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教案3doc
7的乖法口诀.教案1~3doc

7的乖法口诀二(3)班李维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学生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7的口诀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小棒、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谁会背6的口诀?(我们一起背,不光要背得、整齐还要有节奏。
评价:小朋友们真棒,背得这么熟练)今天我们接着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2、忆一下6 的口诀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打算怎样研究7的口诀?(学生发言)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师:今天我们请来好朋友七星瓢虫帮助一起学习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图片)那我们一起数一数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吧,一只瓢虫身上有7个点,2只瓢虫有几个点,3只、4只……呢?2、填表七星瓢虫的只数 1 2 3 4 5 6 7斑点的个数你能算一算完成这个表格吗?订正表格,问:它填的对不对,2只瓢虫有14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4只有28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3、编制口诀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愿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并相应地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你打开这张纸,完成下面的两部分内容。
汇报:把你编的口诀大声的读给同学听,要求学生核对、检查自己编写的乘法口诀是否正确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了乘法口诀,现在大声地读出来吧,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指名说一说口诀的意义:如“三七二十一”是什么意思?“五七三十五呢?”同学们不仅会编口诀还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义4、齐读口诀仔细观察,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老师总结规律:7的口诀共有七句,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增加了1,而得数却是一个比一个多7)问:你认为哪句口诀比较容易记住?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的?(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好记)如果忘记了四七二十八,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5、熟记口诀: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7的口诀,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记得又对又快。
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教案(26-32课时)

第六章 三角形课时26.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课前热身】1. 如图,延长线段AB 到C ,使4BC =, 若8AB =,则线段AC 是BC的 倍.2.如图,已知直线a b ∥,135=∠,则2∠的度数是 .3.如图,在不等边ABC △中,DE BC ∥,60ADE =∠,图中等于60的角还有______________.4.经过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出的直线条数是( )A .一条或三条B .三条C .两条D .一条 5.如图,直线a b ∥,则A ∠的度数是( )A .28B .31C .39D .42【考点链接】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_____________叫两点间距离.2. 1周角=__________平角=_____________直角=____________.3.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这两个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对顶角___________.5. 过直线外一点心__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互补.7. 平行线的判定:________相等,或______相等,或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8.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典例精析】例1 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G 平分∠BEF ,若∠1=720,则∠2等于多少度?(第1题)E A B(第3题)1 2 (第2题)(第4题)图70°31°例2 如图,ABC △中,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作DE BC ∥,若5BD EC +=,则DE 等于多少?【中考演练】1.(08永州) 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若要a ∥ b ,需增加条件 _____________.(填一个即可) 2.(08义乌) 如图直线l 1//l 2,AB ⊥CD ,∠1=34°,那么∠2的度数是 . 3.(08河南) 如图, 已知直线25,115,//=∠=∠A C CD AB , 则=∠E ( ) A.70 B. 80 C. 90 D. 100( 第1题) ( 第2题) (第3题) 4.(08益阳) 如图,在△ABC 中,AB =BC =12cm ,∠ABC =8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1) 求∠EDB 的度数;(2) 求DE 的长.21D CBAl 2l 1ABCD E5. (08宁夏)如图,AB ∥CD , AC ⊥BC ,∠BAC =65°,求∠BCD 度数.﹡6. (08东莞) 如图,在ΔABC 中,AB =AC =10,BC =8.用尺规作图作BC 边上的中线AD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并求AD 的长.课时27.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课前热身】1. 如图,在△ABC 中,∠A =70°,∠B =60°,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则∠ACD = 度.2. ABC△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 中点,当10cm BC =时,DE = cm . (第1题) 3. 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线,AE 是角平分线,AF 中线.(1) ∠ADC = =90°; (2) ∠CAE = =12 ;(3) CF = =12; (4) S △ABC = .C DB7060A A B CE DC BAF(第3题) (第4题)4. 如图,⊿ABC 中,∠A = 40°,∠B = 72°,CE 平分∠ACB ,CD ⊥AB 于D ,DF ⊥CE ,则∠CDF = 度. 5.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6,那么这两个角分别等于 °和 °.【考点链接】一、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____第三边,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外角与内角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三角形的中位线.2.中位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都是____________.(线段、射线、直线)【典例精析】例1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1=∠2,∠3=∠4,∠BAC=63°. 求∠DAC 的度数.例2 如图,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BC 和边AC 的中点,连接DE 、AD ,若S ABC △=24cm 2,求△DEC 的面积.4321D CB A例3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CB 中,5AC BC ==,8AB =,D 为底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求DE DF +的长.【中考演练】1.在△ABC 中,若∠A =∠C=13∠B ,则∠A=,∠B = ,这个三角形是 .2. (07深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A. 6个B. 5个C. 4 个D. 3个 3.(07济南)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5:6,则其最大内角度数为( )A.60°B.75°C.90°D.120°4.如图,AB ∥CD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求∠E 的度数.5. 如图,已知DE ∥BC ,CD 是∠ACB 的平分线,∠B =70°,∠ACB =50°, 求∠EDC 和∠BDC 的度数.﹡6. △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BAC=50°,∠C=70°,EDCBAAB CD E求∠DAC,∠BOA的度数.课时28.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前热身】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2. 在△ABC中,AB=AC,∠A=50°,BD为∠ABC的平分线,则∠BDC=_____°.3.在△ABC中,AB=AC,D为AC边上一点,且BD=BC=AD. 则∠A等于()A.30° B.36° C.45° D.72°(第2题)(第3题)(第4题)4.(07南充)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º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º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A.30海里 B.40海里 C.50海里 D.60海里【考点链接】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___;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_,顶角的_______,三线合一;3.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一个角等于60°的_______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_______.2. 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_____.3.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4. 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精析】例1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例2 (06包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道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 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道上由西向东行驶(如图所示),在距离路边25米处有“车速检测仪O”, 测得该车从北偏西60°的A点行驶到北偏西30°的B点,所用时间为1.5秒.(1)试求该车从A点到B的平均速度;(2)试说明该车是否超过限速.【中考演练】1.(08湖州)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则它的顶角为____________.度.2.(08白银)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则它底边上的高为____. 3. (08武汉) 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处)门前 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处)在她家北偏东60度500m 处,那么水塔 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____________.(第3题)4.如图,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C=90°,BD 平分∠ABC 且交AC 于D . ⑴ 若∠BAC=30°,求证:AD=BD ;⑵ 若AP 平分∠BAC 且交BD 于P ,求∠BPA 的度数.5.(08义乌) 如图,小明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高,已知小明离 树的距离为4米,DE 为1.68米,那么这棵树大约有多高?(精确到0.1米)P D C B AA O B东北课时29.全等三角形【课前热身】1.如图1所示,若△OAD≌△OBC,且∠O=65°,∠C=20°,则∠OAD=____.ACFEDB(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2,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3.如图,已知AE∥BF, ∠E=∠F,要使△ADE≌△BCF,可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4. 在⊿ABC和⊿A/B/C/中,AB=A/B/,∠A=∠A/,若证⊿ABC≌⊿A/B/C/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 ∠B=∠B/B. ∠C=∠C/C. BC=B/C/,D. AC=A/C/,【考点链接】1.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以上的方法还有________.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周长_____、对应高、______、_______相等.【典例精析】例1 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直线AE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求证:AB=CF.例2 (06重庆)如图所示,A、D、F、B在同一直线上,AD=BF,AE=BC,且AE BC.求证:(1) AEF BCD;(2)EF CD.【中考演练】1.(08遵义)如图,OA OB =,OC OD =,50O ∠=,35D ∠=,则AEC ∠等于( )A .60B .50C .45D .302. ( 08双柏) 如图,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AOP BOP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只写一个即可,不添加辅助线):(第1题) (第2题) (第3题)3. ( 08郴州) 如图,D 是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过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上F 处,若50B ∠=︒,则BDF ∠= __________度.4. (08荆州)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一点,AE =AD ,DF ⊥AE 于F ,连结DE ,求证:DF =DC .5. 如图,AB=AD ,BC=DC ,AC 与BD 交于点E ,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F E DC B AEDO E AB D CA B C D F﹡6. (08东莞) 如图,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课时30.相似三角形【课前热身】1.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中线的比等于3:2,则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为______,周长之比为________,面积之比为_________.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为4:5,且周长之和为45,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__________.C B ODA E3.如图,在△ABC 中,已知∠ADE=∠B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D AE AB AC = B .AE ADBC BD =C .DE AE BC AB =D .DE ADBC AC=4.在△ABC 与△A′B ′C ′中,有下列条件: (1)''''AB BC A B B C =;(2)''''BC ACB C A C =;(3)∠A=∠A′;(4)∠C=∠C′. 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ABC ∽△A′B ′C ′的共有多少组( ) A .1 B .2 C .3 D .4【考点链接】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边对应成_________,三个角对应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若DE ∥BC (A 型和X 型)则______________.2. 射影定理:若CD 为Rt △ABC 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则Rt △ABC ∽Rt △ACD ∽Rt △CBD 且AC 2=________,CD 2=_______,BC 2=__ ____.3.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4. 两边对应成_________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2.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________,一般用k 表示.3.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的________线,对应边上的_______•线的比等于_______比,周长之比也等于________比,面积比等于_________.【典例精析】例1 在△ABC 和△DEF 中,已知∠A=∠D ,AB=4,AC=3,DE=1,当DF 等于多少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E A D CBEADCBA D CB例2 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 ,高AD=80mm , 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 上, 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例3 一般的室外放映的电影胶片上每一个图片的规格为:3.5cm ×3.5cm ,放映的荧屏的规格为2m ×2m ,若放映机的光源距胶片20cm 时,问荧屏应拉在离镜头多远的地方,放映的图象刚好布满整个荧屏?【中考演练】1.(08大连)如图,若△ABC ∽△DEF ,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2. (08杭州) 在中, 为直角, 于点,,写出其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是 _ 和 _;并写出它的面积比_____.(第1题) (第2题) (第3题) 3.( 08常州) 如图,在△ABC 中,若DE ∥BC,=,DE =4cm,则BC 的长为 ( ) A.8cm B.12cm C.11cm D.10cmRt ABC ∆C ∠AB CD ⊥D 5,3==AB BC AD DB 12B(0,-4)A(3,0)xy4. (08无锡) 如图,已知是矩形的边上一点,于,试证明.课时31.锐角三角函数【课前热身】1.(06黑龙江)在△ABC 中,∠C =90°,BC =2,sinA =23,则AC 的长是( ) A .5 B .3 C .45D .13 2.Rt ∆ABC 中,∠C=︒90,∠A ∶∠B=1∶2,则sinA 的值( )A .21B .22C .23D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 点B (0,-4),则cos OAB ∠ 等于_______.4.︒+︒30sin 130cos =____________.【考点链接】1.sin α,cos α,tan α定义sin α=____,cos α=_______,tan α=______ .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E ABCD CD BF AE ⊥F ABF EAD △∽△α bc【典例精析】例1 在Rt △ABC 中,a =5,c =13,求sinA ,cosA ,tanA .例2 计算:4sin 302cos 453tan 60︒-︒+︒.例3 等腰△ABC 中,AB =AC =5,BC =8,求底角∠B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中考演练】1.(08威海) 在△ABC 中,∠C = 90°,tan A =13,则sin B =( ) A .10 B .23 C .34D .310 2.若3cos 4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A . 0°< ∠A < 30°B .30°< ∠A < 45°C . 45°< ∠A < 60°D .60°< ∠A < 90° 3. (08连云港) 在Rt ABC △中,90C ∠=,5AC =,4BC =,则tan A = .4.(07济宁) 计算45tan 30cos 60sin -的值是 . 5. 已知3tan 30 A -=∠A =则 .6.△ABC 中,若(sinA -12)2+|32-cosB|=0,求∠C 的大小.﹡7.(07长春)图中有两个正方形,A ,C 两点在大正方形的对角线上,△HAC 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EF 的长.﹡8. 矩形ABCD 中AB =10,BC =8, E 为AD 边上一点,沿BE 将△BDE 对折,点D 正好落在AB 边上,求 tan ∠AFE ._ E_ A_ F_ D_ C _ B_ O _ H_ G FA BC DE课时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课前热身】1.如图,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一棵倾斜的大树与地面成30°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上的影子约为10米,则大树的高约为________米.(结果保留根号)(第1题) 2. 某坡面的坡度为1:3,则坡角是_______度.3.(07山东)王英同学从A 地沿北偏西60º方向走100m 到B 地,再从B 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 到C 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 地 ( )A .150mB .350mC .100 mD .3100m【考点链接】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些_____________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已知______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1)三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2)角关系:∠A+∠B =_____,(3)边角关系:sinA=___,sinB=____,cosA=_______.cosB=____,tanA=_____ ,tanB=_____. 4.如图(2)仰角是____________,俯角是____________. 5.如图(3)方向角:OA :_____,OB :_______,OC :_______,OD :________. 6.如图(4)坡度:AB 的坡度i AB =_______,∠α叫_____,tanα=i =____.(图2) (图3) (图4)αA C B45︒南北西东60︒A D C B 70︒O O A B Cc ba A C B【典例精析】例1 Rt ABC ∆的斜边AB =5, 3cos 5A =,求ABC ∆中的其他量.例2 (08十堰) 海中有一个小岛P ,它的周围1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A 测得小岛P 在北偏东60°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B 点,这时测得小岛P 在北偏东45°方向上.如果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例3(07辽宁)为了农田灌溉的需要,某乡利用一土堤修筑一条渠道,在堤中间挖出深为1.2米,下底宽为2米,坡度为1:0.8的渠道(其横断面为等腰梯形),并把挖出来的土堆在两旁,使土堤高度比原来增加了0.6米.(如图所示) 求:(1)渠面宽EF ;(2)修200米长的渠道需挖的土方数.【中考演练】1.在Rt ABC ∆中,090C ∠=,AB =5,AC =4,则 sinA 的值是_________.2.(07乌兰察布)升国旗时,某同学站在离旗杆24m 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旗杆顶端时,该同学视线的仰角恰为30°,若两眼距离地面 1.2m,则旗杆高度约为_______.(取 ,结果精确到0.1m)3 1.733.(07云南)已知:如图,在△ABC中,∠B = 45°,∠C = 60°,AB = 6.求BC的长. (结果保留根号)﹡4.(06哈尔滨)如图,在测量塔高AB时,选择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的同一直线上的C、D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塔顶A的仰角分别是30°和60°.已知测角仪器高CE=1.5米,CD=30米,求塔高AB.(保留根号)。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课件

A
P
B
在矩形ABCD中:①当QABA=BACP 时,△QAP∽△ABC,则612t
=
2t 6
,
解得t=
6 5
=1.2秒。所以当t=1.2秒时,△QAP∽△ABC。
②当QBCA=
AP AB
时,△PAQ∽△ABC,则
66t= 122t,
Hale Waihona Puke 解得t=3(秒)。所以当t=3秒时,△PAQ∽△ABC。
10。已知二次函数y=2x2-2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 (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直线x=m(m> 1)与x轴交于点D。
0, 解得,t1
16 3
, t2
16(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当t 7 秒或t 16 秒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
2
3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在直线x=m(m > 1)上有一点P(点P在第一象
限),使得以P、D、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
点的三角形相似,求点P的坐标。
y
O AB
C
X D
解(1)A(-1,0),B(1,0),C(0,-2)
(2) 当 △ PDB
∽
△
BOC时,
PD
BO=
有P(m,
m 2
-
1 2
)
BD CO
当 △ PDB ∽ △ COB时, 有P(m, 2m-2);
O AB
C
P
X D
1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C 90°,BC 16,DC 12,
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 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 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 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线段PQ与线段AB相交于点O,且BO=2AO时,求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
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
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
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
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2.例、习题的意图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能力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涵盖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2、安排:按照中考数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结合历年中考真题进行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与评价1、教学过程:按照复习导入、精讲精练、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环节进行。
每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2、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布置1、教学资源:选用优秀的数学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料。
同时,邀请优秀的数学教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2、布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和活动,拓展数学视野。
六、总结与反思通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他们的数学素养、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有些学生的解题思路还不够开阔;有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等。
《丰富的图形世界》(第2课时)教案3doc初中数学

《丰富的图形世界》(第2课时)教案3doc初中数学【新知导读】1、如图 3.1-6,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请你认真观看,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它们都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
不同点:长方体的六个面可能差不多上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它的对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六个面差不多上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中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长度都相等。
2、如图 3.1-7,是一个正方体木块,在它的每一个面上挖出一个小的正方体木块,那么表面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的面?解:挖出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5个面,一共挖出6个小正方体。
因此,5×6=30〔个〕答:增加30个小正方体的面。
【范例点睛】以下图3.1-8是图〔1〕的正方体切去一块,得到图〔2〕~〔5〕的几何体,①它们各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②举例讲明其他形状的几何体也切去一块,所得到的几何体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各是多少。
③假设面数记为f,棱数记为e,顶点数记为v,那么f+v-e应满足什么关系?答:①图〔2〕有7个面、15条棱、10个顶点,图〔3〕有7个面、14条棱、9个顶点,图〔4〕有7个面、13条棱、8个顶点,图〔5〕有7个面、12条棱、7个顶点。
②例如:三棱锥被切去一块,如右图所示,有5个面、9条棱、6个顶点。
③ f + v –e = 2。
【课外链接】有味的七巧板:七巧板是中国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制造出来的,它是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分作七块而制成的〔如图3.1-9〕,七巧板由五个直角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
用七巧板能够拼出许多字和图形,专门有味,人们叫它智能板。
现在,在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七巧板和七巧图,它在国外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是中国图。
1978年荷兰人JoosfElffers编写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收集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以下是几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你能看出分不是什么图吗?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解讲词。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教案【篇一:2016年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整套教案(完整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资料第一轮复习的目的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要求学生记牢认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特别是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
我要求学生用课前5 ---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要求,有些内容我还重点串讲。
(2)过基本方法关。
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基本计算关:如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的化简,要求人人能熟练的准确的进行运算,这部分是决不能丢。
(3)过基本技能关。
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
2、一轮复习的步骤、方法(1)全面复习,把书读薄:全面复习不是生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相反,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各内容各方法的本质联系,把要记的东西缩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学知识,多抓住问题的联系,少记一些死知识),而且,不记则已,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2)突出重点,精益求精: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即抓出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3)基本训练反复进行: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3、数学:过来人谈中考复习数学巧用“两段”法中考数学复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代数式 课时3.整式及其运算
【课前热身】
1.3
1-x 2y 的系数是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
2.计算:2(2)a a -÷=_________.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510x x x +=
B .5510·x x x =
C .5510()x x =
D .20210x x x ÷= 4.计算23()x x -g 所得的结果是()
A .5x
B .5x -
C .6x
D .6x - 5.a ,b 两数的平方和用代数式表示为() A.22a b + B.2()a b + C.2a b + D.2a b +
6.某工厂一月份产值为a 万元,二月份比一月份增长5%,则二月份产值为()
A.)1(+a ·5%万元
B.5%a 万元
C.(1+5%)a 万元
D.(1+5%)2a 【知识整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整式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_______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因数的_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________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_______,其中次数最高的项的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________. (3)整式: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统称整式.
3.同类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所含_________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_________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幂的运算性质:a m ·a n =_______;(a m )n =_______;a m ÷a n =_______;(ab )n =_______.
5.乘法公式:
(1)(a +b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a +b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3)(a +b )2=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b )2=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整式的除法
⑴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⑵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___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_________. 【例题讲解】
例1若0a >且2x a =,3y a =,则x y a -的值为()
A .1-
B .1
C .23
D .32
例2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⑴填写表格:
输入n 3 2
1 -
2 -
3 … 输出答案
1
1
…
⑵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并给予化简. 例3化简
(1)2x 2+(-x 2+3xy +2y 2)-(x 2-xy +2y 2); (2)(25
x 3y 2-7xy 2+23
y 3)÷(23
y 2) 例4先化简,再求值:
(1)x (x +2)-(x +1)(x -1),其中x =-2
1; (2)22(3)(2)(2)2x x x x +++--,其中13x =-.
例5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
①
1=12
②
1+3=22
③
1+3+5=32
④
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 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已知:a =
120
x +20,b =
120
x +19,c =
120
x +21,求代数式
a 2+
b 2+
c 2-ab -bc -ac 的值.
【中考演练】
1.计算(-3a 3)2÷a 2的结果是() A.-9a 4B.6a 4C.9a 2D.9a 4
2.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A.633·
x x x = B.422523x x x =+ C.235()x x =D .222()x y x y +=+ 3.下列各对式子是同类项的是()
A.4x 2y 与4y 2x
B.2abc 与2ab
C.3
a
-与-3a D.-x 3y 2与12
y 2x 3
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他答对的题目是() A.(a -b )2=a 2-b 2B.(-2a 3)2=4a 6C.a 3+a 2=2a 5D.-(a -1)=-a -1
5.如图所示,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再把剩余的部分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计算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是()
A.a 2-b 2=(a +b )(a -b )
B.(a +b )2=a 2+2ab +b 2
C.(a -b )2=a 2-2ab +b 2
D.(a +2b )(a -b )=a 2+ab -2b 2
6.已知代数式2346x x -+的值为9,则2463
x x -+的值为() A .18B .12C .9D .7
7.-102x 2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
8.若a +b =2,ab =-1,则a 2+b 2=________.
9.若3223m n x y x y -与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______.
10.观察下面的单项式:x ,-2x 2,4x 3,-8x 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7个式子____.
11.化简:[(-y )2·(-2x )]2-(-2xy )3÷xy 2·(-1
2
y 3) 12.先化简,再求值:
⑴3(2)(2)()a b a b ab ab -++÷-,其中a =1b =-; ⑵
)(2)(2y x y y x -+-,其中1x =,y =.
13.大家一定熟知杨辉三角(Ⅰ),观察下列等式(Ⅱ) 根
据
前
面
各
式
规
律
,
则
5()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先阅读下列材料,再解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记为a n .如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log 28(即log 28=3).一般地,若a n =b (a >0且a ≠1,b >0),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记为log a b (即log a b =n ).如34=81,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log 381(即log 381=4). 问题:(1)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log 24=______;log 216=______;log 264=______.
(2)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log 24,log 216,log 264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log a M+log a N=___________.(a >0且a ≠1,M>0,N>0)
根据幂的运算法则:a m·a n=a m+n以及对数的含义证明上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