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与电除颤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ppt课件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心肺复苏—BLS(A-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 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 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 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 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 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 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 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 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 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按压姿势示意图
以掌跟按压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心肺复苏—BLS(C-胸部按压方法)
胸部按压: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 直,以髋关节为支 点,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重力 进行按压。
• 其中仍以心血管疾病占据多数。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心跳骤停
2.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致) 依次为 大脑 -→心肺系统 -→肾脏及内分 泌……
脑组织占体重的 2% 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量的 20% 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 15% 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没有氧储备。 5分钟是大脑的G(葡萄糖)和ATP(三磷酸腺苷) 储存耗竭的时限!
五、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㈠ 心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2、突然意识丧失;

3、叹息样换气或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癍一般在死后2~3小时开始出现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
28
先除颤或先行CPR
任何施救者:目击院外心脏骤停,现场 可得AED,以胸部按压开始CPR,尽快 使用AED
医务人员:医院或其他场所(备有AED 或除颤仪),立即CPR,且尽早使用 AED或除颤仪
目的:尽早CPR和及早进行除颤,特别 是在突发性心脏停止现场可取得AED或 除颤仪
CPR
4.对护理记录护士应根据专科特点,准确 地评估、动态观察其症状、体征等病情 变化,予以客观描述并做好记录。
5.如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应 及时、准确、真实、客观记录。
二、一般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1.护理记录可采取阶段性的小结形式 ⑴一级护理中对病情不稳定患者,每班应有病情小结,对病
情较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记录3次,并视病情变化随时 进行病情记录。 ⑵二级护理中对病情稳定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记录1-2次, 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 ⑶三级护理的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小结记录1次,若有病情 变化应及时记录。
a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b只见疾病不见人c与业务学习相混该种查房模式该种查房模式现已少用现已少用以问题为基础pbl三教学查房的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整体护理查房1评估2诊断3计划5评价4实施护理程序为框架病人以问题为基础pbl123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整体护理查房护理程序pbl护理教学查房病例的选择1普通病例2疑难危重病例3新业务新技术四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查房次数
2.护理记录应采用护理程序方法,顺时间进程准确、客观记 录,连贯有序,体现护理记录的连续性
⑴护理记录应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交谈、测量及查阅病历资料等评估方 法,准确地描述所获得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反映病情变化 的客观资料并做好记录。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难以衡量的主观判断用词, 如:患者血压偏高、生命体征平稳、一夜睡眠尚可等均为不规范用语, 如需描述应记录具体数值。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引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引
?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 1、C法—左手拇指和
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 口 鼻部, 固定面罩, 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 2、E法—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 持气道通畅。 ? 3、用右手挤压气囊1L 球囊的1/2—2/3,胸廓扩 张,超过1s
?
四、时间就是生命! !
?
? 心脏骤停时间内复苏 CPR 成功率
?
1min
>90%
?
4min
>60%
?
6min
>40%
?
8min
>20%
?
10min
几乎0 %
? 即: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
五、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㈠ 心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
?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2、突然意识丧失;
多巴胺
? 内源性儿茶酚胺类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在外周的化学前体 ? 适应症:无低血容量但血压低于90mmHg, 合并组织血流
灌注不足,少尿或神志不清 ? 使用方法:
? 2~4ug/kg/min :兴奋多巴胺受体, ? 5~10ug/kg/min :β受体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肌灌注和静脉收缩 ? 10~20ug/kg/min : α受体作用占主要地位
仰面抬颏法
? 要领:用一只手 按压患者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 时用另一只手的 食指及中指将下 颏托起。
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
口对口:开放气道 →捏鼻子→口对 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 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 8-10次/ 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 落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PPT课件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PPT课件
头后仰:使下颌角与 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开放气道手法:压额 抬颈法、托下颌法等
清理呼吸道异物:如 呕吐物、血液等
人工呼吸
吹气量
吹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胃部胀气
吹气频率
2次/分钟,每次吹气持续吹气1秒以上
注意
避免过度通气和吹气中断
03
电除颤
电除颤的定义
• 电除颤的定义:电除颤是一种使用高能量电流通过心脏,使心 脏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从而恢复心脏正常跳动的急救方法 。
学员练习心肺复苏技能。
使用步骤
学员需要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心肺 复苏模拟器,包括检查模拟器状态 、正确放置位置、启动模拟器等。
注意事项
使用心肺复苏模拟器时,学员需要 注意安全,避免对模拟器造成损坏 ,同时要保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巧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学员需要掌握正 确的技巧,包括正确的按压位置 、按压深度和频率等,以提高心 肺复苏的效果。
心肺复苏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心肺复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技术不断改进和 完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详细描述
心肺复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随着医学技术的 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心肺复苏的技术和流程也不断 得到改进和完善。从最初的简单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到现在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技术越来越科 学和规范,抢救成功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随着 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断应用于心肺复 苏中,如自动体外除颤器等,为抢救生命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性。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抢 救措施,通过人工方式来替代或辅助 人体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功能,以维持 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
• 去甲肾上腺素仅用于复苏成功后经 上述用药仍存在低血压者; • 异丙肾上腺素仅用于非心脏骤停、 非血压降低的心动过缓者,以及尖 端扭转性室速患者。
• 二者用量均为0.5~2g/min
碳酸氢钠
• 心跳骤停时,足量的肺泡通气和组织血 流的恢复是控制酸碱平衡的基础 ; • CPR永远是第一时间要采取的措施,只 有在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和血管收缩药治疗无效时方可 考虑应用该药 • 存在下列情况时,可在CPR开始之后即 使用碳酸氢钠:患者原有代谢性酸中毒、 高钾血症或三环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 中毒。
所有心脏骤停的患者都要得到同样4种 治疗: 1. CPR 2. 气管插管 3. 血管收缩剂 4. 抗心律失常药 唯一不同的治疗在于VF/VT须除颤。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与2005年主要变化
• • • • • • • • • • • • •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 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 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 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后总结

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后总结

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后总结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是急救中常用的技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本文将从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定义、原理、培训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心肺复苏是一种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救治技术,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

它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基本步骤。

胸外心脏按压是指通过压迫胸骨,使心脏受到外力刺激,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跳动。

按压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频率稳定,以保证心脏能够有效地进行循环。

人工呼吸是指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为患者进行人工吸气和呼气,以保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呼吸时应注意吹气的力度和频率,以保证患者的肺部充分通气。

二、电除颤(Defibrillation)电除颤是一种通过传递电流来终止室颤或室速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运用电击器,将电流传递到患者的心脏上,使心脏回复正常的节律。

电除颤的原理是利用电流刺激心脏,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施:一种是手动除颤,由医务人员控制电流强度和时间;另一种是自动除颤,电击器会自动检测心律失常并给出合适的电击强度和时间。

三、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培训为了提高公众对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相关的培训项目。

这些培训项目通常包括教授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基本知识、操作技巧和实践演练。

在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判断心脏骤停,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治措施。

他们还将学习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以及电除颤器的使用技巧。

培训的目标是使学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并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

通过培训,参与者将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命救治时间。

四、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应用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急救车辆以及公共场所等。

在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通常会配备电除颤器并接受相应的培训,以便能够在需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PPT课件

最新心肺复苏电除颤PPT课件
心肺复苏的生存链
7/26/2024
Standard: immediate defibrillation CPR first: CPR within the first 3 mins
早期行CPR并不能改善生存率和预后。
L. Wik, et al. JAMA. 289, 1389-1395 (2003).
肌损害
150J的双相波对心肌的损害最小。
26
Walcott GP, et al. Prehosp Emerg Care. 2010;14:62–70.
与150J双相波相比,360J单相波不会引起更多心脏损伤。 27
Walcott GP,et 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2010; 14: 62-70.
除颤-电极位置?
•三个位置 (前-侧位效果最 佳,其次为前后位及心尖- 后位) •避开植入装置
默认电 极:前-侧

12
Kirchhof P, et al. Lancet 2002; 360: 1275-1279.
Recommendation
It is reasonable to place paddles/pads on the exposed
Recommendation
It is reasonable to start at a selected energy level of 150 J to 200J for a BTE
waveform for defibrillation of pulseless VT/VF cardiac arrest.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energy levels for any other biphasic waveform. Although evidence is limited, because of the lower total shock success for monophasic defibrillation, initial and subsequent shocks using this waveform should be at 360 J.

心肺复苏及心电除颤评分标准2023版

心肺复苏及心电除颤评分标准2023版

心肺复苏及心电除颤评分标准2023版背景心肺复苏及心电除颤评分标准是指导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评估患者心肺复苏和心电除颤效果的指南。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我们制定了2023版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心肺复苏和心电除颤的效果。

评分标准心肺复苏评分标准呼吸- 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频率、深度和呼吸道通畅性。

- 根据以下标准评分:- 0分:无呼吸- 1分:患者频率低于正常标准- 2分:患者频率正常但深度不足- 3分:患者呼吸正常血循环- 评估患者的心跳情况,包括心率和血压。

- 根据以下标准评分:- 0分:无心跳- 1分:心率低于正常标准- 2分:心率正常但血压不足- 3分:心率和血压正常胸部按压- 评估患者接受胸部按压的质量,包括按压深度和频率。

- 根据以下标准评分:- 0分:未进行胸部按压- 1分:按压质量不足- 2分:按压深度或频率不足- 3分:按压质量良好心电除颤评分标准除颤治疗- 评估患者接受心电除颤治疗的效果,包括除颤成功率和患者反应。

- 根据以下标准评分:- 0分:除颤无效- 1分:除颤成功但患者反应差- 2分:除颤成功且患者反应中等- 3分:除颤成功且患者反应良好除颤能力- 评估医务人员进行心电除颤的能力和技巧。

- 根据以下标准评分:- 0分:无心电除颤能力- 1分:心电除颤能力较差- 2分:心电除颤能力一般- 3分:心电除颤能力优秀结论心肺复苏及心电除颤评分标准2023版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的重要工具。

遵循评分标准可以提高急救效果,帮助挽救更多生命。

我们鼓励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评分方法,并定期更新以跟随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及除颤仪的临床 应用
心肺复苏及除颤仪的临床应用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and the clinical applying of the Defibrillator
Q1:什么情况需要 心肺复苏 (CPR)?
Q1
1.
心 脏 骤 停 (
Sudden
1.

观察患者对外界声音和周围环境的反应
(意识丧失)、皮肤的颜色(面色苍白或
青紫)——突发意识丧失!
2. 3.
观察患者的呼吸运动——突发呼吸停止!

立即触诊大动脉和/或听诊心脏——大动脉
(颈、股动脉) 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

紧急呼救

院外紧急呼救:CPR的同时,通知急救医疗系统——120! (USA:911)
建立静脉通路 必要的药物维持循环
为何要 除颤复律?
1.
心室颤动是临床上引起SCA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2. 3.
短时间内心室颤动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及时和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可部分维持心 脑功能,但极少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4.
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 除颤复律?
生物学死亡
4~6min 数分钟
心脏骤停
不可逆脑损害
继发性感染 低心排血量
生物学死亡
心肺复苏

心律失常
从心脏骤停至生物学死亡的时间长短取决 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复苏开始的时间
Q3:决定心肺复苏成功与否
的关键是什么?
1.
2.
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方法——方法就是生命!
Q4-1:如何争取时间?


院内紧急呼救,沉着冷静!
1.
2.
人员:医-护抢救小组+临时领导!
药物、器械和设备:急救包/箱/车、心电图机/心电
监护仪、除颤仪、负压吸引瓶等
3. 4. 5.
即刻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 设法通知家属:沟通病情+告病危 营造抢救氛围:清场+沟通抢救情况 !!!
马上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概念
电击除颤复律
除颤(电击)成功的标志


7.
电击后5s内室颤终止
电击后5s心电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无 电活动

电击成功后VF再发不应视为除颤失败!
电击除颤复律
9.
ECG呈一直线,是否还需要除颤?
心电图呈一直线说明没有心电活动,更没有 颤波,除颤没有意义! 开大增益,确定是否真正的心脏停搏? 此时的上策:持续心脏按压+肾上腺素+调整 内环境+心脏起搏
胸外按压

操作要点
1.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
2.
按压姿势:双手掌重叠按压;肘关节伸直,依靠
肩背部的力量向下按压。双肩-双手-胸骨垂直
3.
4.
按压深度:>5cm,压放时间大致相等
按压频率:>100次/分
5.
6.
持续胸部按压不停顿!
单人操作:按压通气比30:2,连续5个(约2分)
胸外按压
2. 3. 4.
对大多数成人,10ml/kg潮气量可提供足够的氧合 不要停胸外按压
口对鼻呼吸 口对面罩呼吸 气管插管 ?
C 胸外按压

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 血流产生机理:主要基于胸泵和心泵机制 准备工作:尽量在现场进行,不随意搬动; 背部垫以硬板或在地上

患者体位:水平位或头低脚高位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CPR
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
电除颤转复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
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
马上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CPR )的分类
1.
初 级 心 肺 复 苏 ( 基 础 生 命 支 持 , Basic Life Support,BLS) :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 高级心肺复苏 (进一步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 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
胸外按压,并尽量减少中断按压。重点在于“用力压,快速压”

在较长时间: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同样重要
A 畅通气道
1. 2. 3. 4.
取出患者义齿! 清除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异物、呕吐物! 别提“窒息”两字! 采用“仰头—抬頦法”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1.
口对口呼吸

快捷有效!CPR首选 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观察到胸廓 起伏,然后“正常”吸气,再进行第二次,通气频率 应为 10~12bpm
步),若未转复成功,可逐渐增加电击能量
电击除颤复律
6.
除颤复律的最佳能量是多少?

室颤

单相波:20O,30O,360J 双相波:150,200J
电击除颤复律
7.
除颤复律的次数

推荐1次(而非3次)除颤方案 3次无效提示预后不良 继续C、B外,肾上腺素l~2mg iv,随之再除 颤 仍未成功,肾上腺素可每隔3~5min重复一次, 中间可予除颤 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两块电极板的距离不应<10cm,且保持干燥 电极板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但禁用酒精 电极板应该紧贴皮肤并稍加压,不能留有空隙 保持电极板把手干燥
电击除颤复律
5.
除颤复律采用同步/非同步模式?

同步除颤:除颤时与R波同步,用于除 室颤和室扑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

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和室扑
电击除颤复律
1.
电击除颤复律的设备是什么?

心脏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交流/直流? 体外除颤器(目前临床应用的主流)/体内 除颤器(开胸、埋藏式) 单相波/双相波?(目 前推荐使用双相波除 颤:能量较低,对心 肌损伤较小、成功率 较高)

电击除颤复律
时间就是生命——早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密切相关 ,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China
1. 2.
每年SCD高达54.4万,居世界第一 男性SCD发生率高于女性
3.
70%的人因没有得到急救而们到底有多远? 就在您的身边! 而且随时随地!
Q3:决定心肺复苏成功与否 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早”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

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 包括ABCD4个步骤

主要措施包括ABC三步曲/ABCD四部曲

畅通气道( Airway ) 人工呼吸( Breathing ) 人工胸外按压(Compression,Circulation ) 电除颤(D,Defibrillation)

最初几分钟:人工呼吸的重要性不及胸外按压,施救者应确保有效的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A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 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 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 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 器功能的维持等 主要措施
1. 2. 3. 4.

气管插管建立通气
除颤复律 Defibrillation
恢复心跳;5min后50%左右;第7min约30%,9~11min 后约10%;超过12min,则只有2~5%

推荐除颤时机—— As early as possible!

时间是成功的关键,越早越好! 心跳骤停或室颤2min内立即除颤,疗效最佳(在医
院或救护车内,从发病至电除颤限在3分钟内)
电击除颤复律
心脏骤停(SCA)的处理 识 别 心 脏 骤 停 Recognize the Cardiac Arress ——快速!Quickly!

呼 救 Calling to rescue —— 紧 急 ! Urgently! 心肺复苏 CPR ——马上!At once!

如何快速识别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拳击除颤复律 Thumpversion
方法: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拳击1~2 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
若未能立即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应继续拳击 存在风险:使室速恶化为室颤,所以不能用于
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电击除颤复律 Electric Defibrillation
电击除颤复律
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几乎为0
心脏性猝死的四个临床经过
1. 2.
前驱期 终末事件期
3.
4.
心脏骤停
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
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呼吸断
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 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尿道和 肛门括约松弛,可出现大小便失禁(AdamsStokes Syndrome,阿斯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