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教学文案
初三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初三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在这篇文章中,将以初三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主题,提供一系列练习
题来测试读者对于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其中一些题目:
题目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 数字“2Fe + 3O2 → 2Fe2O3”表示金属铁和氧气的反应。
请标注出
反应中的金属、氧气以及产物。
2. 在实验室中,当将一小块钠金属投放在水中时,会发生剧烈反应。
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题目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 用盐酸处理铝金属会产生什么气体?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 金属镁与硫酸反应会产生哪种产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产
生的气体。
题目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1. 数字"4Na + O2 → 2Na2O"代表了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请解释这
个反应的化学意义。
2. 铝金属会与氯气发生反应,产生什么产物?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
程式。
题目四:金属的活动性
1. 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如果将它们放置在硫酸溶液中,哪种金属会发生反应?请解释原因。
2. 比较钠和锌的活动性,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在盐酸溶液中,哪种金属会发生反应?请解释原因。
题目五:金属的腐蚀
1. 解释金属腐蚀的过程,并提供一个实际例子。
2. 钢铁是铁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为什么钢铁容易腐蚀?
以上仅是一部分练习题,希望能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初三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初三化学金属材料练习题

初三化学金属材料练习题金属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对于初三化学学习来说,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化学金属材料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所学的知识。
1. 金属元素特性题请回答以下问题,并简要解释你的答案。
a) 金属元素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b) 金属元素通常是什么样的化合物?c) 金属元素的导电和导热性质与什么有关?d) 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多少?2. 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腐蚀是金属材料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
请解释以下问题。
a) 什么是金属腐蚀?b) 金属腐蚀的影响是什么?c) 请举例说明金属腐蚀的实际案例。
d) 金属材料如何防止腐蚀?3. 金属合金的特点和应用金属合金是由两种或更多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金属合金相比单一金属具有哪些优点?b)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金属合金及其应用。
c) 什么是贵金属合金?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是什么?4. 金属反应和金属离子的形成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会丢失电子,并形成对应的金属离子。
请解释以下问题。
a) 金属元素是如何失去电子的?b) 金属离子的形成与金属元素的位置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什么关系?c) 请用方程式表示以下反应:铜与稀硫酸反应、铁与氯气反应、铝与水反应。
5. 金属的提取和加工金属的提取和加工是金属材料应用的重要环节。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金属的提取有哪些常见的方法?b) 解释电解法提取金属的原理。
c) 请简述两种常见金属的加工方法。
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你巩固对初三化学金属材料的理解。
在回答问题时,请确保准确性和条理性。
如果有需要,你可以自行参考相关的教材或者参考资料来查找答案。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练习题,加深对金属材料性质和应用的理解,提升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祝你学习顺利!。
初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汇编

初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6 甘肃省嘉峪关六中期末考)某病人被诊断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
A.铁元素B.铁粉C.四氧化三铁D.三氧化二铁2.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3.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条件以后,反应产物不会改变的是()。
A.钠与氧气B.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C.盐酸与铁粉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4.小王喜欢做实验,一次他将一把没有擦干的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表面变蓝,他又将一把干燥的光亮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也有同样的现象发生,他分析后认为可能是火烤的过程中小刀表面生成了某种物质造成的。
你认为此物质最有可能是()。
A.Fe3O4B.Fe(OH)3C.Fe2O3D.Fe(OH)25.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向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将无水硫酸铜放入75%的酒精中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6.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
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B.FeSO4C.NaOH D.BaCl27.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用砂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B.用洁净的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灯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C.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纯碱D.先将少量两种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钙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8.(2016 安徽省太和八中期末考)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 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在烧杯中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课时作业: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项训练

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项训练题组一钠及其化合物1.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A.盐酸B.饱和氢氧化钠溶液C.FeCl3溶液D.MgSO4溶液2.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4∶3B.两种物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两种物质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比为1∶1D.两种物质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若m g Na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g,则m g Na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为()①(m+0.8)g②(m+1.0)g③(m+1.2)g④(m+1.6)g⑤(m+1.4)gA.仅①④B.仅①⑤C.仅③④D.①②③④⑤题组二铝及其化合物4.把4.6 g钠放入20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l-的浓度几乎不变B.溶液变浑浊C.溶液中Al3+全部转化为AlO-2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5.0.1 mol Al2(SO4)3与350 mL 2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A.78 g B.15.6 gC.7.8 g D.3.9 g题组三铁及其化合物6.硫酸亚铁溶液含有杂质硫酸铜和硫酸铁,为除去杂质,提纯硫酸亚铁,应该加入下列哪种物质()A.锌粉B.镁粉C.铁粉D.铝粉7.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
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2∶3B .3∶2C .1∶2D .1∶1 题组四 金属及其合金8.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 2O 3、SiO 2、Al 2O 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 4·7H 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 选用铁粉B .固体1中一定有SiO 2,控制pH 是为了使Al 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 .从溶液2得到FeSO 4·7H 2O 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 .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 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 4·7H 2O9.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B.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C.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D.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详解】A、铁、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B、铁和稀盐酸反应,铜、银和稀盐酸不反应,而则得出: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C、铁与CuSO4、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D、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D。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2.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答案】A【解析】①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可判断X、Z的活动性比Cu强而Y的活动性不如Cu强.②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可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Z都位于氢之前且X的活动性比Z强.综合以上分析,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A.【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金属及其化合物讲义及练习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点燃 点燃△ △ △ △ 点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 NaAlFe保存 煤油(或石蜡油)中 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 直接在试剂瓶中 化性 常温下氧化成Na 2O : 4Na + O 2 = 2Na 2O 点燃生成Na 2O 2 2Na + O 2 == Na 2O 2 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 4Al + 3O 2 = 2Al 2O 3 致密氧化膜使铝耐腐蚀。
纯氧中可燃,生成氧化铝: 4Al +3O 2 ===== 2Al 2O 3潮湿空气中易受腐蚀:铁锈:主要成分Fe 2O 3 纯氧中点燃生成: 3Fe+2O 2 =====Fe 3O 4与 O 2与Cl 22Na+Cl 2==2NaCl2Al+3Cl 2 ===== 2AlCl 3 2Fe+3Cl 22FeCl 3与S 常温下即可反应:2Na + S = Na 2S加热时才能反应: 2Al + 3S == Al 2S 3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 Fe + S == FeS与水常温与冷水剧烈反应:2Na+2H 2O=2NaOH+H 2↑去膜后与热水反应: 2Al+6H 2O====2Al(OH)3↓+3H 2↑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应。
加热时才与水蒸气反应: 3Fe+4H 2O(g)====== Fe 3O 4+4H 2与 酸 溶 液 2Na+2HCl=2NaCl+H 2↑ 2Al+6HCl==2AlCl 3+ 3H 2↑ Fe+2HCl=FeCl 2+H 2↑ 与 碱 溶 液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与 盐 溶 液 与硫酸铜溶液: 2Na+2H 2O+CuSO 4= Cu(OH)2+Na 2SO 4+H 2↑与氯化铁溶液:6Na+6H 2O+2FeCl 3= 2Fe(OH)3+6NaCl+ 3H 2↑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与 氧 化 物 ---------------------- 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应:2Al+Fe 2O 3=======Al 2O 3+2Fe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Na 2ONa 2O 2Al 2O 3Fe 2O 3 性质 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颜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 赤红色固体△相互转化2FeCl2+Cl2====2FeCl32FeBr2+Br2====2FeBr3主要表现:性(还原性)2FeCl3+Fe===3FeCl22FeBr3+Fe===3FeBr2表现:性(氧化性)检验遇KSCN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遇KSCN显血红色用途净水剂等印刷线路板等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解析】【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Zn2AgNO2Ag Zn(NO)+=+3326521613g x65216=13g xx=43.2gCu+2AgNO=2Ag+Cu(NO)332642163.2g y64216=3.2g yy=10.8g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故选B。
2.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A.滤渣是Ag、Cu、Zn B.滤渣是Ag、Cu、MgC.滤液中含有Zn2+、Mg2+、NO3﹣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答案】B【解析】【详解】A、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滤渣中含有锌,同时含有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铜和银,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比锌活泼,因此锌不能和硝酸镁反应,滤渣中不含有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滤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和没有反应的镁离子,同时含有硝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3.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所以,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故不符合题意;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uSO4,滤液M的颜色不会呈蓝色的,故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参加反应的金属是否过量,反应生成物是滤渣,还是滤液。
【化学】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上述说法正确的有: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铜,因此①说法错误;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铝,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铝没有剩余,说明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铝位于氢前,铜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说法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②③⑤;故选:B。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6 甘肃省嘉峪关六中期末考)某病人被诊断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
A.铁元素B.铁粉C.四氧化三铁D.三氧化二铁2.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3.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条件以后,反应产物不会改变的是()。
A.钠与氧气B.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C.盐酸与铁粉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4.小王喜欢做实验,一次他将一把没有擦干的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表面变蓝,他又将一把干燥的光亮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发现也有同样的现象发生,他分析后认为可能是火烤的过程中小刀表面生成了某种物质造成的。
你认为此物质最有可能是()。
A.Fe3O4B.Fe(OH)3C.Fe2O3D.Fe(OH)25.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向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将无水硫酸铜放入75%的酒精中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6.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
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B.FeSO4C.NaOH D.BaCl27.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用砂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B.用洁净的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灯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C.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纯碱D.先将少量两种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钙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8.(2016 安徽省太和八中期末考)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 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在烧杯中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有铜无铁B.有铁无铜C.铁、铜都有D.铁、铜都无9.(2015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期末考)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A.B.C.D.10.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③化合物NaCl的火焰颜色为黄色;Na2CO3的火焰颜色也为黄色。
④密度为1.1 g·cm-3与密度为1.2 g·cm-3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Cl溶液的密度介于1.1 g·cm -3与1.2 g·cm-3之间;Na—K合金的熔点应介于Na和K的熔点之间。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Da Fe CO2Al(OH)3AlCl3b FeCl3Na2CO3NaAlO2Al(OH)3c FeCl2NaHCO3Al2O3NaAlO2二、非选择题1.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贡献之一是发现和研制了各种材料,例如,金属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根据你学过的有关金属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铜钱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铜常用于制造货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铜的熔点不是太高,易于冶炼铸造成型B.铜的性质不活泼,不易被腐蚀C.我国较早掌握了湿法冶炼铜的技术D.自然界有大量游离态的铜(2)钢铁制品的使用更为广泛,但是铁制品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名称),铁的氧化物常见的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铝制品因为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经久耐用。
但是该氧化膜易被酸、碱破坏,若用铝制品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有A、B、C、D、E五种化合物,其中A、B、C、D都是含有Al元素的化合物,F是一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F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空气的1.103倍。
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反应:a.A+NaOH→D+H2O b.B A+H2Oc.C+NaOH (适量)→B+NaCl d.E+H2O→NaOH+F(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1 mol C和2 mol E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
3.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和氢气)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水)的总质量为a g,将质量为b g(不足量)的碱金属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该装置的总质量为c g,则:(1)列出计算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不用无水氯化钙,求出的相对原子质量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偏大还是偏小_____,原因________。
4.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G为金属元素的固态氧化物(常温下);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已知F为红褐色沉淀)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G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①~⑥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A【解析】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是以血红蛋白形式存在的,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原子、分子形式存在。
2.D【解析】因ρ水>ρ钠>ρ苯,故钠处于苯与水的界面处,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H2使钠在界面处上、下跳动。
3.C【解析】钠与氧气反应的温度不同,则产物不同;NaOH溶液的量不同,与Al2(SO4)3反应的产物不同;二氧化碳的量不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4.A【解析】小刀是铁合金,火烤时表面的铁与O2反应生成Fe3O4。
5.B【解析】①钠燃烧时生成淡黄色的Na2O2;②FeSO4与NaOH反应生成Fe(OH)2,Fe(OH)2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3;③Fe3+遇SCN-显红色;④无水硫酸铜因与酒精中的H2O结合生成CuSO4·5H2O而显蓝色。
6.B【解析】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说明丁为NaOH,乙为Al2(SO4)3,将NaOH 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甲为BaCl2,故丙为FeSO4。
7.D【解析】小苏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仍然会有固体(Na2CO3)剩余,A选项错误;纯碱与小苏打都是钠盐,焰色反应时现象相同,B选项错误;产生气泡快的应是小苏打,C错误。
8.B【解析】A项,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录Fe完全反应后,Cu部分反应,则烧杯中有Cu无Fe,故A不选;B项,Fe的还原性大于Cu,所以加入Fe、Cu时Fe先参加反应,如果溶液中有Fe而无铜,则Fe会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不可能出现有Fe而无Cu现象,故B可选;C项,如果铁完全将铁离子还原还剩余,则Cu就不参加反应,所以烧杯中还剩Fe、Cu,故C不选;D项,如果铁离子的量足够大,Fe、Cu完全反应后铁离子还剩余,则烧杯中Cu、Fe都不存在,故D不选。
9.D【解析】因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则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Mg2++2OH﹣═Mg(OH)2↓、Al3++3OH﹣═Al(OH)3↓,则沉淀的质量一直在增大,直到最大,然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氢氧化镁不与碱反应,则最后沉淀的质量为一定值,显然只有D符合。
10.D【解析】只有活泼的金属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H2,①不正确;铝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阻止了内层Al与O2继续反应,所以铝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②不正确;Na—K合金的熔点比Na和K 的熔点都低,故④也不正确。
11.C【解析】A项转化可为2Fe+3C12点燃2FeCl3、2FeCl3+Fe=3FeCl2、FeCl2+Zn=Fe+ZnCl2;B项转化可为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C项中Al2O3不可一步生成Al(OH)3;D项转化可为AlCl3+3NaOH=A1(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 4HCl=NaCl+AlCl3+2H2O。
二、非选择题1.(1)ABC (2)氧化铁FeO、Fe3O4。
(3)Al2O3+2NaOH=2NaAl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解析】(1)铜钱作为货币,首先应易得,再者不容易被腐蚀。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常见的铁的氧化物还有FeO和Fe3O4。
(3)Al2O3+2NaOH=2NaAlO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
2.(1)A.Al2O3B.Al(OH)3C.AlCl3D.NaAlO2(2)AlCl3+2Na2O2=3NaCl+NaAlO2+O2↑Na2O2O2【解析】本题考查铝的化合物之间转化的推断。
由得Mr (F)=32,所以F为O2,由d反应可知E为Na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