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梅谈二胡演奏中的力度变化

合集下载

二胡曲《良宵》不同演奏版本比较分析——以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为例

二胡曲《良宵》不同演奏版本比较分析——以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为例

当代音乐2021年第1期MODERN MUSIC 二胡曲《良宵》不同演奏版本比较分析——以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为例靳薇弘[摘要]刘天华二胡曲《良宵》作为一首经典艺术作品,不仅是初学者必拉的曲目,而且备受二胡演奏家们的青睐。

本文从乐曲速度把控、左手按弦技巧、右手运弓处理、作品风格演绎四个方面,对朱昌耀、宋飞、于红梅三位演奏家不同演奏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二胡曲《良宵》;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1-0068-03一、乐曲《良宵》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分析二胡曲《良宵》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十首二胡曲其中的一首,该曲写于1928年除夕夜晚,当时,刘天华与学生在家欢度新春佳节[1],远处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与孩童嬉笑啼闹声交织在一起,使得他想起过去的一年,他成功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创建了《音乐杂志》期刊,新的音乐作品也在世面推广……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刘天华备受鼓舞,于是趁兴写下此曲。

乐曲起初被命名为《除夜小唱》。

关于作品的命名,刘天华先生曾在文中写道:“《除夜小唱》,是去年除夜与友人欢叙守岁作,乐曲命名是如此,曲中含义如何知音者自能知之,无庸赘述[2]。

”但后来刘天华觉得题目过于直白叙事,因此改名为《良宵》。

该作品主题材料简洁,创作手法洗练,四个段落一气呵成,具有即兴性创作特点,可谓二胡小品之经典。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二胡作品。

刘天华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乃就是二胡音区及音质上的优点而拟的谱,虽然用别种乐器也可以演奏,但总不如在二胡上能将我的意思表现的美满,所以定位二胡独奏谱[3]。

”乐曲全曲由四个段落构成,采用合尾的写作手法,用一个主体材料贯穿全文。

乐曲调式为加变宫的D宫六声调 式,具体曲式结构为:A(1-14)+B(15-32)+B'(33-44)+A'B'(45-64)其中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三小节为材料a,第三、四、五小节为材料b,材料b在材料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第五至六小节与材料a相呼应,后来材料b压缩递减[收稿日期]2020-07-13[作者简介]靳薇弘(1996—),女,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第一二胡协奏曲》节奏和力度研究

《第一二胡协奏曲》节奏和力度研究

《第一二胡协奏曲》节奏和力度研究
《第一二胡协奏曲》作为一首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曲目,其节奏和力度在演奏中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其节奏和力度的研究:
节奏:
《第一二胡协奏曲》节奏鲜明明快,有很强的节奏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拍子明确:该曲的拍子很明确,为每小节四拍,演奏时要注重保持拍子的稳定性和整齐感。

2. 押韵和连音:该曲经常使用押韵和连音来增强旋律的感染力,演奏时要注意把握好每个音符的时长和连贯性。

3. 起伏跌宕:该曲中存在起伏跌宕的变化,演奏时要根据音乐的变化,注意处理好每个小节的流畅性和效果。

4. 速度变化:该曲中存在速度的变化,演奏时要注意灵活转换速度,保证整首曲目的统一性。

力度:
《第一二胡协奏曲》的力度控制对于展现曲目的情感和表现力至关重要,以下是力度的研究:
1. 强弱分明:该曲中的旋律要求演奏时要有强弱分明的效果,
明确起伏和强调。

2. 柔和温柔:该曲中存在一些柔和温柔的乐段,要注意用轻柔的力度表现出来。

3. 抒情激昂:该曲也存在一些激情澎湃的乐段,要注意用激昂的力度表现出来。

4. 轻盈灵动:该曲还存在一些轻盈灵动的乐段,要注意用轻灵的力度表现出来,使得乐曲更加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演奏《第一二胡协奏曲》需要把握不同的节奏和力度,以表现出曲目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力,使得整首曲目更加完美。

于红梅老师谈练琴

于红梅老师谈练琴

于红梅老师谈练琴于红梅老师强调了练琴学习的几个最重要的方面:第一,每天二十分钟的长弓练习。

长弓在二胡演奏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技法之一,运弓同时也是弓弦乐器最难掌握的技法。

运弓就好像是唱歌的人的气息,如果气息不稳,怎样唱歌也唱不好,所以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拉到“卡门”“引子”等等,每天都必须要练习长弓,把长弓练好了,弓子上的种种变化也就能演奏好了。

第二,必须拉音阶。

她说我教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已经拉的很不错了,我说让他们拉个音阶,十个有九个不会,音阶是基础,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了各调音阶,那么音准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第三,不提倡用录音录像,上课时要做笔记。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对我们的演奏提出很多要求,比如一个音,会有渐强、渐弱、装饰音等的处理,我们一定要把它记在谱子上面,写在那个音的周围,当我们一练琴的时候,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要求就一目了然了。

而我们如果用了录音录像,有很多要求可能在录音录像里面很远的地方,我们会去一点一点的找吗?不会,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找不到了,所以,效果并不好。

第四,怎样能够有效的练琴——慢练快进。

直播参观无锡顺乐二胡厂这点也是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它是一项磨练我们耐性的训练。

我每堂课都在和学生强调这一点,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有很多学生说,我慢练了,可还是拉不好,那就是还没有拉足,拉够。

曾经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和我学琴,一共学了两年,八岁来到我这的时候,还只是拉良宵、赛马那样的小曲,基础和方法也不好,两年以后他拉的比我们在校的学生都要好,在我的师生音乐会上,第一个演奏,拉的是《阳光》,当时全场都沸腾了,因为他拉得太好了,十分的干净,这并不是说他是神童,他练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听话。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的进步能那么快,但是他就是掌握了慢练的方法,最后他的进步连我觉得很吃惊。

慢练也不是无条件的慢,要慢到你能够完全顾及到你的音准、姿势、方法、两手配合等等,练到每一次都是万无一失,怎么练都是准的、对的,然后再加一点速,可能又会碰到一些问题,我们要继续在这个速度上反复练习,直到把问题全部解决。

传统精髓及现代意识的融合——听于红梅二胡独奏、协奏音乐会有感

传统精髓及现代意识的融合——听于红梅二胡独奏、协奏音乐会有感
,
乐 气 势 和 抒情 的 歌 唱性 都 由 此 而 显 得

更 加 挺拔 和 舒 展 笔者 在亲 眼
,
目睹
了她
这一次 她一
,
,

气 演 奏 了 两部 这
的 演 奏 之 后 不仅 深感 激 动 而 由 此 对 她
音乐会 中的 第 三首乐 曲 是家 喻户 晓 的 二 胡 名 曲 《江河 水
,
样的 作品
,
会的曲
排颇 具 深 度 和 广 度 上 半 场
,
的 五首 乐 曲 基本 上是展现 传统 风格 的 经 典作 品 ( 只 有 《贵 妃情 》 是 一例外
,
)


演 奏这 些作 品 时 于 红 梅 表 现 出 了 扎 实 的 二 胡 传 统 功底 和 浓 郁 的 民 族 性 特 征 开 场 的 第 一 首 《二 泉 映 月
,
,

的 情感 和 对 音 乐 独 特 的 诊 释 能 力
,
深深
地 吸 引 了 每 一 位现 场 的 听 众 使 人 们 在

一 种惬 意 的 心 境 中 得 到 了 陶 醉 和 享 受 也 许是 由 于 于 红 梅对 驾 驭 广 泛 作

具 有 着 轻 车 熟 路 般 的 能力 这 场 音 乐
目安
即 日 本 作 曲 家 石 井 真 木 为二
倍感钦 佩

,
同 时也 暗暗 地惊 叹
:
现代二


在 演奏这 首乐 曲
胡 和 管 弦 乐 队 而 作 的 《飞 天 颂 歌 》 和旅 加 中 国 作 曲 家 关乃 忠 的 《 第 一 二胡 协 奏
曲 》 在演 奏 这 两 部 作 品 时 于 红 梅 表现 出 了 与 演奏上 半场传 统 曲 目 时所不 同

浅谈二胡演奏的力度

浅谈二胡演奏的力度

浅谈二胡演奏的力度【摘要】: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他的演奏内涵丰富,韵味十足,及富抒情性。

它属于民族拉弦乐器,其发音特点是弓子来回运动,弓毛与琴弦摩擦使琴弦产生振动,从而决定了二胡在演奏中的力度。

力度的层次;力度的作用;力度的控制;力度的运用。

【关键词】:二胡;力度;控制;运用一、力度的层次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音乐中所说的力度是用强弱来表示的。

对于二胡演奏而言,就是琴弓对琴弦所施加的压力的程度,以及产生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控制声音强弱的变化。

二胡演奏强弱的变化可分为若干个层次。

层次越多,强弱的变化越丰富,其表现力就越强。

力度最基本的层次是:强一中一弱。

如果只有这三个层次,其变化的范围就很小,因此无法表达出乐曲内涵的要求。

如果我们把力度划分成:最弱一很弱一弱一中弱一强一中强一很强一最强这八个层次,其强弱变化的范围就会增大,表现力也会增强。

二、力度的作用1、力度是情感的流露。

没有力度的强烈对比,演奏就缺乏情感。

真正的音乐是音从心出,情自心发,表情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当抒发快乐逾越的情感时,所用的力度会是柔和的、流畅的;当抒发悲愤的情感时,其力度是强烈的、爆发性的;当抒发忧伤的情感时,力度自然会是轻弱的、缠绵的。

这就是情由心生,力因情发的高层次、深层次力度的表达。

达到这种层次,需要演奏者具有很高的艺术修为,很高的造诣和娴熟的技术功力。

2、力度是乐曲的表情。

没有强弱的起伏,乐曲就没有表情。

一首乐曲对人物、景物、气氛的渲染和描述,都需要通过力度和强弱的变化来体现。

乐曲的表情,是指调动一切技术手段营造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氛围和情绪,使乐曲具有生命力。

我们在练习一首新的二胡曲时,不但要把乐谱、弓法、指法记熟,把音拉准,把节奏掌握好,还要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对不同乐段的表情、需要表达的情绪、气氛弄明白,在把握力度控制的分寸上下功夫,才能完整地进行演奏。

一首乐曲,只有按照曲作者的意图要求,有强有弱,有高潮和低潮,动静结合,顿挫分明,才能使乐曲有血有肉,表情丰富,起到感人至深的作用。

于红梅二胡艺术初探

于红梅二胡艺术初探
于红梅二胡艺术初探
二胡是我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民族器乐之一,它以自己独特的音色表现力和动人的旋律性得到了国内人十和国际人十的好评。于红梅是当代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的二胡演奏家,多年来她以自己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和音乐理解,展示了新时期二胡的风采,同时,她频繁的国际演出使二胡在世界乐坛得到重视,吸引了大量国际人十来关注这门乐器。
本文拟对于红梅的二胡风格、演奏技法的应用、个人音乐美学理解和她在二胡音乐文化的传播等儿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也是我同于红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解答并引起大家对二胡艺术发展的思考。

二胡演奏艺术泛论

二胡演奏艺术泛论

二胡演奏艺术泛论20XX年春,笔者受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于红梅教授之托,为她的硕士研究生闫国威讲授二胡演奏艺术理论,从音乐分析切入,诠释部分二胡传统与现代曲目。

近两年来在济南和北京授课二十余次,约七十课时。

现将讲课部分内容整理成文,请教于音乐界诸位方家。

1.台风音乐是听觉艺术,但是,演奏家首先留给观众的是视觉印象。

从舞台边走到台中央,虽然只有十几秒时间,演奏家的个性、修养已经在步态、眼神中传递了文化信息。

有的演奏家上台时眼睛在听众席中寻找熟人,甚至与观众抛媚眼,这是缺乏艺术素质的表现。

有修养的演奏家在后台便开始酝酿音乐情绪,上台时以自信稳重的步态、微笑的眼神向观众行礼。

坐定之后,用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声音调弦,没有任何多余动作,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演奏家的形象,应该像佛一样端庄安详,头部始终保持在中轴线上,不上下左右晃动,身体更不要歪斜扭动。

“音乐的化身”是演奏家在舞台上的最高境界。

抒发感情时可以自己侧耳倾听,也可以目视前方与观众心领神会交流。

情之所至,也不妨顺其自然地流露,喜怒哀乐毕竟人之常情,但一定要避免过多的表情或夸张动作,游离于音乐之外。

优秀的演奏家在音乐中已经倾注了足够的表情,无须依靠五官或其他部位加以“外化”。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语言,能否将音乐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是对演奏家舞台实践的严峻考验。

台风要落落大方,既不趾高气扬也不矫揉造作,要做到恰如其分。

追求“大气”的台风是演奏家音乐表演艺术行程的出发点,这个“第一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诠释作曲家创作音乐是一度创造,演奏家诠释音乐是二度创造。

一般说来,首演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譬如王国潼首演《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闵惠芬首演《长城随想》都成为经典,他们诠释的音乐至今依然是最好版本,其他演奏家想要超越难度很大。

但也并非没有潜在余地,艺术发展的时代步伐是很快的。

《一枝花》和《红梅随想曲》都不是于红梅首演作品,但要超越她演奏这两首作品的水准不容易。

二胡演奏力度的详细介绍

二胡演奏力度的详细介绍

二胡演奏力度的详细介绍二胡的发音特点是弓子来回运动,弓毛(马尾)与琴弦摩擦使琴弦产生振动,通过琴码以及蛇皮传递由琴筒将声音放大、共鸣。

由于二胡的构造及发音特点。

所以二胡演奏中力度就尤为重要了,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胡演奏力度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二胡演奏中力度的技术处理1、慢弓的力度演奏慢弓是二胡的基础,同时又是一种不好掌握的技术。

这其中主要是力度的控制问题。

慢弓因为“慢”就无从以加快速度而达到一定的力度(“音头”除外)。

二胡的运弓讲究“一条线走”俗话说的好:“会拉一条线,不会拉一大片”。

这里的“一条线”就是要求运弓平直,否则就是上下前后摇动(“一大片”)。

按常理,二胡的弓子走向以第一种为好,它比较合乎生理机能的活动规律。

但是笔者认为:在慢弓演奏中若追求力度变化,可适当调节一下弓子走向。

拉弓时弓子略向下倾斜,而推弓时弓子略向上倾斜。

这样运弓时,右手无论拉弓、推弓都能产生一种向下的“重力”,而这种“重力”就加大了右手的弓压(弓毛对琴弦的压力)和弓毛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力。

2、揉弦的力度揉弦又称“吟”、“猱”,都是从古琴演奏中引用过来的。

一般情况下,二胡的揉弦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借鉴小提琴的揉弦方法“滚揉”;其二是压揉也称“颤指法”。

前者既改变弦的张力,又改变一定的弦长(手指上下微小移动);后者只改变弦的张力。

当然,改变弦的张力的大小以及采用揉弦的方法应依所演奏的曲调风格而决定。

二胡琴弦的振动特点根据物体振动的物理属性,当一根琴弦受到外力策动而产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琴弦由于自身的弹性关系,当外力去掉后还能继续振动(因琴弦内部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则称为固有振动。

只有当这两种振动产生共振(振幅为最大时),琴弦发音就纯净、优美。

胡琴弦的振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弓毛(马尾)对琴弦的压力和弓子的运动。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琴弦才可发出声来。

因此,二胡演奏中的力度问题就是通过改变琴弦的张力以及弓毛(马尾)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而达到不同艺术表现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红梅谈二胡演奏中的力度变化
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是指音乐中强弱的分配,逐渐和突然的强弱变化以及演奏中力量的运用。

乐曲的力度是由乐曲的内容决定,同时依据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以及演奏技艺、审美趣味诸方面的因素来实现的,是与音乐和作曲家所运用一切表现手段不可分割的。

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在表现作品的
基本思想方面和在表现作品的音乐情节发展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演奏中没有或缺乏力度变化,无论演奏技术多么娴熟,乐曲的旋律如何优美,都是色彩贫乏,没有生机,单调而乏味的。

音乐本身充满了变化,因此演奏者应当在音响的多样性上下工夫,有理智地运用丰富的力度变化,更鲜明、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地表现音乐。

二胡的音色优美圆润,它擅长演奏歌唱性的旋律。

由于是单旋律乐器,缺乏丰富的和声色彩,因此在表现音乐力度时,二胡拥有自己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和演奏技巧,用以鲜明地展现作品力度层次和力度变化。

各种弓法、音色、揉弦、换把以及其他一切由所奏乐曲的内容而决定的表现手段及其变化,都能够使我们在表现乐曲时有充分而多样的选择余地,以更鲜明的力度层次及丰富的力度内涵,更深刻地表现音乐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