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

肺癌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
肺癌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

肺癌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

*导读:肺癌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患者供应肿瘤血液的血管,向肿瘤内注射化疗……

肺癌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患者供应肿瘤血液的血管,向肿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或将供应血液的血管堵塞。此手术方式的虽然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但术并发症也不少,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穿刺部位血肿

穿刺部位血肿是肺癌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多与术后加压不当,患者肢体早期过早活动,凝血功能差等有关。

*2、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介入治疗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注意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询问患者的麻木等情况,一旦怀疑有血栓形成则予以抗栓子治疗。

*3、脊髓损伤

这是肺癌介入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原因是绝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有脊髓毒性临床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

损伤症状。损伤平面以下躯体感觉、运动功能降低或缺失以及尿潴留等。

*4、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上消化道出血均是属于消化系统的并发症。这与化疗药物本身存在着毒性作用,且加上患者的耐受情况不一等情况,是介入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5、发热

多数为吸收热,主要原因是由于化疗药物或栓塞剂等注入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坏死,机体吸收坏死组织所致,发热的体温多在38℃左右,对于一般的患者可予以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镇痛药。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 (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 (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 (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 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I导联S深、山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3.脑血管血栓塞形成的表现 脑血栓血栓塞形成的表现轻度时可出现不断地打哈欠,酸塞到比较大的血管时出现功能障碍、意识障碍。4.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血流变慢甚至无血流或无复流。

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癌到了晚期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一般对身体的伤害都非常的大,而且此类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之一,肺癌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肺癌并发症的出现无疑给后期的治疗增加了难度,甚至部分患者会死于并发症。因此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常见的肺癌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虽然股动脉穿刺技术较为安全,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方法,可对局部血管特别是动脉造成损伤。预防及护理:①术前向患者宣教,训练床上排尿。②术后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1cm处止血20min。③加压包扎,并以1.0kg沙袋压迫止血6h。④术后必须卧床24h,术侧肢体制动,向患者解释伸直的重要性。 2 动脉栓塞操作时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栓塞,穿刺口包扎过紧,血液淤滞,促进动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①术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内皮。②术后1h,每隔0.5h拿起沙袋5min。③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每15~30min双手同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观察搏动情况。④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⑤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下肢麻木、疼痛。 3 脊髓损伤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化疗药物损伤脊髓或者脊髓根动脉水肿,造成脊髓缺血所致,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预防及护理:①抗癌药物充分稀释后缓慢注入。②嘱患者15~30min主动运动健侧下肢或针刺皮肤上下平面有无感觉异常。③观察患者有无尿潴留。④备好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氟美松等。 4 褥疮术后平卧24h,受压部位毛细血管微循环受阻,产生局部缺血,若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褥疮。预防及护理:①术前给患者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②将手平伸于受压部位,用手掌环形按摩皮肤1次/h。③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折,睡海绵床垫。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拭汗液。 5 术后感染由于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患者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且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化疗后易发生感染。预防及护理:①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少于500/m 3 。②一切治疗护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加强无菌观念。③做好口腔护理,饭后漱口,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④限制陪床探视人员。⑤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6 发热及胃肠道反应发热是由于癌细胞坏死后的吸收热,一般体温波动在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0- 5404(2012)09-0893-03A [通信作者]刘毅,E-mail :alydsj@163.com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pneumonectomy for lung cancer :an analysis of 155cases Zhang Jing ,Wang Yunxi ,Chu Xiangyang ,Xue Zhiqiang ,Liu Yi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neumonectomy due to lung cancer ,and investigate how to prevent and manage them.Methods A total of 155patients of lung cancer undergoing pneumonectomy in our department during the time period of January 2009to October 2011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ir clinical data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age ,preoperative medical history ,lung function ,postoperative intub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Result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1cases ,accounting for 32.90%.These were arrhythmia in 31cases ,lung infection in 13cases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1case ,pulmonary embolism in 3cases ,bronchopleural fistula in 2cases ,and postoperative intrathoracic active bleeding in 1case.Five patients died in peri-operative time ,and the surgical mortality was 3.22%.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probably pulmonary embolism for 3cases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following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the other 2cases.Conclusion Pneumonec-tomy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is a high-risk surgical procedure ,and postoperativ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clude arrhythmia ,lung infectio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bronchopleural fistula.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strictly defined for the patients who are about to take pneumonectomy.Before operation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examinations are necessary.After operatio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inten-sive care should be enhanced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zards following pneumonectomy by means of timely and correct treatment. [Key words ]lung cancer ;pneumonectom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Yi ,E-mail :alydsj@163.com 全肺切除术是肺癌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术式,虽然 随着胸外科手术技术、 麻醉技术和术后监护技术的提高,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但术 后并发症仍高达11% 49%,死亡率2.9% 12%[1]。 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行肺癌全肺切除155例,约占同期肺癌手术治疗的8.47%(155/1831),其中右全肺切除45例(29.03%),左全肺切除110例(70.97%)。现将155例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为临床医师预防及处理全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提供参考。3 98第34卷第9期 2012年5月15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 Third Mil Med Univ Vol.34,No.9May 152012

介入并发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一、造影剂肾病【应急预案】 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能主动配合护理治疗。 2、向患者详细讲解水化疗法的作用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合作,避免部 分患者因惧怕术中卧床排尿而不愿多饮水。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心功能调整用药量及用药速度。 3、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因此护士应关注在介 入手术中造影剂的用量 4、术后要鼓励并督促患者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造影剂的排 出,每次饮水量以不出现腹胀为宜,24小时饮水量大于1500ml。 5、要准确记录24h尿量,术后4h尿量一般应保持在500-1000ml。护 士要观察尿量、尿色和患者排尿时的反应,发现尿滁留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导尿,对尿量不足者通知医生予以相应的处理。 6、一但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障碍,经扩容、利尿等仍无效者,应 紧急透析治疗并按急性肾衰处理。 7、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按时抽血查肾功能和离 子情况,加强病房巡视,对术后患者做到勤问、勤观察,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早痊愈,早出院。 【处理流程】

二、假性动脉瘤 【应急预案】 1、做好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紧张 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增强患者依从性。 2、患者进入病房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并详细了解患者植入的支 架数、书中抗凝药物的用量等,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一般每三十分钟观察一次。 3、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 形成,一旦发现,应立即按压穿刺点上方,并通知医生,重新加压包扎。 4、加压包扎解除后,观察局部有无肿块及搏动感,听诊有无血管杂 音,如确定为假性动脉瘤,小的(直径2.5cm以下)假性动脉瘤可局部包扎止血,减少活动,一周内可消失,大的假性动脉瘤可请外科执行手术矫正。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 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 (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 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Ⅰ导联S深、Ⅲ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 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之迷走神经反射 自1977 年, Gruentzig 首次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以来,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 在全球得到推广, 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PCI 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个病例。22加床,可能大家都还有印象。病人在1月30日行冠脉造影检查,之前曾于1月18日在右冠置入支架治疗,本次在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置入两枚支架,术程顺利。10:37安返病房,回来时的血压为90/60mmhg,心率:64 遵医嘱右上肢制动6-8小时,右下肢制动10-12小时, 11点时,病人自觉明显燥热,大汗,伴心悸,查体:BP85/55,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齐,。急查心电图,与既往无明显变化,考虑为血管迷走反射,立即予阿托品0.5mg静推,多巴胺泵入治疗,并予心电监测,患者症状较前好转。 当时我看到了病人的症状以及医生所给予的抢救措施,当时我就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感到很好奇。我有几个疑问点,也就是今天小讲课的内容提要,1、什么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它的发生机制临川表现2、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有哪些3、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如何与心包填塞引起的低血压症状相鉴别4、治疗和护理那么我们来逐一讲解。 1、什么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它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是什么 血管迷走反射 血管迷走反射又称Benzald Jar i sh反射, PC I术后发生率为3 % ~ 5 %, 多发生在PCI术后4~ 6 h拔除动脉鞘管过程后压迫股动脉时,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冷汗等, 发生机制心血管病介入性检查治疗引起的反射性低血压、心率减慢状态是一种发生迅速、后果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认为是血管迷走性抑制晕厥, 即所谓临床上常称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主要发生机理是各种刺激因素(如外伤、疼痛、恐惧) 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 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最快甚至可在1 min 内发生。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2 原因分析 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及血管内皮系统, 各种原因诱发迷走神经兴奋均可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扩张, 血液滞留在血管腔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组织灌注不足。迷走神经兴奋又可抑制心率,使心率减慢, 心输出量减少,造成短暂的心、脑缺血而引起晕厥等症状。心脏介入术后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2. 1 病人的原因 一、病人过度紧张, 有恐惧感, 有些病人害怕看见出血。这些病人在拔除鞘管时,由于鞘管刺激血管内皮系统,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二、病人对疼痛耐受性差, 稍加压力便难以耐受。鞘管拔除后压迫止血时极易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三、有些病人术前禁食时间长, 血容量相对不足, 拔管瞬间心率骤降,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 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四、病人长时间憋尿。由于术后躯体处于制动状态, 一些病人因排尿姿势的改变而产生不适,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致使膀胱处于高度充盈状态, 易造成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2. 2 医护人员的原因

原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出血﹑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气胸的判断﹑预防及相应处理。 2 熟悉:预防气道内灼伤﹑气道壁穿孔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3了解:少见并发症的种类。 目前所开展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及冷冻治疗。其中高频电、氩气刀和激光发挥治疗作用都是以电、氩气及激光所导致的即刻的组织破坏为基础,由此导致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综合论述。而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和冷冻治疗,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各有其特点,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1.1出血 导致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变组织血供丰富,如恶性肿瘤、新生的肉芽组织、及存在血管变异时。(2)对于血供丰富的病变,清理表面坏死组织时,其深部没有完全坏死的组织钳夹后容易出血。(3)支气管壁穿透导致伴行的肺动脉或肺静脉损伤出血,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在进行此类介入治疗前,应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查,详细评估基础疾病,行胸部增强CT、必要时进行气道三维成像,了解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以及病灶部位的血供情况、管腔的走向,并结合镜下表现评估出血的风险。另外,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出血,具体方法有:(1)应在组织充分坏死后,再进行钳夹、清理,清理时不宜过深,损伤到深部组织。(2)当治疗达到病变基底部时,应慎重,不要损伤气道壁,甚至破坏支气管伴行的血管,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3)对于远端管腔走向不明的病变,应慎之又慎,避免穿透气道壁导致出血。

肺癌术后哪些并发症较为可怕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我国作为肺癌高发国家,每年都会新增数万名病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通过对癌灶的直接切除,可快速控制病情,帮助病人实现临床康复。然而,临床上一些病人在术后,却因为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失去了生命。那么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呢? 众所周知,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病人的首选,然而实践证明,手术并不是百利无害,手术切除癌灶治疗也存有一定的弊端,一是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癌细,术后残留的癌细胞有很大的复发几率;二是手术会造成病人元气大伤,形成多种术后并发症。因此,在寻求手术治疗时,人们一定要辩证的看待,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而肺癌手术后常易发生的并发症,其形成与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和手术范围、方式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并发症一、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因手术后伤口疼痛,患者不能做有效咳嗽,痰液留积造成气道阻塞、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 预防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和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并发症二、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其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紧急救治,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 此时除选择中医治疗外,及时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近年来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已大为减少。 并发症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 手术者注意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临床实践证明,术后选择中医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还能修复受损机体,消除残留癌细胞,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其中由袁希福老中医创立的“三联平衡疗法”,更是赢得了诸多病人的青睐与认可。 中医药三联平衡疗法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 肺癌术后哪些并发症较为可怕?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希望对肺癌病人有所帮助。癌症病人们需要明白,手术虽然能够快速控制病情,实现临床康复,但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与并发症,并不意味着手术成功等于万事大吉,病人术后及时巩固至关重要。

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的出现

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的出现 *导读:肺癌的治疗我们往往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并不是手术完成后就完事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肺癌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 肺癌的治疗我们往往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并不是手术完成后就完事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肺癌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肺癌术后并发症对于我们的危害同样巨大。那么,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呢? *肺癌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 一、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其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紧急救治,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此时除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外,及时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 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近年来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已大为减少。 二、呼吸道并发症:肺癌术后并发症中发生比较多的有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因手术后伤口疼痛,患者不能做有效咳嗽,痰液留积造成气道阻塞、肺不张、呼吸功能不

全。 预防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和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对于老年病员,手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手术者注意操作轻柔。 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温馨提示:上文中为大家介绍的肺癌术后的并发症,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这些并发症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肺癌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要做到位。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定要及时的和医生进行沟通。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肺癌术后并发症处理

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肺癌术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真的让人很无语,但是又无可奈何,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肺癌手术后常易发生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形成与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和手术范围、方式有密切关系。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如下: 1、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这一类的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要紧急救治,而且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此时除了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外,还要及时的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 2、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原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比较高。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主要是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与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对于老年病员,手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手术者要注意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行有效的处理将给患者术后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有些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肺癌患者手术时的并发症有以下七方面。 1、胸膜感染: 多数是因手术时胸腔内受到污染所致,也与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有关。对于胸膜感染的处理有时是相当的困难。 2、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原因多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 多见于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且患者术前的肺功能又有明显损害。该并发症的治疗较困难,死亡率较高。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其发生的诱因多为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等。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应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在手术时应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整理自丁香园站友@sbrdfedx,@jiayoubb,@jhong,@sidinywl 的讨论,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肺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估及并发症

四、RFA治疗肺癌的评价 1. CT:一般认为近期3个月后复查强化CT在治疗部位出现残留强化灶,低密度周围环绕不规则强化环,则认为治疗不满意,远期(3~6个月)复查,肿瘤坏死区明显缩小,其周边环绕清晰锐利的强化环,表明肿瘤无明显重新生长,则认为RFA治疗得当。CT图像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学变化,RFA治疗后早期肺部肿瘤并不能显着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因此不能仅凭形态学变化判定RFA疗效。 CT即时改变:治疗后即时改变表现为CT值减低,病灶增大,原因在于癌肿组织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使原来较均匀的高密度病灶出现蜂窝状低密度影,周边还同时出现磨砂玻璃样反应带,这是由于加热后正常组织的渗出所致。 CT的近期改变:RFA后1~3个月内病灶增大,3个月后病灶逐渐缩小,呈低密度改变。如治疗病灶没有明显缩小,增强CT扫描后CT值没有变化也提示治疗有效。如果增强CT扫描CT值增强15 HU,说明局部有残留,需要进行第二次RFA。RFA后约24%~31%的病例可以出现空洞样改变。建议评估疗效以RFA治疗后1个月的肿瘤大小为基线进行评估。 2. FDG-PET和PET-CT:RFA治疗后肿瘤的形态学变化往往迟于代谢变化,因此FDG-PET比增强CT扫描判定疗效更为准确。通过比较RFA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代谢情况的变化,可以准确判断RFA近期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的放疗或再次RFA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治疗靶区。 建议使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价疗效(表1):在3个月后的疗效评价中以CT最方便实用;1个月内CT评价存在缺陷,因该时期内坏死灶周围反应性充血、纤维组织增生一般还未消失,CT依据病灶的大小及密度的变化难以与残留或复发肿瘤作鉴别,此时宜采用MRI或PET评价。 3. 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肺癌最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其表达水平对肺癌的诊断、监测、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RFA治疗后肿瘤标记物水平多有明显下降,如随访过程中肿瘤标记物再次升高,应高度警惕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如确定为肿瘤局部复发,可再次行RFA治疗。 4. 免疫功能:通过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指标,监测患者在RFA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5. 病理:对RFA治疗后的病灶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学结果,通过肿瘤组织的凋亡和坏

肺癌手术后多长时间能恢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逐渐的增加,对于人群的健康及生命威胁是较大的,其中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恶性肿瘤的首位,女性则位居第二。手术是治疗肺癌很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它属于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仅切除了病灶部位,还常常给机体带来一定的损伤。因此术后的康复问题就成为患者以及家属关心的问题。那么肺癌手术后多长时间能恢复?跟随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肺癌手术治疗多久能恢复 临床上之所以会有很多的肺癌患者一经确诊就选择尽快做手术,就是因为它能够直接的切除病灶,在短期内达到杀死大量癌细胞的效果。但是手术也会对机体造成损伤,手术伤口所常常带来疼痛感,都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肺癌手术后都需要一个较长的休养过程,而具体需要多久,也是因人而异。毕竟每位患者的病灶大小、部位、浸润程度、手术难度、以及手术操作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患者较快,有的患者较慢,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一般情况下,尝尝需要数十天到数月之间。患者恢复的过程中,免疫力低下,护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病情的反复,因此加快患者术后的回复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才能加快恢复 由于手术并不能将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彻底清除,而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一抓住机会就会重新聚集,继续残害患者的集体,甚至引起复发和转移。因此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要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巩固治疗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才有希望能够促进机体的康复。临床上有很多的患者会在术后配合中医药的治疗,就是因为它既能进一步的清除体内残存的癌细胞,又能修复受损机体,促进手术伤口的愈合,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几率,达到更好的长期效果。 哪里中药效果好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全国各地分布着很多的中医,想要找到效果较好的中药,还是应该找到专业人士,在其指导下用药,才有较大的希望。郑州有一位叫袁希福的老中医,家学渊源,临床经验丰富,接诊过数以万计的肺癌患者,其中有不少都是术后想要巩固治疗的。经过他的治疗,大多数的手术患者恢复进程明显加快,机体康复的情况比较理想,还有效的预防了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从而实现了比较理想的康复效果。正是因为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就,先后被授予“传统医学杰出成就奖”、“中国十大当代名医”等多项荣誉称号,深受医疗界的认可和癌症患者们的信赖。 现分享服用袁希福教授配制的中药后病情好转的患者真实文字记录 【案例1】基本情况:马安平(化名),男,50岁,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河南省南阳市人 求医经历:2014年4月底,年仅47岁的马安平因胸口、右后背疼痛就医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由于术中发现广泛转移,因而仅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即缝合。手术失败后的马安平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化疗,但2个疗程的化疗后,马安平就出现严重并发症,医生不得不停止化疗,告知家属:“病人生存期只有3个月!恐怕连今年中秋节的月饼都吃不上了!”得知马安平情况后,村中一个媳妇告诉他们,自己母亲患病后做化疗,一年多就去世了,但得肺癌的亲戚吃中药,现在6年过去了还活得好好的,这让绝望的马安平及其家人看到希望。 治疗方案:2014年7月24日,马安平及其妻子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详细了解情况后,袁希福院长一边开具药方,一边对压力过大

肺癌术后会有哪些后遗症

众所周知,在肿瘤治疗方面,有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这一定律。临床上,由于肺癌有恶性高、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多数病人确诊后的第一时间多会选择手术治疗,以便通过对癌灶的直接切除,快速实现临床康复。手术毕竟是一次创伤性治疗,所以很多病人及家属比较关心,肺癌术后会出现哪些后遗症? 临床上,肺癌早期常会出现发热、消瘦、贫血、恶病质全身症状;及局部出现的痰中带血或咯血、咳嗽、胸痛、胸闷、气急、声音嘶哑等症状。为了能够早日消除痛苦,实现临床康复,可以对病灶快速切除的手术,则成为人们治疗的首选。 肺癌术后易出现的后遗症: 后遗症一:胸膜感染。多数是因手术时胸腔内受到污染所致,也与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有关。对于胸膜感染的处理有时是相当的困难。 后遗症二: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原因多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 后遗症三:呼吸衰竭。多见于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且患者术前的肺功能又有明显损害。该并发症的治疗较困难,死亡率较高。 后遗症四:脓胸。系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所致。处理时除应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外,还应进行及时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如效果欠佳可考虑行胸腔闭式引流等。 与此同时,肺癌手术治疗除了会出现诸多后遗症外,还有极高的复发风险需要警惕。临床上,很多肺癌病人因忽视术后巩固,而导致病情复发失去生命。因此,病人除了要关注手术后遗症的同时,更要做好术后巩固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临床上,术后常见的巩固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与中医药治疗。由于治疗理念不同,达到的效果有所差别,一定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做到辩证施治。 实践表明,放疗与化疗主要是采用各种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消灭残留癌细胞,具有速度快等特点,然而放、化疗缺乏选择性,伴随“敌我不分”“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的弊端,很多病人经过几个疗程的放、化疗后,依旧会再次出现复发。 中医具有药性温和、无刺激、无毒副作用、注重标本兼治等特点,更适合术后治疗。病人术后服用中药,一是可以修复手术造成的创伤,帮助病人增加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二是在消灭残留癌细胞的同时,天然中草药可以调节病人机体内环境阴阳平衡,铲除癌灶生存“土壤”,药性持久稳定,复发率极低。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肺癌病人手术成功并非万事大吉,术后如何做好巩固措施,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才能维护手术效果,提高病人预后。

老年患者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患者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贾晓颖 [关键词]老年;肺癌;并发症;护理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是肺癌的高发人群。肺癌病例中65岁的患者约占60%,70岁以上患者约占30%[2]。随着国内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老年肺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机会明显增多。但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各重要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对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恢复较慢,心理负担重,从而影响最终的康复。要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1术前准备:吸烟患者给予术前宣教,术前绝对戒烟2周。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锻炼,同时进行咳嗽排痰训练。术前良好的肺功能训练可提高肺通气和增加潮气量,改善机体缺氧,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1.2术后护理:强调肺部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的重要性,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4/日。振动排痰,1/日。若因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护士或陪护家属可用双手进行保护性按压切口。出现肺不张

或咳痰无力时,可经鼻腔吸痰,刺激患者咳嗽。必要时可行支气管镜吸痰以预防肺不张。因老年患者肺弹性差,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以促使肺扩张。术后监测体温,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术前准备:加强营养调节,给予高蛋白饮食,提高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消除其紧张情绪。 2.2术后护理:有文献报道,老年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为58.1%[3]。麻醉及手术所致的缺氧是术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4]。手术创伤可增加心脏负担,减少心输出量,导致冠状动脉缺血,引起心肌梗死[5]。因此,术后应给予充分吸氧,充分休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给予低钠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防止过饱,注意保暖。保持情绪稳定,忌过分激动,维持血压,控制心率。以免缺氧引起心律失常。疼痛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不安,也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或自控止痛泵以有效止痛。严密检测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及处理术后心律失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肺水肿的护理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如果单位时间内输液量过多,一旦心内外负荷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时,极易诱发急性肺水肿。因此,术后尤其要注意输液量,保持出入量平衡。输

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 郭海涛

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郭海涛 发表时间:2017-12-04T14:50:47.3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作者:郭海涛王志莲[导读] 国家卫生部门要积极致力于癌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这样对减少家庭负担、减轻社会负担都是有好处的。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吸烟人数所占的比例是非常的大的,在加上一些空气与环境的污染,在我国肺癌的发生率相当高。现在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在肺癌患者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在加上老年患者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给这些老年肺癌患者实施手术时风险大大增加。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很多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对这些并发症进行预防措施,在实施预防性的护理中减少因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延长这些癌症患者的寿命。国家卫生部门要积极致力于癌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这样对减少家庭负担、减轻社会负担都是有好处的。 1、一般材料与方法 对前来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我们得知在这些患者中男女都有,但是女性患者很少大概占 1/4 左右。患者的年龄有小有大,16 岁到 75 岁之间都有肺癌患者,但是照近几年的情况看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肺癌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有的只有一点点的肺小叶发生了癌变,有的是整个肺段发生了癌变,还有的是整个肺部的弥漫性的小细胞癌几乎遍布整个肺。针对不同情况的癌症患者,采取的手术切除方法也是不同的,有肺楔形小部分切除的,有肺叶切除的,还有整个肺都切除的。总之实施的具体手术方法与肺癌患者癌症的类型、癌细胞的扩散情况等有关系,在实施手术前的检查中一般都会先进行肺腔镜的检查,当发现有异常时若怀疑为癌症则要继续进行组织病理活检,有时还要进行免疫组化在确认,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断定为肺癌,才能实施开胸手术进行肺癌患者的切除手术。 2、肺癌患者术后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实施肺癌切除手术的成功率是较高的,但是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患者病情治疗的成功,因为术后的并发症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些意外的伤害,轻者延缓病情的恢复时间,重者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甚至是致命。在对引起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自身呼吸系统的原因和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患者住在医院进行治疗,外部不利因素主要是人多空气的不新鲜一级空气中病菌密度较大,自身原因主要是呼吸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两方面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肺癌患者,一般都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因为在长期的刺激下呼吸道已经发生了病变,在加上肺脏在手术后其功能会受到影响且容易被感染,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是非常大的。从呼吸道存在的问题分析,肺癌患者的鼻腔、咽喉以及气管的粘膜及纤毛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和功能下降,正常情况下呼吸道会分泌一些粘稠的分泌物保证管道的滑润,但是粘膜受损时分泌物会减少,因此对空气的湿润能力会下降,再者纤毛的摆动能力下降对空气的清扫能力也下降,这样空气中存在的细小颗粒物或是一些较大的细菌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肺部。因为肺部刚进行了手术,免疫抵抗能力是很弱的,平时不起眼的细菌这是就会很容易的攻破免疫防线,发生细菌感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这种受感染的机会更大,因为老年患者他们器官的功能本来就存在萎缩,机体的免疫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是非常弱,因此老年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是相对大的。对于那些有很长烟龄的肺癌患者,他们的呼吸道受损伤的程度会更严重,有的呼吸道正常的上皮细胞组织甚至已经朝着异化的方向改变,这类患者就算在实施肺癌的切除后也会出现很多且很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康复的机率不是很大。 3、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 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术前的预防,也包括术后的预防,同时心理上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对术前预防来说,主要是做一些训练和改坏习惯,加强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如呼吸训练、咳痰训练、肺功能训练和戒烟等。呼吸训练主要是训练患者学习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提高呼吸的质量。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及时经行控制和治疗,如患有慢性气管支气管肺炎的患者在术前得先控制好情况,避免发生呼吸道的感染,可以进行雾化吸入预防。因为在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会下降,很轻易发生细菌的感染,因此在术前应降低呼吸道细菌的阳性率,预防术后发生细菌的感染。咳痰训练是针对术后呼吸道肌无力或疼痛而进行的预防性训练。因为痰中有较多的细菌,患者应该尽量把痰咳出肺部,这样既能控制细菌的感染也能促进肺的膨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加速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术前进行腹式呼吸除了有提高呼吸的质量外,还能帮助咳痰。肺功能训练对提高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有极大的好处,对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来增强肺活量,散步和适当有氧运动让肺的膨胀能力得到训练,或是吹气球来锻炼胸廓的起伏运动等都可以对肺功能进行训练。此外,对于吸烟的患者术前一定要让他们戒烟,因为烟雾中的化学物质对呼吸道及肺产生的刺激是很大的,对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都有影响。 术后预防主要是针对感染来说的,因为进行手术后患者的抵抗能力会下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的感染多半是上呼吸道感染。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呼吸道时会受到上呼吸道粘膜和纤毛的阻拦和清扫,一般不会到达肺部,但是当上呼吸道受到刺激时阻拦和清扫功能会下降,上呼吸道的感染就会延生往下到达肺部,因此术后患者一定不能吸烟。而且术后呼吸道平滑肌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肥胖的患者,他们的咳痰会受到阻碍,因此术后必须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常并加强咳痰。对于患者咳出的痰可以进行体外细菌的培养实验,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患者不能老是躺在床上,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多晒太阳,这样对身体免疫能力的提高有好处,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此外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也要进行密切的关注,对同时还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要做好充足的处理准备和监测,防治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日常的护理中,每天进行伤口的消毒对于预防感染的发生是很重要的,适当的调整患者体位同时加强康复训练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预防措施除了实际的医疗护理服务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指导也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告诉患者不要过度担忧、焦虑和恐惧,要开导他们相信医学,对生命要充满希望。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医院要实施人性化的关怀,能给与帮助的一定要尽量帮助。同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工作,做好术前的预防措施,在术后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经行药物治疗和锻炼,与癌症抗争到底,最终战胜癌症,重新拥抱健康,重新拥抱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