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十义(人道)ppt课件
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说课讲解

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说课讲解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内容摘要:【五伦】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这是处理人与人...【五伦】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
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
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
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
陈维黎课件传统文化八德五伦教育20140317

七、如何处理五伦关系
2、君臣有义:做到君仁臣忠,这样就很和谐了。 君指领导者,臣指被领导者。每个人既是领导者 又是被领导者 上则优赐有加,下则鞠躬尽瘁 。——《二十四礼》 仁:两个人,一个自己,一个别人,仁爱就是对别 人好,关心帮助别人。 忠:尽忠职守,鞠躬尽瘁
三、中国人元祖如何教导后代
《养正遗规》——清朝陈宏谋《五种遗规》 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清朝陈宏谋 学为人,学做人。“人”指的是:君子、贤人、 圣人。
四、学
学:学者,觉也。学的本质是觉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自《大学》 厚往薄来,帮助别人。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礼记.学记》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论语· 卫灵公》
什么叫道?什么叫德? 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不违背“道”的行为 1、父子关系是道,父子有亲就是有德的父子 2、君臣关系是道,君是领导者,臣是被领导者,君臣有义 就是有德的君臣 3、夫妇关系是道,做到夫妇有别就是有德的夫妇,家风必 定承传,子孙代代承传。 4、兄弟关系是道,做到长幼有序就是德。 5、朋友关系是道,做到朋友有信就是德。
學
五、学的内容
天下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清朝陈弘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这五种关系就是五伦关系 尧舜之教,到文王周公,到孔夫子,到朱熹, 到陈弘谋(清朝)都教育五教(五伦)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夫子删诗书,定礼乐
儒学基础—伦常之道.ppt

孔圣人之道
孔圣人之学说尊重人性,确信人人本具至 善之仁性,所以仁爱是儒家教育之核心。儒家 修行的目标是止于至善,达到圣人仁爱的境地。 儒家所讲的道理,就是成圣成贤的大道。
孔圣人之教,顺天理良心,行天地正道, 以忠恕立教。
孔圣人之道
尽己之心谓之忠。 心上有中,意指不偏 不倚,中正无私,尽 心尽力,无半点虚心 假意,心专诚一。
儒家伦常大道
孔圣人之道
第一部分、 孔圣人祖述尧舜,孔圣人之道就是中 华之道。
孔圣人之道
尧帝以仁著称,史称唐尧。有圣德, 如天之涵养,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 临天下。聪颖仁爱,光明磊落,虽生长 在帝王富贵之乡,却谦逊节俭,宽容礼 让。他在位期间,是古代传说中最理想 的太平盛世——“九族和睦,四夷咸服, 天下太平。”
又说:“赵伯心的道,行得最真,教书养活公婆,生养 死葬,是尽了孝道,又教书养活儿子,是人间的慈母,若 再能立身行道,劝化世人,不为儿女做打算,就是神界的 母亲。人所以不能成道,只为儿女关打不开。众人都佩服 她能行难行的道,能受难受的苦,她是女子中的状元”
王善人讲怎样尽伦常道
王善人说:讲道不离身,打铁不离砧。有人把道看得 太高,看到玄妙上去啦!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道,背道而 驰。其实人人都有道,人都是舍近求远,不肯在本分上求, 不往身上归(反省),才验证不出道的力量。我们这次,专 讲个人应尽的道,不向外求。不论讲得好坏,学问深浅, 但看你是怎样行的?因为道是相对而生,却要绝对而尽。 凡是两个人在一起,就生出一条道来。譬如父子之间,便 生出一条“父慈子孝”的道来,这是相对而生。可是当父 亲的,要只问自己慈没慈,不管儿子孝不孝;同样的,做 儿子的,也要只问自己孝没孝,不管父亲慈不慈,这就叫 绝对而尽。要是父亲怪儿子不孝,儿子怨父亲不慈,就是 互相“要道”(索取道)而不是 “尽道”(实行道)了。“要 道”象拿棒子唤狗似的,越唤越远。道是自己走的,不是 向对面人要的。所以,尽道不要道,才能成道。
彩绘风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共遵社会道德主题教育PPT教学课件

hhfghhg
03
遵守社会道德
怎样提升道德
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 是非的能力。
学会换位思考,思虑自己不文明行为是否得当。
hhfghhg
社会公德无处不在,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只要我们端正自己的心态,坚持自己的选择,努力使我们自己言行 都符合社会公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会得到完善。
社会公德“三字经”
好公民,守规则;新国民,遵公德。公德兴,风俗良;公心多,国家强。 倡包容,重自律;乐参与,肯务实。遵契约,守良心;诚信义,贯古今。 各职业,无贵贱;增和谐,开新面hhfghhg 。护生态,惜生命;推仁心,敦仁性。 育智德,养和气;共琢磨,臻弘毅
hhfghhg
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打的会影响国家声
誉。
不要让你的举动影响国家声誉。
一是在广泛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如车站、码头、商店、公园、影剧院、
hhfghhg
网吧、候机室、公共食堂等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秩序;
二是在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 帮助,礼貌待人,履行诺言,讲究信誉等等。
“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
“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身边的例子
“艺术大师”挥毫泼墨“装点”标牌
hhfghhg
身边的例子
hhfghhg
观赏完美丽的风景“慷慨”的留下满地的“馈赠”
身边的例子
看大姐“身轻如燕”
hhfghhg
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说课讲解

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内容摘要:【五伦】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这是处理人与人...【五伦】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
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
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
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
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十义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十义一、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指的是五种人伦关系: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二、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仁,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也。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信,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
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三、四维,即礼、义、廉、耻。
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廉,坦荡无私,清正廉洁;耻,对坏事的羞耻心。
四、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
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也。
为人不可无孝,无孝如树无根,如水无源。
父母养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举一动难言尽述,父母爱子无微不至,辛苦不辞冒险不退,始终不倦劳而不怨,爱子一生至死不变。
为人子者须当知恩报本,欲子孝顺,须先孝双亲,不孝先人,人逆你,今日为人子媳妇,后日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后日受子女媳妇不孝,理之所当然也。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盖因习见其行为,自然尽学其举动也。
礼仪文明之三:人伦之基,万世之始ppt课件

2、问名
询问女家的姓氏,了解对 方的血缘关系,是为了避免出 现同姓婚配的情况。
14
问名的辞令 使者曰:“某既受命,将加诸 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 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 辞。”
15
同姓不婚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郑叔詹说: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左传》昭公元年,子产说:“内 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 则相生疾,是以君子恶之。故《志》 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2
关于“男女之大防”
礼缘人情而作,性情以男女为大。 为了引导人们正确把握男女之情,使 性情之道万世不废,儒家制订了婚姻 之礼。经过婚姻之礼的女子,才是合 法配偶;对其他女子,必须恪守男女 之大防,《礼记》说:“昏姻之礼, 所以明男女之别也。故昏姻之礼废, 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3
夫妇是人伦之基、万世之始
46
盖头始于宋代
到宋代才出现所谓的盖头。宋 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记当 时婚礼,要请男家一位福寿双全的 女亲,用称杆或纺梭挑起新娘的盖 头。后来,演变为由新郎亲手掀起 盖头。
47
摄盛
从先秦时代起,婚礼使用的器物就 有超越身份的现象,例如士亲迎用的墨 车,是大夫的车;用作见面礼的雁,也 是大夫的规格。郑玄将这种现象解释为 “摄盛”,意指在婚礼这种特殊场合的 越位行为。后世“摄盛”成为一种习俗, 流传至今。
8
纳采的辞令
使者曰:“吾子有惠,贶室 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 纳采。” 对曰:“某之子蠢愚, 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 辞。” 致命,曰:“敢纳采。”
9
纳采用雁的内涵
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 明不夺女子之时也;雁又是随阳之 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 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 不相逾越也。”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意义 ppt课件

9
长幼有序
• “长幼有序”是指成年人与未成年 人之间应该有次序。这种道德规范 是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关系,这种 关系起始于兄弟关系,推而广之, 就是要重视社会上不同年龄层的秩 序问题。
•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意义
10
• 今天,有人批判说长幼有序是不合理的道德 规范,认为论资排辈不可取,即使年龄大也 没有必要受到除年龄以外更多的尊敬,主张 应根据能力和业绩给以不同的待遇。当然, 对有能力的人应当安排适当的位置并给予合 理的待遇,但如果因为能力大就轻视能力小 的、因为有力量就蔑视无力量的人,这实际 上是仅只用于动物界或自然界的逻辑;如果 哥哥凌蔑弟弟、成人欺负孩童、青年藐视老 人,这与弱肉强食的动物界并无二致。哥哥 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哥哥,以尊敬自己哥哥 的心情尊敬别人的哥哥,以爱护自己弟弟的 心情爱护别人的弟弟,以恭敬自己长辈的心 情恭敬别人的长辈,只要长幼之间相互遵守 顺序就能融洽相处。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意义
27
义
义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为人不
可做不正之事,虽天下财物为人人所
喜爱, 但需要用正义而取,若用不
义横财逆取,损人利己,最后必定受
祸失败,所以正义君子,不但不贪不
义之财,以疏财仗义,救济诸善等,
神钦人仰,光前裕后,留美名万古矣
。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意义
28
廉
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 ,无私欲无邪念,不作亏心等恶事 也。待人接物诚诚实实,办公做事 有始有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 心清而寡欲,贵在身清,内心清廉 ,家虽贫亦不愿贪求分外之利,安 分守己,奉公守法为之廉也。
信,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诚实也,信乃 人道上之准绳至宝,人之事业成功失败皆以 信字为基础,君子修道一言为定。若与人相 约之事,买卖或工作只顾自己利益而失约, 或讲话虚而不实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顾行, 行顾言,心口和一,以信笃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不孝父母最伤德行
日积月累、伤人无形 体弱多病、多灾多难 无有善缘、事业无成 穷困潦倒、一生受穷 多遇恶缘、变相还债 子多不孝、后代不肖
19
如何“孝”
孝身 孝心 孝性 孝智
20
孝的四个层次
父母之吃穿用 父母之人事物 父母之心愿性 父之悟慧道
37
《孝感动天》的智慧
亲恶我 孝方贤 (跨龙门的考试)
38
“夫妻道”
懂得“家”的含义 懂得“夫”、“妻”的含 义 懂得“恋爱”的含义 懂得“忠”和“贞”的含
39
3
什么是“感恩”
感——正常反应 恩——恩泽
4
为什么要“感恩”
感恩是自然规律 是一切生命体的必 然特征
5
“感恩”的三个层次
感知 感应 回报
6
首先要有“感”
感是自然规律 感是生命特征
7
“感恩”就是“回馈”
“恩”是所接受的各种能 量 对万物心存感激 要回馈、回报社会、世界
8
大自然的“动态平衡”机制
五伦十义(人道)
父子有亲(父慈子孝) 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男女有别(夫唱妇随) 君臣有义(恪忠守义) 朋友有信(言行唯信)
1
什么是父子“愛”
无条件
2
“慈道”
生活照顾无微不至 不断学习与时具进 提高自己德行 心怀大爱服务社会以身作则 夫妻恩爱创造良好家庭氛围 性情温和以理服人 尊重晚辈、、
14
“孝道”
深爱父母 心存感恩 理解父母的辛劳 节约财物 友爱兄弟 谦让和谐 学业努力 惜时如金 爱惜身体 起居有节 心胸开阔 能容能化 克服不良情绪 德行日进 (居有常)家庭稳定 夫妻和谐 教子有方 (业无变) 事业日有所成 孝身、孝心、孝性、孝慧
15
“百孝篇”
21
孝身
衣食起居 不求奢华 量力而行 真心实意
22
孝心 发自内心地关爱父母 了解父母的心思 让父母放心、开心
23
孝心
顺者为孝
24
孝心
了解父母的心思
25
孝心
让父母安心 让父母开心
26
孝心
父母心中的人、事、物
27
孝心
自己身体健康无病 自己学业有成 自己事业前景光明 自己家庭和睦安康 兄弟姊妹友爱无争
28
孝性
开启父母天性 帮助父母进步
29
细节之“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怡吾色 柔吾声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男子尽孝须和悦
女子尽孝须耐烦
30
《弟子规》的智慧
怡吾色 柔吾声
31
《弟子规》的智慧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32
《弟子规》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万般不顺因不孝 不孝富贵难平安
16
百善孝为先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
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
立身
17
不孝行为
饮食无节、起居无度 昏昏噩噩、学业不勤 不知简朴、花费无度 好慕虚荣、行为不俭 不知自律、沾染恶习 对父母毫无牵挂、不理不采 对父母不恭不敬、很不耐心、不想听父母
感恩就是回馈世界 有所受必有所施——平衡
9
为什么要“孝”父母
感父母的养育恩 回馈父母的恩
10
11
为什么要“孝”
感恩是自然规律 父母恩大 感知、感应、回馈
12
百善孝为先
大爱的起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谓之背德 以血缘为纽带推而广之
13
父母之恩
母难日 父忧日 血变的乳汁 灰骨的故事 、 、
33
《弟子规》的智慧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34
一孝就是好儿男
男子进孝须和悦 女子进孝须耐烦
35
《弟子规》
是做人的根本 成长的坐标 行为的准则 人生的护身符 识人的照妖镜
36
《弟子规》的内容
入则孝(孝) 出则悌(悌) 言语谨(谨) 行为信(信) 泛爱众(爱) 而亲仁(仁) 则学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