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处方医嘱专项点评通报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9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20110603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为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抽样方法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工作。
每月选择全院部分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数量不低于25%,重点进行检查。
每名医师的处方或医嘱不少于50份~重点抽查感染/肝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医学科医师处方。
二、点评内容1、病区医嘱抗菌药物专项点评,1,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要对本科室20%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评价~并填写《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汇总被评价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在次月的10日前~送交医务部备案。
,2,医务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科室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结果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处方点评小组对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如不足50份~按实际份数--------------------------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计算,~填写《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附件三,~统计相关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按月汇总点评结果后上交医务部。
处方点评总结2022_1

处方点评总结201某处方点评总结201某处方点评小结(201某年)201某年1-10月份共抽查处方500张,对我院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
今年已进行10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
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同时制定了《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下面就我院201某年1-10月份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一、处方书写不规范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
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穴位注射中中西药混用达七、八种之多,如当归、麝香、夏天无、VitB1、Vit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方骨肽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
如使用“感康”、“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5、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
如诊断“高血压”开具“氨茶碱”等。
对于住院病人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情,在开具针对该病情的药物时,应在诊断一栏内填入相应的疾病名称,并非一律书写入院诊断。
即要做到诊断与用药相符。
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6、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同时也存在使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不清字句。
二、不合理用药1、重复用药:处方中多索茶碱与氨茶碱两种黄嘌呤类药同用,依那普利与贝那普利两种ACEI药同用等,治疗极不规范。
2、配伍禁忌用药:如Vc与Vk1、Vc与胰岛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与VitB6注,6氨基酸与止血敏注,脂肪乳与氯化钾注射液等两药同瓶静滴,或产生沉淀,或降效或失效或增加毒性与不良反应,以上两药联用属配伍禁忌用药。
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随着全球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各国纷纷实施了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及其实施细则进行探讨。
一、概述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是指医疗机构针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全面评估和点评的制度。
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医生在处方抗菌药物时更加慎重,在真正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身上施用,从而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二、制度目标1.规范抗菌药物处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的首要目标是规范抗菌药物的处方行为。
通过点评制度,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2.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通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点评,可以促使医生在处方时更加慎重,选择更加适宜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3.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使用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或减少使用剂量,就能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点评内容和标准1.抗菌药物的指征点评制度首先要明确抗菌药物的指征,即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抗菌药物。
通常,抗菌药物适用于真菌、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交叉感染、手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2.剂量和疗程的合理性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如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3.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不同的感染疾病所需的抗菌药物种类有所差异,医生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还需考虑其抗菌谱、药敏试验结果、患者过敏史等。
4.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点评制度要求医生在处方抗菌药物时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进行评估,并与其他用药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
对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督查情况的通报

对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督查情况的通报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规范医疗机构输液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督导检查活动的通知》(卫医秘[2014]518号)要求,我局从县医院、新农合管理中心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督查组,对我县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静脉输液管理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
现将督导检查情况通报如下:一、督查方法督导检查对照《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督导检查表》,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记录。
二、督查结果(一)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通过不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基本履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
大部分单位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重要内容,成立了组织,医院负责人与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
医疗机构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医疗机构定期组织院感、药学等相关专业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多次到上级医院学习处方点评方法,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加大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科学规范。
(二)门急诊静脉输液的管理。
根据安徽省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要求,各医疗机构均组织开展了静脉输液管理的专项培训,降低了不合理输液的比例。
大部分单位组织开展了静脉输液专项处方点评,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所有单位都制定了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的宣传栏,部分单位还印发了相关的宣传材料。
三、存在问题通过这次检查,虽然近两年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静脉输液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仍有个别医疗机构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人员缺乏,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也有处方点评不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现象。
药学处方点评报告范文

药学处方点评报告范文报告概述本处方点评报告旨在对某处方进行专业评估,以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本报告将分析处方的合理性、风险性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力求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处方信息-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45岁- 体重:80kg- 处方信息:- 处方日期:2021年1月10日- 处方医生:李四- 处方药品:- 药品A:每次1片,每日3次,共30片- 药品B:每次2片,每日2次,共60片- 药品C:每次1支,每日1次,共10支处方点评1. 药品A合理性点评药品A的用药剂量和频次符合一般的用药规范,每日总剂量为3片,通常用于治疗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然而,考虑到患者的体重为80kg,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剂量以提高疗效。
改进建议:建议根据患者体重调整药品A的剂量,并在患者服药期间密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2. 药品B合理性点评药品B的用药剂量和频次在一般情况下是适当的,每日总剂量为4片,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
然而,在考虑到患者体重为80kg的情况下,剂量可能需要个体化调整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改进建议:建议根据患者体重调整药品B的剂量,并与患者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和调整用药计划。
3. 药品C合理性点评药品C被用于每日的一次剂量治疗,疗程为10天,用于缓解感冒症状。
该用药剂量和频次符合一般用药规范,不需要额外的改进。
综合点评:根据处方信息,药品A和药品B的用药剂量和频次可能需要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调整以提高疗效。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和调整用药计划。
药品C的处方合理,不需要进一步调整。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物A和药物B的相互作用根据药物A(类型: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和药物B(类型:处方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风险。
药物B可能增加药物A的肾毒性,尤其是对肾功能有潜在损害的患者。
改进建议:建议医生注意患者的肾功能,并在用药期间监测相关生化指标。
我院2018年第二季度滋肾育胎丸门诊处方专项点评

我院2018年第二季度滋肾育胎丸门诊处方专项点评引言滋肾育胎丸是一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主要用于滋补男女肾气和调节月经周期,从而提高受孕的机率。
为确保滋肾育胎丸的安全有效使用,我们对2018年第二季度滋肾育胎丸门诊处方进行了专项点评,以便更好地挖掘不良反应和用药风险。
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从2018年4月至6月期间,我院门诊科室中,涉及滋肾育胎丸治疗的处方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统计。
研究结果1. 滋肾育胎丸的患者数量在这个季度里,我们收集了涉及到滋肾育胎丸治疗的192份处方,其中包括121例女性患者和71例男性患者。
2. 年龄和性别分布女性滋肾育胎丸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29岁,男性滋肾育胎丸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4岁。
女性使用滋肾育胎丸的比例为63%,而男性使用滋肾育胎丸的比例为37%。
在这些使用者的处方中,每天的剂量为8粒,一般建议服用1个月。
有39%的患者在使用滋肾育胎丸的同时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最常见的附加用药是乌鸡白凤丸和八珍益母丸。
4. 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在这个季度的调查中,没有发现任何与滋肾育胎丸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但是我们也发现使用滋肾育胎丸的患者中有39%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部分药物可能与滋肾育胎丸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5. 处方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大部分处方是依据病情合理而开出的,大多数处方满足了指南和规定的标准。
结论我们的研究呈现了使用滋肾育胎丸治疗患者的一些重要特征,包括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用药情况和滋肾育胎丸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使用滋肾育胎丸的大多数处方都合理,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风险。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来为使用滋肾育胎丸的患者提供有益的临床指导和用药管理建议。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效果分析

5 O张 , 则应全部进行点评 , 并填写《 门急诊抗 菌药物处方点 评 工作表 》 。重点抽查呼吸科 、 泌 尿外科 、 儿科 、 皮肤科 等科室 ,
将 每月抽取处方 的点 评工 作表 发给药剂科 各部门具 有大专 以
上学历并取得药 师资格证 书的药师进行点评 , 并于 当月 2 0号 前将《 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 表》 交 于临床药 学室 , 由 临床药 师统 一汇总 、 分析, 最后 将点 评督查结 果报医务 处 , 由 医务处 在医院每月的《 临床用药督查 通报》 中通报 , 并对被抽
常处方 主要关注 : 无适应症用药 。 1 . 2 . 3 反馈机制及干预措施 : 将 点评 的处方统一 收集至临床
干预 , 监督不合理用 药 , 以提 高医 院处 方质量 , 促进 临床 合理
用药 , 保 障患者用药安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2 0 1 1年 5月 开始对 门诊抗 菌药物处 方进行专项点评 , 利用 医院相关 的信息 系统 , 抽取门急诊抗茵 药物处方进行点评 , 并填 写《门急 诊抗 菌药 物处 方 点评 工作 表》 。经统计 , 共抽得 2 0 1 1 年5 . 1 2月 门诊处方 2 5 5 8 7张 , 2 o 1 2 年抽 得处方 数 4 0 4 3 4张 , 2 0 1 3抽 得处 方 数年 4 4 2 6 9张 , 2 0 1 4 年抽 得处方数 4 6 4 8 2张, 同时统 计 了 2 0 1 1年 至 2 0 1 4年各 年
查 医生进行相应 的处 罚和奖励 。
月开始 开展 抗菌药 物专项处方点评 , 并先 后制定 了相关处方
点评实施细则及 2 0 1 1 - 2 0 1 3年抗菌药 物临床应 用专项 整治活
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季度处方、医嘱点评分析通报对本季度不合理处方医嘱专项点评进行汇总分析,通报并反馈给各科与药房,请各科与药房督促医师、药师学习,并进行用药的持续性改进,以减少用药方面的安全隐患。
1.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汇总本季度每个月随机抽取不同类别药品的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共计138495条。
1.2 方法:随机抽查的处方,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卫办医管函〔2012〕1179号),结合药品的说明书、教科书、文献资料及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及按照2004年9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依据,记录每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出现问题的原因,明确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对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2.1.1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见表1),本季度抽样率40.6%,合理用药合格率85.9%。
其中:合格率低于80%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抗肿瘤与调节免疫用药、单品种用药、麻醉与诊断用药专项点、生物制品、特殊药品使用。
合格率介于80%~90%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神经系统用药、营养用药、专科用药、基本药物使用、抗感染用药、解热镇痛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中成药用药、围手术期抗菌药、泌尿系统用药、单病种用药、消化系统用药。
合格率90%以上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激素及调节内分泌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呼吸系统与抗过敏用药。
2.1.2不规范医嘱频次前二十总排名(见表2)表明:中成药10种、抗感染用药4种、营养药4种、其他2种。
单病种用药专项点评21129 12925 61.2 1307 6.70 89.9% 单品种用药专项点评2376 1591 67.0 357 1.83 77.6% 呼吸系统与抗过敏用药专项点评9550 5716 59.9 395 2.02 93.1% 基本药物使用专项点评177400 49137 27.7 7887 40.40 83.9%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用药专项点评3097 1747 56.4 157 0.80 91.0% 解热镇痛用药专项点评4462 1804 40.4 248 1.27 86.3% 抗感染用药专项点评36163 17864 49.4 2657 13.61 85.1% 抗肿瘤与调节免疫用药专项点评297 255 85.9 88 0.45 65.5% 麻醉与诊断用药专项点614 340 55.4 76 0.39 77.6% 泌尿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137 349 30.7 36 0.18 89.7% 神经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156 489 42.3 92 0.47 81.2% 生物制品专项点评251 242 96.4 54 0.28 77.7% 特殊药品使用专项点评705 239 33.9 52 0.27 78.2% 围手术期抗菌药专项点评3572 3274 91.7 380 1.95 88.4% 消化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1700 5759 49.2 580 2.97 89.9% 心血管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0246 4998 48.8 680 3.48 86.4% 血液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568 1076 68.6 75 0.38 93.0% 营养用药专项点评6884 4248 61.7 795 4.07 81.3% 中成药用药专项点评46555 25403 54.6 3435 17.60 86.5% 专科用药专项点评2611 1039 39.8 170 0.87 83.6% 不合理处方医嘱用药点评汇总341473 138495 40.6 19521 100.00 85.9%表2 不规范医嘱频次前二十总排名药品名称频次药品名称频次注射用阿昔洛韦*乙749氨茶碱注射液j136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乙523山蜡梅叶颗粒乙133利巴韦林注射液*甲420痰热清注射液乙123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jx262丹参酮||A磺酸钠注射液*乙120注射用辅酶Ajx258穿王消炎片乙101蓝芩口服液乙218注射用头孢他啶*乙Ⅱ99注射用头孢西丁钠0.5g乙Ⅱ178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j18AA97马来酸氯苯那敏片j149小儿热速清颗粒j91喜炎平注射液*乙50mg139醒脑静注射液jx91维生素C注射液j138注射用丹参*乙842.2. 各科本季度不合格处方医嘱分布2.2.1从各科本季度不合格处方医嘱分布(见表3)表明:抽样处方医嘱86046条(剔除单病种、单品种用药),合格率86.91%,比上季度增加5.16%。
合格率低于80%的科室由低到高依次为:门诊皮肤科、外一科、外二科、内三科。
合格率介于80%~90%的科室由低到高依次为:门诊五官科、门诊外科、门诊内科(专家)、儿科、门急诊科、门诊中医科、外三科、内一科。
合格率90%以上的科室由高到低依次为:内二科、感染科、ICU、五官科、门诊口腔科、妇产科、门诊妇产科、门诊理疗科。
2.2.2不合格数量前五的科室分布不规范处方医嘱用药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门急诊科、门诊外科、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五官科。
用药不适宜用药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门急诊科、儿科、门诊五官科、内一科、门诊外科。
超常处方医嘱用药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门急诊科、儿科、门诊五官科、外一科、外二科。
2.2.3 不合格构成比高的前五科室,由高到低依次为门急诊科、儿科、门诊五官科、内一、门诊外科。
表3 不合格处方医嘱用药科室分布科室抽样数不规范用药不适宜超常处方医嘱不合格小计构成比合格率% ICU4370627330.29 92.45 儿科15033337841125194217.24 87.08 妇产科73104011510.45 93.02 感染科2910176230.20 92.10 门急诊科5098077933162391648657.59 87.28 门诊妇产科1889221285119 1.06 93.70 门诊口腔科11231480.07 92.86 门诊理疗科2700000.00 100.00 门诊内科(专家)58433100.09 82.76 门诊皮肤科29741754750.67 74.75 门诊外科165311912965313 2.78 81.06 门诊五官科4481125353458927.92 80.09 门诊中医科344111018390.35 88.66 内二科2324011573188 1.67 91.91 内三科1150241250.22 78.26 内一科34851193168362 3.21 89.61 外二科994053179232 2.06 76.66 外三科133405790147 1.31 88.98 外一科12081117181299 2.65 75.25 五官科2530145190.17 92.49 合计860469895443483111263100.00 86.913. 不合理处方医嘱点评分析3.1不规范处方医嘱主要存在临床诊断不规范或用缩写或体检、购药等操作行为代替诊断,甚至无临床诊断开药等(见表4),使得药师无法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表4 不规范处方医嘱科室分布不规范医嘱项目临床诊断表述急诊处方门诊处方医嘱单合计诊断不全无病因或部位骨折、外伤、脓肿、皮炎、过敏、疼痛229 61 0 290无诊断开治疗用药待查、的、是。
3 3 0 6临床诊断不规范或用缩写ti、SLE、房缺、风心、扩心病、产后31 13 0 44检查或体检开治疗性用药检查、体检、孕期检查、复查193 14 0 207超过7d未注明理由胆囊炎、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用药25d~30d不等35 0 1 363.2抗感染不适宜处方医嘱医师未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有关规定选择开具抗菌药。
按照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氟喹诺酮类经验性治疗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外,其他系统感染原则上应有药敏试验。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指导原则要求不宜常规预防性用抗菌药有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一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用或不得联合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甚至病毒感染、过敏性疾病等超适应症用抗菌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明确诊断。
门诊选用级别高的抗菌药,联合用抗菌药不适宜,包括重复用药与不良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
如抗菌谱存在重叠或抗菌机制相同,缺乏伍用药理基础与循证药学证据,反而可能增强不良反应。
存在“包围战式”或注射与口服伍用未考虑维持抗菌药浓度。
要求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
需要联合应用的,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
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
需纠正“新药比老药好”、“注射比口服好”、“广谱比窄谱好”、“联合比单用好”等错误观点。
抗菌药选用不当,如用量过小或过大、用法或使用频率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疗程过短或过长等问题(见表5,6)。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过多、过度预防用药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选药不合理、用药时机和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见表7,8)。
一般感染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类29 6 33 68 7.96 给药途径不恰当0 1 0 1 0.12 过敏性疾病用抗菌药38 32 0 70 8.20 抗菌药选用级别过高34 6 0 40 4.68 频次不足致效差易耐药56 44 0 100 11.71 频次高增加ADR 79 15 0 94 11.01 频次与数量不匹配41 0 0 41 4.80 体检或检查开治疗用药22 0 0 22 2.58 无细菌感染诊断用抗菌药65 36 0 101 11.83 选药与卫生部2009年38号文不符12 0 0 12 1.41 选药或用量与治疗指南不符289 2 0 291 34.07 诊断不全0 1 0 1 0.12 总计672 149 33 854 100.00表6 抗感染不适宜药品频次前十药品名称频次不适宜医嘱项目常见表现注射用头孢西丁钠0.5g乙Ⅱ167 选药与治疗指南不符咽炎、急性咽炎、急性胃炎注射用头孢他啶*乙Ⅱ51 一般感染用三代头孢菌素类急性胃肠炎、软组织感染注射用头孢他啶*乙Ⅱ45 频次不足致效差易耐药开qd,说明书规定至少bid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jⅠ42 频次与数量不匹配开bid,数量1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0.6gjⅠ39 临床Ⅰ期不宜用抗菌药手足口病盐酸左氧氟沙星片jⅠ53 给药频次过高开bid或tid,规定qd头孢克肟颗粒乙Ⅱ23 频次高增加ADR 开tid,规定bid阿莫西林胶囊jⅠ0.25g 19 用量与指南不符根除幽门螺旋菌应1g,bid 头孢克洛缓释胶囊乙Ⅰ19 过敏性疾病使用抗菌药过敏性鼻炎、过敏结膜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2gjⅠ19 无细菌感染诊断用抗菌药腹痛、皮疹、胃肠型感冒表7 围手术期抗菌药不规范处方医嘱科室分布不规范处方医嘱项目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妇产科五官科合计无感染诊断入院或术前1d用药 5 0 4 5 7 21选药与2009年38号文规定不符15 10 15 0 8 48合用与2009年38号文规定不符 1 0 0 0 0 1医师说明未注明抗菌药用药时间0 0 0 0 0 0预防抗菌药用药频次不足或过多0 1 1 1 0 3切口甲类愈合出院带抗菌药0 0 2 0 0 2Ⅰ类切口预防抗菌药时限>24h 12 40 30 2 7 91Ⅱ类切口预防抗菌药时限>72h 13 2 14 129 37 195 使用二联抗菌药预防切口感染0 0 0 0 0 0其他0 0 0 0 0 0 总计46536613759361表8 围手术期抗菌药不规范药品频次药品名称频次药品名称频次注射用头孢唑林钠jⅠ111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jⅠ 3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甲Ⅰ106 氯化钠针塑袋j0.9%50 2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甲Ⅱ0.5g 36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2gjⅠ 2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Ⅰ2% 33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乙Ⅱ1g 2 注射用头孢他啶*乙Ⅱ32 阿莫西林胶囊jⅠ0.25g 1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甲Ⅱ11 氯化钠针塑袋j0.9%100 1 注射用磷霉素钠*甲Ⅰ8 头孢克洛缓释胶囊乙Ⅰ 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乙Ⅱ2.25g 7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Ⅰ1g 13.3普通药物不适宜处方医嘱适应证与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患者虽有适应症,但医师在选药时忽略了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年龄、特殊生理期及其他疾病史等因素,而选用了不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药物,甚至出现禁忌症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