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Ⅲ)复习专题测试: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环流与气候) (共89张PPT)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答案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2018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Ⅰ卷)【答案】9.B 10.B 11.A【解析】10.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 错误。
故选B。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
故选A。
【点睛】第1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
第2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第3题考查的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
(2018·新课标Ⅱ卷)【答案】7.D 8.B8.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冰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
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
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C、D 项错误。
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A.暖流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A.美国 B.南非 C.巴西 D.意大利【答案】1、C 2、B【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表格中气候资料,该地1月份气温高,说明位于南半球。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说明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影响该城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素是西北风,C对。
2、该城市位于南半球,美国、意大利位于北半球,A、D错。
巴西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没有地中海气候,C错。
所以可能属于南非,B对。
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气候特点是长冬严寒,短夏温暖,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在300至600mm 之间。
下图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水分 D.昼长4.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 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B. 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D.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答案】3.B 4.D【解析】试题分析:3、图示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所以分布纬度较低;大陆西岸有暖流,所以分布纬度较高。
故选B。
4、针叶林面积广,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延伸到海岸,所以不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针叶林分布区也有海拔较低区;而亚寒带针叶林区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太阳辐射变化大,所以气温年较差大。
故选D。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半球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示半球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半球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6.与上图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答案】5.C 6.B【解析】试题分析:5、根据图中的纬度分布判断为南半球,图示为南半球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且此时间北移,说明为北半球夏季。
2018版地理高考二轮复习检测:第三单元 大气环境 专题二含答案

专题二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3、8、11、12、15题)一、选择题(2017·河南洛阳高三期中测试)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
m表示大陆海岸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A.北半球,甲位于陆地 B.北半球,乙位于陆地C.南半球,甲位于海洋 D.南半球,乙位于陆地2.若甲、乙两地的一月和七月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18 ℃8 ℃ B.9 ℃19 ℃C.8 ℃18 ℃ D.19 ℃9 ℃解析第1题,根据“1陆南,7陆北”规律可知,甲地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应该为陆地;结合选择项,排除BCD,A正确。
第2题,根据“甲地一月和七月温差为16 ℃,b线数值为24 ℃”可知,a为8 ℃;根据“乙地一月和七月温差为6 ℃,b线数值为24 ℃”可知,c为18 ℃。
答案 1.A 2.C(2015·湖南长沙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 )A.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C.亚速尔高压 D.夏威夷高压4.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第3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形状可以看出,图示为北部非洲,北部气压较高,该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平均位置相比,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较为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蒙古高压最强。
第4题,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据此推断,图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①和②。
答案 3.B 4.A(2016·山东济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下列地区的组合中,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解析①、③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④都为地中海气候,且④为南半球。
2018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用)复习专题测试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共94张PPT)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下面两题。
9.(2014福建文综,9,4分)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答案 B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分析问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左侧表示7月,右侧 表示1月,实线表示西风风速,虚线表示东风风速。四地中,①地位于60°N附近,高度约7 km,1月和 7月都是西风10 m/s。②地位于17°N附近,高度8 km左右,7月为东风5 m/s,1月为西风15 m/s。③ 地位于5°N附近,高度7 km左右,7月为东风5 m/s,1月为西风0 m/s。④地位于50°N附近,高度为6 km左右,7月为西风大于15 m/s、小于20 m/s,1月西风20 m/s。比较分析风向和风速得出变化最 大的点是②,B项正确。 评析 本题有难度,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对比较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四地的纬度和高度及1月和7 月风向及风速判读是关键。
)
本题考查降水的形成条件。图示区域为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西南季风从
海上吹来,为西部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题。
6.(2014课标Ⅱ,10,4分,0.168)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A.①② 答案 A ②地形抬升 C.③④ ③暖流增湿 D.①④ ④反气旋活跃
高考地理
(江苏省专用)
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五年高考
考点一 大气环流与气候要素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2013江苏单科,27(1),3分,中]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 。(3分)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天气系统) (共61张PPT)

4.(2013北京文综,7,4分)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C.傍晚 B.下午 D.夜间
)
答案 A 本题考查通过风向的变化确定锋面的位置。锋面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都较大,结 合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图可知,10—12时的风向、风速变化最大,A正确。
5.[2014浙江文综,37(3),12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
答案 B 本题考查冷锋的特征。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4江苏单科,6,2分)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a地位于冷锋锋后,易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A
项正确。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 同。完成下题。
6.(2014山东文综,9,4分)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 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 C.冷锋 D.暖锋
答案 C 相对于甲地而言,60°N附近的乙地气团是冷气团,该冷气团南下影响甲地天气变化,符 合冷锋的性质和特点,故选C。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5江苏单科,10,2分)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
答案 B 首先根据乙图的经纬网,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中心为南极点。然后根据甲图⑦和 ⑧两点近地面的空气运动(虚线)箭头,判断出其风向为西南,风是由较高纬度地区吹来,推出是冷 气团主动移动,受冷锋影响,故B项正确。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运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大气运动】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6.C 7.D 8.A【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故选C。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对。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卷三!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卷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2小题。
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 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读图完成3-4题。
3. 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A.甲→乙→丙→丁→甲B.甲→丙→丁→乙→甲C.乙→甲→丁→丙→甲D.乙→丁→丙→甲→乙4. 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B.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C.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D.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8日,受大湖效应影响,位于美国伊利湖东岸的布法罗(水牛城)及周边出现罕见暴风雪,不到24小时,多地积雪超1.5米。
读大湖效应示意图,回答第5题。
5. 据大湖效应示意图判断,布法罗出现罕见暴风雪的原因是A.快速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空气在湖泊东岸和南岸相遇形成锋面,产生暴雪B.冷空气经过湖面时,被加湿变成暖湿空气,受地形的强烈抬升作用,形成暴雪C.经过湖面的冷空气被加湿,抵达对岸后,因湖岸气温骤降形成暴雪D.冷空气与湖泊上的暖湿气流在湖对岸相遇,导致冷空气上升而产生暴雪下图示意某年12月18日~24日影响亚洲东部的某种天气系统。
2018学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过关检测专题3大气的

专题3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C.高低气压间气压的差异 D.地球表面海陆的差异答案:B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第2题。
2.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 B C D答案:B3.下列四幅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中,箭头分别表示: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其中能正确反映南半球状况的是( )A B C D答案:C读如图(a<b<c),完成第4题。
4.若三条线为北半球等压线,则甲处吹(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B读下图,据此完成第5题。
5.图中a、b、c、d四地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A.a、c B.a、d C.b、c D.b、d答案:A6.如果在我国南极长城站升起五星红旗,红旗迎风飘扬的方向一般是( )A.向北飘扬B.向东飘扬C.向南飘扬D.向西飘扬答案:B7.下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该风带表示( )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答案:D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9.下图为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A.白天,海风B.夜晚,海风C.夜晚,陆风D.白天,陆风答案:C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11.甲图如果为亚欧大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形成(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北美高压C.夏威夷高压D.亚速尔高压答案:A12.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东北信风带D.④多雨带答案:B13.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态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扩散、干燥B.辐合上升、湿润C.下沉扩散、湿润D.辐合上升、干燥答案:A读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移动图,完成第14~1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用题组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下题。
1.(2015海南单科,1,3分)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 D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
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风浪大;M所处的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与N地相比,夏季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面风浪小。 评析 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对大气环流的理解,大气环流主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 等要素。
5.[2013天津文综,13(2),8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南部区域图
巴西南部区域图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 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答案 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 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 长 )。 解析 a、b两城市降水特点的对比可从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两方面切入。从两地的气候 统计图中不难分析出两地在降水量和雨季长短上的差异。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 流、下垫面等,此题中a、b两地降水的差异应从所处不同纬度对应的不同气压带带来的影响方 面进行分析。
A.赤道低气压带
C.西风带
B.东南信风带
D.东北信风带
答案 A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分布与影响。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 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 压带影响下降水多。故A项正确。
3.[2014重庆文综,13(3)(4),14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于我国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位于29.5°N附近,副高控制下 气流下沉,为无风区,故该地区盛行偏南风的时间要短于盛行偏北风的时间,全年以偏北风为 主。 评析 本题以鄱阳湖为背景来考查季风及副高等知识,解题关键是运用已学知识综合分析给出 的信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与风的关系),推断该地区主导风向及风速大小。
五年高考
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 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 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下图, 完成下题。
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
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问题。
2.(2014上海单科,21,2分)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 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 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10分)
解析 本题以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为切入点,考查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N所处的海域
材料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
件。图甲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乙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图甲 图乙
(1)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8分) (2)结合图乙,判断图甲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
1.(2014安徽文综,31,4分)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答案 A 东亚冬季风的势力强于夏季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冬季该地为偏北风;夏季7、8月份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下面两题。
2.(2014福建文综,9,4分)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答案 B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分析问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左侧表示7月北半 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右侧表示1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实线表示西风风速, 虚线表示东风风速。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位于60°N附近,高度约7 km,1月和7月都是西风10 m/ s。②地位于17°N附近,高度8 km左右,7月为东风5 m/s,1月为西风15 m/s。③地位于5°N附近,高 度7 km左右,7月为东风5 m/s,1月为西风0 m/s。④地位于50°N附近,高度为6 km左右,7月为西风 大于15 m/s、小于20 m/s,1月西风20 m/s。比较分析风向和风速得出变化最大的点是②,B项正 确。 评析 本题有难度,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对比较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对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和高 度及1月和7月风向及风速的判读是解题关键。
3.(2014福建文综,10,4分)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 D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和洋流。读图可知,低纬度为东风,受其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
中纬度为西风带,受其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两者分布一致,D项正确。
4.[2014四川文综,14(2),10分]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