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介入治疗前后MSCT灌注成像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化疗早期疗效的观察与评估

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化疗早期疗效的观察与评估

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化疗早期疗效的观察与评估谢海涛;黎庶;初金刚;李雪;王强;郭恩中;李智勇;徐克【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2(023)010【摘要】目的:探索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初治肺癌常规化疗患者25例.化疗前1周内CT检查与化疗后90~10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RECIST标准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21d行两次CT灌注扫描,比较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中缓解组15例,非缓解组10例.在25例患者中,化疗前与化疗后早期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早期CT各灌注参数在两组中均有变化.缓解组血容量(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1.0±20.4) mL/1 000 mL和(49.8±31.4) mL/1 000 mL,t值2.558,P值0.023;Patlak血容量(P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3.1±34.1) mL/1 000 mL和(45.2±19.0) mL/1 000 mL,t值3.325;P值0.005,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可见两种参数呈下降趋势.未缓解组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50.4±61.0) mL/1 000 mL和(120.5±15.7) mL/1 000 mL,t值-3.062,P值0.016;PBV参数值治疗前后分别为(38,0±9.3) mL/1 000 mL和(62.0±38.3) mL/1000mL;t值-2.471;P值0.036,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呈上升趋势.进行分组对照BV和PBV缓解率的X2检验后验证BV升高组和降低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V升高组与下降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V降低组缓解率高于PBV升高组.结论:化疗后早期病变大小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CT灌注参数在化疗后早期的变化,对肺癌化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总页数】4页(P699-702)【作者】谢海涛;黎庶;初金刚;李雪;王强;郭恩中;李智勇;徐克【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730.53;R814.42【相关文献】1.ADC直方图评估肺癌化疗早期疗效的应用初探 [J], 蒋洁智;李鹍;封俊;董兴祥;张莹;朱婵;丁莹莹2.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J], 潘大海;梁健;梁爽;杨洪艳3.CT灌注参数与肺癌放疗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观察 [J], 张海平4.宫颈癌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疗敏感性的评估分析 [J], 黎钧;邓宏亮;张凯;金汉葵;童三龙;雷鸣峰;袁永群5.宫颈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J], 李雪梅; 迟达; 佟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肺癌患者接收放疗前、以及接受放疗后行螺旋CT灌注成像,对患者的病灶灌注值、血容量、最高增强值、以及达峰值时间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

结果接受放疗治疗后,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值为(15.29±3.56)ml?100g-1?min-1、血容量为(5.03±1.21)ml/100g、最高增强值为(8.35±1.79)HU,明显低于放疗前;达峰值时间为(25.36±3.17)s,明显高于放疗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对肺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肿瘤血流灌注变化情况进行反应,可用语疗效评估。

【关键词】螺旋CT 灌注成像肺癌放疗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28-01为进一步研究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本文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放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综合比对,取得了确切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上患者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癌。

男性患者共计21例,女性患者共计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8.3±2.6)岁,肺部肿瘤平均直径为(6.2±1.7)cm。

患者均接受放疗治疗。

放疗方案为:2Gy/次,5次/周,共持续放疗6周。

1.2 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

初步行常规平扫。

MSCT灌注成像在肺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MSCT灌注成像在肺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8 4 3n l i /( mi n×1 0 0 g )we r e s e t a s a d i a g n o s t i c t h r e s h o l d. s p e c i i f c i t y i n c r e s s e s a n d r e a c h 9 3 7 5 %
【 K e y w o r d s 】 l u n g c a n c e r ; s q u a n l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n l a ; t o l n o g r a p h y X—r a y c o mp u t e d ; M S C T; p e r f u s i o n i m a g i n g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e t i v e : A n a l y z e dMS C T p e r f u s i o ni ma g i n g a n d s t u d yt h e d i a g n o s i s v a l u e o f MS C T p e r f u s i o nf 0 r l u n g
Mo d e r n O n e o l o g y 2 0 1 4 , 2 2 ( 0 2 ) : 0 3 1 4— 0 3 1 7
【 摘要】 目的 : 通过 肺癌 MS C T灌注成像及 相关灌注参数分析 , 研究 MS C T灌注成像在肺 鳞癌诊断中的应用 价值。方法 : 对3 2例肺癌患者 , 先行常规 c T 扫描, 确定肿瘤的中心层面 , 然后采用 电影技术对肿瘤 中心层面 进行连续扫描 , 以获得该层 面内组织 的时间 一 密 度曲 线, 计算 出血流量 ( B F ) 、 血容量 ( B V) 、 平 均通过 时间 ( M q T) 、 表 面渗透性 ( P S ) , 以此评 价 肿 瘤 灌 注 情 况 , 并 与 病 理 分 型 进 行 对 比分 析 。结果 : 分别 以 B F≤ 3 7 5 1 m l / ( 1 n i n ×1 0 0 g ) 、 B V ≤7 5 9 m l / 1 0 0 g 、 P S ≤8 4 3 n l i / ( m i n ×1 0 0 g ) 为 肺鳞癌的诊 断阕值 , 则 其灵敏度 分别 为6 9 2 3 %、 6 9 2 3 %、 7 6 9 2 %, 特 异度 分别 为 7 3 6 8 %、 7 8 9 4 %、 8 4 2 1 %。 结论 : 当B F≤3 7 5 1 M/ ( 1 n i n× 1 0 0 g ) 、 B V ≤7 5 9 m l / 1 0 0 g 且P S ≤8 4 3 l l  ̄( 1 n i n ×l o 0 g ) 综台 判 苛 寸, 肺鳞癌的诊断特异度明显提高达 9 3 7 5 %。 【 关键词】 肺癌 ; 鳞癌 ; 体层摄影 ; MS C T ; 灌注成像 【 中国分类号】 1 1 7 3 0 4 4 ; 1 1 7 3 4 2 【 文献标识码】 A DO I :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6 7 2 — 4 9 9 2 2 0 1 4 0 2 2 0 【 文章编号】 1 6 7 2 — 4 9 9 2一( 2 0 1 4 ) 0 2— 0 3 l 4— 0 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

【 关键 词】 多 层螺 旋CT ; 灌 注成像 ; 肺癌介 入治疗
【 中 图 分 类 号】R 7 3 4 . 2
肺 癌 是 肿 瘤 中最 常见 的一 种 , 而 影 像 学 检 查 是 诊 断 肺 癌 的 主
1 . 5数 据 统计 和 分析
要方式。 随着 多层 螺 旋 CT 的普及 及其 后 处 理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进 步 , 在 对 肺 癌 的 诊 断 及 治 疗 效 果 评 价 显 示 出了优 越 的临 床 应 用 价 值 ,
延 迟5 ~ 7 s 开始扫描。
1 . 3 图像 及 数 据 处 理
肺 癌 肿 瘤 主要 由支 气管 动 脉供 血 , 肺 动 脉仅 参 与 肿 瘤 体 周 边 的供 血 , 而 支 气管 和 肺 动 脉 构 成 了肺 癌肿 瘤 的宿 主 血管 , 宿 主 血 管 的多 少, 微 血 管在 肿 瘤 体 内部 的分 布及 肿 瘤 的大 小 、 位 置 等 对 各 项 现 给 统 计 学 处 理 带 来 困难 , 因此 对 治疗 效 果 的判 定 评 价 还 需 逐 例 比较 分 析 , 其 次 再 研 究 个 参 数 的共 同变 化 趋 势 。 本 组 通 过 对 中 晚期 肺 癌 介入 治疗 疗 效 的研 究 , 我 们 可根 据 介 入治疗 前后肿瘤的灌注参 数变 化来判断, 多层螺旋 C T 灌 注 成 像 疗 前 后 行 CT 灌 注 成 像 根 据 灌 注 参 数 变 化 可早 期 判 断 和 预 测 治 疗
及 时准 确 的 评 价 , 确定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案 , 是 一项 重 要 的 工作 。
因 此 大 多 数 患 者只能 进 行 昂贵 的 放 疗、 化 疗 及 其 患 者 仰 卧, 检 查 前 需 嘱 咐患 者在 较 长 时 间 内保 持 平 静 呼 吸, 之 治疗 的最 佳 时 机 。

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肺癌放射治疗患者2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CT灌注扫描,对比治疗前后灌注参数与瘤体形态变化情况。

结果21例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15例患者BF(血流量)降低,6例患者BF升高。

其中,BF降低患者治疗前后的BV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肿瘤变小13例,无变化2例;而BF升高患者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变小2例,无变化4例。

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有效反映出肺癌患者的供血状况及早期预测治疗效果,有利于化疗方案的优化。

标签:CT灌注成像;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肺癌属于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中,主要通过破坏并抑制肿瘤血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对肿瘤血管抑制效果的评价,能够更好的判断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肺癌放射治疗患者。

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在48~83岁,平均年龄(63.5±3.28)岁;小细胞肺癌4例,腺癌13例,鳞癌4例。

1.2 方法利用GE64排螺旋CT机,于患者放射治疗前与放射治疗后1周,在其肺部进行CT灌注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要确定肿瘤灌注的扫描层面,并经肘静脉利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L的注射,流速控制在3.5 mL/s范围内,在延缓10s进行灌注扫描。

其中,图像层厚与间隔设置为5 mm,1.25 mm 薄层重建。

在患者放射治疗之后,进行再次CT灌注扫描时,要结合治疗前所选定的层面,进行适当调整,并将扫描图像传送到GE专用工作站,通过CTPerfusion 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

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于肺癌疗效及预后的评价价值分析

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于肺癌疗效及预后的评价价值分析

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于肺癌疗效及预后的评价价值分析王哲【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1【摘要】目的分析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于肺癌疗效以及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和放疗组,各53例,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每21日注射一次,联合长春瑞滨用量为25 mg/m2,在第1日和第8日给药,以21 d为一个周期.放疗每周进行连续5d的放疗方案,每次放疗计量为2 Gv,总共放疗6周.对CT灌注指数在化疗、放疗患者效果评估的应用情况及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化疗组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分别为[(64.19±32.95)mL/(min·100 g)vs(66.54±33.26) mL/(min· 100 g)]、[(5.22±2.13) min/100 g vs(5.36±1.92) mL/100 g]、[(14.34±8.72)min/100 g vs(14.67±5.43)min/100 g](P>0.05);放疗组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分别为[(51.09±29.64)mL/(min·100g)vs(65.83±32.78) mL/(min· 100 g)]、[(3.83±2.15) min/100 g vs(5.26±1.17) mL/100 g]、[(8.16±5.37)min/100 g vs(15.14±5.65)min/100 g](P<0.05);68例肺癌患者中有47例患者的表面通透性降低,21例表面通透性升高,表面通透性降低患者的生存期高于表面通透性升高[(16.27±5.42)个月vs(8.95±3.86)个月](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对肺癌放疗疗效以及预后作出评估,而对化疗疗效评估无效.【总页数】3页(P2088-2090)【作者】王哲【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二医院磁共振室,河北保定071051;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R734【相关文献】1.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化疗早期疗效的观察与评估 [J], 谢海涛;黎庶;初金刚;李雪;王强;郭恩中;李智勇;徐克2.周围型肺癌CT灌注参数与PET的SUV值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赵振军;梁长虹;张金娥;刘艳辉;罗耀武;何晖;唐继鸣;茹光腾3.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对肝癌结节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熊家兵4.CT灌注参数与肺癌放疗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观察 [J], 张海平5.64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参数对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J], 杨柳;鲜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37例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插管做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并灌注化疗药物,同期选择35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

比较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组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

结果: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PT、APTT、TT、FIB、D-D、PAI-Ⅰ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C、FPS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介入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或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PLT、PCT、MPV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介入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W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根据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可准确评估肺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疗效。

近些年随着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1-2]。

恶性肿瘤组织可严重破坏凝血和抗凝血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使得机体内凝血生理功能出现明显异常,还可对肿瘤患者预后情况造成严重影响,但介入治疗影响患者凝血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少[3-5]。

因此本研究拟观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7例肺癌患者均为本院介入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住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经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

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2.8±6.7)岁;中央型肺癌25例,周围型肺癌12例;鳞癌17例,腺癌1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

同期选择35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1.2±7.8)岁,已除外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组织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者。

CT灌注成像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CT灌注成像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量( b l o o d l f o w, B F ) : 指单 位 时 间 内流 经 定 量 组 织 的
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1 ] , 肺 癌 的 鉴 别 诊 断及 其 疗 效
评价 仍然 是 当前胸 部影 像学研 究 的热点 和难 点 。C T
血容 量 ,反 映组织 器 官 内的血 流速 度 ,单 位为 mL / ( m i n・ 1 0 0 g ) ;③ 对 比 剂 的 平 均 通 过 时 间 me a n
效 评 价 等 方 面 显 示 出独 特 的 优 势 。 近 年 来 , 随 着 医学 影 像 设 备 及 扫 描 技 术 的进 展 , 医学 影 像 正 在 由传 统 的 以病 理
解 剖 为 基 础 的 形 态 学 向着 形 态 学 与 反 映 分 子 水 平 的 功 能 影 像 相 结 合 的方 向发 展 。 就C T灌 注 成 像 原 理 及 其 在 肺 癌 鉴 别诊 断 . 以及 与 肿 瘤 标 记 物 表达 间 的 相 关 性 和 疗 效 评 估 方 面 的 价 值 予 以综 述 。
f u n c t i o n a l i ma g i n g t o o l w h i c h c a n n o n — i n v a s i v e l y e v a l u a t e b l o o d p e r f u s i o n i n v i v o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a n k s t o t h e a d v a n c e s o f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e q u i p me n t a n d s c a n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i s b e i n g s h i f t e d f r o m t h e p a t h o l o g y a n d a n a t o my - b a s e d mo r p h o l o g i c l a s t u d y t o wa r d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mo r p h o l o g i c l a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s t u d y i n mo l e c u l a r l e v e 1 . I n t h i s p a p e r ,we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P C T ,i t s v a l u e s i n d i a g n o s e o f l u n g c a n c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o b i o ma r k e r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n g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杂志 2 1 年第 2 卷第 3 00 o 期
J e m g g o. o3 00 M dIai V1 0N . 2 1 n 2
肺 癌介 入 治疗 前后 M C S T灌 注成像 参数 变 化 的 临床 意 义
殷好 治 , 梁付 奎 , 永刚 , 明标 , 万军 , 晓琴 , 刘 刘 周 傅 伦俊 杰
l fw ( F , l dvl e( V , entnit e( T ) adv cl e a bi r c r r ut P ) P fs npr t s o B ) b o u o o m B ) m a as m M r , a u r me iys f e e po c (S . eui a me r r ti n s a p a l ua a a d t o a e
介入 治疗 3个月后 行常规 c' I 检查观察肿瘤形态变化 。结果 :4例肺癌介入 治疗后 , 2 肿瘤 B 、 V降低 , T 显著升 高 ,S FB Mr P 变化不 明显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0 0 )3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组织 出现不 同程 度缩 小 ; P .5 , 5例肺癌 B 、V、 t P F B m I S均 ’ 、 无 明显变化 (P>0 o )3 .5 , 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显示 不同程度增大或无明显变化。结论 : 肺癌介入治疗前后  ̄ C 灌注成 L r q 像灌 注参数变化在肿瘤疗效预测方面有很大的临床 意义 。
( 山东省 昌乐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昌乐 220 ) 64o
【 要】 目的: 摘 探讨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前后 M C 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ST 选择 2 例中晚期肺癌 9
患者, 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 4 周行 M C 灌注成像 , 电影技术对瘤体 中心层面进行动态灌注 扫描 , ST 采用 计算瘤体 的血流量 (F 、 B )血容量 (Y 、 B )平均通过时 间(T )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 (s , M r、 p )测量并 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各 项灌 注参数 的变化 , 并在
a h r p lt e a y
YNH o l IN uli I oggn / a- ̄,L GF - ,LUYn-ag,LUMi -i ,Z O a -n,F i -i,L N J 洳 z A m I n b o H UWn u g a j UXa q o n U 册
Dp , e, aioy hnl Pol’ o il hn og220 ,尸. C i ea m n o dd g ,C ag e e H s t ,Sadn 640 t lfR e p pa R. h a n
a d a e tr e t n l e a y 8 st v lae tete p ui f c c . e o s MS T p r so c n e ep r r d i 1 t p t n n f r nev ni a r p 0a e a t r e t ef a y M t d : C ef in s a sw r ef me t i y a e t t i o t h o u h ha c i h u o n lr i s w t d a c d l n a c rb fr n f r e k fte itre t n l e p .C nrs d u e h n  ̄ d c C 8 r r d i a v e u gc n e eoe a d a e 4 w e s o h e v nl a r y o t t h n t n o h t a a me i m- n e a l T w sp f me e o
【 关键词】 肺癌; 体层摄影术, 线计算机 ; x 灌注成像; 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 号: 742 R 1.2 R 3 . ; 84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0 12 1 )3 3 6 0 10 —9 1(000 —03 — 4
Cii l i icneo prme r hl  ̄ o MS Tp r s n. ai i a etwt ln ne bfr n t i evn o- l c g f a c f aa t a g f C ef i 珊 g np tns ilu gc cr eoeada e n ret n n a sn i ec l uo 1 I i l a fr t i
i h asai tb e p s n i t e tro h a e ,a a ee n lz d b s o w t tt a l o io e c ne t ec c r n d te d t w r a aye y u ig c mmeca ot ae t ac lt su lo c i t nh f n h a , n ri s f r c uaet s eb o d l w o l i
b fr n f r n ev n o a tea yw r o a e T e n a e T s a s e ep r r d a e nh se s ec n e e e a d at t re t n rp e ec mp r d. h nt h n d C n r e ome f r3mo tst a ss h g si o ei i lh me c c w f t o h t a n t mo s e Re u t : f r itr e t n lt e y 4 p t ns s o e in c n e u t n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d B u m i . s l A t n ev ni a h mp ,2 ai t h w d s i a trd c o n B V,b t ice s n 1 T,I z s e o e gf i i n u n ra e i WI 1 0
【bt c O j teT v ta ep a er h g STprsn mg g n aemw d n dl g ac er A s at bei :onei tt r t a e o M C f i ai tn i av c n nebfe r 】 cv i sgeh a m e c n s f euo i n i pi h t a e u c r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