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导学案第一课时
蜀道难导学案第一课时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蜀道难》第一课时8主备人宋立晶审核人学生姓名课前批改课后批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过程与方法:多种方式诵读探讨,整体感知,理清并概括诗歌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笔下蜀道绮丽风光体会诗人浪漫气质和对国事民生的担忧学习重点: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难点: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
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写作背景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
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就是李白。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合作探究及展示1、给加点的字注音。
高中语文第4课 蜀道难(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4 蜀道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学习重点】1、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2、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学习难点】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能准确断句和诵读;借助“教材助读”能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文章整体性的关键问题有一个把握。
2、用15分钟左右完成“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反复记忆,认真完成。
【教材助读】一、了解作者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
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二、写作背景《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浮山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蜀道难 导学案

高一语文学科学案编号__11__时间:5。
9 主编_付艺波审核_张俊芳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课题:《蜀道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
2、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3、熟读诗歌,疏通诗意。
[导读]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了解背景: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时的送友之作。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
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3、“蜀道难”和乐府诗:《蜀道难》原是乐府诗《相和歌辞•瑟调曲》的旧题,多写蜀道险阻。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初唐时期,乐府诗的形式,一般以七言为主,但李白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他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混合在一起运用,形成一种新型的杂言体。
如《蜀道难》,七言句就不到一半,其余大半是不拘一格的杂言句。
这样,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富有变化,更有利于表现李白豪放的情感,飘逸的诗风。
《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

《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第一篇:《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蜀道难》(PPT1)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其人,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寓意。
2.反复诵读,把握是个的语言特点,体会蜀道的熊奇壮丽、高俊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3.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4.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有谁知道这个称谓是怎么得来的呢?(学生答:略)教师讲述: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投影展示PPT2(课后练习题中):“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hâ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zhã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大意: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这首诗为什么能给李白带来“诗仙”的美誉?又究竟“奇”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好好领略这首诗的“奇”。
二、解题:《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PPT3-8)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3.6 蜀道难 导学案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五)

3.6 蜀道难导学案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五)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2.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学习重难点:1、诗歌内容的鉴赏2、重点字词的把握一、预习导航,要点指津知识链接,读记积累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奔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2、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
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
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
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诗歌,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
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
蜀道难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节:导学目标1. 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2. 掌握《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主题思想;3. 分析《蜀道难》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通过学习《蜀道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二节:课前导学1. 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蜀道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描写了唐朝灭亡后楚国国君赵简子与陈皮皮一起逃难四川遭遇艰险的历程。
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富有豪情壮志、感人肺腑的感受,被誉为“诗仙”。
2. 了解《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主题思想《蜀道难》是一首描写途中艰险的长诗,通过描绘古代蜀道的险阻和人们劫难中的困苦,反映了人生的坎坷和变幻无常。
诗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痛苦、挣扎和追求的思考。
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抱负与回忆,透露出深刻的哲理和含蓄的情感。
第三节:课堂导学1. 分析《蜀道难》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蜀道难》的语言雄浑,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豪情。
李白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和辞章特点,构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浮沉和坎坷。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排比、对仗、夸张等。
通过短句子的排比描写,让诗歌更加饱满,抓住读者心理共鸣的同时,也能让读者反思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2. 通过学习《蜀道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蜀道难》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情感内涵的诗歌作品,通过学习该篇诗歌,学生可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解析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让诗歌在心灵中产生共鸣,从而提升个人内涵和情感修养。
第四节:课后拓展1.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阅读,深入了解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2. 学生可以写一篇《蜀道难》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以《蜀道难》为主题的诗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节: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蜀道难》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掌握了《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主题思想;分析了《蜀道难》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学习《蜀道难》,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蜀道难》优教导学案1(教师版)

《蜀道难》优教导学案(教师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15分钟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蜀道难》,熟练背诵并默写名句。
2、把握本文的基本内容,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艺术手法,点评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句。
3、在15分钟内完成课内探究案,规范作答,保证质量。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积极探究,掌握诗词借助形象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方法。
2、掌握本诗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所用的典故。
3、激情投入,感受词的情感美,培养自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兴趣。
【自主学习指导】认真阅读相关材料,初步掌握解读这类诗歌的突破口。
充分利用课下注释,读懂诗词,准确把握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你还学过李白的哪些文章?还记得哪些李白的名言名句?【自主预习案】【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作者和课文有关知识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大约写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是诗人在长安为西去之蜀的友人而作。
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等,几乎没有定论。
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2、《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多写蜀道艰难。
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二、自主梳理语言基础知识【字音、重点字词、文言虚词以及诵读节奏)(参照语文必修③《高中同步作业》P13)】三、朗读全诗(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高中语文4蜀道难(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

蜀道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了解李白雄放飘逸的诗风;3.熟悉诗歌内容,体会李白诗歌的夸张、想象的写作手法。
4.做学问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重点难点】1.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内容并能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自主预习1.介绍作者(结合注释及学资料,为李白写一篇小传。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性格豪放,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感情奔放,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形成了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五言含蓄、深远,可与王维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2.题解《蜀道难》是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乐府诗题就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每一代人都希望能翻出新意来。
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卓越的艺术构思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任务二:学生诵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内容1.注音鱼凫()咨嗟()巉()岩飞湍()喧豗()砯()崖吮()吸噫()吁()嚱()石栈()抚膺()号()古木崔嵬()峥()嵘扪参()万壑()猿猱()秦塞()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开国何茫然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回日之高标。
回:扪参历井。
扪:以手抚膺。
膺:凋朱颜。
凋: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盈:所守或匪亲。
或:。
匪:长咨嗟。
咨嗟:危乎高哉。
危:横绝峨嵋巅。
横绝:锦城虽云乐。
云:乐:天梯石栈相钩连。
钩连: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
盈:倚绝壁。
倚:难于上青天。
于:开国何茫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导学案(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
如果要摘下它,勤奋才是攀登的绳索。
【学习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作者介绍】
李白,______代诗人。
字_______,号___________,有“_________”之美誉。
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__________”。
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
...()秦塞.()鱼凫.()猿猱.()扪.()参.()历井膺.()巉.()岩飞湍.()
喧豗.()砯.()崖万壑.()峥嵘
..()
崔嵬.()萦.岩峦.()吮.()血咨嗟
..()
2、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猿猱欲度愁.攀援()
雄.飞雌.从绕林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开国何.茫然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连峰去.天不盈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课堂探究】
1、根据所写的情景,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李白袭用乐府古诗旧题,展开丰富想象,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以展示蜀道之难,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石栈(zhàn)边塞(sài)长吁短叹(xū)
B.猿猱(náo)扪参(shēn)喧豗(huī)嗟来之食(jiē)
C.巉岩(chán)吮吸(yǔn)砯崖(pīnɡ)峥嵘岁月(zhēnɡ)
D.凋零(diāo)湍急(tuān)崔嵬(wéi)多难兴邦(nà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危:高
B.开国何茫然茫然:指时间久远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渡过
3、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