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甘肃医药2021年40卷第2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1,Vol.40,No.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又称单纯性脂肪肝,是由于非酒精因素引起的慢性肝病,可以进展为肝硬化、肝癌[1]。

多烯磷脂酰胆碱有利于改善肝脏能量的代谢,但仅仅是对症治疗。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在NAFLD 的进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本研究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NAFLD 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NAFLD 患者1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

研究组男51例,女48例,年龄(48.13±8.27)岁,其中高血压33例,糖尿病35例,高脂血症31例;对照组男50例,女49例,年龄(47.68±7.36)岁,其中高血压31例,糖尿病34例,高脂血症34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肝病的诊断[3];②年龄18~80岁。

排除标准:①肝炎病毒、药物、自身免疫因素等导致的慢性肝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严重脏器功能衰竭;④合并感染性疾病;⑤妊娠期、哺乳妇女。

本研究经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均给以干预,包括调整饮食方式,适当的有氧运动。

对照组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每次2粒,一天三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2粒,一天3次,疗程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①评估治疗效果[4]。

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指标均正常表明治疗显效;当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肝功能各指标下降50%以上则表明有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表明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检测。

采用奥林巴斯AU680生化分析仪检测反应肝功能的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血脂指标,这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同时检测血清的38项指标,采用微量探针跟踪技术及自动液面探测样本的含量。

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的内容ꎮ 鉴于此ꎬ本文纳入本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
学、有效的治疗方案ꎬ现将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 2018 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NALFD 患者 94 例ꎬ以随机方法分配ꎬ对照组(47 例ꎬ予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47 例ꎬ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
碱治疗) ꎬ两组均治疗 3 月ꎬ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血脂指标ꎮ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 74% ) 明显比对照组(72 34% ) 高ꎬ观察组治
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 J〕 实用肝脏病杂志ꎬ2018ꎬ21 ( 2 ) :208 ̄
211
〔8〕 龙云铸ꎬ李丹ꎬ潭英征ꎬ等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
HBeAg 阳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研究 〔 J〕 河 北 医 药ꎬ2017ꎬ39
(12) :1836 ̄1837
〔9〕 肖璐ꎬ王洪旗ꎬ孙曦ꎬ等 水飞蓟宾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
及癌变发生率的远期疗效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ꎬ2017ꎬ46 (9) :
1070 ̄1073
〔6〕 孙燕燕ꎬ郭英ꎬ季伟 水飞蓟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
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 J〕 中 国医院用药评价与 分 析ꎬ2017ꎬ17
(12) :1636 ̄1637
〔7〕 梁守赞ꎬ黄惠宜 恩替卡韦与水飞蓟宾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
两组相比ꎬP > 0 05ꎬ可比较ꎮ 使用药物二甲双胍 ( 格 华 止ꎬ
双胍联合在 NALFD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
0 5) ꎬ多烯磷脂酰胆碱( 易善复ꎬ228mg) ꎮ
收治的 NALFD 患者 94 例ꎬ目的是为 NALFD 患者提供一种科

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黄云秀;陈丽萍;刘红才;杨沛华【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等,分析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5.0%,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ALT、γ-GT、TC及HDL-C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LT、γ-GT以及TC等指标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polyenoic phosphatidylcho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hepatitis,and to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40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polyenophosphorylcholine,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olyenophosphorylcholine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liver function and blood lipid index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clinical value of 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hepatiti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5.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0.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reatment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γ-glutamyltransferase (γ-GT),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 (P>0.05).ALT,γ-GT,TC and HDL-C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DL-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polyenoic phosphatidylchol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without adverse reactions.【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7(026)004【总页数】3页(P275-277)【关键词】辛伐他汀;多烯磷脂酰胆碱;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临床疗效【作者】黄云秀;陈丽萍;刘红才;杨沛华【作者单位】定南县人民医院,江西定南341900;定南县计生服务站,江西定南341900;定南县人民医院,江西定南341900;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最近几年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3]。

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李超群;柯欣欣【摘要】目的研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采用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采用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症状得到更有效地改善,促进疗效提高,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5【总页数】3页(P25-26,29)【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降脂活血汤;多烯磷脂酰胆碱【作者】李超群;柯欣欣【作者单位】泉州中医院脾胃肝胆科,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中医院脾胃肝胆科,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由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引起的脂肪肝除外,该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生后会对患者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生活,因此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十分重要[1]。

常规西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上效果尚未达到理想地步,随着近年来中医治疗的不断深入,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治疗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中发挥出显著效果[2]。

为进一步证实其疗效,该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采用降脂活血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刘伟【摘要】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血脂检测、脂肪肝检测,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05【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疗法【作者】刘伟【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心医院呼吸消化中毒科,辽宁辽阳 11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代谢等因素相关,可导致脂肪沉积、小叶炎症、肝硬化等疾病[1]。

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本文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90名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其他肝脏疾病。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6~75岁,平均48.7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6~78岁,平均47.5岁。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4例

胀 ,8例临床症状 、体征完全无 改善 。与治疗前 比较差 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0 5 。见表 1 .) 0 。
表 1 治 疗前 后相关 生化 指标 的变化
2 彩超影像 的改善情况 2 . 2 6例轻度脂肪肝 中有 2 2例 恢复正常 ,4例无变化,3 8例 中度脂肪肝中有 8例恢复 正常 ,有 2 ‘ 8例恢复为轻度脂肪肝 ,有 2例无变化,l 0 例重度脂肪肝中有 2例恢复为 中度脂肪肝,有 4例恢复 为轻 度 脂肪 肝 ,有 4 例无变 化 ;复常 好转 率 8 . % 68 4 ( 47 ) 6/4 。治疗前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5 。 尸 . ) 0

摘要 : 目的 观 察 多烯磷 脂酰 胆碱 治疗非 酒精 性脂肪 性肝 病 的疗效 。方 法 将 18例非酒 精性 脂肪 性肝 炎患者 随机分 为两 组 ,治疗组 4
给 予多烯 磷脂 酰胆碱 注射 液 4 5 ,1次,,静 脉滴注 ; 组给 予甘 利欣 10 g 次,,静脉 滴注 ,疗程 均为 4 周。观 察患 者的 临床症状 、 6mg d 对照 5r ,1 d a
di 036/in17 -7 9 000 . 7 o:1. 9 .s.622 7. 1.文章 编号 : 17 .79 (0 0 0 .0 50 6 22 7 2 1).1 3.2 0
随着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 高及饮食 结构的改变 , 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病 的发病 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发 病年龄 有低龄 化趋势 ,其 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炎是进展 为肝硬 化的关键 阶段 ,故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尤 为重要的。本研 究采用 多烯磷脂酰胆碱 治疗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 7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 4例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 2 0 年 1 . 06 月至 2 0 年 09 6月我科住 院患者 ,所有 患者均有乏力 、腹胀或肝区不 适等症状 ,A T 0 L L >8 1 ,持续 时间大于 4周 ,超声和 U/ C T检查 符合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 参照 中华 医学会肝 脏病 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 的 《 非酒精性脂 肪肝诊断标准》【,除外饮酒史或饮酒折 合 乙醇量每周 l 】 <2 g 排 除病毒性肝炎、 0、 药物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 遗传性肝病 、全 胃肠外营养等所导致 的脂肪肝后 明确诊 断为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 组男 4 4例,女 3 0例,年龄 (8 )岁 ;对照组男 4 4 ±8 4 例 ,女 3 0例 ,年龄 (0 )岁 。两组性 别、年龄 比较 5 ±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治疗 方 法 治 疗 组给 予 多 烯磷 脂 酰 胆 碱注 射 液 . 2 4 5 ,1 d 6 mg 次/,静脉滴注 ,对照组给予甘利欣 10 , 5 mg 1 d 次/,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 4 周。观察患者 临床症状 、 体征 、肝功能、血脂 的变化及药物不 良反应。 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 _ 3 检查 A T L AS 、血脂 降低至正常,彩超示脂肪肝表现 T 消失:显效:症状显著好转 ,实验 室检查 、AS T显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及其对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及其对肝

收稿日期:2018-06-01作者简介:何炎坤(1979-),男,汉族,广州人,本科,主治医师㊂研究方向:肝病的临床诊治㊂ 文章编号:1004-4337(2019)06-0873-03 中图分类号:R 575.5 文献标识码:A㊃药学研究㊃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指标情况观察何炎坤 黄雄立 张晓云 王小凤(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内四科 广州511400)摘 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行性及安全性㊂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某院接诊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㊂对照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A L T ㊁A S T ㊁T G ㊁T C 水平),并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㊂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 L T ㊁A S T ㊁T G ㊁T C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的A L T ㊁A S T ㊁T G ㊁T 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3620,P =0.0004)㊂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可行性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二甲双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可行性; 安全性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9.06.037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 li v e rd i s e a s e ,N A F L D )是一种病理综合征,因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引起肝细胞内脂类物质蓄积过多和变性,与肝硬化㊁肝功能衰竭及原发性肝癌等发病关系密切[1]㊂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㊁脑血管意外㊁肺疾病和肿瘤之外的死亡危险因素㊂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大鼠的N A F L D ,但关于二甲双胍辅助治疗N A F L D 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仍有待研究[2]㊂本文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如下㊂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7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提出的N A F L D 诊断标准[3],患者排除糖尿病㊁病毒性肝炎史㊁酗酒史㊂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1.3ʃ2.1)岁;病程7~43月,平均病程(24.6ʃ4.9)月㊂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㊂两组患者在年龄㊁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保障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全部研究过程的知情权㊂1.2 方法治疗前2周,所有患者停用降酶以及降血脂类药物㊂对患者均给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知识教育,对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方式干预治疗㊂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赛诺非安万特公司,批号:080917)0.456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二甲双胍片(上海施贵宝有限公司,批号:0905182)0.5g口服,每日3次㊂两组均为3个月1疗程㊂所有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㊁血脂㊁空腹血糖㊁空腹胰岛素等指标㊂1.3 观察指标检测两组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 L T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㊁A S 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指标:T G (血清甘油三酯)㊁T C (总胆固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㊂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㊂评价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㊁血脂正常;有效:症状好转,肝功能及血脂较前下降>50%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肝功能㊁血脂各项指标下降20%以内㊂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 P S 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㊂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采用t 检验㊂P <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A L T ㊁A S T ㊁T G ㊁T C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㊂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A L T ㊁A S T ㊁T G ㊁T C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的A L T ㊁A S T ㊁T G ㊁T 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表1 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变化(x ʃs )组别A L T (U /L )A S T (U /L )T G (mm o l /L )T C (mm o l /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11.3ʃ28.240.8ʃ17.251.9ʃ21.030.1ʃ10.95.6ʃ2.23.6ʃ1.54.0ʃ0.91.7ʃ0.2对照组110.1ʃ29.652.1ʃ13.952.4ʃ19.735.7ʃ15.15.4ʃ3.04.6ʃ1.93.9ʃ1.72.2ʃ0.4t 值12.362310.23948.65179.623410.725211.63288.72659.0258P 值0.09500.00710.11200.00140.05850.00030.21400.0006㊃378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年第32卷第6期2.2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3620,P=0.0004),见表2㊂表2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818(47.4)18(47.4)2(5.3)36(94.7)对照组3811(28.9)17(44.7)10(26.3)28(73.7)χ2值7.3620 P值0.00043讨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除酒精及其它明确原因损伤所致的,以肝细胞内的脂肪沉积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综合征㊂近年来,随着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特效药物,因此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从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入手,以期维持体内环境脂质代谢以及抗氧化的平衡[4]㊂采取饮食结构调整㊁中等量有氧运动以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进行基础治疗㊂相关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5],因此增加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能够阻止其发展㊂二甲双胍能够通过减少肝糖的输出,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抑制脂肪分解并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6~7]㊂在本研究中,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A L T㊁A S T㊁T G㊁T C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其A L T㊁A S T㊁T G㊁T C水平显著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患者㊂此外,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3.7%,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总有率为达到了94.7%,后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前者㊂叶非等学者[8]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73.8%和95.2%,这也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符㊂可以看出,二甲双胍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较好㊂综上所述,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良好,可行性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程靖,张宝,管石侠,等.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P G C-1α及脂质表达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3):309 ~312.2杨璐,宋美情,张秋玲,等.吡格列酮㊁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㊁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比较.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3):309~312.3武春艳.二甲双胍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对比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15,16(5):3~5.4余辉,陈小琳,王佐兵,等.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C Y P2E1表达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0):92~96.5刘浩.护肝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0):214~217.6郭伟,高明松,李伟,等.二甲双胍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2016,25(4):439~ 442;446.7黄英.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15,23(7):17~19.8叶非,包剑锋,陈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102~104;107.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M e t f o r m i n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 L i v e rD i s e a s eH eY a n k u n,e t a l(F o u r t h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M e d i c i n e,G u a n g z h o uF a n y uD i s t r i c tH e x i a nM e m o r i a lH o s p i t a l,G u a n g z h o u5114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o fm e t f o r m i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n o n a l c o-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M e t h o d s:76c a s e s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o n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i nah o s p i t a l f r o m A p r i l 2014t oA p r i l2016w e r e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 g r o u p s.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t r e a t e d w i t h p o l y e n e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a n d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t r e a t e dw i t h p o l y e n e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 m e t f o r m i n.T h e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 a n db l o o d l i p i d i n d e x e s(A L T,A S T,T G,T C)w e r ec o m p a r e db e-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a n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R e s u l t s: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t h eA L T,A S T,T Ga n dT C l e v e l s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c r e a s e d(P<0.05),a n dt h eA L T,A S T,T Ga n dT Co f 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o f p a-t i e n t sw i t h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w a s94.7%,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73.7%,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χ2=7.3620,P=0.0004).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n o n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w i t hm e t f o r m i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 p o l y e n e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c a n s i g n i f i-㊃478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 V o l.32N o.62019收稿日期:2019-03-19通讯作者:虞希祥*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 a nd re d u c e b l o o d l i p i d l e v e l ,w i t hh i g hf e a s i b i l i t y ,g o o d s a f e t y ,w o r th y o f p o p u -l a ri z a t i o na n d a p pl i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m e t f o r m i n ;n o n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s a f e t y 文章编号:1004-4337(2019)06-0875-03 中图分类号:R 735.2 文献标识码:A㊃药学研究㊃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吴丽丽 王晓燕 郑维锷 虞希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瑞安325200)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㊂方法:选择某院一线化疗失败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2016年1月~2018年7月)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㊂对照组采用二线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㊁生存质量评分㊁不良反应发生率㊂结果: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6.67%(观察组)㊁20.00%(对照组),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较对照组更高(P <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阿帕替尼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用药安全性㊂关键词: 晚期胃癌; 化疗; 阿帕替尼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9.06.038 胃癌在全球内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于第2位㊂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胃癌,但部分患者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胃癌,无法对肿瘤予以根治性切除[1~2]㊂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3],但部分胃癌患者采用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还需行二线化疗(如紫杉醇单药化疗方案),而阿帕替尼属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本研究为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针对6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一线化疗失败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2016年1月~2018年7月)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㊂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9.12ʃ14.43)岁;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9.67ʃ14.26)岁㊂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得出P >0.05,研究有可比性,且患者或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㊂本研究符合临床医学试验伦理学原则,通过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㊂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二线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单药化疗方案紫杉醇静脉滴注,150m g/m 2,第1d ,21d 为1个化疗周期,共治疗3个化疗周期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口服,于二线化疗第1d 开始给药,1日1次,每次250m g,持续服药21d 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㊂1.3 观察指标(1)近期疗效;(2)生存质量评分,评估工具为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 L Q -C C C ),量表分为生理健康㊁心理健康㊁社会功能㊁总体感觉,单个维度分值为0~100分,生存质量越好,得分越高;(3)不良反应发生率㊂1.4 疗效评价评价标准[4]:(1)完全缓解(C R ):肿瘤病灶消失,保持至少4周;(2)部分缓解(P R ):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减少幅度ȡ30%,保持至少4周;(3)稳定(S D ):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减少幅度<30%,或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增加幅度<20%,未出现新病灶;(4)进展(P D ):肿瘤最大单径之和增加幅度ȡ20%,或出现新病灶㊂客观缓解率=C R+P R ㊂1.5 统计学方法进行选择S P S S 19.0软件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㊁计量资料分别描述为例(%)㊁(x ʃs ),行χ2检验㊁t 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即P <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近期疗效比较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6.67%(观察组)㊁20.00%(对照组),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较对照组更高(P <0.05),见表1㊂2.2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 <0.05),见表2㊂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㊂㊃578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年第32卷第6期。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中药透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中药透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中药透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中药透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94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透药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肝功能指标以及血脂指标。

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中药透药治疗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血脂指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中药透药;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脂肪肝的发病与多方面的因素存在联系,其病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所导致,属于临床相对常见的疾病,其会使得患者出现肝细胞再生障碍以及坏死,进而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症状,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健康,本文将探究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中药透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94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38±2.1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40±2.2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方法予以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批准文号:BH20020026,生产企业:A.Nattermann & Cie.GmbH),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三粒;药物实际使用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2.2观察组方法中药成分主要为:山楂、陈皮、茯苓、柴胡、郁金、法半夏等组成,采用中药透药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经治疗干预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肝功能指标以及血脂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