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集汇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体变液体、液体变气体、固体变气体、气体变液体、液体变固体等。
固体变液体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它会逐渐融化成水,这就是固体变液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冰块内部的分子开始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冰块逐渐变软,最终融化成水。
液体变气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水烧开,水中的分子开始运动加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水逐渐变成水蒸气,这就是液体变气体的过程。
这种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洗澡时,热水蒸气会弥漫在浴室中。
固体变气体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物态变化,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
比如,当我们将干冰放在室温下,它会逐渐变成白色的气体,这就是固体变气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干冰的温度非常低,它内部的分子运动非常缓慢,但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干冰逐渐变成气体。
气体变液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汽车里的空调打开,车内的空气会逐渐变凉,最终变成水滴,这就是气体变液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冷空气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滴。
液体变固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之一。
当我们将水放在冰箱里冷藏,水会逐渐变成冰块,这就是液体变固体的过程。
这是因为温度降低,水中的分子开始减速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水逐渐凝固成冰块。
物态变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不仅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自然界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现象。
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变,这就是物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意义。
一、溶解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完全分散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混合物。
常见的例子是将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
溶解是一种快速而普遍的物态变化现象,这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物质。
溶解的原理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吸引力或排斥力。
当这种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解就会发生。
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于化学反应、生物过程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凝固体和气体之间发生反复转化的过程。
当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
当液体内部的蒸气压等于外部气压时,液体就会发生沸腾。
沸腾时,液体内部会产生气泡,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沸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水烧开时发生的沸腾现象。
沸腾的过程中,液体内部的分子与气体相互转化,这种相变过程对于烹饪、发酵等过程至关重要。
三、冻结冻结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液体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液体内部的分子的热能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
这导致液体分子逐渐排列成规则的晶格结构,形成固体。
冻结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水在零度以下凝固成冰。
冻结不仅对于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在工业生产、自然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四、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表面向空气中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中,有的分子能量较高,逃离液面,形成气体的分子,这个过程就是蒸发。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比如水洗完衣服晾晒时,水分逐渐蒸发。
蒸发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会降低,所以蒸发是一种具有降温作用的物理过程。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排列和运动状态都会发生改变,由此产生各种物理现象和性质。
九年级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固体融化、固体升华、气体凝结、气体扩散等方面。
一、固体融化固体融化是指固体变成液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会增强,从而导致分子振动范围的扩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振动能就能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使分子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
这时,固体就开始变软、变形,并最终变成液体。
这种过程就是固体融化。
固体融化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它的大小与分子间的吸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形状有关。
比如水的熔点为0°C,铅的熔点为327°C。
当物质在熔点时融化,它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熔化热。
物质融化的时间跟物体的大小、形状、温度以及物质与外界的接触情况等都有关系。
二、固体升华固体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也会增强。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热运动能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扩大分子振动的范围。
最终,部分固体分子变为气态并从固体表面弥散出来。
这个过程不经历液态相,故称为升华。
不同物质的升华温度也不同,它的大小与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气态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比如冰的升华温度为-40°C,干冰的升华温度为-78°C。
当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叫做升华热。
固体升华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如冷冻食品、制药、干燥设备等等。
三、气体凝结气体凝结是指气体转变成固态或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气体冷却时,热运动减弱,气体分子也就不再被热运动带动,从而逐渐停止振动。
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气体的分子间吸引力开始主导,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或固体。
这个过程叫做气体凝结。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云、雨、露、雾、霜、雪、“白气”的生成,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云: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小水滴和水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所以云是水蒸气放热液化或凝华而成的.
雨:在一定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和原来的水滴再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所以一部分雨滴是小冰晶吸热熔化而成的.
露、雾:白天气温高,地球外表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或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低矮物体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假设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 液化)在这些浮尘上,这就是雾.所以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
霜、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生成的.
“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而液化成的无数小水珠,“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只是由于水珠很小并悬浮在空中,好似是气,所以“白气”二字应加引号.。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及解释熔化现象及利用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①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凝固现象及利用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汽化(蒸发)现象及应用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③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④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⑤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液化及其应用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写下列各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含在嘴里化了---------
2、冬天旱晨看到屋顶上的霜。
---------
3、樟脑丸放在衣橱里变小了----------
4、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5、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6、清晨的雾---------
7、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8、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
9、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1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矿泉水,瓶的外壁会出汗,一会又消失------------
1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
12、夏天我们看到的冰棒冒白气-----------
13、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白粉”-------
14、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
15、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
16、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17、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18、吃冰棒解热-----------
19、夏天湿衣服晾干----------
20、用久的白炽灯变黑----------
21、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房间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22、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
2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24、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25、冬天室内玻璃上的小水珠------------
26、冬天窗上的冰花-----------
27、用雪堆的雪人时间长了雪人变矮-----------
28、冬天从人们口中呼“白气”-------------
29、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出现水珠--------------
30、把洗过的衣服挂起来,衣服很快就变干了------------
31、用电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
3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
33、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4、清晨起来看到荷叶中心有大团的水珠--------------
35、在冷饮杯中加入冰块后不久,杯壁就会出现水珠--------------
36、高压锅煮饭冒出的白气-----------------
37、家庭厨房的窗户玻璃及墙面上有许多小油滴-----------
38、放在冷冻室的鲜肉脱水了--------------
39、打开酒精瓶,酒精跑掉了-------------
40、碘受热直接变成了紫色气体--------------
41、冬天,户外的湿衣服会结一层冰---------------
42、锅里的水烧开一段时间,水变少了-------------
43、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
44、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的白粉---------
45、寒冷的冬季,融化后的雪水又形成晶剔透的玉柱-----------
46、大自然造化而成的变化莫测的黄山云海-------------
47、深秋江面上晶莹冰凌-------------
48、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淞的出现--------------
49、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