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D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研究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阿帕替尼是一种PARP(聚合酶-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已经在治疗卵巢和乳腺癌等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以乳腺肿瘤中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为特点的乳腺癌亚型。
这种亚型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较高的侵袭性和复发率,且对于传统的激素和HER2靶向治疗方法不敏感。
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于治疗晚期难治性TNBC的患者至关重要。
一项针对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TNBC的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在这种患者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该研究招募了一组晚期难治性TNBC患者,平均年龄为46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阿帕替尼的治疗,并根据疗效指标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阿帕替尼治疗后,患者整体上显示出一定的缓解。
具体而言,研究组中的27%患者显示出完全缓解,其中包括肿瘤体积明显减小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恢复正常。
51%的患者显示出部分缓解,肿瘤体积减小但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12%的患者对阿帕替尼显示出轻微的反应,肿瘤体积变化不显著。
而剩下的10%患者未显示出任何疗效。
该研究显示阿帕替尼对于晚期难治性TNBC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还对患者的耐受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在大部分患者中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性。
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贫血、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但症状较轻且可被有效控制。
相对少见的严重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和高血压等。
研究认为,患者对阿帕替尼的耐受性主要取决于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剂量的选择。
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1例

1 病案 摘要
患者 女性 , 5 6岁。2 0 1 5年 1 1月 因“ 右乳癌 合并 肝 、 肺、 胸膜和骨转移综合治疗 后 6年余 , 发现肝 、 肺、 胸膜转 移灶进 展” 入 院治疗 。既往无高 血压 、 心脑血 管疾 病史 , 无 出血 史 ,
示: 右乳浸润性 导管癌 。右腋 窝淋 巴结 转移 ( 3 7 / 5 1 ) , E R( + + ) , P R( + + ) , C e r b B 一 2 ( +) , F I S H( ~ ) 。术 后 给 予 T AC方 案 ( 多西他 赛 7 5 mg / m d , 吡柔比星 5 0 m g / I T / d , 环磷 酰 胺 5 0 0m m d ) 第 1 周期化疗 。2 0 0 9年 3月至我院治疗 , 行 增 强C T扫描示 : 肝脏多发 占位病 变。诊 断为右乳癌肝 转移 , 继
5 3 0 0 2 1 南宁 广 西 医科 大 学 附属 肿瘤 医院乳腺 外科 李秋 云 ,蒋 奕
【 关键词 】 乳腺癌 ; 阿帕替尼 ; 化 学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 7 3 7 . 9 文献标识码 : D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4 6 0 ( 2 0 1 7 ) 1 2 — 1 1 4 7 — 0 3
疗至 2 0 1 6年 9月 。
续给予 T A C方案 ( 剂量同前 ) 化疗 5 个 周期 。复查 C T示 : 肝 脏多发转移病灶 较前缩小 。疗效 评价 为部分缓解 ( P R) 。出 院后予 阿那 曲唑内分泌治疗 。2 0 0 9年 8月复查 增强 C T示 :
低剂量阿帕替尼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末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年12月第24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临床研究文章编号:WHR2019021241低剂量阿帕替尼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末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刘姝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内二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阿帕替尼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末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48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使用低剂量阿帕替尼单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及毒性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发生毒性反应的患者为6例,占比为12.50%。
结论:低剂量阿帕替尼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末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毒性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命期限。
【关键词】阿帕替尼单药;晚期;乳腺癌末线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全 球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0万,每年乳腺癌死亡的患者多达40 万。
乳腺癌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且不具有特异性,部分患者在初次诊断乳腺癌时即为转移性乳腺癌,此时患者无法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只能够通过放化疗手段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在20%左右M。
乳腺癌晚期不能够 被治愈,只能靠药物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
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调控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已不断研究出新的药物和方案,多数都用于一线或二线治疗中,但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本文作者主要探究低剂量阿帕替尼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末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究结果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48例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晚期患者,本 次研究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使用低剂量阿帕替尼单药进行治疗。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陈耀成;廖亚勇;林婉明;管静【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5【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经过三线或以上化疗的晚期肿瘤的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经过三线或以上化疗后仍在进展的晚期肿瘤患者47例,包括胃癌、肺癌、肝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阿帕替尼0.75g一次/d,实验组使用小剂量阿帕替尼0.25g一次/d,联合低强度化疗,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无CR病例,对照组无PR病例,SD 9例,PD 16例,实验组PR 4例,SD 6例,PD 12例,对照组组与实验组的ORR和DCR分别是(0 vs 18.2%)、(36.0%vs 45.5%),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纳差、口腔炎、声嘶、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蛋白尿及高血压,两组耐受性均良好.结论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低强度化疗对于经过多线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客观有效率高,使用方便,费用低,不良反应可控,是经过多线抗肿瘤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一个合理的选择.【总页数】4页(P16-19)【作者】陈耀成;廖亚勇;林婉明;管静【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江门 529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江门 529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江门 529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江门 529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孟阳;刘丽珠;韩波2.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 [J], 孙积峰3.阿帕替尼联合鸦胆子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J], 段轶茜4.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J], 黄世芬;燕冰雪;夏云霞;何方;赵成鹏;张涛;赵达;令晓玲5.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经一线以上化疗后进展的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J], 王娜;王婷;宋飞雪;谢骥;王涛;周亚丽;周思妤;赵倩格;赵昌波;李婷;张燕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乳腺癌是当今社会中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
经过全世界的医务人员数十年的讨论和努力,已经使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有了特别显著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5年复发率和10年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但是仍有少部分患者会消失复发或转移[2-4]。
阿帕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我国自行研制胜利的新型靶向药物,在胃癌,食管癌方面的治疗已取得很好的疗效,平安性和耐受性均良好,在人体生物利用度高,并被CFDA批准上市[5]。
阿帕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白血病等其他癌症的治疗作用也正在讨论中。
随着靶向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胜利应用,讨论者们更盼望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找到有效的治疗靶点,以期进一步改善其生存。
本讨论对常州武进人民医院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2年12月常州武进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65岁,中位年龄51岁,ECOG评分2分,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和心电图基本正常,无明显的化疗禁忌证;原发肿瘤的病理检查类型为13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乳头状癌,1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
14例患者均为乳腺癌术后复发,平均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6.8个月;2例初始治疗即为晚期乳腺癌;全部病例均有可测量病灶,其中9例为肝脏,肺部,脑部等内脏转移,7例为淋巴结,骨组织或胸壁软组织转移;16例患者均已经接受过含蒽环类、多西紫杉醇、紫杉醇或吉西他滨、卡培他滨等二三线以上药物治疗后消失疾病进展。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口服艾坦(阿帕替尼)治疗,250 mg/d,4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的评价,直至病情进展,或消失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研究张志刚【期刊名称】《中华养生保健》【年(卷),期】2022(40)19【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
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研究组采用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水平、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CA125、TS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提升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4页(P190-193)【作者】张志刚【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胸心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观察2.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观察3.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4.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临床研究5.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李孟阳;刘丽珠;韩波【摘要】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tumo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ngiogenesis of tumor.Vascu_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egulatory pathways that induce angio_genesis and are the main targets of antitumor drugs.Apatinib is a new antiangiogenic agent that is a small molecu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_2,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I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that apatinib is the recommended drug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pa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dosage,andhigh_dose apatinib can easily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Therefore,it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low dose apa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本身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通路是诱导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抗肿瘤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生成剂,是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作为晚期胃癌的推荐用药已经成为共识.由于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与耐受性和其剂量密切相关,高剂量阿帕替尼易引发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研究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3【总页数】5页(P502-506)【关键词】恶性肿瘤;阿帕替尼;低剂量【作者】李孟阳;刘丽珠;韩波【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二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血管的新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该研究纳入了5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化疗或靶向治疗。
患者分为两组,阿帕替尼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阿帕替尼组患者口服阿帕替尼,初始剂量为250mg,每日一次;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观察期为6个月。
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仅为48%。
阿帕替尼组患者的局部病灶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 vs. 40%)。
阿帕替尼组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明显,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而对照组仅为4个月。
在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但多数患者可通过调整剂量或给予对症处理来控制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对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它可以显著缩小肿瘤局部病灶,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且副作用较轻。
本研究样本较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G20.[3]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5G107.[4]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44.[5]王芳,王净,陈圣宝,等.中晚期妊娠情绪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303G305.[6]傅勤,林建华.妊娠合并无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877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8):601G604.[7]S I L V E R S I D E SC K,HA R R I SL,H A B E R E R K,e t a l.R e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so fa r r h y t h m i a sd u r i n gp r e g n a n c y i n w o m e n w i t h p r e v i o u s t a c h y a r r h y t h m i a a n d i m p a c to nf e t a l a n dn e o n a t a l o u t c o m e s[J].A mJC a r d i o l,2006,97(8):1206G1212.[8]P O D R I DP J,K OW E YP R.心律失常机制㊁诊断与治疗[M].2版.郭继鸿,刘元生,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7G418.[9]Y U M,Y IK,Z H O UL,e t a l.P r e g n a n c y i n c r e a s e s h e a r t r a t e s d u rGi n gp a r o x y s m a l s u p r a v e n t r i c u l a rt a c h y c a r d i a[J].C a nJC a r d i o l,2015,31(6):820.[10]W I D E R H O R NJ,W I D E R H O R N A L,R A H I M T O O L AS H,e t a l.W P W s y n d r o m e d u r i n g p r e g n a n c y:i n c r e a s e di n c i d e n c e o fs uGp r a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r r h y t h m i a s[J].A m H e a r tJ,1992,123(3):796G798.[11]C H A N G S H,K U O C F,C H O UI J,e ta l.O u t c o m e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p a r o x y s m a l s u p r a v e n t r i c u l a r t a c h y c a r d i ad u r i n gp r e g n a n c y[J].C i r c uGl a t i o n,2017,135(6):616G618.[12]李星,洪文皓,蔡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J].微创医学,2015,10(6):756G757.[13]徐梅,郭辉,郝建华,等.妊娠女性短P R间期的临床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3):200G202.(收稿日期:2018G05G25㊀修回日期:2018G12G15)临床研究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研究韩娜娜,闫兵杰,陈怡哲(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平顶山467500)㊀㊀[摘㊀要]㊀目的㊀探究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㊀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X D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治疗.统计比较2组疗效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F A C TGB)评分.结果㊀研究组患者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 A C TGB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㊀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关键词]㊀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㊀抗肿瘤药物;㊀乳腺肿瘤/药物疗法;㊀低剂量;㊀阿帕替尼;㊀X D化疗方案;㊀生活质量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03.030中图法分类号:R730.5;R737.9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03G0422G03文献标识码:B㊀㊀乳腺癌属女性常见多发恶性肿瘤,不仅使患者身体受累,且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1].X D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卡培他滨)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用方案之一,其应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对肿瘤细胞充分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疾病控制率.化疗虽属目前治疗晚期乳腺癌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其会对患者骨髓及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部分患者不耐受而中断治疗[2].低剂量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不仅能有效阻止肿瘤病灶血管生成,拮抗肿瘤细胞生长繁殖,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耐受性,进而明显提高治疗效果[3G4].本研究选取晚期乳腺癌患者62例,分组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资料1.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8~6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7~6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临床分期㊁年龄㊁既往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协会审批同意.见表1.表1㊀㊀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项目研究组(n=31)对照组(n=31)t/χ2/Z P 年龄(xʃs,岁)53.27ʃ8.0452.62ʃ7.470.7210.465肿瘤临床分期[n(%)]0.2420.628㊀Ⅲ期14(45.16)13(41.94)㊀Ⅳ期17(54.84)18(58.06)既往治疗情况[n(%)]0.2780.783㊀较好3(9.68)2(6.45)㊀一般8(25.81)7(22.58)㊀较差20(64.52)22(70.97)1.1.2㊀选取标准1.1.2.1㊀纳入标准㊀(1)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2)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3)均为一线化疗; (4)患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且签订同意书.1.1.2.2㊀排除标准㊀(1)并发严重感染患者;(2)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骨髓造血功能严重损伤患者; (4)认知及精神严重障碍患者;(5)肾㊁肝等脏器存在严重病变患者;(6)依从性差不愿意配合治疗患者.1.2㊀方法1.2.1㊀治疗方法㊀对照组采取X D化疗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7J0152G49)75m g/m2;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7L0313009)1000m g/m2,每天2次.21d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0102K C)治疗,剂量为每次250m g,口服,每天1次,连用12周.1.2.2㊀疗效标准㊀治疗4个周期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㊁C T等检测病灶改善情况,并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 E C I S T)对疗效进行分级:进展(P D)为出现新病灶或病灶最大直径和增加大于20%;稳定(S D)为病灶增大未及P D,减小未及部分缓解(P R); P R为病灶最大直径之和减少大于30%并维持4周以上;完全缓解(C R)为所有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并维持4周以上.总缓解率=(P R例数+C R例数)/总例数ˑ100%[5].1.2.3㊀观察指标㊀比较2组疗效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以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F A C TGB)评价2组生活质量,得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差.1.3㊀统计学处理㊀应用S P S 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三者比较采用Z检验;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㊀果2.1㊀2组疗效比较㊀研究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37).见表2.表2㊀㊀2组疗效比较[n(%)]组别n P D S D P R C R总缓解研究组311(3.23)7(22.58)13(41.94)10(32.26)23(74.19)a 对照组318(25.81)8(25.81)12(38.71)3(9.68)15(48.39)㊀㊀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2.2㊀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㊀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0.758).见表3.表3㊀㊀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组别n血小板减少腹泻转氨酶增高肌酐增高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出血高血压总发生研究组310(0.00)1(3.23)0(0.00)1(3.23)1(3.23)1(3.23)1(3.23)1(3.23)6(19.35)对照组312(6.45)0(0.00)2(6.45)0(0.00)1(3.23)2(6.45)1(3.23)2(6.45)10(32.26)2.3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F A C TGB评分比较㊀治疗前,研究组F A C TGB评分[(41.85ʃ7.49)分]与对照组[(40.73ʃ8.2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9,P=0.578),研究组治疗后F A C TGB评分[(78.34ʃ9.04)分]高于对照组[(70.15ʃ8.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9,P=0.001).3㊀讨㊀㊀论㊀㊀乳腺癌属女性顽疾之一,该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高居榜首,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不及这些国家,但远高于日本等亚洲国家,防治形势依然严峻[6].相关调查研究统计,我国乳腺癌高发年龄阶段为40~59岁,高发地区为华中地区及大㊁中城市[7].分析原因可能与环境污染㊁生活节奏快等因素相关,而上述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因此,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仍具有增高趋势,极大威胁我国女性身心健康[8].因此,探究一种有效治疗乳腺癌方法,对呵护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X D化疗方案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常用方案之一,方案中多西他赛应用于晚期乳腺癌,能通过降低拓扑异构酶Ⅱ活性,破坏m R N A生成,干扰D N A转录㊁复制过程,有效阻止癌细胞增殖,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卡培他滨属氟尿嘧啶前体药物之一,口服给药后,能于体内胸苷磷酸酶作用下,转化成氟尿嘧啶,进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已成为晚期乳腺癌选择性新型靶向药物[9G10].因此,卡培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可对肿瘤细胞充分发挥细胞毒性作用,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疾病控制率.王晓蕊等[11]研究证明,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取阿帕替尼治疗,客观缓解率为50%,疾病控制率高达87.5%.李孟阳等[12]研究报道,恶性肿瘤发生及进展与肿瘤病灶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受体信号通路为促进血管生成最主要因素,也为抑制肿瘤药物作用主要靶点,阿帕替尼属抗血管生成剂之一,也属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 E G F 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之一,低剂量阿帕替尼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耐受性.本研究将低剂量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能通过选择性结合细胞内V E G F RG2的腺苷三磷酸位点,干扰下游信号传输,进而阻止肿瘤病灶血管生成,拮抗肿瘤细胞生长繁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缓解率(74.19%)较对照组(48.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无差异.可见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治疗,效果确切,且具有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也发现,研究组治疗后F A C TGB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治疗,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X D化疗方案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参考文献[1]冀为,周岩,牛瑞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1):1363G1367.[2]董妍,吕静,刘素杰,等.中西医结合 三位一体 干预方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02G1403.[3]远丽芳,刘俊宝,秦岭,等.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癌症进展,2017,15(4):411G415.[4]刘凯,毋永娟.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㊁单中心Ⅱ期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320G322.[5]冯奉仪.实体瘤新的疗效评价标准(解读1.1版R E C I S T标准)[C]//石远凯.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北京: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2009:141G143.[6]杜正文,高迎飞,王玉明,等.浸润性乳腺癌㊁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骨桥蛋白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6):806G809.[7]张铁英,康丽花,刘远航,等.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T淋巴细胞和N 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1):3594G3595.[8]王志刚,陆婉玲,黄祖仁.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耐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1):21G23.[9]罗海涛,邹静荷,古伟光,等.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联合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5,44(24):3357G3359.[10]吴静娜,李亮,黄喜文,等.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6):1181G1184.[11]王晓蕊,汪旭,史业辉,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5):769G772.[12]李孟阳,刘丽珠,韩波.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3):502G506.(收稿日期:2018G05G12㊀修回日期:2018G09G26)临床研究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干预效果研究胡蓓君1,朱㊀斌1,2(1.上海市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㊀200126;2.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肾内科㊀200443)㊀㊀[摘㊀要]㊀目的㊀探讨血液透析(H D)治疗对终末期肾病(E S R D)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㊀选取上海市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行维持性H D的E S R 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将其分成无糖尿病组(70例)和糖尿病组(28例).其中糖尿病组又分3次对透析当天胰岛素用量进行干预:当天H D前不用胰岛素㊁胰岛素减半量和常规使用胰岛素.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H D前后及干预后血糖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㊀无糖尿病组患者H D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常规使用胰岛素时H D后血糖较H D前下降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H D当天胰岛素减半量时H D后血糖下降较H D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使用胰岛素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H D当天不用胰岛素时H D 后血糖较H D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较常规或减半量使用胰岛素时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㊀H D易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合并糖尿病的H D患者在行H D治疗当天,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或不用胰岛素,降低H D中低血糖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㊀血液透析;㊀终末期肾病;㊀低血糖症;㊀血糖;㊀胰岛素;㊀干预性研究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03.031中图法分类号:R692.5;R459.5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03G0424G03文献标识码:B㊀㊀终末期肾病(E S R D)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尤其在患者血液透析(H D)治疗期间及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低血糖发生率更高[1G3].有研究表明,E S R D 患者在H D期间发生低血糖的频率与病死率相关[4].H D期间发生低血糖可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贫血加重[5].长期反复低血糖,脑细胞可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使患者智力下降甚至发展为痴呆.本文通过观察H D治疗期间E S R D患者血糖变化,探讨H D治疗对E S R D患者血糖的影响,并通过对透析当天胰岛素用量进行干预,预防H D期间低血糖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收治的98例行维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