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浙教版科学(生物)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点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细胞与组织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组成了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初中生物课程中,需要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主要结构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了解组织的种类和构成,如骨骼组织、肌肉组织等。

二、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产生新个体的基本方式,初中生物课程中,需要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概率、基因的组合和分离等;还需要学习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相关内容。

进化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需要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驱动力。

三、生物学分类与多样性生物学分类是对生物进行有序归类的学科,初中生物课程中,需要了解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分类系统;还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类群,如脊椎动物、昆虫、植物等。

同时,需要学习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物种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四、人体健康与保健人体健康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初中生物课程中,需要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还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健知识。

五、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初中生物课程中,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如食物链、能量流动等;还需要学习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是对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

学习生物知识不仅关乎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还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希望大家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生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关爱我们周围的生命,为构建美好的生物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科学生物部分总复知识点(浙教版)按中考考纲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一、显微镜显微镜是观察微小生物和细胞的重要工具。

它由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部分构成。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在于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而目镜没有螺纹,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调节焦距时,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向前转,镜筒下降;而细准焦螺旋变化幅度很小。

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视野的明暗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大小、反光镜类型以及转换物镜来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按照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的步骤进行操作。

二、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是将生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

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植物和动物。

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真菌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真菌。

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

病毒是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第二节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XXX发现了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细胞核是细胞内的遗传中心。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一、细胞和细胞分裂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排泄、呼吸、运动、感应、繁殖。

3.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4.细胞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遗传与进化1.遗传物质:DNA和RNA。

2.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单因素遗传与双因素遗传)。

3.基因与性状:基因的定义、性状的形成、基因突变。

4.进化论:变异与适应、物种的起源与发展、适者生存。

三、生物的分类与演化1.生物的分类原则: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

2.生物的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的进化:化石证据、同功酶证据、细胞器DNA证据、生物地理证据。

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植物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传导作用、营养物质的储存和输送。

3.地上部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茎的结构和功能、叶的结构和功能。

4.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花的结构和功能、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五、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动物的结构:动物的体腔、外骨骼、内骨骼。

2.动物的功能:消化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运动作用、感觉作用、生殖作用。

3.动物的体温调节: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4.动物行为:刺激与反应、条件反射、习性和本能行为、学习行为。

六、生态系统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需要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2.光能的转化与生物的能量获取:光合作用与光合有声作用。

3.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平衡、生态破坏与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上为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的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生物浙教版知识点总结

生物浙教版知识点总结

生物浙教版知识点总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中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是细胞的“工厂”,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浙教版的生物教材还介绍了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内容。

遗传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性连锁遗传等内容,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包括DNA的结构和功能、RNA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合成等内容。

光合作用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生命活动,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产物包括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呼吸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生命活动,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了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呼吸是生物利用有机物质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内分泌是生物的一个重要调节方式,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了内分泌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内分泌是机体内部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的作用包括生长发育、代谢调节、生殖调节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是地球上生物的宝贵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浙教版生物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要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生物及其相关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科学试题选编知识点总结 生物部分 浙教版

中考科学试题选编知识点总结 生物部分 浙教版

中考科学试题选编知识点总结生物部分浙教版一、生命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5、植物体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6、动物体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7、多细胞生物体具有层次性结构,保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8、细胞之间可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如: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通过突触结构相互连接等。

二、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既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首先表现在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阳光、水、空气等。

有些非生物因素会影响所有生物的生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阳光;有些则只影响某些特定的生物,如:水盐度会影响海水的蒸发量;温度会影响动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等。

3、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还表现在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小麦与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是综合在一起的,一种因素的改变将影响其他因素,如当大气温度适宜时,有利于植物的萌芽和生长,但当大气温度持续升高时,就会因水分蒸发过快而使地表水分逐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5、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6、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

2.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5.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二、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特有)。

2. 细胞的功能:物质交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

3.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和RNA。

4.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转录、翻译。

5. 基因与表现型:基因型决定生物的性状。

三、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资源的丰富。

2. 生物的分类单位:种、属、科、目、纲、门、界。

3.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物种的变异与自然选择。

4. 化石记录:生物进化的历史证据。

5. 人类起源与进化:从古猿到现代人的演化过程。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 植物的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4. 植物的生长周期: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植株。

5. 植物的适应性: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机制。

五、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

2.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卵生、胎生、哺乳。

3. 动物的行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4. 动物的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和行为适应。

5. 人类对动物的影响:栖息地破坏、物种保护。

六、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 疾病与免疫:病原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3. 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4. 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个人卫生。

5. 预防传染病:疫苗接种、公共卫生措施。

七、生态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的类型: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2.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初中生物浙教版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浙教版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浙教版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物种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三、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传递给下一代。

3. 进化论是解释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在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2.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环境保护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减少环境污染。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从种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开花结果等阶段。

2.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食物的过程,同时也是释放氧气的过程。

六、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 人体的八大系统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3. 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排泄、运动、感知和调节。

七、健康的生活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也包括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积极的心态。

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八、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初中浙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浙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浙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有机体、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对刺激的反应及适应能力和遗传变异。

2.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的组成和结构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第二章稳态与环境1. 稳态稳态是指生物体内外在环境条件相对恒定的状态。

生物体通过调节体温、水分和营养物质等保持内稳态。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调节等生态问题。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进化1.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其进化关系可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七个分类单位。

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和进化分类。

2. 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遗传变异的基础上经过自然选择而产生新的物种。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进化学的基础。

第四章古生物和地球生命1. 古生物古生物学是研究已经灭绝的生物的一门学科。

通过古生物化石可以了解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和生命演化等问题。

2. 地球生命地球生命是指生物栖息在地球上的领域。

包括地球生命的起源、生命演化和地球上现存的生命形式。

第五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组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主要包括新陈代谢、遗传、分裂和分化等。

细胞的功能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活和生长发育的基础。

第六章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1. 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种细胞生殖方式,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周期包括前期、分裂期和后期将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 细胞的无丝分裂细胞的无丝分裂是一种细胞生殖方式,不需要有丝分裂期和后期,直接将细胞分成两个新的细胞。

第七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包括DNA和RNA。

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1、观察蜗牛:蜗牛的结构:蜗牛有壳、触觉、眼点、口、足等结构。

蜗牛的足会分泌粘液且粘液是银白色的,所以蜗牛爬行时会留下银白色的痕迹。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

2、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四种感觉。

3、蜗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反应,这是动物的一种应激性。

4、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③生物都能生长发育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⑥生物都有应激性⑦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说明: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

5、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而动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①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先要仔细的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它具有哪些特征,然后根据它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动物的分类标准很多:可以根据它的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可以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分为有羽毛和无羽毛、有翅无翅、有鳞无鳞、有尾无尾、有脚无脚、有毛无毛、有壳无壳等,也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分为有脊椎和无脊椎等、也可以根据它的繁殖方式分为胎生和卵生、根据体温分为恒温和变温等。

2、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黄姑鱼、鲫鱼、金鱼、带鱼、鲨鱼等变两栖类:青蛙、疣螈、蝾螈、大鲵(娃娃鱼)、树蛙等---------------------脊椎动物爬行类:扬子鳄、变色龙、蛇类、蜥蜴、龟、鳖等--------------------------- 温鸟类:家禽、鸵鸟、猫头鹰、鹦鹉等---------------------------------- 恒哺乳类:白鳍豚、鲸鱼、蝙蝠、袋鼠、斑马、猪、狗、海豹等温①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无四肢,变温动物。

②两栖类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有四肢。

卵③爬行类的特征: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生④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体温恒定。

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和变形虫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蛰、海葵、珊瑚等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绦虫、牛绦虫等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圆形蠕虫、蛔虫、钩虫等多细胞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等节肢动物:蝗虫、蜻蜓、蜘蛛、苍蝇、蜈蚣等棘皮动物:海星、海参、海胆软体动物:河蚌、哈、乌贼、鲍鱼、章鱼、蜗牛等第三节:常见的植物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有种子的植物植物被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松类、衫类、杏类、柏类、苏铁等蕨类:有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蕨、胎生狗脊等无种子的植物苔藓类:无根,有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葫芦藓,地钱等藻类:无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海带、紫菜、水绵等2、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第四节:细胞1、细胞的发现史:①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并将他们进行分类。

②1590年荷兰人詹森制造了第一台显微镜③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发现了细胞-------主要看到的是细胞壁2、细胞的结构特点:①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②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⑪细胞膜的作用: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细胞和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⑫细胞核的作用:含有遗传物质。

⑬细胞质的作用: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⑭细胞壁的作用: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⑮叶绿体的作用: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我们吃的各种水果中的汁水都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③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4、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①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的复杂结构是受精卵不断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形成的。

②细胞的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③细胞的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它们能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的长大,这个过程叫细胞的生长。

④细胞的分化: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有些子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⑤说明:细胞的分裂对于单胞生物来讲能够产生新的个体,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能使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

细胞的生长对于生物来讲,能使细胞不断长,细胞的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最终会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说明: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所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体是由多个细胞构成,叫多细胞生物,而有些生物,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叫单细胞生物,这样的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这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生物很多,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蓝藻等①衣藻的结构:有鞭毛、眼点(红色)、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杯状)液泡等。

第六节、细菌和真菌①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很小,一般要在高倍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细菌既无叶绿体也无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

②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鞭毛等结构,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③细菌的种类: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④真菌: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依靠现存的有机物生活,但细胞内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球菌细菌杆菌无细胞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类微生物螺旋菌细胞霉菌有细胞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真菌酵母菌食用菌⑤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需要营养物质、水分、空气、合适的温度。

⑥食物的保存办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巴斯消毒法)、腌制法等动植物的组织①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植物的基本组织营养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机械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保护组织植物的叶叶肉:在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组织(器官)叶脉: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输导组织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表皮:主要起保护身体和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皮肤的结构:真皮:里面有血管、立毛肌、热敏和冷敏小体等---神经、结缔、肌肉组织构成(器官)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存能量。

第七节、生物的结构层次①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根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茎营养器官消化腺叶呼吸器官:鼻、气管、支器官肺等植物的器官花动物的器官循环器官:心脏和血管果实生殖器官种②系统:由许多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功能,这些器官的总和叫系统。

即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所组成的。

③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

④说明:构成人的八大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协同工作的,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协同工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9、生物的层次(由低到高的层次)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说明: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10、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微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11、生物的适应性: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行为、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2、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他相关的其他生物,大多数生物的灭绝原因都是因为丧失了其栖息地造成的,乱砍乱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质,都会使生物生存环境恶化,造成生物的灭绝。

13、我国的珍惜动植物:大熊猫、朱鹮扬子鳄、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七年级下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动物的生命周期:①人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②青蛙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③青蛙与蝌蚪的比较:④变态发育:像青蛙那样,动物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

⑤蝗虫的生命周期:卵、若虫(幼虫)、成虫。

⑥不完全变态发育:像蝗虫这样,一生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类型。

⑦蝴蝶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⑧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生长发育类型。

一般很多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如蚊子、苍蝇等⑨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得以延续。

⑩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影响动物生命周期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和敌害等生活环境的变化。

2、新生命的诞生:①大多数动物的新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

③人的生殖系统:男性的生殖系统组成: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成年的女性大约每月会排出一个卵细胞。

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说明:人是受精过程是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进行的,受精前接近卵细胞的精子有无数个,而真正能钻入卵的精子只有一个,最终精子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马上进行分裂,这是的养料主要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形成胚胎后,才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

④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受精卵形成胚胎后,在子宫内发育,这时胚胎与母亲靠胎盘与脐带相联系,胚胎的结构特点是有丰富的血管,母亲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亲血液,最后由母亲的排泄系统排除体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