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迟发性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合集下载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
吉林医学2 0 1 3 年1 月第3 4 卷第2 期
2 49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 良反应原因及预 防
韦雪辉 ( 广西医科大学第 四附属医院 ,广西 柳州 5 4 5 0 0 7 )
【 j 商 要】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 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9 6 例, 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 ,深入分析不 良反应的发生原 因,并制定相应 的预防对策 。结果 :9 6 例患者中过敏 反应l l 例 ( 1 1 . 4 6 %),消化系统不 良反应 l 7 例 ( 1 7 . 7 1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 6 例 ( 1 6 . 6 7 %),血液系统不 良反应1 3 例 ( 1 3 . 5 4 %),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 5 例 ( 1 5 . 6 3 % ),二重感染 l 9 例 ( 1 9 . 7 9 %),与乙醇联用产生 “ 双硫醒”样反应5 例 ( 5 . 2 1 %)。结论:正确合理应 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减少其不 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
制而使凝血机制发生障碍而存在出血的危险。 3 . 1 . 5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少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常规剂量时可 透过血脑屏障,而大剂量应用时则能够对 . 氨基 丁酸与其受体 结合产生拮抗作用 ,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反应 。 3 . 1 . 6 二重感染 :长时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会使机体内正常菌
道 内合成 V i t K的正 常菌 群受 到抑制 或破 坏 ,进而 由 于凝 血酶 原复 合物 生成 减少 而产 生 消化系 统反 应 [ 2 】 。 3 . 1 . 3 泌尿 系统 不 良反应 :头孢 菌素类 药 物 中绝大 多数 品种 均通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分析
1.1过敏反应
在发生的临床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主要的不灵反应,发生率约为0.5% ~10%,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第三代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是17.7%、13.3%、11.3%,居头孢菌素之首。其发生原因除患者的个体差异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混有其他杂质,或其代谢产物与体内蛋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引起抗原抗体的反应,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
近年来,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治疗中,发生很多的不良反应的情况。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形成的原因,以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临床的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解决与预防的合理指导。
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由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裂解,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获得。常用的约有30种,根据药物研制时间的先后,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的不同,目前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第一代有头孢唑林,头孢氨
2解决与预防Βιβλιοθήκη 施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能做到正确用药,正确用量,仔细观察,多加防范等方法,是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也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率。以下介绍两种预防的措施:
2.1作为医生,应严格掌握头孢菌素类抗
生素的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计量和方法。防治滥用、过量应用。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两类药物之间可致不弯曲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 ~30%对特别菌素类药物也过敏,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分子结构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MTT)的头孢菌素有类双流醒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N-甲基硫代四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从而使乙醛无法降解,储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而呈“醉酒状”即戒酒硫反应,又称“双流醒”反应。此外,头孢菌素类药物还能引起顽固性呃逆、流感综合症、幼儿乳齿变黑、龟头溃烂等少见的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其用药合理性。

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采集的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在新生儿和老年患者中较多,与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和给药浓度相关,主要为变态反应。

结论医生应该充分了解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给药方案,提高其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标签: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合理用药近年来,伴随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及用药习惯等的改变,遭受细菌感染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适用范围广、变态反应低、临床疗效高、对酸及β内酰胺酶较稳定以及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在临床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加。

本文中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79例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准确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趋势,并且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促进其临床的合理规范使用。

1 资料与方法本文资料来源于2010~2011年本院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中所致的不良反应相关病例共79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3例,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附则的相关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9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情况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在79例样本中,新生儿和老年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大,分别为26.58%和22.79%。

本组患者中,男性为36例,占45.57%;女性为43例,占54.43%,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

2.2 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品种本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品种为11种,第1~4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包含在其中,结果见表2。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第 9 第3 0年 月 1 1 1 卷 期
头孢菌 素类药物 的不 良反应分析
伍 艳
湖南省 望城 县 人 民医 院药 剂科 , 湖南 望城
40 0 120
【 要】目的 探 讨头 孢菌 素类 药 物 的不 良反应 及 临床 对策 。 方 法 选取 2 0 摘 0 5年 1月~ 0 9年 1月《 国药 学文 摘 》 20 中 不 良反 应项 目下 与头 孢菌 素 类药 物 不 良反 应相 关 的报 道 , 同时 检 索《 国生物 医学 文 献 数据 库 》 《 国知 网 医学 库 》 中 、中 、 《 方学 术期 刊资料 库》 检测 结果 中头孢 菌 素类 药物 的不 良反 应 报告 数 量 为 30 8份 , 重 不 良反 应报 告 为 7 万 , 4 严 3份 。 结 果 累及 器官 与 系统 的前 3位 为 全 身性 损 害 、 吸 系统 损 害 与泌 尿 系统 损 害 , 呼 报告 例 数 分别 为 4 1例 、4例 、 l 8例 , 所 占 比例分 别 为 5 .6 1 .8 1 .6 ; 身 性 损 害 的不 良反 应 临 床 表 现为 变 态反 应 、 敏性 休 克 与 双硫 仑 样 反 61 %、91 %、09 % 全 过 应 , 吸 系统 损 害 的临 床 表现 为 呼 吸 困难 , 尿 系统 损 害 的临 床 表 现 为血 尿 。 结论 合 理使 用 头 孢 菌 素类 药 物 , 呼 泌 严
2 0 , t h a i e i e hns i dcl i rtr d tb s, hn s w e dc irr n lo so 0 9 a tesmet rte dC ieeBo ia Lt aue aaae C ieeHo n t me r v me e Me ia Lbaya dMiin f l l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使用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91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发生可疑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类型。

结果: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比例为37.70%,与其他三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7.75%、23.04%、37.70%、11.52%。

②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戒酒硫样反应的发生率依次为23.47%、21.43%、16.33%、15.31%、12.24%、11.22%。

结论:与其他几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较,第三代所诱发的不良发生率更高,通过合理使用这类药物,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头孢菌素;不良反应;使用对策【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56-02头孢菌素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且作用范围非常广,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不过随着这类药物使用量与使用频率逐渐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这表明临床中存在头孢菌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1]。

为此,必须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便于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

现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191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91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02例,女性89例,年龄在0至79岁间,平均年龄(45.29±6.73)岁。

其中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药物的患者53例、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的患者44例、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的患者72例、第四代头孢菌素药物的患者例22例,探讨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般规律分析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般规律分析
查分析 , 现总结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 取2 0 1 0 年7 月至2 0 1 4 年6 月我 院报道 的头孢菌 素类 药物 不 良反应 患者共7 2 例, 其中, 男性4 l 例, 女性3 1 例, 年龄 l 8 8 l 岁, 平均4 7 . 8±7 . 4 岁。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给药途径分布 : 口 服 药物1 4 例( 1 9 . 4 %) , 静脉输液5 8 例( 8 o . 6 %) 。原 发病 分布 : 泌尿生 殖系统感 染4 1 例, 呼吸道感染3 8 例, 消化道感染 1 7 例, 妇科感染 I I 例, 外科手术后预 防感染 1 3 例 。药物名称 : 头孢 哌酮1 8 例、 头孢他 啶l 7 例、 头孢 曲松 1 5 例、 头孢 唑肟 1 5 例、 头孢 克肟1 4 例、 头孢 匹胺 I 1 例、 头孢替坦 1 3 例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别使用 比例 间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 f J ) > O . 5) 0 , 具有可 比性。 1 . 2 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 回顾性分析 的调查方法 , 按照卫生部药物不 良反 应筛 选标准进行 筛查 , 按 照患者年 龄 、 性 别及引起不 良反应 的药 物涉 及的器官 、 系统 , 临床表现及药物作 用时 间和恢 复时间分类 总结 。
表现上 , 不 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以神经 系统为主。结论 应重视新一代 头孢菌素药物的不 良反应发 生规律 , 同时加强其他 头孢菌素药物 的 特 殊 不 良反 应 的监 测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 】第三代头孢 菌素类 药物 ; 不良 反应 ; I 临 床特点
【 中图分类号 】 R 9 7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8 — 1 9 9 — 1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与分析发表时间:2017-02-14T14:40:22.05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7期作者:郭洪云[导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对于抗生素过度使用,使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

曲靖市食品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 655000【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市自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共15个品种,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纳,其次为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引发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结论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该了解药物会引发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掌握用药注意事项,规范的使用药物,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26-02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对于抗生素过度使用,使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

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临床毒性低,并且过敏反应也比较低等特点,所以临床上广泛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使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日益增加[1]。

为了合理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研究,这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对我院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78例,在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记录的基础上利用自制表格的形式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无1例患者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死亡,且其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皮肤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上,其中皮肤系统所占比例最多,为36%,神经系统所占比例最少,为5%。

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抗菌疗效,也要重视该类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在使用上做到正确、合理、规范,避免出现临床不良反应。

【关键词】头孢菌素;不良药物;临床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9-0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衍生物,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耐酶、耐酸等优点[1],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但近几年来,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加,其不良反应液逐渐显露。

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

本文主要通过对本院78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该病的反应机制及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病例共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3±198)岁;所有患者均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

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症状集中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等。

12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中的评估标准[1]进行评估,方法上主要采用自制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头孢霉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其具体病因分析与所占病患比例,见表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孢 呋辛 2例 , 头孢孟 多酯钠 2例 , 头孢尼西钠 3例 ; 头孢三代 , 括头孢曲松钠 3 , 包 6例 头孢 曲松钠/ 巴坦钠 1 , 舒 例 头孢噻肟
钠 1 8例 , 头孢 噻肟 钠/ 巴坦 1例 , 孢哌酮钠 3例 , 舒 头 头孢哌酮钠/ 巴坦钠 5例 , 舒 头孢地嗪 1 , 例 头孢匹胺 1 , 例 头孢 唑肟 3 例, 头孢他 啶 3例 , 头孢 甲肟 1 ; 例 头孢 四代为头孢 吡肟 7例 ; 头霉素类为头孢米诺 钠 4例 。男性 发生 比例超过 女性 , 年龄
类迟发型不 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与有关 报道 , 减少其发 生。 关键 词 头孢菌素 , 迟发 型不 良反应 , 献计量学 文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5 8 ( 02 0 -0 50 10 -6 7 2 1 )40 2 -3 中图分 类号 :9 9 3 R 6 .
头孢 菌素 类抗 生 素是 以冠 头孢 菌 培 养得 到 的 天然 般 表 现为皮 疹 、 红斑 、 团样 的皮肤 反应 , 风 以及 头晕 、 头 孢 菌素 c作为 原料 , 半 合 成 改 造 其侧 链 而得 到 的 胸 闷 、 心 、 经 恶 呕吐 、 呼吸 困难等 反应 , 见表 2 。 类抗 生 素 … 。作 为 临床 最 常 用 的 抗 生 素 , 抗 菌 作 其 表 1 引起 AD 的药 物类 别及构 成 比 R
7 7 .0 7(7 8 )
l (5 2 ) 5 1 .O
青霉素皮试 +头孢皮试
1 10 ) ( . 1
2 6 不 良反 应 的治 疗 时 间 及 预后 .
大 多 数 病 例 经 及
时停药 及 积 极 治 疗 能痊 愈 。此 次 统 计 结 果 , 程 : 疗 有 2 当 日出院 ,5例 经 过 2—8d的疗程 , 的疗 程 8例 4 2例
2 3 发 生 不 良反 应 的时 间 多 数 病 例发 生 在 给药 后 .
达到 1 0d以上 , 者元详 细记 录 ; 余 治疗 结 果 : 1例 死 除 亡 , 例转院外 , 1 其余 正常出院 , 出院者 中有 1 例皮肤 第 2—1 。与 I 0d 型变态 反应 不 同 , 发 型 变态 反 应相 迟 1例皮 肤 留有 深褐 色 斑 。 对少 见 , 发 型变态 反应 是 由 T淋 巴细 胞 介 导 的 Ⅳ 型 留有 色素沉 着 , 迟
9 0岁 。
对 上述 病 历 按 引起 A R的种 类 、 D 临床 表 现 、 药 给 途径 、 告人 等进 行 统计 、 析 。 报 分
2 结果
2 1 本 次 总结 的 头孢 菌 素 迟 发 型不 良反 应 的 药 品 有 . l 9种 , 涵盖 了头孢 菌素 的各 个 类 别 , 孢 一代 三种 , 头 头 孢二 代 3种 , 头孢 三 代 1 1种 , 头孢 四代 1种 , 头霉 素 类
分布 5个月 ~ O岁 , 9 引起 的不 良反应 表现严重 的有死亡 、 休克 、 一般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 、 心脑血管反应 、 胃肠道反
应等 , 发生时 间多集 中在用药后 2~1 , 0d 最早发生于输液后 1 i, 5r n 最晚为术 后用药后 1 , 多数病例 在输液 中发生 , a 3d 大 停药后发 生最 长时间有准确记载 的为 9 5h . 。不 良反应发生后治愈最短 时间为 1 i, 0mn 最长 1 。结论 : 重视头孢菌素 0d 应


用 强 , 良反应 轻 微 , 着 临床 广 泛使 用 , 临 床 不 良 不 随 其
反应 时有 报道 , 常见 的不 良反应 有 过敏 反 应 、 胃肠 道 反
应等 , 迟发型过 敏反应发生 少 , 不容 忽视。本 文对 但 20 -2 1 文献 中对 头 孢 菌 素 的迟 发 型 变 态 反 应 02 0 2年 进行 统 计分 析 , 以期 对 临床 用 药安全 作参 考 。
天津药 学 T蚰j P am c 2 1 i i hr ay 0 2年 n
第2 4卷第 4期
药 品 不 良 反 应
头 孢 菌 素 迟 发 性 药 物 不 良 反 应 文 献 分 析
陈永平
( 天津市 红桥医院 , 津 天 30 3 ) 0 10
摘 要 目的 : 总结 2 0 - 2 1 0 2 0 2年头孢菌素类抗 生素迟发型 的药物不 良反应 的发生规 律及特点 , 为临床安 全用药作 参 考。方法 : 以文献分析法对万方数据 库和中 国知 网数据库 中有关文献分 析、 总结 。结果 :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迟发 型不 良 反应 共计 9 9例 , 包括药物 1 ,9例 , 9种 9 涉及头孢一代 , 包括头孢硫脒 1 , 例 头孢 唑林 4例 , 头孢拉定 4例 ; 头孢二代包 括头
1 资料 与方 法
以 20 - 2 1 万 方 数 据 库 和 中 国 知 网 中 收 集 0 2 02年 的关 于 头孢 菌 素类 抗 生 素迟 发 型 不 良反 应 , 键 词 为 关 头孢 、 发 进行 检 索 , 迟 收集 文献 5 2篇 , 及期 刊 4 涉 2种 。
在 5 篇文献 中 , 2 报道药物 1 9种 , 9 计 9例 , 中男性 其 6 6例 , 女性 2 6例 , 别 不 详 7例 , 龄 分 布 5个 月 一 性 年
第2 4卷第 4期
表 2 引起 的主要 不 良反应 类型及 临床 表现
以原 药进 行更 为安全 。见 表 4 。
皮试药 品 青霉素皮试
头 孢 菌 素 原药 皮 试
无 皮 试 记 录
首 邶l羊 蜘 l 药d l阱 后 表 4 患者用药前皮试情况
例数 ( %)
6 60 ) ( .6
1种 。例数 及 构成 比见 表 1 。 2 2 头孢 菌 素 的 迟 发 型不 良反 应 表 现 类 型 主 要 为 过 .
敏性休克 , 其次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 , 严重 的为死 亡 ,
收稿 日期 :0 20 -1 2 1-6 I
天津药学
Taj P a c 2 1 ini hr y 0 2年 n 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