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CPI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物价上涨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物价上涨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表一:2010-2014年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情况
生效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2014年6月19日
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 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4年4月25日
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 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06月的调整都是上调,直到11月开始下调,在随后的调整中持 续下调。
三、近年来物价上涨情况分析 众所周知,不论物价上涨的幅度大与小,对于普通老百姓来 说,都绝对不是好事情。就从物价上涨这个角度说,物价上涨就意味 着老百姓手中的财产缩水,生活质量和水平就会随之下降。 从折线图中明显的看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先 上升后下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 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反映居民家 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居民消费指数的下降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供应量 居民消费指数 物价上涨
一、引言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近年来我国物价处于持续上涨态势, 分析原因对改善当前状态有着重大意义。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国家一 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带动一系列的变 化。针对这两个话题我国有着大量学者进行了各方面研究。例如:铜 川市开发性金融合作办公室罗乃丽2011年发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 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1、M2变化是通 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整M1、M2能够有效控制物价水平 的上涨。本文根据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与物价上涨 原因结合起来对比分析两者存在的联系和影响。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辩证实证分析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辩证实证分析
第29页/共40页
公开市场政策之问题分析:
• 中央银行卖出的有价证券,首先影响货币供应量,紧缩银根,同时提高市 场利率、降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从而缩小整个社会信贷规模,紧缩全 社会投资规模和社会总需求,最后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 但同时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就业率下降。
• 相反,当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政策效应则相反,会引起通货膨胀,物 价水平上涨,不利于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效果。
第21页/共40页
央行对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偏好
第22页/共40页
较之于国外
美联储如何控制货币供给? 1、法定准备金 2、公开市场操作 3、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
第23页/共40页
较之于国外
资料:
第24页/共40页
较之于国外
差异形成的原因:
第25页/共40页
较于国内
第26页/共40页
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标志着法定存款 准备金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 历了六次调整。
第5页/共40页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实施
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标志着法定存款 准备金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 历了六次调整。
前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第12页/共40页
中国外汇储备
第13页/共40页
外汇占款持续上升
2010年至2011年,我国的外汇占款总体上呈不 断上升趋势,但是在2011年11月开始下滑。
第14页/共40页
外汇占款持续上升
国际收支顺差比较多,外部经济失衡,其主要表现即为流动性过剩。此时中央银行买入外汇比较多, 吐出的流动性就比较多,此时就需要加大对冲力度,也就意味着央行会面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压力。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股价的影响研究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股价的影响研究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股价的影响研究许雅妮【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以来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了货币政策的转向,其目的在于防止经济的过快下滑.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盈利能力以及股票收益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收集了5家大型商业银行和7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宣布前后对商业银行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第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商业银行股价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他两次影响并不明显.【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4)003【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事件研究法【作者】许雅妮【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91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货币政策的3大工具。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二是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造成影响,使银行重新调整其资产结构及业务活动,影响其利润,进而影响其股价。

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其对商业银行股价的影响。

一、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一)2011—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宏观背景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1年11月30日、2012年2月18日、2012年5月12日宣布对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意示着央行货币政策从紧缩性向宽松转变。

2011年11月30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物价涨幅有所下降,同时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其次,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最后,股市暴跌,资本外流。

11月30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当天,沪深股市暴跌,上证指数逼近前期的最低点,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试图平复市场的恐慌情绪。

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

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

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

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

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利率与物价指数表关系图分析

利率与物价指数表关系图分析

年份月份存款利率(%)
CPI 贷款利率(%)
PPI
2011 1
2 3
3 3
4
5
6
7
8 106
9 106
10
11 104
12
2012 1 2
(利率均为一年期利率)表一
图1
由上图可知:一年期存款利率与CPI呈明显的同向关系。

结合表一的数据可知:2020年1-6月份的CPI呈逐月上增趋势,为了抑制消费价钱指数的过快增加,因此7月份上调银行存款率,减少货币的流通,已达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而8月份起CPI的持续下降说明了货币政策有所成效。

预测: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在,因此短时间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利率可不能有太大的变更。

但为减缓资金压力,下调存款预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

图2
分析缘故与上类似。

cpi和利率的关系

cpi和利率的关系

cpi和利率的关系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对于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存款利率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下面就让店铺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CPI和存款利率的关系吧。

CPI和存款利率的关系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实际利率下降,如果存款利率保持不变,物价持续上涨后,甚至可能出现负利率,使存款人的资本遭受损失。

为了继续吸引存款,就要弥补物价上涨给存款人带来的这种损失,银行就必须考虑合理提高利率水平。

所以,利率水平与CPI具有同向变化的趋势,物价水平的变动成为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之一。

当银行利率(一般指1年期的利率)高于CPI时,存钱到银行就会增值;当银行利率(一般指1年期的利率)低于CPI时,存钱到银行就会贬值,因为在银行存入的钱一年后获得的利息不能抵消物价上涨的部分。

CPI的作用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2、国民经济核算。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

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3、契约指数化调整。

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

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4、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5、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

因此,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把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

6、CPI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核心CPI关系研究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核心CPI关系研究

权重
3 9 3 4 % l7 % .9
85% .1
56 % .4
96 5 l. 2 37% 72 %
进 一步通过 相关性分 析对变量进 行筛选 。 由于P旺毋 时滞 为1 P 在 g 比 期 I *己 的时候对C P 相 关性很强 ,因此只取 前一期 的数 据和本 期C P 进行 CI CI
P It P 一1
096 . 4 P I l Pt 0 4 9 6 P I 一1 Pt 0. 6 94 P I 一1 Pt 0. 7 94 P I 一1 Pt 0 94 9
从图1 以看出 ,C I C I 可 P  ̄C P 的基本走 势一致 ,但C P 的波动性 CI Lc I L p 的波动要 小,而 图中食品项 目价格指数 波动性 明显大 于c I P 和 C P 。可见 ,在计 算核 ,P 时把食品项 目从C I CI  ̄ I C P 中剔除是合理 的。
m 墨0 抖 暖 廿 3o
数据来源 :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报 告 《 新权 重 F我国 C I 中各项商品价格的传导拆解》及 国 P 家统计局新闻公报
进一步 的相关性分析 。而R 、I 、M 三 个 自变量则分别取 前1 R R 2 期、前
3 、前 6 、 前 9 、前 1 期 、 前 1g 、前 1 期 的 数 据 和 本 期C P 分 期 期 期 2 5q 8 C1
廿 喜0 N
C PI C
∞ 窨口 蚌

廿o 圭口 喻 柏 8 。 o
a 盘 品
Mt l 2
食品
2 0 05
芷 一
烟酒 用品
衣着
家庭 设各
医疗 保健
交通 通 讯
娱乐 教育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而汇率则是衡量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的要求,这一政策工具被用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节金融市场。

本文将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1.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当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提取更多的资金作为存款准备金,导致银行的可贷款数额减少。

这将减少市场上的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水平。

当金融市场陷入紧缩时,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

此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会提高银行的成本,可能引发资本外流,进一步影响人民币汇率。

2.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相反,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款数额,提高市场上的人民币流动性。

这将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水平,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

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持有人民币,增加人民币的价值,从而推高人民币汇率。

3.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变动通常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但人民币汇率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状况、市场预期等。

因此,单一政策变动并不能完全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此外,市场预期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当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动有所预期时,其对人民币的影响可能会在政策实施之前就反映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

然而,人民币汇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单单依赖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来预测。

因此,在分析人民币汇率时,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变动、经济情况和市场预期等多方面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CPI 的影响分析作者:赵丹隆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04期摘要:为了探究货币政策工具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本文主要研究存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两大货币政策工具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采用2006年1月~2014年12月的三个变量的月度数据,使用VAR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存款基准利率互为格兰杰原因,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基准利率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从协整检验结果来看,存款基准利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成正比关系,而存款准备金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成反比关系。

根据方差分解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可知,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存款基准利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大小相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要大。

关键词: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VAR模型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04一、引言2014年,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低通胀的趋势,针对这一形势,我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在2014年7月,我国央行首创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抵押补充贷款(PSL),以期借PSL的利率水平来引导中期政策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11月22日,为拯救实体经济,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时隔28个月来央行的首次降息;11月30日,为了更好的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国务院宣布即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些举措在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都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为了更好的对经济运行变化进行微调,央行更是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创新,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中期借贷便利以及抵押补充贷款等,配合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着我国整体经济。

但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会从多方面影响我国经济的运行状况,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国内,有很多学者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大部分学者将通货膨胀程度作为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

在对整体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中,周浩(2012)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数量型货币工具,价格型货币工具对通胀预期有着更大的影响。

王曦,邹文理,叶茂(2012)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认为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有效的中介目标。

对于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邓宏(2009)运用黑箱分析方法得出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正向关系。

汪昊(2011)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发现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主要是为了对抗通货膨胀。

李佳(2014)从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途径出发,得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于CPI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滞,并且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在国内学者对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研究上,在第二部分利用Eviews 6.0这一计量软件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的构建,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从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出发,对货币政策工具对CPI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一)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本文在研究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选择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解释变量,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

在数据的选取上面,由于2006年以前调整的比较少,对CPI的影响可能不会很明显,因此本文选择2006年1月~2014年12月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基准利率(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R)和能代表通货膨胀水平的CPI的月度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由于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定期的调整,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对于某些月份中调整的,采取时间加权平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经过处理后的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与CPI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存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CPI在变化上有着类似的趋势,在2008年7月之前,三者都是处于上升的阶段,而在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之间是处于下降阶段,接下来又开始上升。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变化关系。

下面本文将使用计量软件Eviews 6.0对三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对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是一种恰当有效的方法,通常用于多变量的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描述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

模型构建如下所示:其中Yt是k维向量,是系数,是误差项。

1.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在对变量之间建立VAR模型之前,首先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判断。

我们通常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在判断,检验结果如下表1。

通过上表发现,在滞后阶数为3阶时,Rd是CPI的原因的概率接近于1,因此可以认为,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下,Rd是CPI的格兰杰原因,同理可知,CPI是Rd的原因。

在置信度为10%的水平下,CPI和RR互为格兰杰原因,RR是Rd的格兰杰原因,但是Rd不是RR的格兰杰原因。

此外,RR和Rd对CPI的影响的滞后期为3期。

由上分析可知,三个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因此可以建立VAR模型。

2.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在前面,我们知道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CPI在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围绕其均值上下波动,因此,可以初步认定三个变量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

因此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分别对CPI、RR、Rd三个变量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相关检验结果见下表2。

由表2可知,三个变量在未差分前都是不平稳的序列,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在经过一阶差分之后,dcpi,drd,drr均是平稳的,即各个序列均为一阶单整的,记为I(1)。

3.最大滞后阶数的确定和模型的平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VAR模型分析时,滞后阶数的选择多少将对估计结果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首先对模型要确定滞后阶数。

通过运行Eviews 6.0软件,模型的滞后阶数的确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中给出了0~7阶VAR模型的FPE,LR,AIC,SC,HQ值,并以*标记出依据相应准则的选择出来的滞后阶数。

可以看到,超过一半的准则选择出来的滞后阶数为3阶,可以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定义为3阶。

再对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必须使方程的所有特征根的模的倒数全都小于1,如果不平稳则不能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

根据前面确定的最大滞后阶数,对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软件输出结果如下图2:由图可以看出,方程所有特征根的模的倒数均在单位圆内,说明前面建立的VAR模型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4.协整检验如果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需要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具有协整关系的平稳序列可以用 OLS方法得到它们之间的长期相关系数,此时估计量是一致的,不存在伪回归问题。

如果它们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需要对非平稳变量进行差分处理,使之变为平稳序列,然后才能进行模型估计。

本文采用基于VAR 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和表5:通过对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我们发现在5%的置信水平下,三个变量之间是存在协整关系的。

表明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CPI之间是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的。

由于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CP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使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用OLS对变量进行估计,得到回归方程如下:CPI=95.02+3.1287Rd+0.0713RRS.E:(0.7967)(0.2592)(0.0363)t: 119.2642 12.0723 -1.9624Adjusted R2 =0.586328, F = 76.121。

对上述结果结果做出如下解释: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存款基准利率与CPI成正比关系,存款基准利率每上升1%,CPI也会随之上升3.1287%;而存款准备金率与CPI是成反比关系,存款准备金率每上升1%,会引起CPI下降0.07%。

同时,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F值远大于临界值,因此,尽管调整的可决系数不大,但是我们也可以认为模型很好的反映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对CPI的共同影响。

再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结果见下表6:由表6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表明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

即回归方程CPI=95.02+3.1287Rd+0.0713RR表示了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与CPI 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5.模型的方差分解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是建立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本文在这里对数据进行方差分解,以解释各变量变动时,其所受到影响因素所起作用的强弱程度。

根据表7和图3可以看出,在长期,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利率,CPI受存款基准利率的影响比较大,在观测期内,存款基准利率的影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而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持均衡不变的。

6.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IRF)可以刻画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或冲击对它自己活其他内生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

对所建立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假定给CPI一个单位Cholesky正向冲击,得到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4所示。

从脉冲图可以看出,刚开始时,CPI对RD和RR的一个Cholesky标准差新息的响应值为0,随后逐渐增大,到第5期时,CPI对RD的响应值达到最大值,第15期时,CPI对RD的响应值达到最小值,在第52期时,RD的脉冲冲击效果进入了稳定期。

而CPI对RR的脉冲响应值在第6期达到最大值,第24期到达最小值,在第42期时,RR的脉冲冲击效果进入了稳定状态。

同时从图上可以观察到,CPI对RD的脉冲响应值的最大值要大于RR的脉冲响应值,最小值也相对较小。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RR和RD对CPI的变化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RD对CPI的影响要相对大一些。

三、结论和建议(一)结论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在置信度为1%的水平下,CPI是存款准备金率互为格兰杰原因;在置信度为10%的水平下,CPI和存款基准利率互为格兰杰原因,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基准利率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存款基准利率不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格兰杰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