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综合护理及效果回顾性分析

合集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

COPD 病程中,患者常因感染、心衰等因素诱发出现COPD急性加重(AECOPD)。

AECOPD能显著加快疾病的进程,也是COPD主要致死原因[2]。

反复的急性加重可导致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恶化,住院率和病死率上升。

2008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76例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通过系列综合性治疗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现将诊治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52例,女24例;年龄46~83岁,平均(60±5.5)岁;病程6~30年。

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胸闷、气喘和排痰困难,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喘息加重、痰量增加、呈脓性或黏液性,部分病人伴发热症状。

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3],均属急性加重期,即符合下述两项以上的病情:①气促加重,伴喘息,胸闷;②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呈脓性;③发热;④体检听诊可闻及干罗音或哮鸣音;⑤呼吸衰竭。

肺功能具有不完全性可逆的气流受限特征,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本组患者胸部X线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及肺气肿征,其中合并肺部感染57例,血气分析显示合并呼吸衰竭10例。

1.2治疗方法:主要包括①经鼻导管吸氧或Venturi面罩吸氧;②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特布他林2.5 mg+异丙托溴铵溶液0.25 mg通过小型雾化器吸入,重症剂量加倍,2次/d,疗程5-7天;③选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首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预计的病原菌选用抗生素,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后选用敏感抗生素;④祛痰药治疗,溴己新8-16 mg,3次/d或盐酸氨溴索30mg,3次/d;⑤必要要时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病情继续恶化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⑥营养支持;⑦治疗合并症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加重期是其重要的临床事件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咳痰量明显增加,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加重,如发热、咽痛等。

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感,活动耐受性下降,甚至出现气促休克等紧急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波动大,容易导致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危及生命。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十分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还包括患者肺功能减退加重,呼吸困难程度加重,肺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

患者还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复杂,病程急剧波动,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1.2 护理干预的定义护理干预是指通过护士或其他医疗人员在患者生病或受伤时提供的各种干预措施和护理服务。

它包括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展,减轻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护理干预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干预旨在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调整患者的治疗计划,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深入研究护理干预在该领域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对患者病情、呼吸困难、疼痛、生活质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的护理

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的护理

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

急性加重期是慢阻肺患者病情恶化的阶段,常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注意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有无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等表现。

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

观察咳嗽的性质、频率和程度,以及痰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记录24 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的变化,以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协助排痰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帮助其变换体位,轻轻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无力咳嗽的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痰,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湿化气道适当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氨溴索、沙丁胺醇等,以稀释痰液,减轻气道痉挛。

3、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教会患者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时,患者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口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 1:2 或1:3。

腹式呼吸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经鼻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尽量使呼气时间延长。

三、氧疗护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需要给予氧疗。

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 1~2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0%以上。

吸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等情况,定期检查吸氧装置是否通畅。

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自行调节氧流量或停止吸氧。

四、用药护理1、支气管舒张剂遵医嘱给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支气管舒张剂,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心悸、头痛、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营养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56例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病例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

将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28例与实验组28例,分别给予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一般护理与营养护理,对比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肺活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实验组病人在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球蛋白各方面水平较对照组更佳(P<0.05);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数据对比结果说明具有临床比较意义(P<0.05)。

结论:营养护理对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有良好的意义,同时对于改善病人的负面情绪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营养护理;慢阻肺;肺功能;效果;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大气的严重污染、吸烟人数的增多与有害气体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升高[1]。

主要是以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等肺部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成为肺心病或者呼吸衰竭等常见的慢性疾病[2-3]。

为了改善病人预后,应该给予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为了分析营养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具体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两年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参选患者共计56例,按照抽签法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包含28例患者。

对照组年龄平均值为(65.49±2.21)岁,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0例;实验组年龄平均值为(65.44±2.26)岁,其中有男17例,女患者11例。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研究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

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8.0%,护理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4.0%,护理总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最大限度的改善预后,缓解临床各项症状,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

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后,虽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肺功能仍在持续恶化,且由于自身免疫功能、防御系统的降低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病情经常反复发作,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及功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成为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2]。

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观察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处理与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处理与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处理与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COPD急性加重指的是COPD基础状态下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剧和痰量增加等临床表现,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为您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处理与康复方案。

一、急性加重的处理1. 快速缓解症状急性加重时,需要迅速缓解症状,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使用雾化吸入或雾化氧疗等吸入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口服或静脉给药的糖皮质激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扩张气道,减轻炎症反应,并提高肺功能。

2. 控制感染急性加重常伴随呼吸道感染,因此抗生素的应用是必要的。

具体的药物选择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应注意使用广谱抗生素,且疗程应足够长。

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以避免交叉感染。

3. 治疗并发症COPD急性加重时,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肌疲劳、心脏功能不全等。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积极处理和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以保护相关器官功能。

二、康复方案1. 药物治疗康复阶段是COPD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应按时正常服用各种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

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药物调整。

2. 合理的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COPD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舒展身体,逐渐提高肺功能。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有氧运动和呼吸肌力量锻炼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合理安排运动锻炼的强度和时长。

3. 改进生活方式患者应避免接触各种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如烟草、工业粉尘和油烟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也是重要的康复方案。

4. 定期随访和口服药物调整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并进行定期随访。

定期复查肺功能、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分析,筛查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综合护理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综合护理效果

BS P 疼痛评分)加 强护理 。 、 比较2 患者的住 院时间、 菌感染率 、 纽 真 死亡率、 IU时间等 。 住R C 结果 实验组 患者在住 院时间、 d U时 住P C 间、 真菌感染率、 死亡率等方面均较 对照组效果好(均< . )差别有统计 学意义 。 P 00 , 5 结论
的预 后 效 果 。
分病例的原 因未确定 , 可能与环境理化 因素的改变相关。近年来 ,
随 着 慢性 阻 塞性 肺 疾 病 的 发病 率 攀 升 , 引起 了 广泛 重 视 , 在 治 且 疗 和护 理 A C P E O D方 面 注入 了一些 较新 的方法 和 理念 。 研究 通 本 过对比 A C P E O D综合 护 理 与一般 护 理 的差 异 , 综 合 护理 干 预 探讨
量参 见 表 2 氧 疗 3r n 复查 动 脉血 气分 析 , 认氧 合 是否 满 。 0 i后 a 以确
呼气动作 , 以利于水分和药物的有效吸入 。④抗感染治疗 、 饮食护
理等。
表 2 E O D控 制 性 氧 疗 的 给 氧 流 量 A C P
意, 且未引起 C 留及( 呼吸性酸 中毒。及 时清理鼻腔分泌 O潴 或)
重 f ueea e a o fc r i o s u t e p l o a dsae A - a t xc r t n o ho c b t c v um n r i s , E c b i n r i y e
1 . 1一般资料 选择 20 年 1 20 07 月~ 09年 4 A C P 月 E O D患者 17 4 例, 纳入标准为 :O D患者( CP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 呼吸病学分会慢
金 喉 健 超 声雾 化 吸 入 , 次 雾 化 时 间 1mn 并 嘱 患 者 做深 吸气 、 每 5 i,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综合护理效果回顾性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综合护理效果回顾性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综合护理及效果回顾性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揭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作用及效果。

方法:本分析设两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采用非综合护理干预组即一般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即一般护理、心理及安全护理、特殊护理(舒适护理、bps疼痛评分)、加强护理。

主要观测指标为住院时间、真菌感染率、死亡率、住ricu时间等。

结果: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ricu时间、真菌感染率、死亡率)比较,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非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主要观测指标3 讨论copd为本科的主要病源,因本地区的地理、文化背景特点及经济因素病人呈多发且病情较重,往往以aecopd收治较多。

部分病人虽为多次入院,但仍对该病的一些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或常识了解甚少,护理工作的繁重也令护士忽视了细节化的部分工作,护患存在“盲点”。

近年来随诊治方案的改进,相关护理措施也发生变化,故本科针对护患中的“盲点”问题,从细节、护患沟通等方面加强了护理,以促进疗效。

在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往往引起应激、疼痛不适感,未缓解的疼痛将会导致不充分的睡眠或失眠、定向障碍、疲惫等。

重症患者有时不能主述疼痛,对其疼痛评分较难,并且对意识模糊或镇静患者疼痛的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往往被忽视。

加强对疼痛的管理已逐渐融入护理研究、日常工作。

在综合护理组中,我们对合并ⅱ型呼衰、肺性脑病亚组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试采用了行为疼痛评分(bps)加强疼痛管理。

bps量表是为重症监护患者设计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疼痛评估工具,主要包括三部分,即面部表情、上肢的活动度、对通气的顺应性评分,每项是1-4分,总共12分。

anna axelin 等[5]对无意识或镇静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系统性回顾中分析发现,bps最为可靠。

我们意外地发现18例患者中12例采用疼痛评分、疼痛管理的患者较未进行评分的6例对照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与chanques等在2006年一份研究报告相符(该研究表明系统地对疼痛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及院感的发生率[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综合护理及效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旭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揭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作用及效果。

方法:本分析设两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采用非综合护理干预组即一般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即一般护理、心理及安全护理、特殊护理(舒适护理、BPS疼痛评分)、加强护理。

主要观测指标为住院时间、真菌感染率、死亡率、住RICU时间等。

结果: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RICU时间、真菌感染率、死亡率)比较,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非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3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呼吸内科一种常见、可预防、治疗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和高致死率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引起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最常见原因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感染,部分病例原因未确定,可能与环境理化因素的改变相关。

近年来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攀升,引起了广泛重视,且在治疗和护理AECOPD注入了一些较新的方法和理念。

本分析通过对比AECOPD综合护理与非综合护理效果的差异,探讨综合护理干预AECOPD治疗临床的优越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2月AECOPD患者147例,纳入标准为:COPD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关于COPD的诊治指南[1]);处于急性加重期且为气管-支气管感染引起(根据临床症状、胸部X片、血常规、动脉血气等实验室检查诊断)。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3例作为非综合护理干预组(记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4例,女性19例,根据是否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再分为非合并其它严重疾病AECOPD亚组(记为对照组1,n=47)及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AECOPD亚组、收入本科RICU(因经济条件未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记为对照组2,n=26)。

将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74例作为综合护理干预组(记为实验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14例,同上再分为非合并其它严重疾病AECOPD亚组(记为实验组1,n=56)及合并Ⅱ型呼衰、肺性脑病AECOPD亚组(记为实验组2,行机械通气)(n=18)。

各对应亚组间一般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基本相同。

1.2.1 非综合护理干预组
1.2.1.1 一般护理(主要)①控制性氧疗为AECOPD的基础治疗。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合适的氧流量,控制氧流量在28-30%,避免较高浓度的氧流量导致CO2潴留从而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给氧流量参见表1。

氧疗30分钟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以确认氧合满意,且未引起CO2潴留及(或)呼吸性酸中毒。

同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采用定期加温湿化氧疗干预法即给湿化瓶加温蒸馏水,使出口氧气温度为32-35℃之间,可保持呼吸道粘膜湿润,利于痰液排出,提高氧疗效果、改善患者氧疗舒适度。

观察且记录氧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及皮肤颜色、精神状态。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有效排痰鼓励患者咳嗽,取坐位,身体前倾位,双手环抱枕头便于胸腔扩展利于痰咳出,并让病人多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动作,以利肺泡内气体交换。

注意变换体位,采用体位引流痰液,每天两次,每次10-15min,并自外向内、自下而上的拍击背部,减效无效腔增加肺通气量。

对重危患者观察生命体征,以防意外发生。

③气道雾化采用0.9%氯化钠20ml+庆大霉素8万U(或痰多时加α糜蛋酶4000U)+地塞米松5mg超声雾化吸入,或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或特布他林雾化液5mg超声雾化吸入,每次雾化时间15-20min,每天两次,并嘱病人做深吸气和呼气动作,以利于药物有效吸入。

④抗感染治疗、饮食护理等。

1.2.2 综合护理干预组
(1)一般护理所有患者均同时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袪痰等与非综合护理干预组相同。

(2)心理及安全护理增加与病人沟通,多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安慰及鼓励以改善患者烦躁、焦虑、固执等心理;热情且耐心地解答病人的疑虑,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常识如氧疗过程中不可擅自增加氧流量,避免造成不正确氧疗致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

解释(合并Ⅱ型呼衰、肺性脑病)采取机械通气的必要性、目的及可能产生的不适等。

树立患者机械治疗信心,治疗1h内应守在患者身旁,多沟通交流,尽可能减少患者不适感及痛觉度。

指导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过程中如何咳痰、如何拆除及连接面罩,并示范在紧急情况下(如呕吐、咳嗽等)拆除面罩方法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非综合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对应两亚组患者在WBC计数、病情严重程度等参数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主要观测指标
COPD为本科的主要病源,因本地区的地理、文化背景特点及经济因素病人呈多发且病情较重,往往以AECOPD收治较多。

部分病人虽为多次入院,但仍对该病的一些治疗中应注意
的事项或常识了解甚少,护理工作的繁重也令护士忽视了细节化的部分工作,护患存在“盲点”。

近年来随诊治方案的改进,相关护理措施也发生变化,故本科针对护患中的“盲点”问
题,从细节、护患沟通等方面加强了护理,以促进疗效。

在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往往引起应激、疼痛不适感,未缓解的疼痛将会导致不充分的睡眠或失眠、定向障碍、疲惫等。

重症患者有时不能主述疼痛,对其疼痛评分较难,并且对意识模
糊或镇静患者疼痛的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往往被忽视。

加强对疼痛的管理已逐渐融入护理研究、日常工作。

在综合护理组中,我们对合并Ⅱ型呼衰、肺性脑病亚组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试采用了行为疼痛评分(BPS)加强疼痛管理。

BPS量表是为重症监护患者设计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疼痛评估工具,主要包括三部分,即面部表情、上肢的活动度、对通气的顺应性评分,每项是1-4分,总共12分。

Anna Axelin等[5]对无意识或镇静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系统性回顾中分析发现,BPS最为可靠。

我们意外地发现18例患者中12例采用疼痛评分、疼痛管理的患者较未进行评分的6例对照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与Chanques等在2006年一份研究报告相符(该研究表明系统地对疼痛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及院感的发生率[6])。

但因本分析实验例数较少未显示数据资料,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AECOPD治疗具有临床优越性。

从护理细节为切入点更
新、完善护理方案,更好体现“三分诊断、七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 Payen JF,Bru O,Bosson JL,et al.Assessing pain in critically ill sedated patients by using
a behavioral pain scale.Crit Care Med,2001,29(12):2258-63.
[3] Young J,Siffleet J,Nikoletti S,et e of behavioural pain scale to assess pain inventilated,unconscious and/or sedated patients.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6,22(1):32-39.
[4] 叶桂英,王静新,张玉兰。

等.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救护[J].护理研究,2002,16(2):80—81.
[5] Anna Axelin,Riku Aantaa,Vesa Laund et al.Pain assessment tools for unconscious or sedated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9,65(5):946-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