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疏散管理工作。
三、职责与分工1. 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疏散管理工作的领导,对安全疏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检查。
2.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疏散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和场所的安全疏散准备工作。
3. 各部门、各场所负责人为本部门、本场所安全疏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部门、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计划,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4. 安全疏散管理员负责本场所的日常安全疏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疏散演练,维护安全疏散通道设施设备。
四、安全疏散管理要求1.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1)生产经营场所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2)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等障碍物,不得占用、堵塞、封闭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3)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应明显标识,设有应急照明设施,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员工和人民群众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2. 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1)生产经营场所应定期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照明设施等安全疏散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发现的安全疏散设施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更换,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完好率。
(3)应定期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试验,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3. 安全疏散演练(1)生产经营场所应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疏散能力。
(2)安全疏散演练应结合本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内容、程序、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等。
(3)安全疏散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评估,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安全疏散管理水平。
第五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第五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10
第二节 单层、多层建筑防火设计
表5-2 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耐火等级 耐火间距(m)
一、二级 三 级
四级
耐火等级
一 二级
6.0
7.0
9.0
三级
7.0
8.0
10.0
四级
9.0
10.0
第五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12.0
第五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4
第一节 建筑火灾简介
建筑防火设计主要是针对火灾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采取措施。 对于第一阶段会产生烟和热辐射,可采用安装火灾自动感应报警 系统,同时配置适当数量的灭火装置,把火势及时控制和消灭在起火 点。 对于第二阶段可设置合理的防火间距、防火分区,限制火势发展, 尽可能地将火灾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
房屋建筑学
第五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1
第五章 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
本章提要和学习目标
第一节
建筑火灾简介
第二节
单层,多层建筑防火设计
第三节
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
本章小结
第五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2
本章提要和学习目标
本章提要:本章介绍了民用建筑的火灾特点、危害及防火要求;建筑物防
火间距的规定,防火、防烟分区及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等内容。
第五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7
第一节 建筑火灾简介
三、火势蔓延的途径 研究火灾蔓延的途径,是设置防火分区的依据。火灾的蔓延途径主 要有:由外墙窗口喷出,沿窗间墙,由上层窗口进入上层室内;沿横向 (主要是通过内墙门及间隔)蔓延;通过电梯、楼梯、垃圾井道、设备 管道等竖井蔓延到建筑物的任意一层;通过建筑的通风管道(如机房、 房间吊顶内部)蔓延。 四、建筑火灾造成伤亡的原因 根据对火灾统计资料的分析,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有60~80%是 被烟熏死的。烟中的气体并不都是有毒的,但也会妨碍人的呼吸,降低 空气中氧的浓度,造成人体缺氧死亡。 在被火烧死的人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大火烧死的。 日本“千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118人中有93人是被烟熏死的。 美国米高梅饭店火灾,死亡84人中有67人是被烟熏死的。 烟的浓度还阻碍了光线通过,影响视线,使人们疏散速度减慢。例 如一个35立方米的房间内,燃烧0.15~0.2公斤常见塑料产生的浓烟可使能
安全疏散措施管理制度

安全疏散措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单位内部安全疏散措施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有序地撤离现场,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建筑、场所的安全疏散措施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疏散通道设置、疏散标识设置、疏散演练组织等。
第三条单位应当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疏散措施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部门和具体落实人员,确保安全疏散措施的有效性。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疏散工作,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全面推行安全疏散措施,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第二章安全疏散通道设置第五条单位内部应当设置合理、畅通的安全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有良好的疏散条件。
第六条安全疏散通道应当明确设置标识,标示出疏散方向、距离、安全出口等信息,确保人员能够清晰明了地疏散逃生。
第七条安全疏散通道应当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障碍物、堆放杂物等,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疏散。
第八条单位内部应当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逃生,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第九条安全疏散通道应当保持干净整洁,保持通风良好,并设有灭火器材等设施,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撤离。
第十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安全疏散通道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疏散标识设置第十一条单位内部应当合理设置疏散标识,标示出疏散通道、出口、避难场所等信息,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和速度。
第十二条疏散标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明确易读、易懂,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第十三条疏散标识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整清晰,避免发生疏散错误和延误。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疏散标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疏散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四章疏散演练组织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模拟各种应急情况,提高员工的疏散逃生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第十六条疏散演练应当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演练流程,并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估。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4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合理配置和管理安全疏散设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门、疏散通道、避难层、安全出口等。
第四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置和保持安全疏散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和保养第五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验收合格。
第六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保养工作应当由经营、使用单位负责,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到定期检查、清理、修缮等。
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八条对于因非工程原因导致的安全疏散设施受损,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灾难情况下的疏散预案,并向员工和用户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十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疏散通道、避难层及其相关设施应当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堵塞。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并保持通畅,不得被封堵或挡住。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防火门应当设置在安全疏散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并保持常闭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定期检查和验收。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部门对于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疏散设施,有权要求使用单位立即整改。
第十五条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使用单位,监督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用户普及安全疏散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医院安全疏散预案范文(三篇)

医院安全疏散预案范文____年医院安全疏散预案一、前言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救治的地方,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疏散预案,以保障医院内所有人员的安全和顺利疏散。
本文将针对____年医院的特点和常见的突发事件,制定一份____字的医院安全疏散预案。
二、医院安全疏散预案的基础设施1.疏散通道:医院内各部门建筑的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
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标示牌,指示疏散方向,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无障碍疏散。
2.应急照明:医院内应设置备用电源和应急照明设备,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中也能提供足够的照明,方便人员疏散。
3.火灾报警系统:医院内应配置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报警。
4.消防设施:医院内应设置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水带和紧急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消防培训,确保他们熟悉使用这些设施。
三、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1.火灾疏散预案当发生火灾时,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并启动紧急疏散预案。
(2)如果火势过大无法控制,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发出紧急疏散通知。
(3)疏散通道的人员应按照事先规定的路径迅速撤离。
(4)患者应由医务人员优先疏散,同时确保患者离开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护理。
(5)医务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身体安全,并随时做好记录和沟通。
2.地震疏散预案当发生地震时,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地震发生后,所有人员应保持冷静,立即采取“掩护、躲避、求生”的基本原则。
(2)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避免在震中易倒物体下滞留。
(3)医务人员应尽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
(4)医务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应随时与地震管理指挥部沟通,及时报告疏散情况和患者的安全情况。
3.恐怖袭击疏散预案当发生恐怖袭击时,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发生恐怖袭击时,所有人员应迅速进行室内躲避,避免暴露在袭击的视线之下。
安全疏散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安全疏散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单位的安全疏散工作,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依法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所称安全疏散,是指在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紧急情况时,组织人员有序快速地撤离到安全地带,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第三条本规章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人员,包括员工、访客等。
第四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疏散工作。
第五条安全疏散工作是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安全疏散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第二章安全疏散组织第六条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疏散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安全部门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等。
第七条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疏散指挥中心,负责实时监控紧急情况,指挥疏散工作。
第八条安全疏散指挥中心应当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应急设备,并保持24小时值班。
第九条安全疏散指挥中心应当定期组织演练,提升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安全疏散准备第十条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疏散预案,包括疏散路线、安全地带设置、人员疏散程序等。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改完善。
第十二条每个员工应当熟悉疏散预案,知道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的位置。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
第四章安全疏散程序第十四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应当保持镇静,听从安全疏散指挥中心的指挥。
第十五条人员应当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不得擅自离开。
第十六条在疏散过程中,应当帮助弱势群体,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第五章安全疏散演练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第十八条安全疏散演练应当模拟真实情况,评估人员疏散效率和操作能力。
第十九条安全疏散演练应当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参与。
第六章安全疏散监督第二十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安全疏散工作进行检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三篇)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在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火灾事故,最大限度保护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火灾风险评估、灭火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消防培训和演练、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维护等。
以下是一份____字的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详细说明了各项具体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是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火灾安全,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快速疏散,最大程度减少火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条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适用于所有施工现场,包括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桥梁施工等。
所有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各项要求。
第三条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疏散规定必须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一致,不得违反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规定。
第二章火灾风险评估第四条所有施工现场必须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并及时更新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应包括火灾风险等级、可能导致火灾的因素、可能引起火灾的部位和设备等信息。
第五条火灾风险评估应由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周期不得超过一年。
第六条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和预警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火灾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第三章灭火设备的配置和维护第七条施工现场应根据实际火灾风险情况配置适当数量和类型的灭火设备。
第八条灭火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消防安全规定,且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要求。
第九条灭火设备的位置应明显标识并易于到达,不能被堵塞或遮挡。
第十条灭火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四章消防培训和演练第十一条所有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第十二条消防安全培训内容包括火灾预防知识、火灾应急逃生知识、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第十三条施工现场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检验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火灾应急逃生能力。
第五章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维护第十四条施工现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并保持畅通。
第十五条疏散通道应示意明显,灭火器材和应急照明设备应便于找到和使用。
校园应急疏散管理制度

校园应急疏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增强学校应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有效保障师生安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发生火灾、地震、爆炸、恐怖袭击、传染病疫情等紧急事件所需进行的人员疏散管理行为。
第三条学校应急疏散管理制度的编制、执行、监督和检查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具体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第四条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应急疏散工作,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确保应急疏散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五条教职员工和学生要认真学习应急疏散管理制度,熟悉校园内各类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按照规定要求做好疏散准备。
第六条在应急疏散过程中,不得有任何违反规定、冒险行为或者干扰疏散秩序的行为,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第二章应急疏散情况的分类和级别第七条学校的应急疏散情况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应急疏散、二级应急疏散和三级应急疏散。
(一)一级应急疏散:发生火灾、地震、爆炸等紧急事件,需要疏散人员时,按照事先设定的疏散路径有序地撤离。
(二)二级应急疏散:发生恐怖袭击、传染病疫情等紧急情况,可能影响到校园内所有人员的安全时,应密切关注信息更新,有序疏散。
(三)三级应急疏散:发生异常情况,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危及生命安全时,必须全面疏散至安全地点。
第八条各级别的应急疏散均需实现迅速、有序、井然的目标疏散,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第九条各级别的应急疏散均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疏散过程顺畅、无误。
第十条各级别的应急疏散均需根据领导指示、现场情况和安全原则及时做出决策,确保行动迅速、及时。
第三章应急疏散管理流程第十一条学校应急疏散管理流程包括预防准备、预案制定、组织实施、信息发布、疏散撤离、评估总结等环节。
第十二条学校应急疏散管理流程起始于预防准备,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包括建立各类疏散通道、配备疏散工具和设备、开展疏散演练等。
第十三条学校应急疏散管理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案制定,应急疏散预案要合理、完善,保障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增加一倍,
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
少一半。
39
5.木结构建筑的疏散宽度
木结构建筑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 间疏散门的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百人的最小疏 散净宽度不小于表2-6-7的规定计算确定。
40
6.其他民用建筑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 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 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 散出口或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26-8的要求计算确定。
41
42
(1)楼上楼下人数的计算
考虑到各层人流到达某一出口的时间差, 各层人数无需叠加。疏散宽度应按本层及以 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地下建 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 一层的人数计算。
43
(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场所走道出口的总宽度
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 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 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百人宽度指标=【100/(2×43)】
×0.55m ≈0.64m,取0.65m
28
解2.阶梯地面和楼梯:
百人宽度指标: =100/(2×37)×0.55=0.74取0.75m
是根据式(2-6-1)并考虑其影响因素后,通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百人宽度指标,
计算、调整得出的。Fra bibliotek29(三)疏散宽度
1.厂房的疏散宽度
6)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3.0m。
48
三、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是指建筑物内最远处到外 部出口或楼梯最大允许距离。主要包括两个 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 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为保证安全疏散,我国规范采用限制安全疏 散距离的办法来保证疏散行动时间。
49
11
3.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堵塞
(1)新疆克拉玛依大火 (2)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大火 (3)深圳东莞智力玩具厂大火 (4)吉林中百商厦大火
12
4.缺少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3
第二节 安全疏散的最小宽度和距离
安全疏散的最小宽度和最小疏散距离是 建筑物安全疏散的最基本保证措施,是对建 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人员 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
68
(一)疏散楼梯
1.平面布置时的要求
为了提高疏散楼梯的安全可靠程度,在 进行疏散楼梯的平面布臵时,应满足下列防
火要求。
69
(1)宜设置在标准层的两端
疏散楼梯宜设臵在标准层(或防火 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
定。
36
37
(2)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 人不小于0.6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 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38
(3)座位的排数和座位数
在布臵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 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 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
52
(一)库房的安全疏散距离
仓库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宜大于表 2-6-10的规定。
53
(二)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
54
1.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 符合表2-6-11的规定。
55
(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 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2-6-11的规定 增加5m。当建筑物内全部设臵自动喷水灭火
44
(3)办公建筑的门洞口宽度
办公建筑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 高度不应小于2.10m。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 该层及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 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 算确定。
45
当建筑物使用人数不多,其安全出口的 宽度经计算数值又很小时,为便于人员疏散, 首层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尚应满足以下关 于最小宽度的要求。
24
(一)影响安全出口宽度的主要因素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层数; (2)使用人数; (3)允许疏散时间; (4)疏散路线是平地还是阶梯等。
25
(二)百人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 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百人宽度指标= (N/At)b (2-6-1)
式中N-疏散人数(即100人);
14
一、人员密度计算
15
(一)办公建筑的人员密度
办公建筑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
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部分。办公室用房包
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是 指设计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等。
16
1.普通办公室 每人使用面积为4m2;设
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为6m2;研究工作室每人 使用面积为5m2。
58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通疏散 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1中 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 安全出口的距离。
59
(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
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 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 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 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 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 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臵自动喷水灭火
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
出口。其出口的位臵、数量和宽度,对于满 足人员安全疏散至关重要。
67
一、安全出口
建筑的使用性质、高度、区域的面积及 内部布臵、室内空间高度均对疏散出口的设 计有密切影响。 设计时应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区域内使 用人员的特性,合理确定相应的疏散设施,
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的条件。
46
(4)建筑内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
1)建筑内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不应 小于1.1m; 2)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 于0.9m;
3)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一侧设有栏
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
47
4)高层住宅建筑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 应小于1.20m。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疏散门的净 宽度不应小于1.4m;
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 室的建筑面积按1.O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 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 建筑面积按0.5人/m2计算。
20
(四)餐饮场所
餐馆、饮食店、食堂等餐饮场所由餐厅或饮食 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 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 (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 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的餐厨比宜为1:1。
3
(一)当前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问题
4
1.疏散楼梯不封闭、不防烟
5
2.疏散出口数量少,疏散宽度不够
6
7
消 防 队 员 只 能 凿 窗 排 烟 救 人
8
死亡人员集中的位置 造成人踩人的“S”形疏散通道
9
疏散通道安装玻璃幕墙对人员疏散产生了误导
10
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 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4人死亡,64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1245元,造成了恶 劣的社会影响。
前 言
为避免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因火 烧、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等造成 伤亡,同时尽快抢救、转移室内的物资和财 产,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也为消防人员借 助于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来进行灭火救 援等,建筑物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疏散。
2
第一节 建筑物设置安全疏散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火灾的统计分析,凡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大部分是因没有 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或管理不善,人员不能 及时疏散到安全避难区域造成的。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
的各自总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 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 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 度不应小于1.10m。
33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和首层楼梯间
的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
宽度应符合表2-6-4的要求。
34
3.体育馆的疏散宽度
2.会议室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
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m2,无会议桌的不应
小于0.80m2。
17
(二)商场的人员密度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 积乘以表2-6-1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
18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 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2-6-1中规定值
的30%确定。
19
(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63
(3)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 时,应按表2-6-12的规定减少2m。跃廊式住 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 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1.50倍水平投 影计算。
64
(四)木结构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
木结构民用建筑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 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3的 规定。
65
(1)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 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3规 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 全出口的距离。 (2)木结构工业建筑中的丁、戊类厂 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
别不应大于50m和60m。
66
第二节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
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
56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 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 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2-6-11的规定减少5m; 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 2-6-11的规定减少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