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与电除颤课件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除颤仪使用PPT精选课件

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除颤仪使用PPT精选课件
46
观察患者通气指征
观察胸廓起伏 观察面罩水雾 观察口唇面色红润 感觉挤压通畅
47
操作过程
物品准备 简易呼吸器、氧源、护理记录单(吸氧面罩)
操作前评估简易呼吸器 评估各个阀门、面罩、球囊、储氧袋
48
模拟病例
抢救室有一位呼吸衰竭的病人,HR112次/分,下颌呼吸 10次/分,SPO278%,遵医嘱给予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 10L /分。
第一目击者必须在病人身旁,迅速实施徒手心肺复苏。
10
3、摆放体位
复苏体位:仰卧位 在地面、硬床板上或垫复苏板 脊椎外伤整体翻转 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11
4、胸外心脏按压(C)
——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 是心搏骤停后有效方法

12
4、胸外心脏按压要领(C)
有力、连续、快速
2.清洁皮肤并擦干,电极板与皮肤必须粘贴紧密。 3.机内电池应常保持充足电能。 4.除颤时下压电极板的力度不能小于10kg。 5. AED不能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因电能太高;若除颤用于小儿,电能计
算是2J/kg,最大电压不能大于成人电压。 6.电极板用后,注意清洁,妥善保存。
一台无法工作的除颤仪,将置病人于死地!
20
4、按压示意图 (C)
21
4、正确按压(C)
22
4、错误按压(C)
23
4、按压错误手法(C)
24
5、开放气道(A)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阻
昏迷病人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 1、舌后坠 处理方法:压头抬颏法;双手托下颌法 2、异物 清除方法: ①手指清除、拍背、压腹; ②(有条件时)使用吸引器。
40
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降低,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降低 7~10%,心室颤动常在几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

2024年度电除颤术课件

2024年度电除颤术课件

2024/2/3
13
患者病情评估及心电图分析
评估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脉搏等 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 电除颤。
病史了解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是否有心脏疾病 、电解质紊乱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 因素。
心电图分析
通过心电图机监测患者心律,识别是 否存在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无脉性 室性心动过速等)。
呼吸抑制
电除颤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 况,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支持

心律失常复发
电除颤后应继续监测患者心律 情况,如有复发及时处理。
2024/2/3
7
02
电除颤设备介绍及使用方 法
2024/2/3
8
常见电除颤设备类型与特点
2024/2/3
手动式电除颤器
01
需要医生或急救人员手动操作,适用于医院、急救车等场所。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02
可自动识别患者心率并给予电击,适用于公共场所及非专业人
员使用。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03
植入患者体内,可自动监测心率并进行除颤,适用于高危患者

9
设备组成部件及功能介绍
电极板
用于传递电流至患者胸 部,有成人和儿童两种
规格。
2024/2/3
能量选择器
用于设置除颤所需的能 量大小。
2024/2/3
瞳孔反应检查
检查患者瞳孔对光反射等反应,以 评估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肌力评估
对患者肌力进行评估,以了解神经 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恢复情况。
26
效果评价方法及标准
生存率评价
统计患者经过电除颤术后的生存率,以评估 治疗效果。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ppt课件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心肺复苏—BLS(A-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 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 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 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 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 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 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 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 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 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按压姿势示意图
以掌跟按压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心肺复苏—BLS(C-胸部按压方法)
胸部按压: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 直,以髋关节为支 点,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重力 进行按压。
• 其中仍以心血管疾病占据多数。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心跳骤停
2.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致) 依次为 大脑 -→心肺系统 -→肾脏及内分 泌……
脑组织占体重的 2% 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量的 20% 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 15% 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没有氧储备。 5分钟是大脑的G(葡萄糖)和ATP(三磷酸腺苷) 储存耗竭的时限!
五、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
㈠ 心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2、突然意识丧失;

3、叹息样换气或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癍一般在死后2~3小时开始出现

2024年度电除颤ppt精选课件

2024年度电除颤ppt精选课件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关注患者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 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 实施电除颤治疗。
在电除颤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 化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2024/3/24
33
2024/3/24
谢谢聆听
34
4. 选择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
2024/3/24
5. 充电
按下充电按钮,为设备充 电。
6. 放电
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 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12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7. 观察效果
观察患者反应和心电波形变化,评估除颤效果。
8. 继续救治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救治措施,如CPR、药物治疗等。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 性和收缩性,其中兴奋性和传导性与 电除颤密切相关。
2024/3/24
5
电除颤原理及适应症
原理
通过电击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同时除极,打断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折返 环路或自律性异常增高,从而恢复窦性心律。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室颤和无脉性室速,也可用于治疗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等难治性心律失常。
04
电击时需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 ,避免触电。
2024/3/24
7
电除颤设备介绍及使用
02
2024/3/24
8
常见电除颤设备类型
01
手动除颤器
需要医护人员操作,通过按钮或旋钮控制电流输出。
2024/3/24
02
自动除颤器
可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 进行除颤。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

电除颤及心肺复苏
28
先除颤或先行CPR
任何施救者:目击院外心脏骤停,现场 可得AED,以胸部按压开始CPR,尽快 使用AED
医务人员:医院或其他场所(备有AED 或除颤仪),立即CPR,且尽早使用 AED或除颤仪
目的:尽早CPR和及早进行除颤,特别 是在突发性心脏停止现场可取得AED或 除颤仪
CPR
4.对护理记录护士应根据专科特点,准确 地评估、动态观察其症状、体征等病情 变化,予以客观描述并做好记录。
5.如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应 及时、准确、真实、客观记录。
二、一般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1.护理记录可采取阶段性的小结形式 ⑴一级护理中对病情不稳定患者,每班应有病情小结,对病
情较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记录3次,并视病情变化随时 进行病情记录。 ⑵二级护理中对病情稳定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记录1-2次, 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 ⑶三级护理的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小结记录1次,若有病情 变化应及时记录。
a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b只见疾病不见人c与业务学习相混该种查房模式该种查房模式现已少用现已少用以问题为基础pbl三教学查房的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整体护理查房1评估2诊断3计划5评价4实施护理程序为框架病人以问题为基础pbl123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整体护理查房护理程序pbl护理教学查房病例的选择1普通病例2疑难危重病例3新业务新技术四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查房次数
2.护理记录应采用护理程序方法,顺时间进程准确、客观记 录,连贯有序,体现护理记录的连续性
⑴护理记录应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交谈、测量及查阅病历资料等评估方 法,准确地描述所获得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反映病情变化 的客观资料并做好记录。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难以衡量的主观判断用词, 如:患者血压偏高、生命体征平稳、一夜睡眠尚可等均为不规范用语, 如需描述应记录具体数值。

电除颤技术教程PPT课件

电除颤技术教程PPT课件

电除颤技术教程
目录
contents
电除颤技术概述 电除颤技术基础知识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 电除颤技术实践与应用 电除颤技术的未来发展 总结与致谢
01
电除颤技术概述
电除颤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击来终止心脏骤停的紧急医疗技术。
定义
通过电击产生强大的电流,使心脏瞬间产生高电压,从而消除心脏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的电信号传导。
总结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提高电除颤技术的成功率。
经验总结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电极片放置位置不准确。解决方案:加强培训,确保学员掌握正确的电极片放置技巧。
问题一
能量级别选择不当。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问题二
操作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解决方案:熟练掌握除颤器操作流程,了解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电除颤与心肺复苏的关系
03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
确保除颤仪完好无损,电池充足,并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仪
准备适当数量的电极片,确保其完好无损,未过期。
电极片
准备导电膏、急救包等辅助物品。
其他配件
设备准备
确保现场安全,无其他危险因素,如有必要,请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
评估现场环境
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心律,并进行心肺复苏等后续处理。
原理
定义与原理

电除颤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1950年代,该技术才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除颤器的设计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已经成为了急救医疗中的重要手段。
历史与发展
发展
历史
应用场景
电除颤技术在医院、救护车、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都有广泛应用,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PPT课件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PPT课件
头后仰:使下颌角与 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开放气道手法:压额 抬颈法、托下颌法等
清理呼吸道异物:如 呕吐物、血液等
人工呼吸
吹气量
吹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胃部胀气
吹气频率
2次/分钟,每次吹气持续吹气1秒以上
注意
避免过度通气和吹气中断
03
电除颤
电除颤的定义
• 电除颤的定义:电除颤是一种使用高能量电流通过心脏,使心 脏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从而恢复心脏正常跳动的急救方法 。
学员练习心肺复苏技能。
使用步骤
学员需要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心肺 复苏模拟器,包括检查模拟器状态 、正确放置位置、启动模拟器等。
注意事项
使用心肺复苏模拟器时,学员需要 注意安全,避免对模拟器造成损坏 ,同时要保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巧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学员需要掌握正 确的技巧,包括正确的按压位置 、按压深度和频率等,以提高心 肺复苏的效果。
心肺复苏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心肺复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技术不断改进和 完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详细描述
心肺复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随着医学技术的 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心肺复苏的技术和流程也不断 得到改进和完善。从最初的简单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到现在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技术越来越科 学和规范,抢救成功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随着 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断应用于心肺复 苏中,如自动体外除颤器等,为抢救生命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性。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抢 救措施,通过人工方式来替代或辅助 人体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功能,以维持 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
• 去甲肾上腺素仅用于复苏成功后经 上述用药仍存在低血压者; • 异丙肾上腺素仅用于非心脏骤停、 非血压降低的心动过缓者,以及尖 端扭转性室速患者。
• 二者用量均为0.5~2g/min
碳酸氢钠
• 心跳骤停时,足量的肺泡通气和组织血 流的恢复是控制酸碱平衡的基础 ; • CPR永远是第一时间要采取的措施,只 有在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和血管收缩药治疗无效时方可 考虑应用该药 • 存在下列情况时,可在CPR开始之后即 使用碳酸氢钠:患者原有代谢性酸中毒、 高钾血症或三环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 中毒。
所有心脏骤停的患者都要得到同样4种 治疗: 1. CPR 2. 气管插管 3. 血管收缩剂 4. 抗心律失常药 唯一不同的治疗在于VF/VT须除颤。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与2005年主要变化
• • • • • • • • • • • • •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 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 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 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抬举下颌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站立或跪在患者 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 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 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 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 压额托颌法:站立或跪在患者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 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 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 放
注意:无论采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 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
12
图示两种开放、心肺脑复苏之电除颤
14
一) 概念
电复律(广义概念): 在严重的快速性异位 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 心脏,使大部分或全部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 除极,造成短暂的心脏电活动大部分或全部 停止,然后有更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 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包括同步电复律(狭义电复律)和非同步电 复律(电除颤)
双或单掌根 手指
按压位置 胸骨上,两乳线之间
胸骨乳线以 下部位(胸 骨下半部)
按压深度 5-6cm
胸部的1/3-1/2 厚度
按压速度
100-120次/min
按压比例 30:2
30:2(单),15:2(双7)
早期人工通气不必需
肺及血液内内尚含有足够的氧,在呼吸停止后能防止 严重的血氧不饱和达30秒,在吸入纯氧时可达数分钟 CPR的早期,心输出量及肺血流量均低于正常的1/3 ,通气/血流比维持在正常水平 心脏骤停早期,不通气仅靠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也足以 维持机体基本的通气要求 心脏骤停时机体易产生濒死喘息,在CPR的最初8分 钟内,通过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和濒死喘息产生的潮气 量已足以维持最基本的动脉血氧分压 所以CPR时,应尽量使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同步 进行,但如在技术上、体力上难以胜任,则可先单纯 胸外心脏按压
16
2 能量选择不同:
同步电复律:一般情况是QRS波形越高越窄,所需能量越小, 所以:①室速(VT):一般10J可能足以成功复律,而100J 几 乎总有效,甚至1J都可能转复!②房扑:房扑可用20~25J转复 为窦律,能量太低(5~10)可使房扑转化为房颤,不宜使用, 建议转复房扑的初始能量选择20J,如无效,再选择50~100J 重新复律。③室上速(SVT),50~100J的能量总能转为窦性 心律。④ 房颤:房颤复律常需60~100J。有时超过100J。初始 复律能量可选择60焦尔,如不成功,可加用较大能量100J。⑤ 洋地黄中毒:对怀疑洋地黄过量或亚临床中毒者,均宜从 5~10J开始
15
二)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的区别
1 适应症不同: 同步电复律:①新发房扑(最佳适应证)或房颤, 在去除诱因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律 者;②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 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③室 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过或不伴 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 但QRS波不增宽,基本上与有 脉型室性心动过速同义) 非同步电复律:①室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QRS波增 宽,基本上与无脉型室性心动过速同义),多为多形性 室速;②心室扑动;③心室颤动
10
注意:取复苏体位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 上 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 少影响CPR的效果 双下肢抬高15度,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以增加心脏排血量
11
开放气道的方法
1. 压额抬颏法:如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 患者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另 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 使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心肺脑复苏及电除颤
郑大五附院重症医学科:石宗华
1
一.心肺脑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一系列 急救措施,以恢复其自主循环、呼吸和意 识。 复 苏:复活、苏醒 = 死而复生,强调大脑 的复苏
2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 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恢复其自主循环、呼 吸。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胸外按压 : 形成人工循环,暂时性维持血流灌注;电击 除颤 : 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其恢复自主心搏 ;人工呼吸 :纠正严重缺氧,并努力恢复自 主呼吸。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 成人心肺复苏术患者绝大多数为心脏骤停, 少数为呼吸骤停
8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阶段
◆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
◆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 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9
CPR 三个阶段 ABCD四步法 : 最初阶段:第一个ABCD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 D 体外除颤 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A 气管插管 B 正压通气 C 继续CPR D 药物应用 第三阶段:第三个ABCD A 气道控制 B 高浓给氧 C 体征评估 D 鉴别预后
3
心脏骤停: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满足大脑存活 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包括4中临床现象: 极快的心率: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 极慢的心率:30次/左右的心率(窦性或逸搏 心率等) 心电静止 电-机械失偶联
4
2015指南新变化
胸外按压速率(成年患者):100-120次/分钟 胸部按压深度(成年患者):5-6cm 胸廓回弹: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可以在心肺复苏中使用视听反馈装置 延迟通气:包括被动给氧、辅助气道装置置入 、200次持续胸外按压配合 高级气道通气:每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BLS流程更加灵活
5
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 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注: 婴儿、儿童指定的绝对深度较成人深
通气频率: 成人:10~12次/min; <8岁者12~ 20次/min 新生儿心脏骤停基本都是窒息性骤停,故保留A-B-C 复苏程序(按压与通气比率为3比1),但心脏病导致 的骤停除外
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年龄的划分:成人:≥8岁;儿童: 1-8岁;婴儿:<1岁;新生儿:出生后第1h,还未离开
医院的新生儿
6
CPR 一 览 表
成人( ≥ 8岁 儿童(1~8岁 婴儿(<1岁)


呼吸频率 10~12次/min
12~20次/min
动脉触诊 颈动脉
颈或股动脉 肱或股动脉
按压方法 双掌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