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临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应用研究一、引言心肺复苏是指在发生心跳骤停或呼吸急停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来挽救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一些心肺复苏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减少死亡率,挽救更多生命。

二、机械心肺复苏机械心肺复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是通过机械装置代替人工心肺复苏手动操作。

机械心肺复苏器通常由控制器和柔性气囊组成,该气囊通过外力驱动挤压受害者的胸部,从而产生人工呼吸。

机械心肺复苏的好处是能够提供稳定而有力的胸部按压,从而尽可能地恢复心脏功能。

一项研究表明,机械心肺复苏器比传统的手工操作更有效,能够使患者在被送往医院前的生命指数得到较好的改善。

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机械心肺复苏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

三、自动电击除颤器自动电击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监测心率并在必要时运送电流恢复其正常节律的设备。

除颤器是心肺复苏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可以减少猝死患者的死亡率。

自动电击除颤器通常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操作才能使用,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更加智能化的除颤器,患者和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

这些自动电击除颤器不仅可以自动监测心率,还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操作指南和语音提示等辅助功能,减少了对专业知识的依赖性,提高了对猝死患者的救治效率。

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的特殊技术,它可以为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无法独立维持生理功能的患者提供长期维持生命的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原理是在体外使用一台特殊的机器,通过气体交换和血流的循环来代替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从而使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尽管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费用较高,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技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心肺复苏造成的伤害。

一项研究表明,在ECMO支持下的心肺复苏中,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其预后情况也更好。

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临床观察

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临床观察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 料 2 0 . 0 5年 1月 ~ 2 1 0 2年 3月 我 院 急 诊 科 接
本 情 况 比较 差 异 均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O 0 )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见 表 1 。
表 1 两 组 患 者 基 本 情 况 } 较
邓 海 霞
(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院 急 诊 科 , 广 广西 南 宁 50 2 ) 3 0 3
[ 要 ] 目的 观 察 1 0 摘 0 7型 THUMP R 心肺 复苏 机 ( E 萨勃 机 ) 急 诊 心 肺 复 苏 中 的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将 14例 心肺 骤 停 患 在 1 者分为萨勃机组 5 9例 和 徒 手 心 肺 复 苏组 5 5例 , 组 患 者 均 使 用 电 除 颤 和 药 物 治 疗 , 较两 种 方 法 在 心 肺 复 苏 中 的 有 效 率 。 两 比 结果 萨 勃 机 组 在 心 肺 复 苏 中 的 有效 率 明显 高 于徒 手 心 肺 复 苏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 O 0 )但 对 患 者 的 存 活 率 无 明 显 优 .5 ,
次 / , 压 释 放 比例 为 1:1 按 压 与 正 压 通 气 比 为 5: , 分 按 , 1 心
肺 复 苏 机 的 呼吸 机 通 过 口气 管 插 管 与 患 者 相 连 。 ( ) 手 心 2徒
肺 复苏 组 : 用 人 工 胸 外 心 脏 按 压 , 吸 机或 气囊 辅 助 呼 吸 。 采 呼 1 3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 . 1 心肺 复 苏 有 效 指标 : 能 扪 及 大 动 ①
c i ei me g n y c e a t n . M e h ds 1 4 p t n s wih c r i p l n r r e to h a in s we ed v d d h n e r e c lp r me t n t o 1 a i t t a d o umo a y a r s ft e p te t r i ie e i t wo g o p , n o t r u s TH UM PE g o p 5 a e n n r d CP g o p 5 a e , WO g o p fp te t r sn — R r u 9 c s sa d u a me R r u 5 c s s t r u so a in s a e u i g e lc rc d fb i a i n a d d u h r p , o a e t e t t o s i h fiin R. e t i e i rl t n r g t e a y c mp r h wo me h d n t e e f e t CP l o c Re u t s ls THUM P ER

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的临床使用

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的临床使用

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的临床使用我科应用Thumper 1007心肺复苏机对86例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5月~2007年4月,我科收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6例,均使用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其中男63例,女23例,年龄17~80岁。

1.2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后安置Thumper1007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将背板置于患者的肩背部,底板插入背板中,按压垫置于胸部中下1/3交界处,通气管连接气管导管。

该机是一台以氧气为动力的全自动同步胸外按压,间歇时间周期正压呼吸型,使心脏按压与氧气输入同步,自动、准确、有效地进行CPR,预设按压频率为80次,每按压5次后,有1.25秒延迟换气(即按压与通气之比为5∶1),结合静脉应用常规复苏药物,除颤及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

2结果本组86例患者CPR有效23例,其中2例在复苏第四天、第七天后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最终成功4例。

3讨论3.1使用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简称萨博复苏机)优点:(1)胸外按压力量节律恒定,该机预设按压频率80次/分,根据实际需要将胸外按压力量设置为30~40 kg,使按压节律与压力恒定不变,且与胸部垂直。

每次按压使胸骨下降4~5 cm,确实起到按压作用,有利于循环恢复。

(2)按压心脏频率准确,按压频率预定为80次/分,每按压5次会有1.25秒的延迟换气,使心脏按压和换气自动最佳配合,且频率准确。

(3)持续保持呼吸道通畅,萨博复苏机行CPR时,将背板垫于患者肩背部,可使病人头部略向后仰,使气道通畅,可立即徒手CPR,也便于气管插管。

(4)按压部位固定不变,使用萨博复苏机CPR时,其背板上有3条固定带,使用时背板与人体固定,使按压部位不会发生偏移,保持按压位置不变。

(5)改善通气快速纠正低压血症。

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脏停搏中的临床应用

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脏停搏中的临床应用
5 7 0 ・临床研 究 ・
J u l y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1 9
表 l 脑 外伤住 院期 间发 生HA P 患者 痰培,合理应用抗菌素 ,给于广谱抗菌素 ,控制H A P 发展 。
[ 2 ] 王美 霞唐 枫 , 王晓 川- 中青 年颅 脑病 变 继发 肺感 染 临床分析 [ J ] . 神 经 病学 与神 经康复学 杂志, 2 0 0 8 , 5 ( 2 ) : 7 1 - 7 3 . [ 3 】 杨 明浩, 边 革元, 韩雪 玲, 等. 重 型颅 脑外 伤与肺 部感 染 临床分析 [ J 】 l 中华神 经外科 疾病 研究 杂志, 2 0 0 9 , 8 ( 5 ) : 4 4 2 — 4 4 5 .
用 ” 的不干胶 标签 。
实 验组 用 1 0 0 7 萨 勃心 肺复 苏器 进行 C P R,对 照组 用徒 手心 肺复 苏。 ①操作 关键步骤 :接 好气源 ,放 置心肺复苏器 背板于病 人身下 , 插入 主机底 板 ,使 按压 臂下软 垫紧 贴胸骨柄 下段 1 / 3 处 皮肤 ,选择复
参考文献
[ 1 ] 周 爱 阳, 邱令 云, 徐 玲 欢. 颅 脑外 伤 住 院患者 感 染病 原菌 分布及 耐 药性分析 f J ] . 中国实用医 药, 2 0 0 8 , 3 ( 1 0 ) : 6 1 — 6 2 .
萨勃心肺 复苏器在心脏停搏 中的临床应用
李 静
( 重庆三峡 中心 医院急诊科 ,重庆 4 0 4 1 0 0 )
【 关 键词 】 心肺 复苏 ;胸 外按 压 ;心脏 停搏 中图分 类号 :R 6 0 5 . 9 7 4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9 - 0 5 7 0 — 0 2

煤矿地区急诊科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疗效观察

煤矿地区急诊科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疗效观察

煤矿地区急诊科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比在煤矿地区急诊科使用心肺复苏机(thumper 1007型)和徒手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心肺复苏机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41例及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40例疗效。

结果:应用心肺复苏机行心肺复苏术优于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复苏有效率与标准心肺复苏术相比有显著差异性,副反应少。

【关键词】煤矿地区;心肺复苏机;疗效。

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危重症,尤其在煤矿地区急诊科多见,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rp),或者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关键。

我们采用心肺复苏机(thumper 1007型)进行crp,并与徒手心肺复苏进行比较临床效果;国内目前对心肺复苏机于煤矿地区危重患者临床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01月~2013年01月急诊科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1例,患者均经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证实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男50例,女31例,年龄l3~81岁,其中23例发生在院外,抢救前停跳时间《15min,58例发生在院内。

除外肿瘤终末期患者及妊娠、腹胸部创伤患者,排除器官功能衰竭(如呼吸、心力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将符合范围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人工徒手胸外按压组41例和心肺复苏机胸外按压组40例。

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原因:心源性32例,外伤12例,脑血管病7例,药物中毒6例,过敏性休克4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溺水2例,电击伤2例,其他1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导致心脏呼吸骤停的病因、以及开始心肺复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人工徒手心肺复苏组发生于院前患者,在停跳15min内即开始徒手心肺复苏并急送入院,入院后继以人工徒手按压并行开放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生于院内患者,停跳后即行徒手心肺复苏,同时开放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机械复苏组患者入院前急救措施同徒手心肺复苏组,入院后即行开放气道、并在1~2min 内应用心肺复苏机。

Thumper心肺复苏仪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Thumper心肺复苏仪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an, CHEN Lihua, ZHANG Hua. Chin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Nursing,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9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H ua, E -m ail: zhanghuashelley@
tion instrum ent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uscitation, survival rat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racture in pa­ tien ts with card iac arrest. It is suggested to use T hum per card i〇|)ulmonar\, resuscitation instrum ent for cardiopulm onary resuscitation in clinical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nel plot. Results A total of 25 stu d ies involving 3 68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1 810 patients in the T hum per CPR
group and 1 870 patients in the artificial CPR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 of Thum per CP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 at of artificial CPR Group [/?/?= 1.56, 95% C / 1.44 〜 1.69, Z = 1 1.14, P < 0 .0 0 0 01j; i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 ig h er than th at of artificial CPR G roup [/?/?= 2 .4 1 ,95% C7 1.92 〜3.02, Z = 7 .58, P < 0 .0 0 0 01]; fractur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CPR G roup [/?/?=0.34, 95% C7 0.22 〜0 .5 3 , Z = 4.83, P < 0 .0 0 0 011. Funnel plot showed that the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 was approximately symmetrical inverted funnel distribu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publication bias; survival rate and fracture incidence rate we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so the symmetry of funnel diagram could not be specifically evaluated; considering the small number of studie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publication bias could not be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陈立芳(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1901年,挪威外科医生Igel第一次采用直接心脏按压使心脏复跳,1903年,美国外科医生Crile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并成功复苏一名心跳骤停病人,1960年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将胸外心脏按压规定为心跳骤停病人的主要抢救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40多年来经过人们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发展,胸外心脏按压越来越合理规范及现代化,成为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重要的复苏措施,被普遍规范地应用于院外院内急救。

本文就该技术应用的一些历史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1 胸外心脏按压维持血液流动机制的认识1.1 心泵机制“心泵机制”理论首先由Kouwenhoven提出,该理论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体外按压胸骨,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挤压心脏将血液排出。

此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防止按压时血液向心房逆流,使血流向主动脉流去。

按压放松时,胸廓因弹性回缩而扩张,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内。

反复按压推动血液流动而建立人工循环。

何忠杰等研究发现[1]:体外心脏按压时心脏各腔室之间存在着一个承受和传导压力的梯度,即左室压>右室压>右房压。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心泵机制。

1.2 胸泵机制80年代Kudikoff提出了胸泵机制,认为胸外按压,心脏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

推动血流循环的是胸腔内外的压力梯度,胸廓具有泵的作用,肺血管床是血液的储存器。

理由是,①加大胸腔内的压力或腹部加压时,可增加胸内泵血流量。

②食道超声心电图显示,胸外挤压时,二尖瓣、三尖瓣并未关闭。

③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同时升高,从而对心泵机制产生怀疑。

压迫胸骨下部,胸腔内压力上升,将血液从胸腔内推向胸腔外血管。

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左心室、上下腔静脉压力同时增高。

因动脉对抗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按压时动脉保持开放,且动脉管腔相对狭小,等量血液在动脉可产生较大抗力,从而使血压上升。

117例猝死患者应用THUMPER机心肺复苏体会

117例猝死患者应用THUMPER机心肺复苏体会

117例猝死患者应用THUMPER机心肺复苏体会
徐洪山;马骏麒;张红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年(卷),期】2003(002)010
【总页数】1页(P20)
【作者】徐洪山;马骏麒;张红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83000l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05.974
【相关文献】
1."萨勃"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观察 [J], 蒙淑红
2.萨勃心肺复苏机(Thumper)在心脏呼吸骤停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郝义伟
3.使用THUMPER心肺复苏机的体会 [J], 王子秀;杨晓明
4.分析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J], 肖广显
5.“萨勃”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观察 [J], 蒙淑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