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底栖动物强化水耕植物过滤法的净水效果

合集下载

鱼塘水质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鱼塘水质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鱼塘水质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鱼塘水质净化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1. 物理净化:物理净化主要是通过物理性的处理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

常用的物理净化方法有:过滤、沉淀和曝气等。

过滤可以利用滤网或滤材将较大的悬浮颗粒去除;沉淀则是通过重力作用使较重的污染物沉淀到水底;曝气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水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去除部分污染物。

2. 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利用化学方法对水质进行修复和净化。

常用的化学净化方法包括:混凝、絮凝和氧化等。

混凝剂可以使悬浮颗粒结团并沉淀,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絮凝剂可以吸附和聚集细小颗粒,形成较大的沉淀物,方便后续处理;氧化剂可以将有机物质氧化成无机物质,减少有机物对水质的影响。

3. 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通过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或者生物团落对水体中的有机物或无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和降解。

常用的生物净化方法有:植物净化、微生物净化和生物滤池等。

植物净化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养分和化学物质,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净化则是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降解代谢;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群落在过滤材料上形成生物膜,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综合运用多种净化方法,可以使鱼塘水质得到有效净化和修复,提高鱼类的生存环境。

污水处理如何利用自然过滤

污水处理如何利用自然过滤

污水处理如何利用自然过滤在当今社会,污水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对于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处理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其中自然过滤作为一种环保、经济且有效的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自然过滤,顾名思义,是借助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过程来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减少了对化学药剂和高能耗设备的依赖,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壤过滤。

土壤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过滤器,它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组成。

当污水通过土壤时,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病原体等会被土壤颗粒吸附、过滤和截留。

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能够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此外,土壤的酸碱缓冲性能还能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使其更适合后续的处理和排放。

湿地也是自然过滤的重要场所。

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土壤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湿地植物通过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生长,同时它们的根系还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微生物则进一步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而且,湿地还具有蓄水和调节水流的功能,能够减缓污水的流速,增加其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净化效果。

砂滤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过滤方式。

砂滤池通常由多层不同粒径的砂子组成,污水自上而下通过砂层。

在这个过程中,砂粒之间的缝隙能够截留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从而实现初步的过滤净化。

为了提高砂滤的效果,还可以在砂层中添加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

在利用自然过滤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污水的预处理。

由于自然过滤系统的处理能力有限,如果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过高,可能会超出其处理负荷,导致净化效果不佳。

因此,在进入自然过滤系统之前,通常需要对污水进行初步的沉淀、格栅过滤等预处理,去除其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和部分有机物。

浅析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浅析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用 对 水 污 染 的 生物 修 复 有 更好 的 实践 和 运 用 的 效 果 。
关键词 : 生 物修 复 : 沉 水植 物 : 底栖 动 物
生物 修复是指利用 特定 的生 物吸收 、 转化 、 清 除或 降解 环境 和生 态系统恢复 的重要措施 q 。
污染物 , 从而使受污染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 复到原初状态 的 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而生物修复技术具有 环境友好 、 生 态节能的优点 , 是最具发展前景 的主体修复技术 『 1 _ 。水体 中的黑臭 现象是由于水体 中有机物厌氧分解造成的 ,从水质特点分析 , 发 生黑臭 的水体其 C O D 、 B O D、 N H ~N等耗氧性污染 物含量过 高, 导
水 产科 学 , 2 0 0 6 , 2 5 ( 3 ) : 1 3 3 —1 3 5 .
具有净化水质 、 改善景观的作用。研究证实 , 底栖软体动物对污染
【 1 0 】杨 建 恒 , 张永 . 河蚌的水质净化试验U 】 . 安徽 农 业科 学 , 2 0 0 3 , 3 1
( 4 ) : 6 8 0 — 6 8 1 .
要 的污染源 。因此 , 除截除外源污染及清除沉积于水底的淤泥外 ,
通 过修复技术 对水体 中现存 的污染物 进行就地 净化是 实现 黑臭 水 体的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 良性恢复 的重要措施 _ l I 。
[ 3 ]尤 平 , 任辉. 底 栖 动 物 及 其在 水质 评 价 和 监 测 上 的 应 用 U 1 .淮北
煤 师 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2 0 0 1 ( 4 ) : 4 4 — 4 8 .
底 栖动物作 为系统内部调 控 , 在水生 生态系统物质 和能量循 环 中处于 十分 重要 的地位 , 它们 种类多 、 分布 广 、 食 性广 , 对 污染

净水植物的净水原理

净水植物的净水原理

净水植物的净水原理
净水植物的净水原理主要涉及植物的生理特性和根系的作用。

以下是净水植物的净水原理:
1. 光合作用:净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能,产生氧气并释放出来。

这样可以提供氧气给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促使它们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净化水质。

2. 吸收营养物质:净水植物通过其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铵离子等。

这些营养物质是水中污染物质的重要来源,净水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浓度。

3. 植物根系作用:净水植物的根系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根系还可以通过渗透作用阻止土壤颗粒进入水体,并过滤掉一部分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物。

4. 微生物附着:净水植物的根系表面容易附着细菌和微生物等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吸附污染物等方式,促进水质的净化。

综上所述,净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根系作用和微生物附着等净水机制,帮助提高水质。

这种自然的净水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同时也具有环保、经济和可持续的特点。

海水养殖羊栖菜苗的养殖水质净化技术

海水养殖羊栖菜苗的养殖水质净化技术

海水养殖羊栖菜苗的养殖水质净化技术引言:海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而养殖水质净化对于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生物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海水养殖羊栖菜苗的养殖过程中,水质净化技术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养殖水质净化技术,以保证海水养殖羊栖菜苗的健康和高产。

一、物理净化技术1.过滤过滤是最基本的物理净化技术之一,常用来去除养殖水中悬浮物、固体废物和部分生物体。

常见的过滤设备包括滤网、滤筒、滤网箱等。

在养殖羊栖菜苗的过程中,合适的过滤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料和其他杂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2.曝气曝气是通过空气泵或氧气增气机将氧气通过曝气管导入水中的一种处理方式。

曝气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并加速底层饱和氧气向上分布,从而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氧气浓度。

相对于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氧气量,曝气可以大大增加氧气供应,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空间,有利于羊栖菜苗的生长和繁殖。

二、化学净化技术1.加氧剂加氧剂是一种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来改善养殖水质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加氧剂有过氧化氢、漂白粉、双氧水等。

加氧剂能够稳定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提高养殖水体的氧气供应,并能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促进羊栖菜苗的健康生长。

2.消毒剂消毒剂是用于消除水质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消毒剂有过氯酸钠、次氯酸钠等。

在海水养殖中,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水中的病原体,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

三、生物净化技术1.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的附着和代谢过程来净化水质的系统。

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生物膜系统,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在海水养殖羊栖菜苗的养殖过程中,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去除过多的氨气、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2.微藻生物技术微藻是一种可以吸收水中营养盐和有害物质的生物体。

在海水养殖中引入适量的微藻,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为养殖物提供营养。

用动物做过滤器的原理

用动物做过滤器的原理

用动物做过滤器的原理动物作为过滤器的原理是通过其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利用不同的机制从环境中去除杂质或污染物。

首先,动物的呼吸系统可以作为过滤器。

例如,鲸鱼通过其巨大的须齿和口腔来过滤饵料,使其经过饵料包围的过滤板,将水从中流过,同时将小型生物和其他有机物捕获并用来作为食物。

此外,许多水生昆虫,如蜻蜓和蚊子的幼虫,通过特殊的鳃来过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并将其作为食物。

其次,动物的皮肤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

例如,鲸鱼的皮肤被覆盖着一层称为鲸鱼脂的物质,它能够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物,从而净化水体。

此外,许多昆虫,如蝉、蚱蜢和蝴蝶,它们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称为蜡质的物质,它能够起到防水和防尘的作用,使昆虫的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干净和稳定的环境中。

此外,动物的饮食习性也可以作为过滤器。

例如,蠕虫是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和过滤器,它们通过吞噬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有机物,将其消化后释放为有机肥料,并通过排泄物将土壤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存在其体内,从而净化土壤。

此外,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如鹿和牛,它们的消化系统具有多个特殊的结构,如多个胃,以帮助它们过滤和消化植物材料,净化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动物的行为也可以作为过滤器。

例如,一些鱼类和植物食性的哺乳动物通过采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净化水体。

此外,一些有环保作用的鸟类和昆虫也通过捕食有害的昆虫和微生物,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和疾病的传播。

总的来说,动物作为过滤器的原理是通过其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利用不同的机制从环境中去除杂质或污染物质。

这些过滤器的机制可以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污染物的积累,并提供一个稳定和清洁的环境。

因此,在保护环境和净化污染物方面,动物过滤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当重视和保护这些动物,通过合理利用它们的过滤能力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村池塘净化措施

农村池塘净化措施

农村池塘净化措施1. 引言池塘是农村地区常见的水体,它们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污水、农药残留、农田流失和生活垃圾等原因,农村池塘的水质普遍受到污染。

为了改善农村池塘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池塘净化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村池塘净化措施。

2. 植物净化植物净化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农村池塘净化措施。

通过在池塘中引入适宜的植物,可以有效吸收和分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

常用的植物净化方式包括水生植物修复和人工湿地建设。

2.1 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包括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它们具有良好的富营养化防治效果。

浮叶植物如凤眼莲、荷花等可以在水面上生长,吸收大量氮、磷等养分物质。

沉水植物如茨藻、水葱等可以下潜到水底,吸收底泥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水生植物修复的具体操作包括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适时进行植株补充和修剪,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和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2.2 人工湿地建设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来净化污水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农村池塘中建设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物质。

人工湿地建设一般包括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湿地底质和湿地植被)、调节水流(包括人工河道和湿地堤坝)、控制输入(包括河水和雨水)和出口处理等。

3. 变态生物净化变态生物是指通过利用某些特殊生物对有机物和污染物进行选择性吸附、积累和转化的一种生物净化手段。

在农村池塘净化中,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等进行变态生物净化。

3.1 微生物净化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变态生物资源,可以通过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重金属等方式来净化池塘水质。

常见的微生物净化方式包括微生物接种、差异生态选择和人工培育等。

3.2 水生动物净化水生动物也可以发挥重要的池塘净化作用。

一些水生动物如螺、虾、鱼等可以通过摄食、滤食和挖掘活动来净化池塘水体。

在农村池塘中,可以引入适宜的水生动物群落,促进水体自然净化。

养殖水体处理有效净化水质的技术手段

养殖水体处理有效净化水质的技术手段

养殖水体处理有效净化水质的技术手段一、引言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水质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水体环境,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养殖水体的处理和净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养殖水体处理有效净化水质的技术手段。

二、生物处理技术1. 水生植物处理法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污染物的含量。

通过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凤眼莲、黄精、巴西莎等,可以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有效处理,净化水质。

2. 微生物处理法利用某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将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利用硝化细菌可以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构建合适的微生物基质来实现,如人工湿地、浮床等。

三、物理处理技术1. 曝气法曝气法是通过将空气注入养殖水体中,增加溶解氧的浓度,促进水体中的生物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水体中有机物的积累。

曝气装置一般采用喷嘴式或曝气轮等形式,通过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溶氧效果。

2. 滤网技术滤网技术是利用特制的滤网将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污染物等进行过滤和拦截,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

滤网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如滤网、集水器等,从而达到去除不同大小颗粒物质的效果。

四、化学处理技术1. 沉淀法沉淀法是通过加入适量的化学药剂,使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或有机物质沉淀下来,从而净化水质。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铁等,通过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将污染物去除。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通过将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吸附到活性炭上,从而净化水质。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异味物质和部分重金属离子等。

五、结论养殖水体处理有效净化水质的技术手段众多,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封闭,准确加入浓度约为 4mg/L 的 3000mL 由 去离子水及 NH4Cl 溶液配置的 NH4 -N 反应液, 底泥与液面距离约 8cm,基本与试验床实际水深
由图 2 可见,除浊度指标廊道 C 比廊道 A 略
60






-
27 卷
有降低外,其余指标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廊道 B、 C 优于廊道 A. 说明投放底栖动物能显著提高 HBFM 净化水质的效果. 除廊道 C 的 TOC 去除率最高外,其余指标的 去除率均为廊道 B 最高;表明投放螺蛳的廊道其 水质净化效果的提高最为显著 ,TN 、 TP 、 Chl.a 27%和 26%. 2.2 不同廊道底泥硝化潜力对比
-
*
加的原因,是由于螺蛳的引入增加了物质在食物链营养级传递中的损耗,另一方面是由于螺蛳的存在提高了底泥的反硝化潜力. 关键词:水耕植物过滤法;食物链;底栖动物;硝化-反硝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7)01-0058-04
The water purification effect of hydroponic biofilter method by artificial putting in zoobenthos. SONG Hai-liang, LU Xi-wu*, LI Xian-ning, QIN Yan-fa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27(1):58~61 Abstract:The removal effect of TN、TP、TOC、Chl.a where enhanced some what through putting in two kinds of zoobenthos as Bellamya purificata and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in plant cultivated channels of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of hydroponic biofilter method (HBFM) compared with not putting in zoobenthos channel. The effect of putting in Bellamya purificata was most marked. The enhance range of removed rates of TN、TP、Chl.a increased 54%, 27% and 26% respectively. Th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sediment in different channels were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in channel with putting in Bellamya purificata was the greatest of 9.08×10 7g/(g·h), while the nitrification rate was the smallest of 3.65×10 6g/(g·h). The cause of great range increase of TN
-
系统中人工投加螺蛳和泥鳅 2 种底栖动物进行 “加链”设计,考察该方法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 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期
宋海亮等:投放底栖动物强化水耕植物过滤法的净水效果
59
0.4m.河水由泵提升,经 PVC 管以重力流方式进 入各单元槽 .PVC 管上装有球阀 , 可根据试验需 要调节流量.出水通过活动溢流堰进入出水集水 渠后返回河流,活动堰用于调节槽内水深.
配水渠
38m
一致.试验开始时在保证底泥不被搅动的条件下, 采用微小曝气头进行充氧,控制 DO 在 6mg/L 左 右,做到基本与实测试验床水中 DO 值吻合.试验 在温度为 20℃ 恒温箱中进行 , 定时取水样测定 NH4+-N,NO2 -N 及 NO3 -N 浓度.为了防止由于
-
碱度消耗引起对硝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同时监测 pH 值并添加 NaOH 浓溶液的方法将 pH 值维持 在 7.5,NaOH 浓溶液总添加量小于 2mL.
力负荷设定为 3.0m3/(m2·d). 2005 年 4 月 20 日将 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种苗抛撒于廊道中,每 条廊道的初始种植量均为 30kg. 2005 年 5 月 25 日在廊道 B 内放入 3.5kg 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廊道 C 内放入 3.5kg 泥鳅(Misgurnus 物.7 月份开始对 A、B、C 廊道进出水水质进行 平行测定分析. 进水取自陈东港 ,TN 为 1.13~4.74mg/L,TP 为 0.065~0.376mg/L,TOC 为 20.9~34.7mg/L, Chl.a 为 22~89µg/L,浊度为 21~113NTU,DO 为 4.78~ 6.63mg/L,水温 13.5~30.5℃. 1.3 硝化与反硝化速率的测定 投放底栖动物并连续稳定运行 4 个月后,用 取泥器插入各试验床中游底部,取出 20cm×20cm 底泥,采样时做到尽量保持底泥原有结构. 1.3.1 硝化速率的测定 将采泥后的取泥器底
提升泵
河流
15m
1.3.2
植物种植槽
反硝化速率的测定
将采泥后的取泥器
底部封闭,准确加入 2995mL 去离子水后,首先用 纯 N2 气曝气 , 实测 DO 值到零后再加入 5mL NaNO3 溶液轻轻搅拌使水中的 NO3 -N 浓度达到
-
出水 出水集水渠
约 4mg/L, 然后将液体石蜡倾倒于水面形成约 5mm 厚的液体石蜡膜隔离外界空气,同时监测水 中 DO,保证试验期间 DO 为零.试验在 20℃恒温 箱中进行,定时取水样测定 NO2 -N, NO3 -N 浓度. NH4+-N,NO2 -N 及 NO3 -N 的 测 定 均 采 用
-
removal ability was in one respect the matter wears increased in the transferring of food chain nutrition level from introducing Bellamya purificata and in other respect the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from the existence of Bellamya purificata increased. Key words:hydroponic biofilter method;food chain;zoobenthos;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
虽然螺蛳和泥鳅的生命代谢均消耗一定的 DO[7], 道 A 次之,廊道 C 最小.缺氧条件及作为电子受体 但它们水下活动方式的不同可能造成水中 DO 的有机物是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子.在 HBFM 的差别.螺蛳多存在于底泥中,或附着在植物根系 上,迁移能力弱,但繁殖能力强 ,现场观察到廊道 B 底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螺蛳,其呼吸作用消耗 了大量的 DO,这是水中 DO 降低的原因.泥鳅虽 然也生活在底泥中,但其游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了水体的复氧作用,水中 DO 不但没有降低,反而 NO2 -N 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 底泥的硝化作 用没有造成亚硝态氮的积累,说明硝酸菌有很高 的活性,将生成的亚硝态氮完全转化为硝态氮. 2.3 不同廊道底泥的反硝化潜力对比 由图 4 可见,随着反硝化过程的进行,NOx -N 浓度呈线性减少,可近似为零级反应.用底泥干重
A
1.2 0.9 0.6
C
0.9 0.6 0.3 0.0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h) y =0.0832x +0.1216 R 2 = 0.9266
0.3 0.0 0 2 4
0.3 0.0 0 2 4
y =0.0858x +0.1207 R 2 = 0.9575 6 8 10 12 14 时间(h)
+
anguillicaudatus), 廊道 A 则不投放任何底栖动 2
2.1 不同廊道水质净化效果对比
图2
不同廊道水质净化效果比较 in different channel
廊道 A 廊道 B 廊道 C
Fig.2 Compariso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effect
水耕植物过滤法(HBFM)是一种用于净化富 营养化如湖泊、河流的生态工程技术 .利用水生 植物发达的茎秆或根系将水中的悬浮污染物过 滤去除,滤后底泥中的有机物及过量的氮、磷元 素进一步通过生物降解去除. 作者曾对 HBFM 中影响氮、磷去除的运行 条件及微生物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2 3], 发现
中国环境科学
2007,27(1):58~6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投放底栖动物强化水耕植物过滤法的净水效果
宋海亮,吕锡武 ,李先宁,秦雁芳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在水耕植物过滤法净水系统中的植物栽培廊道中,通过投放 2 种底栖动物螺蛳和泥鳅延长食物链后,TN、TP、TOC、Chl.a 的去除效 果均比未投放底栖动物的廊道有所提高.投放螺蛳的效果最为显著,TN、TP、Chl.a 的去除率增幅分别达 54%、27%和 26%,比较了不同廊 道中底泥的硝化、反硝化潜力,投放螺蛳的廊道其反硝化潜力最大,为 9.08×10 7g/(g·h),而硝化潜力最小,为 3.65×10 6g/(g·h).除氮能力大幅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