝教师用严厉的手段
教育学生,任由学生们旁逸斜出地成长,那么难道真的要等到他们有朝一日犯下大错,从而被国家暴力机关强行制裁时,我们才去承认其权利吗?但现实情况是,即使有了这条规定,不少老师还是不敢管学生,他们都有这样的顾虑:对孩子,怎样的批评才算适度?由于无法量化规定,教师们觉得棘手。

但可能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在教育人这个问题上不可能有统一量化的规定,更多地应借助文化的力量,尤其运用班级文化去教育人、感化人、塑造人。

那么班级文化究竟包含哪些要素,如何借助班级文化,下面探讨班主任的适度批评权。

有一则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从前有一个小孩,因为他有一个很小的弟弟,所以妈妈很少教育他。

有一次,他从隔壁家偷了一根针,告诉了妈妈。

他原本以为妈妈一定会严厉地批评他,可妈妈却夸他
聪明。

于是,他的胆子大了一些,开始偷班上同学的东西。

将偷来的画板据为己有,偷来的毛衣妈妈帮他改了之后再穿。

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成为了臭名远扬的“江洋大盗”。

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后来,他被捉到了,行刑那天,妈妈来看他。

他要求和妈妈说几句话。

他妈妈喜出望外,以为儿子要和自己说“宝藏”的所在。

连忙把头伸过去,他一口咬掉妈妈的耳朵,悔恨地说:“当初我偷针,您没有批评、教育我,才导致了今天这个后果。

我真的很恨您!”的确,如果他的妈妈当时及时进行批评与教育,那么“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就不会发生。

一根针看上去很小很小,可价值却无比大,它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从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成长,需要批评”这个道理。

对于不好的行为及时进行批评与教育可以将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重新拉上正路。

那个被批评、教育的孩子对于这件事一定会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相信他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的父母,如何行使好班主任的批评权,而不是简单地训斥,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对班主任的出发点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直接影响师生情感。

首先,批评要有爱心。

许多犯了错的学生实际上在心里是有是非观的,犯错误很大部分是因为一时糊涂或是做事冲动。

班主任要理解和宽容学生这些不完善的地方,教育学生以后再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应该怎么做,
做到批评但不伤学生的自尊,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这份爱,给学生的心灵点盏灯。

其次,批评要有耐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学生往往有很高的期望,想一次就让学生把所有的不足和缺点都改正,一旦有反复就会不自觉地出现“恨铁不成钢”的语言暴力,人为地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

其实孩子的成长和花草的生长一样,有自己的花期,对于孩子暂时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耐心等待,等待花期的到来。

最后,批评要用心。

批评并不是说过就结束了,批评应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该怎么做。

批评过后应关注学生的变化,只要他们有进步,那么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完善自我的积极性。

只有我们充分调动和借助情感因素,才能使学生感乎其情,动乎其心,只有触动学生心灵的批评才是有效的批评。

班级文化中的沟通因素: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最常用的沟通方式,那么怎样沟通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呢?首先,老师与学生谈话不能摆出师长的架子,在谈心的时候不妨给学生拿把椅子,小小的一个举动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就会放下防备之心,更愿意讲出心里话,老师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要给他们自己”辩护”的机会,实际上学生辩护的过程就是你的谈话和他自己想法
的激烈碰撞,此时应该鼓励学生把想法说出来,从而发现其思想上的误区。

应避免谈话时老师“一言堂”,完全不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可能表面上学生都点头同意,但很有可能一回头又全都忘了,影响了沟通的实效。

班级文化中的策略因素:诚然一针见血的批评对有些学生确实能生效,但若遇上情绪波动大、有思想包袱或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则这样的批评可能效果不大。

这时的批评就应更讲究策略。

对情绪激动的学生,不妨先使他心平气和下来,人在情绪激动时的语言和行为有时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再多再对的道理也是听不进去的,处理不好还可能激化矛盾,此时可以先“冷处理”,让他静坐片刻,恢复理智,等学生心平气和了再了解情况,说服教育,并告诉他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教育可能会更有效。

对有思想包袱的学生,不妨先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他有所顾虑的原因,协助他卸下思想的包袱,如若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一通,就有可能使学生本就沉重的负担更重,处理不当会使学生从此一蹶不振。

抵触情绪强的学生往往自尊心也特别强,常认为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不起他,只看到他的缺点,不看他的优点,很少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此时,不妨在批评前先夸奖一番,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正确,一旦消除了抵触情绪,接受意见也就不困难了。

批评是一剂良药,虽然苦口却又有效,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主张“惩罚”——夸美纽斯提出用惩罚维护纪
律;赫尔巴特强调训育的作用;斯宾塞认为人为的惩罚是一种补充;杜威主张适当地运用惩罚,惩罚并非不民主,而是接触现实生活的一种需要。

要利用好批评,关键是把握好它的度,让学生在批评中感受到爱,在批评中完善自己,在批评中塑造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