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批评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班主任工作六忌六要

班主任工作六忌六要班主任工作六忌六要“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
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班主任的工作意识却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对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六忌六要。
一、忌“唯智育”意识要全面发展意识。
“唯智育”是“应试教育”留给我们的最大弊端之一,“五分加绵羊”就是班主任评价好学生的标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我们把大量的“差生”作为“淘汰品”推给了社会,把少数“高分低能”者输送到了高一级的学校,这与我们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要树立起全面发展意识,教书三面向,育人五并举,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二、忌“教条”意识要学习与科研意识。
对书本理论生吞活剥、对别人的经验死搬硬套和相当然的主观臆断是造成班主任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的主要原因。
一个学生来报告:“老师,他打我。
”老师说:“你准是骂他来。
”学生说:“俺没骂他。
”老师说:“你没骂他,他为啥单打你,他咋不来打我呢?”如此现象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并不少见。
我们应该懂得,“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如此完美。
”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教师要树立起学习与科研意识,要不断吐故纳新,使自己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班级管理的艺术,以教育科研促进班级管理。
三、忌“克隆”意识要个性与特长意识。
班主任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是耳暄目染的熏陶,因此有“谁家的学生随谁家”的说法,但仔细想来,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的不成功,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该是老师影子的延续、老师的“克隆”。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是理解、支持和解放,不能用“管宁割席”式思维来约束学生的言行,不能囿几十个学生于自己的羽翼之下。
要树立个性与特长意识,不拘一格育人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主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学习,主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也正是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
班主任批评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班主任批评应遵循的六项原则班主任批评应遵循的六项原则批评既是人际交往的必然方式,也是进行意识形态交流的手段。
被批评不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麻烦,也是不断改善自我的动力。
当学生犯错误时,你如何表达建设性的批评?作者结合了班主任的实践多年,并认为批评应遵循以下八个原则:一,诚信原则批评学生必须真实和真诚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但他们不能被自己的权威所触动,失去面子,向学生发泄愤怒,讽刺和讽刺。
批评要求学生体验爱与关怀,以便他们能够真正开放并与教师沟通。
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和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事实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这样批评就不会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风中的漏洞。
同样,教师批评学生,评价应客观,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不仅要明确指出错误的位置,还要帮助找到改善和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纠正自己的方法。
错误。
第三,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的原则虽然我们的批评可能不会深感痛苦,但是从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怀,学生最终会了解老师的用意。
事实上,批评也是爱。
人们都很自尊。
相对而言,学生的自尊心或虚荣心更强。
当我们在公共场合发现学生的错误言行时,或者当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对学生有错误的详细理解进行报告时,在课堂会议或开放场所进行批评是不恰当的。
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会让他们感到尴尬,让自我挫败的形状,甚至导致学生摆脱这种停滞,沮丧。
第四,真爱的原则对感情的真诚批评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窗,避免假装手势,玩世不恭甚至是坏话。
在有一句老话说“好的话三个暖冬,坏话伤害六月的人”,更不用说我们还面临着儿童脆弱,敏感和脆弱的灵魂。
因此,我们的批评是好的,而不是恶意的;它是动机,刺激,不是打击,贬损;它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不是为了羞辱;不讨厌!在严酷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沉而燃烧的爱情。
如果它是仇恨,它也是“讨厌铁而不是变成钢铁,讨厌木材不重要”的仇恨,而不是讨厌选择正确的语言和表达。
5.“批准和针对性”的原则批评学生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负担能力。
班主任批评艺术的八要八不要(教师中心稿)

班主任批评艺术的八要八不要(教师中心稿)民乐县职教中心李兴福批评是班级管理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修养,从而少犯错误.适当,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耐挫折心理素质功不可没.但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因受批评而采取极端行为来对抗老师,使班主任心存余悸.如何有效,合理,科学地使用这种教育方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把批评艺术概括为"八要八不要".一要循循善诱,诚心开导,不要言辞不恭,恶语相加汉代学者刘向有言曰:"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学生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班主任必须要怀着爱心,含着理解,心平气和的加以引导,让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在帮他,从而自觉的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那种尽管是正确的,但却是硬梆梆的,粗暴刻薄的语言,甚至谩骂式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肯向你认错,并与批评者发生争执.这样一来,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二, 要以身作则,示范暗示,不要体态不正,仪表不端教师的言行,应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声的批评.以达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批评学生时应庄重严肃,语气恳切,切忌体态不正,仪表不端.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把椅子歪靠墙上,翘起二郎腿,或口叼香烟,喷吐烟圈;有的散开钮扣,或掀起衬衫;有的摔课本,拍桌子等,这些举动,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反批评的心理,降低批评的效果,而且有损教师自身形象.三要分析原因,就事论事,不要揭伤疤,翻老帐青少年绝大多数是乐于追求上进的,他们都想改正错误,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难免会再而三的做错事.有经验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不揭学生的旧疮疤,或新帐老帐一起算,而是就事论事,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并启发学生反省,同时错误一经处理,就不再提起,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时间.而有的教师处于好心或一时之气,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常常提起以往的一些错误,想使学生牢记以便改正.孰不知学生会认为你不信任他,一直在搜集他的错误和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敏感的自尊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另外,这种秋后算帐式的批评也是对他盲目自尊的一次彻底否定,从而产生极端的自卑心理.因此,班主任的批评要有针对性,千万不可揪住辫子,搭车批评.四, 要选择场合,把握时机,不要过火无度要取得批评的最佳效果,必须要讲究"火候",即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与场合.一般说来,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只要有其他人在场,即使是老师的态度再诚恳,批评的方式再温和,也会让学生感到伤面子.因此,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进行.中学生由于性意识的逐步成熟,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在异性面前他们的自尊会表现的更为强烈,更为敏感.所以在异性面前,不宜进行严厉的批评;同时,批评要及时,充分发挥其近因感知效应,不能拖的时间过长,对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应迅速作出反应.批评时点到为止,只要让其明白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就罢手,不宜过于尖锐刻薄,穷追猛打.如学生在课堂开小差,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教师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之类的含蓄,暗示就足够矣.五要因人而宜,对症下药,不要不分人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年龄,性格和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在对高中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慎重选择批评方式.正确的批评方式,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节学生的逆反和报复心理,并能导致学生由消极变为积极,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性格,情感,意志与自我控制力的学生对于批评的适应有明显的不同,所以,班主任批评学生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对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多愁善感的学生进行对比式批评;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用缓冲式或书信批评;对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性心理较强的学生应采取触动式批评;对脾气暴躁,行为易被语言所激的学生要用商讨式批评.有的学生玩世不恭,爱恶做剧,课堂上你可以尽量不与他正面交锋;有的学生麻木不仁,你不妨来点急风暴雨,恩威并用,刚柔相济;有的学生爱面子,你可以随时随地轻描淡写的予以点化.六要群策群力,多方协作,不要单打或叫家长要挟常言说得好:“孤掌难鸣”批评也要注意不靠单打,而发挥整体效应。
批评的原则、方法、禁忌

批评的原则、方法、禁忌批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唤起学生对其行为表现中存有问题的警觉的一种负性心理刺激。
它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常用工具。
批评得当,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反之,则事与愿违。
作为班主任,不但要理解批评的原则和作用,还要注意批评的方法、艺术和禁忌。
一、批评的原则。
1、即时反应,观点鲜明。
不良现象一经发现,班主任要观点鲜明地即时反应。
因为学生的心理活动易受老师的暗示影响,教师的反应越即时,批评对象越能及早理解到事态的严重性,批评的效果也越好。
同时,及早反应,亦能使某些模糊理解得以澄清,起到预防犯错误的作用。
反之,贻误时机,或“秋后算账”,都会使“评”失时机,“批”乏效果。
2、爱为基础,情理交融。
“爱是人对重要事物的恋慕向往的心情”。
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学生信任老师的前提。
那么,爱缘何而生?学生是老师耕耘的土壤,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教师若能积极转变观点,以一种为时代培育英才的态度,自觉对教育教学实行反思,摆脱“应试教育”的人生观,全面、发展的评估学生,往往发现学生的“可师”、“可爱”之处,教师才能“心中有爱”;在爱的外化即批评时,要注意以情动人,以理晓人,态度诚恳,耐心细致,才能情理交融,“评”得全面,“批”的中肯,学生才能“明其理”、“亲其师”、“信其道”,而“改其行”。
3、就事论事,评理公正。
批评前,先查清事实原委,再兼顾主观客观,一视同仁,全面的“评”,适量的“批”。
为防止用有色眼镜看人,对“学困生”应有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他们一般自卑心理重,挫折感多,对教师的批评有一种紧张、抗拒的心理,对他们的尊严、人格,教师应充分尊重,对其个人隐私权也要维护,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只应看作是一个孩子的行为,绝不能将儿童的错误成人化。
二、批评的方法。
1、文字批法。
班主任能够通过作业、作文、书信等文字形式,与学生交流思想,少“批”多“评”。
如:考试之后,让学生即时总结,给父母或者老师说说心里话,用笔倾诉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
班主任工作六忌六要

班主任工作六忌六要
班主任工作六忌:
1. 不要缺乏责任感: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监督者,必须对自己的职责负责,不能懈怠。
2. 不要偏袒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某个学生,否则会损害班级的公平性和凝聚力。
3. 不要过于严厉: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有分寸,不能过于严厉,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4. 不要对学生失去信心:班主任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不要对学生失去信心,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5. 不要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都不同,班主任不能忽视这些差异,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6. 不要缺乏沟通和合作: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并与其他老师和学校管理层合作,共同促进班级的发展。
班主任工作六要:
1. 要善于倾听: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真心的关心和支持。
2. 要做好榜样: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和进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3.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4. 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班主任要善于与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进行高效的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和谐发展。
5. 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班主任要制定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纪律、作业等方面,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学习。
6. 要关注班级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织和推动班级的各种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批评的原则、方法、禁忌

批评的原则、方法、禁忌批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唤起学生对其行为表现中存在问题的警觉的一种负性心理刺激。
它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常用工具。
批评得当,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反之,则事与愿违。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理解批评的原则和作用,还要注意批评的方法、艺术和禁忌,一、批评的原则。
1、及时反应,观点鲜明。
不良现象一经发现,班主任要观点鲜明地及时反应。
因为学生的心理活动易受老师的暗示影响,教师的反应越及时,批评对象越能及早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批评的效果也越好。
同时,及早反应,亦能使某些模糊认识得以澄清,起到预防犯错误的作用。
反之,贻误时机,或“秋后算账”,都会使“评”失时机,“批”乏效果。
2、爱为基础,情理交融。
“爱是人对重要事物的恋慕向往的心情”。
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学生信任老师的前提。
那么,爱缘何而生?学生是老师耕耘的土壤,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教师若能积极转变观念,以一种为时代培育英才的态度,自觉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摆脱“应试教育”的人生观,全面、发展的评估学生,往往发现学生的“可师”、“可爱”之处,教师才能“心中有爱”;在爱的外化即批评时,要注意以情动人,以理晓人,态度诚恳,耐心细致,才能情理交融,“评”得全面,“批”的中肯,学生才能“明其理”、“亲其师”、“信其道”,而“改其行”。
3、就事论事,评理公正。
批评前,先查清事实原委,再兼顾主观客观,一视同仁,全面的“评”,适量的“批”。
为防止用有色眼镜看人,对“学困生”应有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他们一般自卑心理重,挫折感多,对教师的批评有一种紧张、抗拒的心理,对他们的尊严、人格,教师应充分尊重,对其个人隐私权也要维护,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只应看作是一个孩子的行为,绝不能将儿童的错误成人化。
二、批评的方法。
1、文字批法。
班主任可以通过作业、作文、书信等文字形式,与学生交流思想,少“批”多“评”。
如:考试之后,让学生及时总结,给父母或者老师说说心里话,用笔倾诉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
班主任这样批评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

班主任这样批评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1.示意纠正,避免公开:班主任应尽量在私下场合对学生进行批评,避免在全班或公共场合公开批评。
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其尴尬感。
私下交流时,班主任可以通过暗示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主动改正。
2.褒贬结合,触动内心: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应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这种“先扬后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批评。
通过褒贬结合的方式,班主任可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产生改正的动力。
3.坚定温和,态度庄重:班主任在批评时应保持坚定的立场,让学生明确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和需要改正的必要性。
同时,班主任的态度要温和,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苛刻的语言,以免伤害学生的感情。
态度庄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认真和负责,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问题。
4.指出问题,教给方法: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不仅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
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效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5.永远相信,保持期望: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要表达出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
让学生知道,即使他们犯了错误,班主任仍然相信他们能够改正并变得更好。
这种信任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6.注重反馈,跟进提升:批评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后,应定期跟进学生的改进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如果学生有所进步,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仍然存在问题,班主任要再次指出并提供帮助。
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跟进,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改正自己的错误,实现自我提升。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十大原则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十大原则滕州市田陈矿区学校褚福胜2016年3月29日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是一种艺术。
怎样批评教育学生,才能使“忠言逆耳”变成“忠言顺耳”,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则需要广大教师掌握好批评教育的技巧和原则。
本人结合十多年中学班主任的教学实践,认为批评教育学生应遵循以下十大原则。
一、尊重人格原则在批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处理问题的方法偏激,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合法权利,侵犯了学生的人格。
其实体罚、训斥、辱骂、讽刺、挖苦等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强加指责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要相信学生能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
学生人格得到了尊重,认为老师和他的谈话是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才能尊重和信赖老师,才能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才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真诚友爱原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基础。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加强情感的投入,对待学生要真诚友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理解信任和宽容每一个学生。
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真心为他好,是在关心和爱护他时,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后,要及时关注他们的后续行为,对他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多关心,做好心灵上的疏通,学生就会健康稳定的成长。
三、先扬后抑原则当学生犯了错误站到老师面前时,往往带着很强的防御心理和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很难收到效果。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
”所以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先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优点进行表扬赞赏,使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快乐中,心理上获得满足,消除了抵触情绪,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加前进的内动力。
四、公平公正原则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批评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班主任批评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批评既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又是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手段。
被批评,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烦恼,又是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动力。
当学生犯错误时,怎样表达建设性的批评意见?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班主任实践,认为批评应遵循以下八大原则:
一、态度诚恳的原则
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把心中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
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xx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
同样道理,教师批评学生,评价也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出自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的原则
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
实际上批评也是爱。
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尊或虚荣就更强。
当我们当众发现学生的某种错误的言行和举动,或者由学生举报经过自己详细了解证实某生确有错误的时候,不宜在班会或公开的场合批评,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会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者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
四、情真意切的原则
感情真挚的批评才能打开学生心内的门窗,切忌故作姿态,冷嘲热讽,甚至恶语相伤,中国有句古话叫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我们面对的还是孩子,是脆弱、敏感易伤害的心灵,因此,我们的批评是善意的,而非恶意的;是激励、鞭策,而不是打击、贬损;是维护人格的尊严,而不是辱没人格;是爱而不是恨!是藏在严峻的外表下深沉的炽热的爱,如果说是恨,那也是恨铁不成钢,恨木不成材的恨,而不是憎恨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因人、因势施批、有的放矢的原则
批评学生方式方法的选择,要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而定。
如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应及时批评;事态不严重的,事后提醒;学生已认识个人的错误,且处于自责状态的,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学生自认有理,且处于抵触情绪强烈时,避开正面严厉批评。
批评学生还要考虑其个性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批评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须因人而异。
如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宜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他们,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
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学生,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罗唆不休,只须指出问题,点到为止;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
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会大。
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既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
批评要有的放天,就是指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上,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
六、留有余地的原则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
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