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影响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效果的因素.doc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 . ( ( 建筑 力学> ) 课程 教学 过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通 过对我校 多届 建筑施 工专业 的学生 学习状况进 行的调 查发现 ,
不 同的设 计任 务 能得 心应手 、 游刃有 余, 最基本 的要求 就是 : 建筑 施工 的学生在 校必须 掌握一定 的力学和 结构知识 。 同时 为了与 国际接轨 , 规 范从业 人员 的从业范 围,要求从业 人员必 须具有 一 定执、 【 k 资格 , 我
重 视程度 不够 , 这些 因素 严重影 响 了教 学效果 。针 对我校 往届建筑 施 工 专业 设置课 程 的考 试成 绩来看 , 不 及格 率最 高 的两 门课程 为 《 建筑 力学》 和《 建筑 结 构》, 考 试 卷 面成 绩 的不 及 格 率几 乎接 近 了 半数 左
两年 的学 习时间 , 剩下 的时间就 去单位 实习工作 了 。在 当前 中职学校 的理 论课总课 时不变 的情况下 , 往往学 生刚开始 学习的 时候 是有很 充 足 的时间 , 内容 也颇为简 单, 但是 到后来 时间也没有 以前那 么宽松 了, 内容 也不 是像 以前那 么的浅 层次 了, 教师 为 了完成课 时任 务 , 只是 在 课堂 上将 有些难 懂 、 深层 次 的 内容只 是微 微带 过 , 这 样很 多学 生在 课 堂上 根本 没有掌 握 , 学 生也没 有进行 进一 步的 复 习, 导致 课堂 一点 效 果 也没有 , 这 样的课 堂就没有 明确的 目标。 同 时, 当前 的教 材中还没 有 本 针对建筑 施工专 业的特 点而编 写的 《 建筑力 学》 教材 , 基本上都 是 《 理论 力学》 、 甜 才 料力学》 和《 结构力 学》 的教 材 内容加 以简 单的删减 组 合 而成 , 没有 考虑建 筑施工和 建筑管理 两个专业 学 习 目标的不 。为 了保 证毕业 生 日后 能成为一 名合格 的建 筑施工 技术和 管理人才 , 针对
探索如何提高《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教学效果

考核考评结果没有得到重视。 教学过程是整过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
一
术等 ,与同行 、行家里手交流。让教师走
向企 业 ,让 课堂 走 向工地 现场 。 ( 3 )片 面 化 教 学 。 专业 教 师 在 专 业 知识 和技 能 教学 之余 ,还 得 培养 学生 的 职 业道 德 、自学和 创新 能 力 ,课后 与学 生 交 流 、熟 悉 学 情 ,课 上 是 良师 、课 下 是 益
教学 。然而 常常 是 老师 教得 辛苦 、学 生学
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上 ,没有
经过认 没有发挥 “ 工 学 教 退 ”模 式 的 优 势 ,导 致 理论 与 实践 教学 脱 钩 、实 践课 偏
于 理论 课教 学 。
得吃力 ,结果还与行业的技能需求脱钩。
( 1 ) 课 程 定 位 偏 差 。 课程 定位 时 , 缺 少 对 课程特 点 、 课 程 体 系 、专业培 养 目 标 和 岗 位需 求 的综 合分 析 ,易 倾 向于结 构
(5 )教 学 内 容 及 课 时 安 排 把 握 不
一
大、教学效果差 ,难 满足 专业需求 。为 此 ,只有不断进行课 改,探索符合高职 特色 、适合行 业需求 、适应高职学 生特
识 图 、 科 学 计 算 、 遵 守 规 范 的 职 业 素
点的教 学途径 ,从 而努力培养学生严谨 怨 学生 不 好学 、教学 条 件差 ,的确 目前 土
学 术研 讨
l 7 5
◇湖 北省成 宁职 业技 术 学院 周景 润
由于 本课 程 内容 多 、难 度 大 、理论 性 强 、综 合能 力要 求 高 ,且学 生学 习能 力和 学 习 习惯 不 好 ,加 之不 少学 校抓 教 松学 , 导 致本 课程 成 为建 工专 业最 难 学 、效果 差
关于高职建筑力学教法探析.doc

关于高职建筑力学教法探析关于高职建筑力学教法探析论文摘要针对建筑力学理论性强、高职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难度大的现状,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和职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力学教学方法建筑力学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其范围之广、内容之多、难度之大是其他专业课程难以比拟的,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又可照顾到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图示法学生在学习建筑力学课程时往往会感到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难以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力学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尽可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纲目清晰。
图示法是指在教学中对某一章节或前后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将所学章节内容串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沿着图表所提供的线索,学习内容前后呼应,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讲授“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一章时,可采用图示法让学生参照图表所提供的线索循序渐进。
即首先分析外力,并在此基础上用截面法研究杆件的内力;然后分析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杆件的线变形和线应变;最后通过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强度和刚度的校核、设计截面、确定许用荷载等。
二、导读法导读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我们不仅应教会他们学习知识,还应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知识。
因为进入社会后再没有教师手把手地教,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又迫使他们继续学习,多数人会选择以自考的方式来获得高学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自学能力。
因此,在校学习期间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这种能力也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导读法正是为培养这种能力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读”中的“导”指教师的因势利导,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限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导”而不是“牵”,是启发、指导,而不是注入、“填鸭”;“读”则指学生的阅读实践,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和能力训练。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问题探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筑力学》已成为高职、高技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建筑力学》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建筑力学》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不断地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的教学中总结和反思。
标签:建筑力学;教学;因材施教1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1 学生现状(1)基础差。
中技、高技类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这是教学要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必备的数学、物理基础,让《建筑力学》课程中诸如“矢量”、“位移”、“三角函数”、“坐标投影”这些基本概念和计算变得异常困难,加之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导致在校学生中《建筑力学》成绩差、及格率低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学习目的不明确。
把力学简单地归结为理论学科,错误地认为该课程对日后的实践工作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学不学没多大关系,特别是技工类学生,认为自己来学校多学一点“手上功夫”,出校后能“做事”就行了,在思想意识中,否定甚至拒绝力学的学习。
(3)“被动”地学习。
中技和高技类学生大多刚毕业,大高、初中时段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习惯“启发式”的教学,在《建筑力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师生互动极其困难,教和学难以有机结合,特别是对力学课堂中要求的逻辑性、条理性、严谨性的训练极不适应,例如在利用平衡方程计算时,总是忽略平衡方程本身的函意,而一味地在拼凑答案,失去了解题过程中训练的主要目的。
1.2 教学现状(1)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古老的教学三部曲,课前备课,课堂讲课,课后批改作业。
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的增减不恰当,重点不突出,难点解析不够清楚,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没有一套能更好地适应高技、中技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

力 , 会 是 “ 速 则 不 达 ” 并 且 可 能 使 学生 将 欲 , 忽 略 了对 于 力 学 概 念 的 掌 握 和 在 建 筑 设计 中应 用 的 能 力 培 养 。 教 学 中 , 师 在讲 解 在 教 建 筑 力学 时 , 刻 认 识 在 建 筑 设 计 中力 学 深 密 切 关 系 的 工 程 实 例 , 别是 世 界 著 名 经 特 典 建 筑 的 力 学特 征 。 教 学 过 程 中 , 在 在教 学
科 技 教 育
S IO O NE&TCNLG E EHOO Y
职 业 学校 建 筑 力学 的教 学 方 法研 究与 探 索 ①
陈 美 花 ( 阳 市 技 术 学 校 浙 江 东 阳 3 2 0 东 21 ) 0 摘 要 : 筑 力学 是 职 业 学 校 土 建 施 工 类 专 业 一 门 重 要 的 职 业 技 术 课 , 学 改 革 是提 高教 学 质 量 的 核 心 , 是 其 重 点 和 难 点 。 章 分 析 了 建 教 也 文 建 筑 力 学 课 程 特 点 和 教 学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教 学 方 法 、 学 内 容 、 学 模 式 等 方 面进 行 了探 讨 。 从 教 教 关 键 词 : 筑 力学 教 学 方 法 教 学改 革 建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3 1 2 1 ) la一0 6 —0 1 2 7 ( 0 1 0 () l 1 2 6 9
e duc i at on.And t t chi innov i n was t cur ent key he ea ng at o he r pr ogr am , s t i al o he mpor a and di f cul y ai , o i t nt fi t m t mpr ve t quant t o he i y o t vo at o l duc t o . f he c i na e a i n The cha ac er s i and he p ob ems r t i tc t r l w e e r ana yz d i t s ap l e n hi p er. The e hi met d,t t ac ng ont t t ac ng ho he e hi c en a nd t mode i he l nnova on w e e a s expl ed. ti r lo or
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占据重要地位,根据高职土建类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建筑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明确课程培养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来优选教学内容,以期有效的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建筑力学教学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模板、脚手架工程和许多临时设施都需要运用力学知识进行设计计算,很多工程事故也都是因为力学计算上的疏忽大意而导致。
建筑力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分析^p 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因此在高职建筑类专业中建筑力学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必须要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改革新方法,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本文就个人几年的从教经验来探索一下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
1、建筑力学教学现状分析^p1.1学生的主体意识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生素质大幅度下降,。
从我院入学情况分析^p ,很多对口升学学生都是文科生,学生的知识水平普遍较差(尤其在数学、物理方面),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
大部分学生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进校后又有部分学生受各种诱惑,抱着混三年拿张文凭的心态,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动力。
在学习建筑力学时,没有将重点放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式的内涵上,只一味的乱套公式。
反过来也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教学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不能及时进行教学思想的更新,不愿意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很多教师接触工程实际较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一味的按照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去讲授,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批改等,使得建筑力学课堂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学生学习积极性差,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对力学越来越没有信心,最后就放弃学习。
中职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势 必 需 要 教 学 的 老师 有 很 丰 富 的 理 论 知识 和实 践 教 学 能 力 ,提 高
第一 ,将建筑力学分成 理论力学 、材料力 学两大模块 ,依 照知 自身素质 ,多学 习,多联系企业 ,很好地结合现代建筑 的施工 、工 识 内容深度 ,分不 同时 间段 进行 教学 ,同时建立一个符合本课程 程管理等理念 ,这样教出来 的学生才能跟到上时代进 步的先进技 模块化课 程标 准(既教学大 纲 ),新课 程标准应 体现 出理 实一体 术 。
化 ,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和 思 维 ,在 应 用 中培 养学 生 的职 业 能 力 。
第 三 ,建 筑 专 业 教 学 改 革 的 推行 和 不 断 深 化 ,离 不 开 学 校 的
第二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模 块式教学 ,对其 中部分模块将 内 支持 。在学校大力提倡 的专业模块式教 学的 良好形势下 ,为笔 者
No .12
塾 查 TIME EDUCAT10N
中职建筑力学教 学方法 的探 索与实践
Decem ber
沈 金 良
摘 要 :《建筑力学》是一 门理论 的学科 ,要 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和抽象思维能力。但 是学生数 理基础 差,总感觉 学习起来枯燥 无味 ,难度大 ,存在 着较 多的 问题 ,本课题通过对 目前 一些存在 问题的浅析 ,探讨可能解决的方案,并进 一步改进教 学方法。
化 ”。它 的优 点 是 逻 辑 性 、(学 科 )系 统性 和 简 约性 较 强 ,缺 点 是 学 浅 至 深 的认 识 ,并 较 好 地 掌 握 了力 学 技 能 ,为 工 作 和 就业 打 下 了
生在对该专业还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 ,学习专业知识很难真正 良好 的基 础 。
浅谈高职《建筑力学》教学之现状与对策

结构 的组成规则 , 几何 可变体系和几何不变体 系 ,怎样 正确判断结构
的几何性质取决于是否能够正确运 用平面 几何不变 体系 的组 成规则 ,
经判断只有几何不 变体 系才能 用在结 构里 面。结构 在各种 效应 ( 外
力,温度效应 ,施 工误 差及支 座变形 等 )作用 下 的响应 ,包括 内力 ( 轴力 ,剪力 。弯 矩 ,扭 矩 ) 的计算 ,位移 ( 线位 移 ,角位 移 )计
力法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等等。比如力法的计算原理是将超 静定结
构多余的约束用力来代替 ,通过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产生 的零位移而计
算出相应的力即为多余力的大小 ,从 而将超静定结构变 为静定 结构利
用前面的基础可以计算 。 其 中在应用力 法计算 的时候 图乘 法是 基础 ,
同理 ,位移法 、力矩分配法 的计算都 是 以前 一个计算 为理论 依据 的,
算能力。随着 同学们年龄的增长 ,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增 强。但 是 首先要解决学 生心理 的问题 ,就是让他 们从 自认为较失败 的高中时代 走出来 ,不要以为高 中没有学好在大学也学不好 ,因为现在 的某些 能 力在无形中已经完善增加 了。计算能力 ,就本课程而 言,计算 量不是
很大 ,遇到的计算也较为简单 ,但是必须要细心 ,否则会直接 影响结 果 。如力学问题的计算大多是 内力的计算 ,在第一步计算支 座反力时
的基础课。该课程要 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 分析能 力和计算能力。
关键词 :课程体 系 理论力学
《 建筑力学》 是高职建筑类学 生必须掌握的- -I ' - J 重要的专业基础
课 ,对后续专业课 能否学 好起 着关键 性作用 。该 课程 涵盖 了理论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影响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吴岁岁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摘要: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影响《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四个因素:办学宗旨的定位、教材内容的把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力学;高职教育;教学效果
《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中力学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普通的计算,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度大,知识枯燥无味,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
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使其更好的与相关专业课衔接,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实践,是所有本课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发现问题的根源,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影响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对学校办学宗旨的定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作为职业学校,必须使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将教育和就业密切结合起来;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的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学中应该贯彻“理论够用,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现在学校的理学类课程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用《建筑力学》来代替,不再片面强调理论的严谨性、知识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而是重视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对教材内容的把握
优秀的教材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高职《建筑力学》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其知识覆盖面非常广。
但高职教材编写不要求全,着重编写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对于繁琐的数学推导和比较复杂的习题进行删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力学》也发生的改革。
从事该课程教学的老师都有发现这几年建筑力学的课时在逐渐压缩。
而近几年的教材编写很多都很粗糙,很多仅仅是对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只是对本科教材作了一些简单的删减,导致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没有突出高职教材的通俗易懂和实用性的特殊。
如果这样很多知识就会漏掉,知识本身也会脱节,教学质量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行的对策之一是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根据专业要求选取教材内容。
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安排上淡化了与建筑装饰工程联系少的内容:剪切、扭转变形等,重点突出实用性;建筑工程技术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则强调构件的受力分析、内力应力计算、强度、刚度校核稳定计算等内容,并补充适当的工程实例等等。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底子薄、基础差,很多同学高中的物理知识差。
有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有畏惧情绪,学起来很吃力;有部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大部分人没有摆脱中学“满灌式”教学方式,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
四、教师的教法
1、教与学的脱节
所谓教学相长,在好的课堂设计没有学生的配合都是失败的。
高职院校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课程设计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如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等。
教师可以先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一定要把力学理论和实际例子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力学基本理论进行工程分析的能力,如讲到几种支座时,我们不仅从受力特征和变形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介绍,还要结合工程实例钢结构柱脚的联接方式,当采用螺栓联接时是铰支座,当采用焊接时时固定支座。
在讲力偶的时候,让学生拧盖子、想象司机驾驶车时两手加在方向盘上的力用力的特点,进而归纳出力偶的概念,生动形象。
讲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适当调整讲课速度。
讲课当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灵活运用对比法提高学习效率,如讲力矩和力偶时,要学生自己归纳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如果只管自己如何教,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思维,就谈不上对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学生能否把所要学习的东西真正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必须通过他们的学习过程。
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知识本身和学生的角度同时考虑。
2、考核方式
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考题大多是计算题。
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效果不一定好。
从长远应用来讲应着重理解和应用。
我们的考试应该从闭卷考试对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转为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希望通过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怎样考核比好,这是从事本课程教授老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以上是本人几年高职教学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从多角度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建筑力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宫素芝,《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新论[J]. 职业教育研究,2010,(2).
[2] 张兴梅,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山西建筑,2010,(3).。